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与妻书》
《与妻书》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与妻书【1】林觉民①意映卿卿【2】如晤【3】: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4】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5】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6】悲为汝言之。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7】称心快意,几家能彀【8】?司马青衫【9】,吾不能学太上【10】之忘情【11】也。
语云【12】: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3】。
吾充【14】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③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
【15】”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16】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17】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18】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19】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20】并肩携手,低低【21】切切【22】,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23】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24】!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25】形容之。
④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26】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高一语文和妻书-精选文档

五、词类活用 ①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 . (“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幼”: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疼爱。) ②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 . 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瓜 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 . 分瓜一样。) ④卒不忍独善 其身(“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使……保全。) ⑤汝幸而偶 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 ⑥意洞手 书(“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
旭日,为友人壮行色。第三联说友人东归还乡,只
恐故旧多已离世,就更为孤单。是对友人归去后
境遇的并切,表现其不忍离之情。第四联写当此离 别之际,开怀畅饮,希望他日重逢,再叙友情,以
此表达不忍离之情。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
这在同类秋季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
【思考】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称这首诗
的首联“起调最高”,意思是起笔便显得不凡。请说 一下,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眷 属(juà n) .
吾尝语 曰(yù ) . 依依旁 汝(bà nɡ) 的 的非吾所思(dí ) . . 如晤 (wù ) 能彀 (ɡòu) . . 婉 解(wǎn) 肖 (xià o) . . 搁 笔(ɡē) 称 心(chè n) . . 双栖 (qī) 情不自禁 (jīn) 恸 哭(tò nɡ) . . .
此爱汝一念副词,就 ①即 . 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 ②即 . ③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动词,登上 . (4)即 我谋动词,走近 ④来即 . ⑤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连词,即使 . 形也,形即神也副词,就是 ⑥神即 .
动词,拒绝,推辞 ①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 名词,借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③太尉尽辞去动词,辞退 . (5)辞 名词,讼词 ④听其讼狱,察其辞 . ⑤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讲求 . 动词,告别 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17与妻书(三稿)

17 与妻书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诗文助读】1.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以布衣的身份游历四方,卒年约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亦受晚唐诗影响,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
有《石屏诗集》。
2.江阴:今属江苏。
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3.瞰:向下看,俯视。
4.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
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
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
极目:穷尽眼力。
神州:原指全国。
【妙笔诱思】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妙题点拨】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1.通假字(1)吾灵尚依依旁汝也_______通_________(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______通_________(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_______通_________答案:(1)“旁”通“傍,陪伴(2)“彀”同“够”,能够(3)“念”通“廿”二十2.古今异义词汝可以模拟得之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3.一词多义(1)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③轻舟竟川()④道竟何为耶()⑤神农竟不知()(2)身①首身离合心不惩()②且以汝有身也()③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④身是张翼德也()⑤将军身披坚执锐()(3)书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4)其①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②吾亦望其言是实()③独善其身()④汝其勿悲()答案:(1)①动词,完毕、终了;②动词,追究;③动词,从头到尾;④道副词,究竟、终究;⑤副词,竟然、居然,杜甫。
粤教版语文高一第17课《与妻书》课件粤教版必修二

儿 子 只 有 五 岁 , 娇 妻 身 怀 六 甲 的
, 就 是 这 个 二 十 四 岁 的 年 轻 人 ,
九 一 一 年 黄 兴 在 香 港 谋 划 广 州 起
故居
• 林觉民烈士一家合影
正字音
• 称心快意 chèn • 几家能彀 gòu • 必不能禁 jīn • 使之肖我 xiào • 以依旁如也 bàng • 念六夜四鼓 niàn
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 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 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 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 妻离散,相见无期。
(3)“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
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 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 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 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 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 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 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 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 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 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2)念今夜四鼓
“够” “念”通“廿”
小组合作学习
1、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然后 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 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 更是一首正气歌?
3、找出课文中用典故的地方并体会用典故的 意义。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 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2016秋语文粤教版2素材:文本助读 第17课 与妻书 含答案

