福建将拍摄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微电影

合集下载

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文化海西》

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文化海西》

圆桌话题特约主持:许丹【文化海颈】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文化海西》《鳓文/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文化海西》节目组为发掘深厚的福建文化底蕴,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福建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监制,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福州华誉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文化海西》于2007年2月开拍。

这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自成立以来与其他单位合作拍摄的第一部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也是我省“文化”影视作品的第一部,它的出现填补了我省电视文化大片的空白。

该系列片将从文化的独特视角,向观众展示全景福建,以“闽人之文脉、闽人之居所、闽人之英才、闽人之信仰、闽人之天地、闽人之韵律、闽台之渊源、闽人之海魂“八个方面为切八点,全方位地反映福建的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为福建留下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含量的影像,使之成为福建人共同的骄傲。

八大拍摄方向:f1)闻人之文脉:福建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历经两干多年的历史洗礼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基于福建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中原文化的传八、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中击、台湾文化的交融以及邻域文化的渗透等文化现象的了解,追溯福建文化的渊源、形成和发展.从而展示异彩纷呈的福建海洋文化特质。

(2)闽人之居所:通过展示福建独具特色的民居风格及其所蕴涵的特有的象征意义,探索福建民居建筑奥秘,揭示民居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密切渊源及发展历程。

以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向大众传播福建本土文化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探究历史传承、反思历史文化变迁。

如泰宁县尚书第、漳浦县古城堡寨、客家土末南朽档2007牛第匕期(总第二十五期143楼、连城县培田村以及福州的三坊七巷等等。

(3)闻人之英才:福建人杰地灵,古来王侯将相、才子俊彦辈出。

闽南第一进士欧阳詹、理学学派创始人朱熹、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当代女作家冰心-直至今日,他们还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024年鹭岛光影_早期厦门影院发展考(1905—1937)》范文

《2024年鹭岛光影_早期厦门影院发展考(1905—1937)》范文

《鹭岛光影_早期厦门影院发展考(1905—1937)》篇一鹭岛光影_早期厦门影院发展考(1905—1937)鹭岛光影:早期厦门影院发展考(1905-1937)一、引言厦门,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鹭岛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传入与发展,厦门的影院文化开始萌芽并逐步壮大。

本文将通过对厦门早期影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考据,揭示鹭岛光影背后的故事。

二、早期电影传入厦门(1905-1915)1. 初期电影的传入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传入厦门。

最初的电影放映活动多以巡回放映为主,主要在公共场所如庙会、集市等地方进行。

这些早期的电影多为短片,内容以娱乐为主,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2. 电影放映设备的引进随着电影的普及,厦门开始引进一些简易的电影放映设备。

这些设备的出现为厦门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观影方式。

同时,也促进了厦门电影市场的初步形成。

三、厦门影院的初步发展(1916-1925)1. 影院建设的兴起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厦门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影院建筑。

这些影院多为私人经营,规模较小,但设施相对完善。

这些影院的建成标志着厦门电影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类型开始多样化。

除了娱乐片外,还出现了教育片、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电影。

这些电影的放映为厦门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选择。

四、电影院线与连锁经营的出现(1926-1937)1. 电影院线的形成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一些大型的电影公司开始进入厦门市场。

这些公司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将多个影院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电影院线。

这种经营模式为厦门的电影市场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影院设施的完善与改进随着影院数量的增加,影院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

例如,影院的座位数量增加、排片质量提高、音响设备改善等。

这些改进为厦门市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观影体验。

浅析闽剧《林则徐复出》中勇于担当的大爱胸怀

浅析闽剧《林则徐复出》中勇于担当的大爱胸怀

浅析闽剧《林则徐复出》中勇于担当的大爱胸怀1. 引言1.1 介绍闽剧《林则徐复出》闽剧《林则徐复出》是一部展现勇于担当精神的经典剧目。

该剧以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英护国英雄林则徐为原型,讲述了他在面对外敌侵略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坚守信仰的故事。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者,曾被英国侵略者软禁,但他不畏强权,勇敢抗争,最终成功复出,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闽剧《林则徐复出》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剧情,深刻展现了林则徐那种勇于担当、大爱胸怀的精神风貌。

这部剧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是通过林则徐的形象塑造向观众传递了爱国爱民、敢于担当的重要意义,引发观众深思与共鸣。

【2000字】1.2 勇于担当的重要性勇于担当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承担责任并主动采取行动。

在任何时候,勇于担当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这种品质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胆识和勇气,更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勇于担当的人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今天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勇于担当更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是社会上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有勇于担当的人来积极面对、主动解决。

只有在大家都能勇于担当的情况下,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闽剧《林则徐复出》中,大爱胸怀和勇于担当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呈现。

这一主题不仅贯穿于剧情的始终,更通过林则徐等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激励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勇敢担当,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

【字数不足,继续补充完善】2. 正文2.1 林则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林则徐,字士骧,号懋庵,福建闽侯人。

