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学案 新人教
秋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1(2021

2018年秋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集合{x∈N+|x-2〈4}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0,1,2,3,4}B.{1,2,3,4}C.{0,1,2,3,4,5}D.{1,2,3,4,5}解析:{x∈N+|x-2〈4}={x∈N+|x<6}={1,2,3,4,5}.答案:D2.集合{(x,y)|y=2x+3}表示( )A.方程y=2x+3B.点(x,y)C.函数y=2x+3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解析:集合{(x,y)|y=2x+3}的代表元素是(x,y),x,y满足的关系式为y=2x+3,因此集合表示的是满足关系式y=2x-1的点组成的集合.答案:C3.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z=x+y,x∈A,y∈B}中元素的个数为()A.5 B.4 C.3 D.2解析:(列举法)当x=-1,y=0时,z=-1;当x=-1,y=2时,z=1;当x=1,y=0时,z=1;当x=1,y=2时,z=3。
综上知,z的值为-1,1,3,故集合{z|z=x+y,x∈A,y ∈B}中共有3个元素.答案:C4.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是( )A.{x|-3〈x<11,x∈Q}B.{x|-3〈x<11,x∈R}C.{x|-3〈x<11,x=2k,k∈N}D.{x|-3〈x<11,x=2k,k∈Z}解析:{x|x=2k,k∈Z}表示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由-3<x<11及x=2k,k∈Z,可限定集合中元素.答案:D5.用列举法表示集合错误!,正确的是()A.(-1,1),(0,0) B.{(-1,1),(0,0)}C.{x=-1或0,y=1或0} D.{-1,0,1}解析:解方程组错误!得错误!或错误!所以答案为{(-1,1),(0,0)}.答案:B二、填空题6.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同一集合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M={π},N={3。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1集合的含义人教A版必修1

解 (1)因为-3∈A,所以 a-2=-3 或 2a2+5a=-3, 解得 a=-1 或 a=-32.
当 a=-1 时,A 中三个元素分别为-3,-3,12,不符 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跟踪训练 2】 (1)用符号“∈”或“∉”填空. ①0.3· ____∉____N*;②1____∈____N; ③1.5_____∉___Z;④2 2____∉____Q; ⑤2+ 3____∈____R;⑥若 x2+1=0,则 x____∉____R. (2)设 x∈R,集合 A 中含有三个元素 3,x,x2-2x. ①求实数 x 应满足的条件; ②若-2∈A,求实数 x 的值.
集合,且 2∈A,则实数 m 为( )
A.2
B.3
C.0 或 3 D.0,2,3 均可
解析 ∵2∈A,∴m=2 或 m2-3m+2=2,当 m=2 时, m2-3m+2=0 与集合互异性矛盾.当 m2-3m+2=2 时,m =0(舍去)或 m=3,符合题意,故 m=3.
4.m,n∈R,由两个数mn ,1 组成的集合 P 与由两个 元素 n,0 组成的集合 Q 相等,则 m+n 的值等于____1____.
解 (1)由-3∈A 且 a2+1≥1,可知 a-3=-3 或 2a -1=-3,
当 a-3=-3 时,a=0;当 2a-1=-3 时,a=-1. 经检验,0 与-1 都符合要求. ∴a=0 或-1. (2)当 x=0,1,-1 时,都有 x2∈B,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0,x≠1,故 x=-1.
或a=14, b=12.
解法二:∵两个集合相同,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整体设计教学分析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语言.教材将集合的初步知识作为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既体现出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体现出集合在数学中的奠基性地位.课本除了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性质、表示方法之外,还特别注意渗透了“概括”与“类比”这两种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因此,建议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概括出集合的含义;多创设让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和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和表示方法,能进行相互转换并且灵活应用,充分掌握集合语言.与此同时,本小节作为高一数学教学的第一节新授课,知识体系中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建议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自我阅读、共同探究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三维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能选择不同的形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集合对我们来说可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到“集合”这个名词;比如说,军训的时候,教官是不是经常喊:“高一(4)班的同学,集合啦!”那么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还未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集合,从数学的层面挖掘集合的内涵.那么,在数学的领域中,集合究竟是什么呢?集合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就让我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揭开“集合”神秘的面纱.思路2.你经常会谈论你的家庭,你的班级.其实在讲到你的家庭、班级的时候,你必定在联想构成家庭、班级的成员,例如:家庭成员就是被你称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的人;班级成员就是与你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上课、一起学习的人;一些具有特定属性的人构成的群体,在数学上就是一个集合.那么,在数学中,一些对象的总体怎样才可以构成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性?集合又有哪些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大家进行类比,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说出更多的关于集合的实例,然后教师予以点评.)“那么,集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又该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中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那么这些传统的节日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②全体自然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③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④你能否根据上述几个问题总结出集合的含义?讨论结果:①能.这个集合由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限个种类的节日组成,称为有限集.②能.这个集合由0,1,2,3,……等无限个元素组成,称为无限集.③能.这个集合由1,2两个数组成.④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那么是否所有的元素都能构成集合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①近视超过300度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②“眼神很差”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③比较问题①②,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④我们知道冬虫夏草既是一种植物,又是一种动物.那么在所有动植物构成的集合中,冬虫夏草出现的次数是一次呢还是两次?⑤组成英文单词every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含有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⑥问题④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⑦在玩斗地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3,4,5,6,7是一个顺子,那比如说老师出牌的时候把这五张牌的顺序摆成了5,3,6,7,4,那么这还是一个顺子么?类比集合中的元素,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3,4,5,6,7,另外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5,3,6,7,4,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么?集合相同吗?这体现了集合中的元素的什么性质?讨论结果:①能.②不能.③确定性.