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三化学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2)了解它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动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定义:它是指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函数,在该温度下,反应物改变几何比例时,反应量也增加几何比例,而不经过更多的变换。

2.意义:其实,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但是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量变化速度略有不同。

而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就是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物在狭义上的浓度比,该比例可以体现化学反应的动态特征。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通过求解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以H2+Cl2→2HCl为例,其平衡常数Kc=[HCl]^2/[H2][Cl2]
2.通过实验测定的方法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可以先假定化学反应式,把其中一种浓度组合的反应物加入容器中,实现反应的平衡,然后测量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最后用平衡常数的函数表达式来求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24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3.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必备知识整理1.化学平衡常数及表达式(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____表示。

(2)表达式①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②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a.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H2)。

c(H2O)b.Fe3+(aq)+3H2O(l)⇌Fe(OH)3(s)+3H+(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3(H+)。

c(Fe3+)微点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方向改变或化学计量数改变,化学平衡常数均发生改变。

(1)同一反应的正逆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即K正=1K逆(2)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则平衡常数是原平衡常数的n次方,即K′=K n。

一般地,当K>105时,反应基本完全了。

3.主要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方向以及反应是否达到平衡(2)[(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3)NH4++H2O⇌NH3·H2O+H+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NH3·H2O)·c(H+)()c(NH4+ )·c(H2O)(4)对于N2(g)+3H2(g) ⇌2NH3ΔH<0反应,降温和加压均右移,平衡常数均增大()(5)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6)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7)一定温度下,2SO2+O2⇌2SO3与2SO3⇌O2+2SO2的平衡常数互为相反数()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影响1.对于反应C(s)+H2O(g)⇌CO(g)+H2(g)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c(C)·c(H2O)B.恒温条件下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D.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氦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2.反应Ⅰ、Ⅱ、Ⅲ均会在工业生产硝酸过程中发生,其中反应Ⅰ、Ⅱ发生在氧化炉中,反应Ⅲ发生在氧化塔中,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

200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一、课标要求:1、加深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2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学习过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1、化学平衡常数定义: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

2、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及单位:如对于达到平衡的一般可逆反应:aA + bB pC + qD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表示为C(A) 、 C (B)、C(C) 、C(D)化学平衡常数:K c= c p(C)·c q(D)/c a(A)·c b(B)。

K的单位为(mol·L-1) n[思考与交流] K值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化学平衡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3、K值的大小意义:(1)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2)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4、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或降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取决于相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情况;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对平衡常数没有影响。

(2)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改变反应方向,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计算1、利用平衡常数解释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题1、A 、B、 C、D为四种易溶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A+2B+H 2O C+D。

当加水稀释时,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解析:该化学平衡常数K c=[C]·[D]/[A]·[B]2,加水稀释后,A 、B、 C、D四种物质稀释相同的倍数,但Q c=c(C)·c(D)/c(A)·c(B)2>K c,所以加水稀释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速率平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速率平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

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

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关术语;2. 掌握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物质量表达方式;3. 熟练运用反应配平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4. 分析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平衡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 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量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电子教案或PPT课件;2. 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四、教学过程Step 1: 理解化学平衡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可逆反应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的前进和逆反应是否同时进行,并解释平衡状态的概念。

2. 定义: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以及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物质量的表达方式。

3. 示例:给出一个简单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尝试用物质量表达方式表示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浓度。

Step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 反应配平:回顾如何通过反应配平来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平衡。

2. 平衡常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解释其数值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示范如何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Step 3: 平衡常数的定性分析1. 理论分析:讲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示例说明不同平衡常数大小的含义。

2.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反应方程式和相应的平衡常数,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的强弱。

Step 4: 平衡常数的定量分析1. 理论分析:讲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分析来预测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情况。

2. 实验模拟:通过实验模拟来验证不同反应条件下平衡常数的变化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

五、教学延伸1.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2. 拓展拔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衡常数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条件下可逆反应的偏离平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3.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的关系。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核心知识大通关]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c122?·c322?3.(1)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均能改变平衡常数。

()(3)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4)平衡常数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6)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7)反应A(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8)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ΔH>0。

