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01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基础知识:(要求熟记于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半球图片全貌图片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基础知识点: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海陆位置);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专项习题训练一:1、仔细观察右边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相接,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 E 洋,南临 F 洋,北临G洋。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连线)南亚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乘狗拉雪橇西亚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聚居在长达200米的长屋里北亚东西伯利亚雅库特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东南亚达雅克人住帐篷、穿宽大的袍子、游牧生活第二节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二::2、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海峡C G ;运河D大洋E F高原H平原I(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半岛①②国家③大洲④2、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亚洲1、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经纬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2、范围:世界第一大洲是亚洲。
主要原因: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
3、相邻大洲及分界线:(1)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记忆口诀:乌乌里大黑土。
(2)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3)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分区:按地理方位,亚洲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
5、发达国家:日本;发展中大国:中国、印度;靠石油获得高收入国家: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不发达国家:老挝、阿富汗。
6、地形、地势:(1)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7、河流: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且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影响因素:地形)8、气候特点:①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9、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由于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10、世界之最:(1)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2)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3)世界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上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4)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咸水湖);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5)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6)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2014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2014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地理复资料基础知识:要求熟记以下内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位置。
半球图片全貌图片。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包括东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亚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大洲分界线包括: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分为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要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主要国家,如东亚的中国和日本等。
第二节自然环境亚洲地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之最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区别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里海(咸水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叫澜沧江)。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不同气候的特点包括: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东岸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季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新课标人教版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地理2015.7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你能选对吗?(4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2分;请你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框中(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请填写在机读卡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家庭闲置废旧物品收集箱”主要用于收集周边社区居民的闲置物品,包括废旧衣物、鞋等,收集的物品经过分类、消毒后,将送给需要的人使用。
读图1,回答1、2题。
1.生产这些“闲置物品”过程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概括全面的是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矿产资源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家庭闲置废旧物品收集箱”的设置A. 增加了垃圾的数量B. 容易造成疾病传播C.可以实现物品循环利用D. 不利于生活条件的改善2015年5月3日,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闭幕。
本届嘉年华集中展示了10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让市民领略了绿色科技的魅力,成为北京都市农业的一张绚丽“名片”。
读图2,回答3~5题。
图23. 以下关于农业科技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立柱种植蔬菜——利于灌溉施肥B. 会转的草莓架——均匀接受光照C. 水培种植韭菜——确保水分充足D. 带二维码瓜菜——加农户微信群把蔬菜一层层栽在立柱上草莓架下安装能转动的转盘把韭菜种在盛满营养液的塑料箱里蔬菜贴上二维码可以查询生产过程图14. 都市农业的发展A. 主要考虑本地自然条件B. 缓解粮食需求的压力C. 吸引市民从事农业生产D.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5. 北京市民参加农业嘉年华活动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是A. 公路运输B. 铁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内河航运6.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努力开垦荒地、林地,扩大耕地面积B. 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C. 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 大量进口农产品,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2015年5月13日,“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在第十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闪亮登场。
2013-2014学年度新人教版地理

2013-2014学年度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地理备课组2014年春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教学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总结回顾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练习】读“亚洲地形图”,回答:(1)A山脉;B山脉;C山脉;(2)河流:D;E;(3)高原:G高原;H高原;(4)平原:①平原;②平原;(5)半岛:③半岛。
【课后反思】第二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教学目标】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设计】【练 习】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④ 气候;⑤ 气候;⑥ 气候;⑦ 气候;⑧ 气候。
201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概述.

2014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环境的保护
-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
2. 自然环境的利用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流动- 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人口政策与措施
2. 城市问题
-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分析
- 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 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1. 全球气候变化
-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1. 如何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3)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81°N~11°S,经度范围:26°E~170°W。
(4)相对位置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亚洲地理分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西亚沙特阿拉伯气候炎热干旱;南亚恒河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北亚东西伯利亚气候寒冷;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气候湿热。
第二节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的水系特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源远流长。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3、亚洲的世界之最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4、亚洲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
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位置: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因素:地势起伏大6、季风气候的利弊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岛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基础知识:(要求熟记于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半球图片全貌图片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基础知识点: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海陆位置);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专项习题训练一:1、仔细观察右边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相接,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 E 洋,南临 F 洋,北临G洋。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连线)南亚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乘狗拉雪橇西亚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聚居在长达200米的长屋里北亚东西伯利亚雅库特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东南亚达雅克人住帐篷、穿宽大的袍子、游牧生活第二节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二::2、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海峡C G ;运河D大洋E F高原H平原I(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半岛①②国家③大洲④23、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P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三:4、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 、② 。
亚洲东临③ 洋,南临④ 洋,北临⑤ 洋。
西面与⑥ 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 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 海峡。
西南面与⑧ 洲相邻,分界线是⑹ 。
(3)A 是连接③④大洋的海峡 ,B 湾,C 海,D 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F G 。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岛 。
H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I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 。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 海峡和 海。
4、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10 图 6.13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种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解析(理解即可):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四:3、读亚洲气候类型图:(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 气候 ② 气东岸三种季风候③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⑨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气候;降水最多的是气候(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小),降水(多、少)(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6)亚洲气候分布最广的是(7)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是、、 .(8)亚洲季风气候分、和。
(9)图中高原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该气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0)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气候和气候。
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五:1.我国位于洲东部,洋西岸。
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2.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洋,南临洋,东临洋。
西面通过和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海峡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线是:、、里海、、、海峡。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洲为界。
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西亚、南亚、、中亚、六个分区。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东亚五国指、、、、。
东南亚主要包括半岛和群岛。
北亚主要指的亚洲部分。
6.亚洲地跨带、带、带。
受位置和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③。
7.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风。
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灾害。
8.从课本P10图6.13看,①亚洲一共有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的特点;②其中有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9.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0.从课本P12图6.15看,北美洲洲的气候以带气候为主,主要分布在,气候的特点是①,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基础知识点: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东面临b: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c:濑户内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2、组成:由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P14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P18图中找到并记住)●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