问题②对“眼神很差”的同学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到底怎样才算眼神差,是近视300度?400度?还是说“眼神很差”只是寓意?我们不得而知.因此通过问题①②我们了解到,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④一次.⑤4个元素.e,v,r,y这四个字母.⑥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⑦是.元素相同.集合相同.体现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的排列是没有顺序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提出问题①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B表示所有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a=1.58,那么元素a和集合A,B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②大家能否从问题①中总结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③A表示“1~20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那么3__________A,4__________A.讨论结果:①a是集合B中的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②a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B,记作a∈B;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因此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即属于和不属于.③3∈A,4∉A.提出问题①从这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们注意到我用了几种方法表示集合吗?②字母表示法中有哪些专用符号?③除了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之外,课本还为我们提供了几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④列举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列举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⑤能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吗?小于10的质数;不等式x-2>5的解集.⑥描述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描述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⑦集合的表示方法共有几种?讨论结果:①两种,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②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③两种,列举法与描述法.④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例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1,2}.⑤“小于10的质数”可以用列举法表示出来;“不等式x-2>5的解集”不能够用列举法表示出来,因为这个集合是一个无限集.因此,当集合是无限集或者其元素数量较多而不便于无一遗漏地列举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再用列举法来表示集合就显得不够简洁明了.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7};所有的正方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正方形},也可写成{正方形}.⑦自然语言法、字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应用示例例1 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1)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2)某一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某中学的大个子;(4)某学校身高超过1.80米的学生.活动探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审题,了解本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然后指导学生对4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判断所给元素是否能构成集合,关键是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解析:(1)不能构成集合.“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无明确的标准,对于一道数学题是否是“难题”无法客观地判断.实际上一道数学题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因而“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不能构成集合.(2)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是某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因为未规定大个子的标准,所以(3)不能组成集合.(4)由于(4)中的对象具备确定性,因此,能构成集合.答案:(1)(3)(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2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2(1):①自然数中是否含有0?②小于10的自然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2):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是什么?②方程x2=x的解是什么?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3):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即质数的定义是什么)?②1~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把元素写入“{}”内,并用逗号隔开.解:(1)小于10的自然数有0,1,2,3,4,5,6,7,8,9,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4,5,6,7,8,9};(2)方程x2=x的两个实根为x1=0,x2=1,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3)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2,3,5,7,11,13,17,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通过本题的教学可以体会利用集合表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简洁性.(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3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3(1)——列举法①方程x2-2=0的解是什么?②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3(1)——描述法①描述法的定义是什么?②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③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针对例3(2)——列举法①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有哪些?②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如何表示?针对例3(2)——描述法①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②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解:(1)设方程x2-2=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 ={x∈R|x2-2=0};方程x2-2=0的两个实根为x1=-2,x2=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2,2}.(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 ={x ∈Z |10<x <2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11,12,13,14,15,16,17,18,19}.点评:例2和例3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逼近答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又使得列举法和描述法在实例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课后练习1,2.【补充练习】1.考查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 (2)某校2013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答案:(1)(2)(5)(6)不能组成集合,(3)(4)能组成集合.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______N ,5__________N ,16__________N ;(2)-12__________Q ,π__________Q ,e__________∁R Q (e 是个无理数); (3)2-3+2+3=__________{x |x =a +6b ,a ∈Q ,b ∈Q }.