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6+《墨子》选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墨子课件

+“交相利”“兼相爱” 之间的关系
+ 墨子认为的爱:一种无差别的爱,要求人们撇 弃血缘和等级的差别的约束,爱人如爱己。
+ 墨子认为天下人不相爱导致了混乱。所以 兼爱是解决混乱的最好方法。
+
+ 什么原因导致天下人不相爱??
+ “国之与国之相功,家之与家之相篡,人 与之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
+ 1、墨子、孔子的比较。 + 2、墨家走向败落的原因。 + 3 、墨子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4、你心中的墨子。
+ 儒家的特点
+ 1、儒家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体 系,由血亲道德、团体道德、社会道德三层次 组成。儒家从血亲道德出发,以团体道德为依 托,以社会道德为落脚点,追求三种道德而为 一的终极道德。 2、儒家学说从性善的人性假设出发 ,以和谐为 价值观念 ,为实现圣贤的理想人格 ,建构了一套 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为基本原则 的道德规范体系 ,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 了丰富的道德精神财富。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但没有一个学派像 墨家这样,他们就像一帮游侠,为了实现 他们的理念,在诸侯国之间行侠仗义。
+ “攻”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侵略战争,即 为以强凌弱,侵犯攻打无罪的国家。所以, “非攻”就是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墨子 的核心思想是“兼相爱”,“攻”是墨子 认为最大的不相爱,也就是最大的不义行 为。“非攻”由此衍生而来。
+ 当时兼并战争剧烈,农、工、商、士等庶 人阶层和下层都希望社会安定,而墨家就 代表了他们要求停止战争的愿望。
+ 参考答案: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 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 超脱出来,由此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温馨的群体以及令人倍感舒适的人际关系。
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第6单元-二

少尝
苦
曰
苦,多 尝
假如这里有一个人,尝了很少一点的苦味就说是苦的,尝了多
苦
曰 甘,则必以 此 人 为 不知甘
一些的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甜和
苦之辩矣。今 小 为
非,则知而 非 之;
苦的分别。现在有人做小的违背义的事,就知道去指责他;
大为
非
攻
国,则
不 知非,
有人做大的违背义的事情即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去指责他,
4.探究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文章层层铺垫,先说情节极其轻微 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盗人鸡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 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二是对照鲜明,主题显豁。“窃人桃李”“盗人鸡狗”“取人马牛”“杀人越 贷”确实应受到惩罚,但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相比,不可相 提并论。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的,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的,但却赢得一 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 不同的结果,相比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荒谬的逻辑吗?如此鲜明 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非众 今闻 小则 为非 非. .之 (( 错责 事怪,, 名反 词对 ),动词)
《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PPT49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6-1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 “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 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 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 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 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 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
活页规范训练
独自 ③独 独畏廉将军哉 难道 .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 老而无子的人 .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只,唯独
④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发生,产生 .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兴盛,复兴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必兴天下之利 兴起,措办 . 夙兴夜寐 起,起身 .
如果我们对作者陈述的论点、展开论证的语言细细分析, 便不难看出,作者使用的语言几乎明白如话。这些语句虽
然历经千年,带有较重的文言色彩,可是本身并没有因讲
求文采、辞藻而导致艰深晦涩。文中虽然也有对比,也有 排比,个别语句也较为整齐,如“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 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 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6单元第1课兼爱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 B.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解析】 A驯—训,B碎—萃,C辩—辨。
C
No Image
【解析】 带:系腰带。
C
No Image
D
No Image
【解析】 ①中“所以”应解释为“……的原则(方法)”;②中的“所以” 应解释为“……的原因”;③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④中的 “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
4.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 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第二 单元,二、“王何必曰利”一节)o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 种种社会问题便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自爱自利的褊 狭,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褊狭 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 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的主张显然 是相通的。
(2)佐君以贤。墨子认为,要想“国家之富,人民之众,行政之治”,任用 更多的贤能之士是国君的首要任务。并且提出了“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 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官无常贵,而民无终 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的用人主张。什么样的人才 能算得上贤能之士呢?墨子说得很明白,就是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 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人。这实际上指的是行“兼爱”之道的人。 有力“疾以助人”,不就是“兼相爱”吗?有财“勉以分人”,不就是“交相 利”吗?