他生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幼时聪颖好学,十八岁中进士。

林则徐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充满热忱,他曾先后历任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的官职,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则徐复出》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林则徐在面对侵略和不义之时,毅然决定再次出山,为国家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战。

2023年《南平红荔》观后感_3

2023年《南平红荔》观后感_3

2023年《南平红荔》观后感2023年《南平红荔》观后感1电影《南平红荔》是一部法院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根据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先进事迹改编而成。

由邬君梅担纲女主角塑造詹红荔形象,浓缩了她身为法官、母亲、妻子等多种身份背后,所做的平凡与不凡的事。

电影在一座廊桥,一片青山绿水中展开,一位“法官妈妈”,一群新生的少年,一段段少年审判实践中的片断,还有那厚重的母爱,影片故事感人至深,情节催人泪下,法律和社会教育意义深刻,对詹红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诠释。

影片主人公詹红荔,从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

她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建立了预防未成年犯罪体系和新生少年融入社会机制,传递司法温暖,化解社会矛盾,被人们称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在该影片中主要围绕詹红荔与何刚、李成龙、方超3位失足少年的故事而展开。

懵懂无知的何刚在一次打架斗殴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两个家庭遭遇了灭顶之灾。

一方面对丧子之痛,另一方面对巨额赔偿款和独子的牢狱之灾。

两方都是崩溃了的父母,游走于他们之间忍受歇斯底里的责难和谩骂的是看起来颇有些忍辱负重的詹红荔,就是这样简单的装束不停地行走在两个家庭之间……通过这三个案例的展现,让观众深深感受到,詹红荔充满了怜悯与疼爱,总是安慰和帮助那些失足少年及其家人,给他们以生活的勇气;遇到困难和委屈,她也会困惑和焦急,甚至流泪;同时,她又有作为一名法律人的坚持,面对困难,她选择相信法治,积极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帮助少年们找到一条真正忘记黑暗过去,去勇敢的迎接光明未来的办法,从而体现了她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充满爱心,时刻以那些失足青年为念的崇高品格的同时,更着力刻画她作为一个普通法官如何在故事当中经历了困惑、思索后如何获得成长,最后用看似微小的力量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前进的过程。

相见在鸾峰桥

相见在鸾峰桥

01 剧情简介
03 演员表 05 播出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制作发行 06 影片评价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省里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杨渝屏与返乡男青年范海路等一起投身于村里的茶叶品牌构建、村容改造、 乡村旅游规划中。台湾女青年洪梦瑶等为体验“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应邀加入村容改造中。 几位年轻人用新思维践行了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屈婶曾是海难中幸存的连家船民,因不 能就近通婚逃荒到小山村与范石个结为发妻。婚后不信“养猪怕大”偏养了大猪,却让丈夫死在 赶猪的山路上,屈婶从此发誓不养猪不吃猪肉,以茶为生将孩子培养成才,以改制的小木船为床 相思相伴,当苦瞒40年的“曲蹄”身世揭秘后回到海边,她欣慰地叹息“海上的搬上岸了,山上 的搬下来了”,也让苦等她40年的子弹壳大哥“将错就错”地圆了相思梦。
演员表
演员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制作发行
前期宣传
2021年5月30日,该片在福建寿宁举办开机仪式 。2021年6月10日,该片在寿宁县小托水库完 成最后一个镜头,正式封镜杀青 。2022年9月28日,该片在福州大戏院举办首映式 。2022年 11月13日,电影《相见在鸾峰桥》主创见面会在泉州万达影城举行 。11月18日,影片《相见在 鸾峰桥》在全国上映 。
内容摘要
比如,在电影中,有一段描述溪流的台词是:“溪水慢慢地流淌着,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平淡 而真实。”这里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流比作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总的来说,电影《相见在鸾峰桥》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 国乡村的美丽和生活的真实。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展映影片,更是一部值得观众深思和回 味的佳作。
下党全乡脱贫,范海路等外出青年运用电商平台为家乡茶叶拓宽销路,他们制定的乡村游规划和 洪梦瑶引进的台湾茶饮文化将成为“乡村振兴之路”新起点的动力,杨渝屏依偎在范海路怀里, 让鸾峰桥再次为爱作证......

2024年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

2024年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

2024年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海纳百川闽南韵》是一部描绘福建闽南地区景色和风情的纪录片,通过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这个古老而独特的地区的魅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示了闽南地区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优美的河流和广袤的田野。

纪录片中展示的海山相映的景色让我惊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厦门街头巷尾的风景。

厦门的建筑如诗如画,加之亲海的位置和台湾特有的植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我被纪录片中展示的景色所震撼,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崇山峻岭和波澜壮阔的海洋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精神寄托。

其次,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闽南地区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在纪录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纪录片介绍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让我对这些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闽南的歌仔戏。

歌仔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其优美的音乐和独特的唱腔风格而闻名。

纪录片中展示的一些歌仔戏表演使我感受到了这种戏曲的独特魅力,让我对闽南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兴趣。

此外,纪录片还生动地展示了闽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闽南地区的人民以谦逊、勤劳和坚韧的精神素质为特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繁荣和幸福的生活。