答案:(1)∈ ∉ ∈ (2)∈ ∉ ∈ (3)∈3.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求实数m 的值. 解:∵2∈A ,∴m =2或m 2-3m +2=2.若m =2,则m 2-3m +2=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若m 2-3m +2=2,求得m =0或3. m =0不合题意,舍去.∴m 只能取3.4.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2)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x -3>2的解集;(4)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集.答案:(1)描述法:{(x ,y )|y =ax 2+bx +c ,x ∈R ,a ≠0}.(2)描述法:⎩⎨⎧ (x ,y )⎪⎪⎪ ⎩⎪⎨⎪⎧⎭⎪⎬⎪⎫y =x +3y =-2x +6=⎩⎨⎧ (x ,y )⎪⎪⎪⎭⎬⎫⎩⎪⎨⎪⎧ x =1y =4.列举法:{(1,4)}.(3)描述法:{x |x >5}(4)列举法:{2,3,5,7}.拓展提升问题1:设集合P ={x -y ,x +y ,xy },Q ={x 2+y 2,x 2-y 2,0},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活动探究: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两个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本题中集合P ,Q 对应相等时,其元素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计算;最后,应当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应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检验所求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解:∵P =Q 且0∈Q ,∴0∈P .若x +y =0或x -y =0,则x 2-y 2=0,从而Q ={x 2+y 2,0,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x +y ≠0且x -y ≠0;若xy =0,则x =0或y =0.当y =0时,P ={x ,x,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y ≠0;当x =0时,P ={-y ,y,0},Q ={y 2,-y 2,0},由P =Q 得⎩⎪⎨⎪⎧ -y =y 2,y =-y 2,y ≠0, ① 或⎩⎪⎨⎪⎧ -y =-y 2,y =y 2,y ≠0.②由①得y =-1,由②得y =1,∴⎩⎪⎨⎪⎧ x =0,y =-1或⎩⎪⎨⎪⎧ x =0,y =1,此时P =Q ={1,-1,0}.点评:本题综合性地考查了两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问题2: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若A 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a 的取值范围.活动探究:讨论关于x 的方程ax 2-3x +2=0实数根的情况,从中确定a 的取值范围,依题意,方程有一个实数根或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无实数根.解:(1)a =0时,原方程为-3x +2=0,x =23,符合题意. (2)a ≠0时,方程ax 2-3x +2=0为一元二次方程.由Δ=9-8a ≤0,得a ≥98. ∴当a ≥98时,方程ax 2-3x +2=0无实数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综合(1)(2),知a =0或a ≥98. 点评:“a =0”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a ≠0”的条件下,方程ax 2-3x +2=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才能用判别式Δ解决问题.问题3:设S ={x |x =m +2n ,m ,n ∈Z }.(1)若a ∈Z ,则a 是否是集合S 中的元素?(2)对S 中的任意两个x 1,x 2,则x 1+x 2,x 1·x 2是否属于S?活动探究:针对问题(1)——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集合S 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与构成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题中所给的元素a 能否表示成m +2n 的形式;如果能,m 和n 分别是多少,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最后小结,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时,转化为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即可.针对问题(2)——首先引导学生将x 1,x 2分别表示出来,再引导大家根据正确的表示结果,推断x 1+x 2,x 1·x 2是否是集合S 中的元素.解:(1)a 是集合S 中的元素,a =a +2×0∈S .(2)不妨设x 1=m +2n ,x 2=p +2q ,m ,n ,p ,q ∈Z .则x1+x2=(m+2n)+(p+2q)=(m+p)+2(n+q),m,n,p,q∈Z.∴x1+x2∈S;x1·x2=(m+2n)·(p+2q)=(mp+2nq)+2(mq+np),m,n,p,q∈Z.∴x1·x2∈S.综上,x1+x2,x1·x2都属于S.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描述法以及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1)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作业习题1.1A组3,4.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高考的要求适当拓展了教材,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拓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真正做到了对教材的“活学活用”.备课资料集合论的诞生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17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19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康托尔把无穷集这一词汇引入数学.对无穷集的研究使他打开了“无限”这一数学上的潘多拉盒子.“我们把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作自然数集,用字母N来表示.”学过集合的所有人应该对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但在接受这句话时我们根本无法想到当年康托尔如此做时是在进行一项更新无穷观念的工作.在此以前数学家们只是把无限看作永远在延伸着的,一种变化着成长着的东西来解释.无限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的.这种关于无穷的观念在数学上被称为潜无限.18世纪数学王子高斯就持这种观点.由于潜无限思想在微积分的基础重建中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康托尔的实无限思想在当时遭到一些数学家的批评与攻击是不足为怪的.然而康托尔并未就此止步,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继续正面探讨无穷.他提出用一一对应准则来比较无穷集元素的个数.他把元素间能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个数相同,用他自己的概念是等势.由于一个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等势,即具有相同的个数.这与传统观念“全体大于部分”相矛盾.而康托尔认为这恰恰是无穷集的特征.在此意义上,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具有了相同的个数,他将其称为可数集.又可容易地证明有理数集与自然数集等势,因而有理数集也是可数集.后来当他又证明了实数集合也是可数集时,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无穷集是清一色的,都是可数集.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1873年证明了实数集的势大于自然数集.有人嘲笑集合论是一种“疾病”,有人嘲讽超限数是“雾中之雾”,称“康托尔走进了超限数的地狱”.然而集合论前后经历二十余年,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从康托尔提出集合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数学又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包括对上述经典集合论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模糊集合论的出现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分不开的.因而当现在回头去看康托尔的贡献时,我们仍然可以引用当时著名数学家对他的集合论的评价作为我们的总结.“它是对无限最深刻的洞察,它是数学天才的最优秀作品,是人类纯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是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对数学的最令人不安的独创性贡献.”。
2018版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2 精品

或列举法:{(0,0),
类型3 集合表示法的综合应用
[典例3] (1)设
1 2
∈
xx2-ax-52=0
,则集合
xx2-a-129=0
中所有元素之积为________.
(2)已知集合A={x|kx2-8x+16=0}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k
构成的集合.