()答案:(1)×(2)×(3)×(4)×(5)×(6)√(7)×(8)×[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 多个反应中平衡常数关系判断 1.已知下列反应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H 2(g)+S(s)??H 2S(g)K 1S(s)+O 2(g)SO 2(g)K 2则在该温度下反应H 2(g)+SO 2(g)?O 2(g)+H 2S(g)的平衡常数为()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K 1K 2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1=c ?H 2S ?c ?H 2?,K 2=c ?SO 2?c ?O 2?,反应H 2(g)+SO 2(g)??O 2(g)+H 2S(g)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 2S ?c ?H 2?·c ?SO 2?,可知K =K 1K 2。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4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4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时作业24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 .相同温度下,反应A +B ⇌C 与反应C ⇌A +B 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 .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ΔH <0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反应A (g )+B (g )⇌2C (g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2(C )c (A )·c (B )2.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K =c (A )·c 2(B )c 2(E )·c (F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F 的浓度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c (A )、c (B ),K 增大 B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C .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E (g )+F (g )⇌A (g )+2B (g ) 3.在2L 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 和B ,发生反应A (g )+B (g )⇌C (g )+2D (g ) ΔH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0B .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0.16C .③中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大于20%D .5min 末测得①中n (C )=0.05mol ,则0到5min 内v (D )=0.01mol·L -1·min -14.温度为T 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 2(g )⇌2NO (g )+O 2(g )(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v 正=v (NO 2)消耗=k 正·c 2(NO 2),v 逆=v (NO )消耗=2v(O 2)消耗=k 逆·c 2(NO )·c (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化学平衡常数K=①。

式中A、B、C、D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

如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分解:A(g)2B(g)+C(g),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②。

3.意义(1)K值越大(一定温度下),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也④。

(2)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就基本进行完全了。

4.影响因素K值的大小与物质的浓度、压强等无关,只随⑤变化而变化。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增大或减小,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2.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因其浓度可看作“常数”而不代入公式,H2O的状态不是液态而是气态时,则需要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4.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是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的浓度,更不能将物质的量代入。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自发进行的反应。

2.焓变与反应方向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⑥反应,但也有不少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3.熵变与反应方向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熵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而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发进行。

4.反应方向的判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反应的方向:ΔG=ΔH-TΔS1.自发反应、非自发反应是指该反应过程中是否有自发进行的倾向,而这个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则不能确定。

如C的燃烧是一个自发反应,但需借助外界条件点燃才能发生。

2.同一物质在三态时的熵值大小顺序一般为气态>液态>固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李仕才【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3.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的关系。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核心知识大通关]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c122?·c322?3.(1)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 )(2)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均能改变平衡常数。

( )(3)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4)平衡常数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 )(6)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 )(7)反应A(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 )(8)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ΔH>0。

( )答案:(1)×(2)×(3)×(4)×(5)×(6)√(7)×(8)×[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 多个反应中平衡常数关系判断 1.已知下列反应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H 2(g)+S(s)??H 2S(g) K 1S(s)+O 2(g)SO 2(g) K 2则在该温度下反应H 2(g)+SO 2(g)?O 2(g)+H 2S(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K 1K 2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1=c ?H 2S ?c ?H 2?,K 2=c ?SO 2?c ?O 2?,反应H 2(g)+SO 2(g)??O 2(g)+H 2S(g)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 2S ?c ?H 2?·c ?SO 2?,可知K =K 1K 2。

答案:D2.已知:①CO(g)+2H 2(g)??CH 3OH(g) ②2CH 3OH(g)??CH 3OCH 3(g)+H 2O(g) ③CO(g)+H 2O(g)??CO 2(g)+H 2(g)某温度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依次为K 1、K 2、K 3,则该温度下反应 3CO(g)+3H 2(g)??CH 3OCH 3(g)+CO 2(g)的化学平衡常数K 为____(用K 1、K 2、K 3表示)。