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闽南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比如渔民的勇敢和坚韧,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手工艺人的精巧手艺。

这些画面让我感受到了闽南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纪录片也展示了闽南人民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观看《海纳百川闽南韵》,我对闽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使我对闽南地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它不仅是一部向观众展示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作品,更是一部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纪录片。

用好用活宣讲团队伍_推动基层宣讲走深走实

用好用活宣讲团队伍_推动基层宣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星火传习”主题教育研学品牌,组建“星火传习”宣讲团,有效盘活地方特色资源,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累计共开展宣讲活动近1000场,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党员干部的“心坎上”、群众员工的“家门口”。

以“人”为本:建强宣讲队伍,打造常态化理论宣讲“集团军”“星火传习”宣讲团分门别类组建领导干部、先进模范、骨干员工、党建指导员等203支宣讲队,融合日常工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先进事迹等具体案例,在公司内外开展全方位、多形式、菜单式宣讲,推动新思想进支部、进班组、进网格、进一线。

领导干部带头讲,发挥头雁作用公司党委班子成员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的方式在分管领域、基层挂钩联系点带头宣讲,确保员工“听得懂、悟得通”。

各基层党支部书记面向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十分钟微党课”“行走式党课”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支部,提升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覆盖率。

相关课程累计已开展105期,参与人数达2200人次。

先进模范分享讲,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星火传习”宣讲团进基层、“身边最美”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邀请集团公司“最美移动人”“中国移动工匠”、福建省道德模范等榜样先锋赴区县公司、基层网格开展宣讲,发挥“1+N”育人效应,让广大员工在情感共鸣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创新“午休一小时学习沙龙”形式,用地方方言与一线营销人员面对面、点对点地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将解决员工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目标,传达政治关怀,加强员工关爱。

骨干员工微宣讲,发挥激励作用组织各专业领域核心人才、技术骨干定期深入班组、网格,既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开展理论宣讲,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交流经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回忆梅祖彦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回忆梅祖彦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回忆梅祖彦先生二三事梅祖彦先生的背景介绍梅祖彦先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奠基人之一。

他生于1923年,祖籍福建,成长于中国近代艺术繁荣的上海。

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上,梅祖彦先生堪称一位重要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二、梅祖彦先生的电影生涯1. 早年创作与突破•1945年,梅祖彦先生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参与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滚水煮鱼》,该片作为中国第一部真实再现抗战生活的影片,对当时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9年,梅祖彦先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该片以其真实细腻的画面表现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被广大观众所认可,并获得了多个奖项。

•1956年,梅祖彦先生导演了《大庄周》,这部电影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言论的引用,以简洁深刻的方式表达了哲学思考的艺术表达。

2. 躲过文革风暴与回归电影创作•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梅祖彦先生的电影创作停滞,他被迫离开电影行业。

•1980年代,梅祖彦先生回归电影创作,导演了一系列备受推崇的作品,如《黄土地》、《幸福时光》等。

这些作品向观众呈现了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生活的深入思考。

三、梅祖彦先生的贡献与影响1. 主题与表现手法的突破•梅祖彦先生的电影作品不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也注重对生活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运用深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细腻的演绎,成功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奋斗与矛盾,将观众带入影片的世界。

•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观众产生共鸣。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仅是电影本身,更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生活的深入思考。

2. 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塑造与推动•梅祖彦先生在电影制片方面也有着深远的贡献。

他创办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为一些新锐导演提供平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他注重培养年轻导演和新人演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将拍摄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微电影
中新网福州5月19日电(龙敏)记者19日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数字委员会获悉,该协会将发起摄制福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微电影《敢为天下先》,通过电影艺术形式,再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辜鸿铭等近代历史文化名人浩瀚人生中的片段、剪影。

当天下午,福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微电影研讨会在福州举办。

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张胜友,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马照南,中新社福建分社原社长周景洛等各界百名人士与会,就如何围绕“中国梦”、“福建精神”、“福建历史文化”等方面与微电影创作的契合融入展开探讨。

据介绍,系列微电影《敢为天下先》将选取25位福建近代各领域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对象,分为五个系列,每个系列5个人物集成一部大电影。

该系列微电影将反映福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置身于历史潮头浪尖,用生命、热情、才华抒写名族复兴、民族自强之路。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认为,用微电影形式表现福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的题材,有助于弘扬福建精神,弘扬福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认为,25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选取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人生中的精彩片段,对于传播以及挖掘福建文化十分有意义。

知名作家朱谷忠说,林则徐、沈葆桢、严复、辜鸿铭等人,都是十分精彩的人物,值得大书特书,以他们为题材的微电影,应融思想性、艺术形式和观赏性为一体,应该对微电影技术进行探索和大胆突破。

据了解,该系列微电影拍摄完成后将由中国数字影像馆收藏,通过院线发行和凭借现代新媒体进行传播。

(完)标签:福建中国辜鸿铭林则徐马照南
呙噢呚产品摄影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