(1)[思路点拨]
由此条件可以看出
1 2
是已知方程的根,即满
解:(1)满足条件的数有3,5,7, 所以所求集合为{3,5,7}. (2)∵a≠0,b≠0, ∴a与b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故 ①当a>0,b>0时,|aa|+|bb|=2; ②当a<0,b<0时,|aa|+|bb|=-2; ③当a>0,b<0或a<0,b>0时,|aa|+|bb|=0. 故所有值组成的集合为{-2,0,2}.
完成课时作业(二)
谢谢观看!
[解析] (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包括2,3,4,5, ∴A={2,3,4,5}. (2)方程x2-9=0的实数根为-3,3, ∴B={-3,3}. (3)小于8的质数有2,3,5,7, ∴C={2,3,5,7}. (4)由yy==x-+23x,+6, 得xy==14,, ∴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交点为(1,4), ∴D={(1,4)}.
[练习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已知集合P={x|x=2n,0≤n≤2且n∈N}; (2)抛物线y=x2-2x与x轴的公共点的集合; (3)直线y=x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
解:(1)列举法:P={0,2,4};
(2)描述法: x,yyy==x02-2x, (2,0)};
(3)描述法:{(x,y)|y=x,x≠0}.
2018年秋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案新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重点)2.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重点、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A={x∈I|p},其中x叫做代表元素,I是代表元素x的取值范围,p是各元素的共同特征.思考:(1)不等式x-2<3的解集中的元素有什么共同特征?(2)如何用描述法表示不等式x-2<3的解集?[提示](1)元素的共同特征为x∈R,且x<5.(2){x|x<5,x∈R}.[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由1,1,2,3组成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1,2,3}.( )(2)集合{(1,2)}中的元素是1和2.( )(3)集合A={x|x-1=0}与集合B={1}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案](1)×(2)×(3)√2.方程x2=4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A.{(-2,2)} B.{-2,2}C.{-2} D.{2}B[由x2=4得x=±2,故用列举法可表示为{-2,2}.]3.用描述法表示函数y=3x+1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是( )【导学号:37102022】A.{x|y=3x+1} B.{y|y=3x+1}C.{(x,y)|y=3x+1} D.{y=3x+1}C[该集合是点集,故可表示为{(x,y)|y=3x+1},选C.]4.不等式4x-5<7的解集为________.{x|4x-5<7} [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4x-5<7}.][合作探究·攻重难]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A.(2)小于8的质数组成的集合B.(3)方程2x 2-x -3=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C .(4)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D .[解] (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有0,2,4,6,8,10,所以A ={0,2,4,6,8,10}. (2)小于8的质数有2,3,5,7, 所以B ={2,3,5,7}.(3)方程2x 2-x -3=0的实数根为-1,32.所以C =⎩⎨⎧⎭⎬⎫-1,32.(4)由⎩⎪⎨⎪⎧y =x +3,y =-2x +6,得⎩⎪⎨⎪⎧x =1,y =4.所以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交点为(1,4), 所以D ={(1,4)}.[规律方法]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个步骤求出集合的元素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用花括号括起来提醒:二元方程组的解集,函数的图象点形成的集合都是点的集合,一定要写成实数对的形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如{2,3,5,-1}.[跟踪训练]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组⎩⎪⎨⎪⎧x +y =2,x -y =0的解集;(2)A ={(x ,y )|x +y =3,x ∈N ,y ∈N }.【导学号:37102023】[解] (1)由⎩⎪⎨⎪⎧x +y =2,x -y =0,解得⎩⎪⎨⎪⎧x =1,y =1,故该方程组的解集为{(1,1)}. (2)因为x ∈N ,y ∈N ,x +y =3,所以⎩⎪⎨⎪⎧x =0,y =3或⎩⎪⎨⎪⎧x =1,y =2或⎩⎪⎨⎪⎧x =2,y =1或⎩⎪⎨⎪⎧x =3,y =0.故A ={(0,3),(1,2),(2,1),(3,0)}.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比1大又比10小的实数的集合;(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3)被3除余数等于1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解] (1){x ∈R |1<x <10}.(2)集合的代表元素是点,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y )|x <0,且y >0}. (3){x |x =3n +1,n ∈N }. [规律方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个步骤[跟踪训练]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图111(1)函数y =-2x 2+x 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2x -3<5的解组成的集合;(3)如图111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的集合; (4)3和4的所有正的公倍数构成的集合.【导学号:37102024】[解] (1)函数y =-2x 2+x 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y =-2x 2+x }. (2)不等式2x -3<5的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2x -3<5},即{x |x <4}.(3)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1≤x ≤32,-12≤y ≤1,xy ≥0}.(4)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3和4的所有正的公倍数构成的集合是{x |x =12n ,n ∈N *}.集合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 1.下面三个集合:①{x |y =x 2+1};②{y |y =x 2+1};③{(x ,y )|y =x 2+1}. (1)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提示:(1)集合①{x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x ,满足条件y =x 2+1中的x ∈R ,所以实质上{x |y =x 2+1}=R ;集合②的代表元素是y ,满足条件y =x 2+1的y 的取值范围是y ≥1,所以实质上{y |y =x 2+1}={y |y ≥1};集合③{(x ,y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x ,y ),可以认为是满足y =x 2+1的数对(x ,y )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坐标平面内的点(x ,y )构成的集合,且这些点的坐标满足y =x 2+1,所以{(x ,y )|y =x 2+1}={P |P 是抛物线y =x 2+1上的点}.