人教课标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诸子思想总评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秦汉后,或概括称为百家语,或从学说内容分析区为六家为九流。 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其余异军特起,略可就其偏近之处附庸四家。 四家末流,虽亦交光互影,然自各有其立脚点所在,故今惟以四家为一期思想之主干。 四家思想之内容,当于次章以下分别详述,惟欲令学者先得一概念以为研究之准备,故 先以极简单之辞句叙说如下: 一、道家。 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为一涉人工便损自然之朴。故其论政治,建设 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涉,结果谓并政府而不必要。吾名之曰“无治主 义”。 二、儒家。 谓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而同情心以各人本身最近之环圈为出发点, 顺等差以渐推及远。故欲建设伦理的政治,以各人份内的互让及协作,使同情心于可能 的范围内尽量发展,求相对的自由与相对的平等之实现及调和。又以为良好的政治,须 建设于良好的民众基础之上,而民众之本质,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不断的保育,方能向 上。故结果殆将政治与教育同视,而于经济上之分配亦甚注意。吾名之曰“人治主义” 或“德治主义”或“礼治主义”。 三、墨家。 其注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 脚点,同归于一超越的最高主宰者(天)。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而自 由则绝不承认,结果成为教会政治。吾名之曰“新天治主义”。(对三代前之旧天治主 义而言) 四、法家。 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 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 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吾名之 曰“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2)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人教课标版 先秦诸子选读PPT1 22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解析】
(1) 译出大意给 2 分; “ 大言 ” 、 “ 意 ” 、
“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译出大意给 2 分; “ 环守 ” 、 “ 尔辈 ” 、 “ 投缳 ”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答案】 (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 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 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人 教 版 语 文
乎?”这一大段话用类比的方式,进一步论证天下君子们
分辨不清义和不义。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假如一个人见了少一点的黑色说是黑色,见了多一些
的黑色却说是白色,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 白的分别;假如一个人尝了少一点的苦味说是苦的,尝了 多一些的苦味说是甜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 甜和苦的分别。按照这一道理,现在有人做小的违背义的 事情 ( 相比之下如杀一人、杀十人、杀百人等 ) ,天下所谓 君子们还知道去指责他,可是有人做了最大的违背义的事 情 ( 就是攻打别的国家 ) ,天下所谓君子们却不知道去谴责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2010年高考辽宁卷)(原文在庄子《尊生》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 戍安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 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也比儒家更为积极。墨家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风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的朴素本色。因而,墨子哲学被视为古代劳动者的哲学。
虽仍属记言性质,但其所记的是首尾完整、逻辑性 很强的论文,而且每篇都有标题,可以概括本篇的中心 思想。这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 以说,中国的论辩散文从《墨子》开始。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国学经典】 中国论辩散文鼻祖——《墨子》
(1)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2)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 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 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
《墨子》一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思想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由于秦汉以来,封建统治者崇儒抑墨,墨学逐渐衰微,直 到清中叶以后才出现复苏之势。墨学倡导的“兼爱” 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的经世济民的态
【走近先贤】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1.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 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 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在各地聚众讲学,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追 随墨子,他们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
但作为却一样。我认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事实 折服了公孟子。
【知识延伸】 墨子经典名言辑录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 害。
(4)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 常安,然后求乐。
(5)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 于人,则知吉与凶。
(6)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 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在当时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今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 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司马迁所说的“其言 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任侠”精神, 就从墨家渗透到中国民间。千年崇高,百代刚烈,不在 朝廷兴废,更不在书生空谈,而在这里。 ——余秋雨
【故事链接】 答公孟子
公孟子多次与墨子讨论学术、人生等问题。一次, 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 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同,
③是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制出一种能够 飞行的木鸟(风筝)。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 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对传统兵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 术,并有不少创造,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感知思想】
【名家点评】 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不仅
2.主要成就 (1)哲学成就。 ①创立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 “节葬”“节用”等观点。
②在认识论方面,非常重视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 ③墨子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墨子的辩学,与古 希腊的逻辑学、古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2)科学成就。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 的科学家。 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 支,其中关于光学的研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说,“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