解析:K 1=c ?CH 3OH ?c ?CO ?·c 2?H 2?K 2=c ?CH 3OCH 3?·c ?H 2O ?c 2?CH 3OH ?K 3=c ?H 2?·c ?CO 2?c ?CO ?·c ?H 2O ?K =c ?CO 2?·c ?CH 3OCH 3?c 3?CO ?·c 3?H 2?K 2·K 3=c ?CH 3OCH 3?·c ?H 2O ?·c ?H 2?·c ?CO 2?c 2?CH 3OH ?·c ?CO ?·c ?H 2O ?K 21=c 2?CH 3OH ?c 2?CO ?·c 4?H 2?K 21·K 2·K 3=c ?CO 2?·c ?CH 3OCH 3?c 3?CO ?·c 3?H 2?=K 答案:K 21·K 2·K 3考向二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利用K 与Q c 的关系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状态对于可逆反应m A(g)+np C(g)+q D(g),Q c =c p ?C?·c q ?D?c m ?A?·c n ?B?(式中浓度是任意时刻的浓度)。

根据Q c 与K 的关系可以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的状态:Q c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 ???>v ???=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 ???=v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v ???3.已知,相关数据见下表:Fe(s)+CO 2+Fe(s)+H 2+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 >bB .增大压强,平衡状态Ⅱ不移动C .升高温度平衡状态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解析:由Ⅰ+Ⅱ=Ⅲ,得K 3=K 1·K 2,则a >2,b <1,a >b ,A 项正确;Ⅱ是等体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 项正确,由a >2,b <1,可知随温度升高,K 2、K 3均减小,故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D 项正确,升温时反应Ⅱ、Ⅲ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项不正确。

答案:C4.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H 2(g)CO(g)+H 2O(g),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 .c (CO 2)=c (CO) b .K 不变c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d .v 正(H 2)=v 正(CO 2)e .c (H 2)保持不变(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 (CO 2)·c (H 2)=c (CO)·c (H 2O),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 2、1.2 mol H 2、0.75 mol CO 、1.5 mol H 2O ,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得,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A 项,达到平衡时c (CO 2)不一定等于c (CO),反之相等时也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 项,温度不变K 不变,不正确;C 项,此反应不论是否平衡,压强均不改变,故不正确;D 项,v 正(CO 2)与v 正(H 2)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E 项,达到平衡时,各种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3)由c (CO 2)·c (H 2)=c (CO)·c (H 2O),则计算出K =1.0,即此时温度为850 ℃,此温度下c ?CO?·c ?H 2c ?CO 2?·c ?H 2?=0.75×1.51×1.2≈0.94<1.0,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答案:(1)正反应 (2)e (3)850 ℃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练后反思]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二 利用“三段式”法进行化学平衡的计算(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 [核心知识大通关]1.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可按下列模式进行计算:如m A(g)+n B(g)p C(g)+q D(g),令A 、B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 、b mol/L ,达到平衡后消耗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

m A(g)+n B(g)p C(g)+q D(g)起始/(mol/L) a b 0 0变化/(mol/L) mx nx px qx 平衡/(mol/L) a -mx b -nx px qx(1)求平衡常数:K =px ?pqx ?qa -mx ?mb -nx ?n(2)求转化率转化率=某反应物转化的量某反应物起始的量×100%,如α(A)平=mxa ×100%。

[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 3(g)+HI(g); ②2HI(g)H 2(g)+I 2(g)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c (HI)=4 mol/L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相同温度下H 2(g)+I 2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平衡时c (H 2)=c (I 2)=0.5 mol·L -1,则分解的HI 为1 mol·L -1,c (NH 3)=5 mol·L -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1=c (NH 3)·c (HI)=5 mol·L -1×4 mol·L -1=20(mol·L -1)2;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 2=c ?H 2?·c ?I 2?c 2?HI?=0.5×0.542=164,则其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4。

答案:20164642.汽车尾气中NO 产生的反应为N 2(g)+O 2(g)2NO(g)。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 2(g)和O 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0-c 1?2c 21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 <0 解析: N2(g)+O 2起始/(mol·L -1) c 0 c 0 0 转化/(mol·L -1) c 0-c 1 c 0-c 1 2(c 0-c 1) 平衡/(mol·L -1) c 1 c 1 2(c 0-c 1) 故T 温度下K =c 0-c 1?2c 21,A 项正确;对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反应来说,恒容条件下,密度是定值,B 项不正确;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状态,C 项不正确;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是温度改变,则a 到b 应是升温,升高温度c (N 2)变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ΔH >0,D 项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