(2)由(1)中三个集合各自的含义知,它们是不同的集合. 2.设集合A ={x |ax 2+x +1=0}. (1)构成集合A 的元素是什么?(2)方程ax 2+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提示:(1)构成集合A 的元素是方程ax 2+x +1=0的根.(2)不一定.当a =0时,方程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当a ≠0时,方程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集合A ={x |kx 2-8x +16=0},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k 的值组成的集合. 思路探究:A 中只有一个元素――→等价转化方程kx 2-8x +16=0只有一解――→分类讨论求实数k 的值[解] (1)当k =0时,方程kx 2-8x +16=0变为-8x +16=0,解得x =2,满足题意; (2)当k ≠0时,要使集合A ={x |kx 2-8x +16=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kx 2-8x +16=0只有一个实数根,所以Δ=64-64k =0,解得k =1,此时集合A ={4},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k =0或k =1,故实数k 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1}.母题探究:1.(变条件)本例若将条件“只有一个元素”改为“有两个元素”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k 的值组成的集合.[解] 由题意可知,方程kx 2-8x +16=0有两个不等实根. 故Δ=64-64k >0,即k <1. 所以实数k 组成的集合为{k |k <1}.2.(变条件)本例若将条件“只有一个元素”改为“至少有一个元素”,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 由题意可知,方程kx 2-8x +16=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①当k =0时,由-8x +16=0得x =2,合题意;②当k ≠0时,要使方程kx 2-8x +16=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则Δ=64-64k ≤0,即k ≥1.综合①②可知,实数k 的取值集合为{k |k =0或k ≥1}.[规律方法] 1.若已知集合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读懂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其属性是解题的关键,如例3中集合A 中的元素就是所给方程的根,由此便把集合的元素个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数学素养的培养,如本例中用到了等价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不等式x -3<2且x ∈N *的解集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导学号:37102025】A .{0,1,2,3,4}B .{1,2,3,4}C .{0,1,2,3,4,5}D .{1,2,3,4,5}B [由x -3<2可知x <5,又x ∈N *,故x 可以为1,2,3,4,故选B.] 2.若集合A ={(1,2),(3,4)},则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D .4B [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1,2),(3,4).] 3.如果A ={x |x >-1},那么( )【导学号:37102026】A .-2∈AB .{0}∈AC .-3∈AD .0∈AD [∵0>-1,故0∈A ,选D.]4.设集合A ={x |x 2-3x +a =0},若4∈A ,则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 {-1,4} [∵4∈A ,∴16-12+a =0,∴a =-4, ∴A ={x |x 2-3x -4=0}={-1,4}.] 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组⎩⎪⎨⎪⎧2x -3y =14,3x +2y =8的解集;(2)所有的正方形;(3)抛物线y =x 2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导学号:37102027】[解] (1)解方程组⎩⎪⎨⎪⎧2x -3y =14,3x +2y =8,得⎩⎪⎨⎪⎧x =4,y =-2,故解集为{(4,-2)}.(2)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x 是正方形},简写为{正方形}. (3)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2}.。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 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 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时,都
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
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
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
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 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 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 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
1.1.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⑴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
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上述⑴、⑷组成的集合可分别表示为
{1,2,3,4,5}与{ x2,3x+2,5y3-x,x2+y2}. 注意: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管元素的排列顺序如
何,只要所列的元素完全相同,它们表达的 就是同一个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即任何两个 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 集合的一个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1,2,3,4,5}与{练市中学的高一学生}; 又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a、b、c、p、q……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元素对于集合的从属关系
(1)属于(belong to):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not belong to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 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说明:“∈”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学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重点).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难点).知识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①定义: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②形式:A ={a 1,a 2,a 3,…,a n }. (2)描述法:①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②写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预习评价】(1)集合{x ∈N *|x -4<2}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 ) A.{0,1,2,3,4} B.{0,1,2,3,4,5} C.{1,2,3,4}D.{1,2,3,4,5}(2)方程x 2-1=8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解析 (1)由x -4<2得x <6,又x ∈N *,故x 的值为1,2,3,4,5,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2)由x 2-1=8得x 2=9,即x =±3,故其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3,3}. 答案 (1)D (2){-3,3}题型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 (2)不大于10的正偶数集;(3)方程组⎩⎪⎨⎪⎧2x +y +6=0,x -y +3=0的解集.解 (1)因为15的正约数为1,3,5,15,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1,3,5,15}.(2)因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有2,4,6,8,10,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2,4,6,8,10}.(3)解方程组⎩⎪⎨⎪⎧2x +y +6=0,x -y +3=0,得⎩⎪⎨⎪⎧x =-3,y =0.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3,0)}. 规律方法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注意点(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首先要注意元素是数、点,还是其他的类型,即先定性. (2)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比较方便.(3)搞清集合中元素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是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的关键. 【训练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小于5的偶数组成的集合; (2)24与36的公约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x +y =2,2x -y =1的解集.解 (1)绝对值小于5的偶数集为{-2,-4,0,2,4}. (2){1,2,3,4,6,12}.(3)由⎩⎪⎨⎪⎧x +y =2,2x -y =1,得⎩⎪⎨⎪⎧x =1,y =1.∴所求集合可表示为{(1,1)}.(1)正偶数集;(2)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解 (1)偶数可用式子x =2n ,n ∈Z 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n ∈N *,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x |x =2n ,n ∈N *}.(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 ,则x =3n +2,n ∈Z ,但元素为正整数,故x =3n +2,n ∈N ,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可表示为{x |x =3n +2,n ∈N }.(3)坐标轴上的点(x ,y )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有一个为0,即xy =0,故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xy =0}.【迁移1】 (变换条件)例2(3)改为“用描述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解 位于第二象限的点(x ,y )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即x <0,y >0,故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 ,y )|x <0,y >0}.【迁移2】 (变换条件)例2(3)改为“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组成的集合.”解 本题是用图形语言给出的问题,要求把图形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用描述法表示(即用符号语言表示)为{(x ,y )|-1≤x ≤32,-12≤y ≤1,且xy ≥0}.规律方法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 (1)“竖线”前面的x ∈R 可简记为x ; (2)“竖线”不可省略;(3)p (x )可以是文字语言,也可以是数学符号语言,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尽量用数学符号表示;(4)同一集合用描述法表示可以不唯一. 题型三 集合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例3】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 |x ∈Z ,且86-x ∈N =________. (2)集合A ={x ∈R |kx 2-8x +16=0},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 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1)解析 ∵x ∈Z 且86-x ∈N ,∴1≤6-x ≤8,-2≤x ≤5.当x =-2时,1∈N ;当x =-1时,87∉N ;当x =0时,43∉N ;当x =1时,85∉N ;当x =2时,2∈N ;当x =3时,83∉N ;当x =4时,4∈N ;当x =5时,8∈N . 综上可知A ={-2,2,4,5}. 答案 {-2,2,4,5} (2)解 ①当k =0时, 原方程为16-8x =0. ∴x =2,此时A ={2}; ②当k ≠0时,∵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方程kx 2-8x +16=0有两个相等实根. ∴Δ=64-64k =0,即k =1. 从而x 1=x 2=4, ∴A ={4}.综上可知,实数k 的值为0或1. 当k =0时,A ={2}; 当k =1时,A ={4}.规律方法 1.识别集合的两个步骤:一看代表元素:例如{x |p (x )}表示数集,{(x ,y )|y =p (x )}表示点集; 二看条件:即看代表元素满足什么条件(公共特性). 2.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个数在涉及ax 2+bx +c =0的根的集合中,要讨论二次项的系数a 是否为0,当a =0时,方程为bx +c =0,再分b 是否为0两种情况讨论其根的个数;当a ≠0时,方程ax 2+bx +c =0为二次方程,结合判别式的符号判定其根的个数. 【训练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 ={y |y =-x 2+6,x ∈N ,y ∈N }; (2)B ={(x ,y )|y =-x 2+6,x ∈N ,y ∈N }. 解 (1)因为y =-x 2+6≤6,且x ∈N ,y ∈N , 所以x =0,1,2时,y =6,5,2,符合题意, 所以A ={2,5,6}.(2)(x ,y )满足条件y =-x 2+6,x ∈N ,y ∈N ,则应有⎩⎪⎨⎪⎧x =0,y =6,⎩⎪⎨⎪⎧x =1,y =5,⎩⎪⎨⎪⎧x =2,y =2,所以B ={(0,6),(1,5),(2,2)}.课堂达标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x 2-2x +1=0}为( ) A.{1,1} B.{1}C.{x =1}D.{x 2-2x +1=0}解析 集合{x |x 2-2x +1=0}实质是方程x 2-2x +1=0的解集,此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为1,故可表示为{1}.故选B. 答案 B2.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 ={(3,2)},N ={(2,3)} B.M ={3,2},N ={2,3}C.M ={(x ,y )|x +y =1},N ={y |x +y =1}D.M ={3,2},N ={(3,2)}解析 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故{3,2}={2,3}. 答案 B3.设集合A ={1,2,3},B ={1,3,9},x ∈A ,且x ∉B ,则x =( ) A.1 B.2 C.3D.9解析 比较A 和B 中的元素可知x =2. 答案 B4.大于3并且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________.解析 设该数为x ,由题意得3<x <10,且x ∈Z ,故集合是:{x |3<x <10,x ∈Z }. 答案 {x |3<x <10,x ∈Z } 5.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3x -5)(x +2)=0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y =x +6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解 (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是-3,-2,-1,0,1,2,3,共有7个元素,则用列举法表示为{-3,-2,-1,0,1,2,3}.(2)方程(3x -5)(x +2)=0的实数解仅有两个,分别是53,-2,用列举法表示为⎩⎨⎧⎭⎬⎫53,-2.(3)一次函数y =x +6图象上有无数个点,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6}.课堂小结1.集合表示的要求:(1)根据要表示的集合元素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表示集合,一般要符合最简原则; (2)一般情况下,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不宜用列举法表示,描述法既可以表示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也可以表示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 2.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其他形式;(2)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基础过关1.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0} B.{y |y 2=0} C.{x |x =0}D.{x =0}解析 A 是列举法,C 是描述法,对于B 要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是y ,故与A ,C 相同,而D 表示该集合含有一个元素,即方程“x =0”.故选D. 答案 D2.方程组⎩⎪⎨⎪⎧x -y =3,2x +y =6的解集是( )A.{x =3,y =0}B.{3}C.{(3,0)}D.{(x ,y )|(3,0)}解析 方程组解的形式是有序实数对,故可排除A ,B ,而D 不是集合表示的描述法的正确形式,排除D. 答案 C3.下列集合中恰有2个元素的集合是( ) A.{x 2-x =0}B.{y |y 2-y =0}C.{x |y =x 2-x }D.{y |y =x 2-x }解析 选项A 中的集合只有一个元素为:x 2-x =0;集合{y |y 2-y =0}的代表元素是y ,则集合{y |y 2-y =0}是方程y 2-y =0根的集合,即{y |y 2-y =0}={0,1},故选B ;选项C ,D 中的集合中都有无数多个元素. 答案 B4.-5∈{x |x 2-ax -5=0},则集合{x |x 2-4x -a =0}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5)2-a ×(-5)-5=0,得a =-4,故方程x 2-4x +4=0的解为x 1=x 2=2,即{x |x 2-4x -a =0}={2},则其所有元素和为2. 答案 25.已知集合A ={(x ,y )|y =2x +1},B ={(x ,y )|y =x +3},若a ∈A ,a ∈B ,则a 为________.解析 由题知,a ∈A ,a ∈B ,所以a 是方程组⎩⎪⎨⎪⎧y =2x +1,y =x +3的解,解得⎩⎪⎨⎪⎧x =2,y =5,即a 为(2,5). 答案 (2,5)6.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6与24的公约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3x -5>0的解构成的集合.解 (1)16与24的公约数组成的集合为{1,2,4,8}.(2)不等式3x -5>0的解集为{x |3x -5>0}或⎩⎨⎧⎭⎬⎫x |x >53.7.设y =x 2-ax +b ,A ={x |y -x =0},B ={x |y -ax =0},若A ={-3,1},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解 将y =x 2-ax +b 代入集合A 中的方程并整理得x 2-(a +1)x +b =0.因为A ={-3,1},所以方程x 2-(a +1)x +b =0的两根为-3,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3+1=a +1,-3×1=b ,解得⎩⎪⎨⎪⎧a =-3,b =-3.所以y =x 2+3x -3.将y =x 2+3x -3,a =-3代入集合B 中的方程并整理得x 2+6x -3=0, 解得x =-3±23,所以B ={-3-23,-3+23}.能力提升8.集合⎩⎨⎧⎭⎬⎫3,52,73,94,…可表示为( )A.⎩⎨⎧⎭⎬⎫x |x =2n +12n ,n ∈N *B.⎩⎨⎧⎭⎬⎫x |x =2n +3n ,n ∈N * C.⎩⎨⎧⎭⎬⎫x |x =2n -1n,n ∈N * D.⎩⎨⎧⎭⎬⎫x |x =2n +1n,n ∈N * 解析 ∵3=31,观察集合中的元素,不难发现,若令分母为n ,则分子为2n +1,且n ∈N *,∴集合为⎩⎨⎧⎭⎬⎫x |x =2n +1n,n ∈N *. 答案 D9.用描述法表示图中所示阴影部分的点(包括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A.{-2≤x ≤0且-2≤y ≤0}B.{(x ,y )|-2≤x ≤0且-2≤y ≤0}C.{(x ,y )|-2≤x ≤0且-2≤y <0}D.{(x ,y )|-2≤x <0或-2≤y ≤0}解析 由阴影知,-2≤x ≤0且-2≤y ≤0,∴集合{(x ,y )|-2≤x ≤0,且-2≤y ≤0}表示阴影部分的点组成的集合. 答案 B10.若集合A ={-2,2,3,4},集合B ={x |x =t 2,t ∈A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________.解析 当t =-2,2,3,4时,x =4,4,9,16,故集合B ={4,9,16}. 答案 {4,9,16}11.定义集合A -B ={x |x ∈A ,且x ∉B },若集合A ={x |2x +1>0},集合B =⎩⎨⎧⎭⎬⎫x |x -23<0,则集合A -B =________.解析 易知A ={x |x >-12},B ={x |x <2},故A -B ={x |x ≥2}.答案 {x |x ≥2}1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式子|a |a +|b |b(a ≠0,b ≠0)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解 (1)满足条件的数有3,5,7,所以所求集合为:{3,5,7}. (2)∵a ≠0,b ≠0,∴a 与b 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故 ①当a >0,b >0时,|a |a +|b |b =2;②当a <0,b <0时,|a |a+|b |b=-2; ③当a >0,b <0或a <0,b >0时,|a |a +|b |b=0.故所有的值组成的集合为{-2,0,2}.13.(选做题)已知集合S 满足若a ∈S ,则11-a ∈S .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若a ∈S ,则1-1a∈S ;(2)在集合S 中,元素能否只有一个?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证明 由题意可知a ≠1且a ≠0,由11-a ∈S ,得11-11-a∈S , 即11-11-a =1-a 1-a -1=1-1a ∈S . ∴若a ∈S ,则1-1a∈S .(2)解 集合S 中的元素不能只有一个.理由如下: 令a =11-a,即a 2-a +1=0. ∵Δ=(-1)2-4<0,∴此方程无实数解,∴a ≠11-a.因此集合S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难点)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重点)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重点、易混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简称集,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思考:(1)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2)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提示](1)某班所有的“帅哥”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帅哥”没有明确的标准.
(2)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标准确定.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3.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接近于0的数可以组成集合.( )
(2)分别由元素0,1,2和2,0,1组成的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答案](1)×(2)√(3)×
2.用“book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为( )
A.1 B.2
C.3 D.4
C[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该集合中共有“b”、“o”、“k”三个元素.]
3.用“∈”或“”填空:
1
________N;-3________Z;2________Q;0________N*;5________R.
2
【导学号:37102009】
[答案]∈∈
4.已知集合M有两个元素3和a+1,且4∈M,则实数a=________.
3[由题意可知a+1=4,即a=3.]
[合作探究·攻重难]
集合的基本概念
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导学号:37102010】
①中国各地最美的乡村;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
④2016年第31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A.③④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B[①中“最美”标准不明确,不符合确定性,②③④中的元素标准明确,均可构成集合,故选B.]
[跟踪训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2)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组成一个集合.
(3)方程(x-1)2(x+2)=0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有3个元素.
[解](1)正确,(1)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2)不正确.“一些点”标准不明确,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3)不正确,方程的解只有1和-2,集合中有2个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
①π∈R;②2Q;③0∈N*;④|-5|N*.
A.1 B.2
C.3 D.4
(2)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那么a为( )
A.2 B.2或4
C.4 D.0
(1)B(2)B[(1)①π是实数,所以π∈R正确;
②2是无理数,所以2Q 正确;③0不是正整数,所以0∈N *
错误;④|-5|=5为正整数,所以|-5|N *
错误.故选B.
(2)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a =2∈A,6-a =4∈A , 所以a =2,
或者a =4∈A,6-a =2∈A , 所以a =4,
综上所述,a =2或4.故选B.]
[跟踪训练]
2.已知集合A 中元素满足2x +a >0,a ∈R ,若1A,2∈A ,则( )
【导学号:37102011】
A .a >-4
B .a ≤-2
C .-4<a <-2
D .-4<a ≤-2 D [由题意可知
⎩⎪⎨⎪⎧
2×1+a ≤0,2×2+a >0,
解得-4<a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探究问题]
1.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b ,则a ,b 满足什么关系? 提示:a ≠b
2.若1∈A ,则元素1与集合中的元素a ,b 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a =1或b =1.
已知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1和a 2
,若a ∈A ,求实数a 的值.
思路探究:A 中含有元素:1和a 2
――→a ∈A
a =1或a 2
=a ―――→求a 的值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解] 由题意可知,a =1或a 2
=a ,
(1)若a =1,则a 2
=1,这与a 2
≠1相矛盾,故a ≠1.
(2)若a 2
=a ,则a =0或a =1(舍去),又当a =0时,A 中含有元素1和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0.
[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0∈N B.2Q
C.0Q D.-1∈Z
C[0是有理数,故0∈Q,所以C错误.]
2.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
【导学号:37102012】A.3∈A B.1∈A
C.0∈A D.-1A
C[∵0<1,∴0是集合A中的元素,故0∈A.]
3.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
A.不超过20的非负实数
B.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C.3的近似值的全体
D.某校身高超过170厘米的同学的全体
C[A.不超过20的非负实数,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构成一个集合.B.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构成一个集合.C.3的近似值的全体,元素不具有确定性,不能构成
一个集合.D.某校身高超过170厘米的同学,同学身高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构成一个集合.故选C.]
4.a,b,c,d为集合A的四个元素,那么以a,b,c,d为边长构成的四边形可能是( )
【导学号:37102013】A.矩形B.平行四边形
C.菱形D.梯形
D[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故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即组成四边形的四条边互不相等. ]
5.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若-3∈A,试求实数a的值.
[解]∵-3∈A,∴-3=a-3或-3=2a-1,
若-3=a-3,
则a=0,
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
若-3=2a-1,则a=-1,
此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0或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