第17课与妻书“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英雄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感天撼地,激励后人。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
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
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其中一封就是《与妻书》。
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悲爱交织,豪情冲天—-《与妻书》主题思想赏析《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信,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或者说更是一首充满着悲情、亲情、豪情的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革命情歌。
信中作者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宁愿牺牲一己,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催人泪下,令人感奋.信中为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情感,紧扣“忍舍汝而死"和明知“汝之不欲吾死”而“竟就死”的主线,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汪洋恣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写给妻子书信的同时,作者还给父亲写了一封绝笔书:“不孝儿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高中语文 17《与妻书》课件2 粤教版必修2

ppt精选
21
难点阐述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 说“舍汝”之理 所以率性就死不顾汝
ppt精选
22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
ppt精选
23
写作特点:
1、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 式的结合。 2、语言通俗典雅,感人肺腑。 3、用典。如“太上忘情”、“望 夫化石”、“破镜重圆”等。
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
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
和的主张。临刑谈笑自
若,引颈就义,年仅2
5岁。
ppt精选
14
诀别
词:童安格 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尽/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意映卿卿如唔:
夜来幽梦忽还
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唯
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
ppt精选
短松岗。
2
裴多菲
生 命 诚 可 贵, 爱 情 价 更 高。 若 为 自 由 故, 二 者 皆 可 抛。
ppt精选
3
与 妻 书
林 觉 民
ppt精选
4
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 命,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轰开中 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拯救人民于水火 之中,二十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六君子”,秋瑾,黄兴,孙中 山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 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悲 歌……
与妻书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 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亦 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 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17与妻书

17与妻书禀父书林觉民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
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
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
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
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感内外之视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
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
故欲保全国土,必看碟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
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
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史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不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念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
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
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
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
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
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本接其归国。
因彼一人往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
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轻儿不孝之罪。
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为国报仇也。
临书不尽企祷之至。
敬请万福金安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于广州城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
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A项,玷diànyànɡfěi答案:D2.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其.善抚之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B.吾亦望其.言是实C.今则又望其.真有D.汝其.勿悲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表示希望。
粤教版必修2 第4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

◎第14课《阿房宫赋》◎第15课《赤壁赋》◎第16课《项脊轩志》◎第17课《与妻书》◎第18课《逍遥游(节选)》◎第19课《兰亭集序》第17课与_妻_书本课话题——真情一、从课本中积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二、从自然中积累天鹅——忠贞的伴侣在鸟类中雌雄间结成终生伴侣的当属天鹅。
它们不仅在繁殖期成双成对,相互恩爱,而且在其他时间也在一起觅食、休息或戏水。
甚至在千里迢迢的迁徙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
如果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宁肯单独生活一辈子,也不再另选佳偶。
天鹅有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繁殖期尤为突出。
做巢时夫妻双双外出衔巢材,回来后一同做巢,温馨和谐。
筑巢后雌天鹅开始产卵、孵化,雄天鹅则在巢边日夜巡逻。
三、从历史中积累化蝶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
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
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因过度郁闷而过世。
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并且让她下轿祭拜。
后祝英台出嫁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墓中,其后坟墓中飞出一对彩蝶,双双离去。
一、作者简介绝笔之书显风格——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革命者。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清宣统三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
第五、六段
重点词语:
以、是、语、辞、而、的的、 至、所以、体、偶、善、 模拟、其、念、手、当、尽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 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 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 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 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 一恸!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二段
重点词语: 至、就、彀、老、幼、
充、其、乐、福利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你的 念头,使我(能)勇敢地走向死 亡啊。
全文中心 【总纲】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司马青 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 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 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 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 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及到尊敬别人家里 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及到爱护别人家里 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 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 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在哭泣之余,要体谅我的一片 苦心,,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 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 要悲伤啊!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 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 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 “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 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 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 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 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 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总纲】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 为天下人谋永福
爱国之情
爱
升 华
融 合
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也。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电 视 剧 《 林 觉 民 》 剧 照
妻子 —陈意映 (熟读诗 书、支持 丈夫的事 业、抚养 遗腹子、 两年后郁 郁而终)
《与妻书》
——一曲“爱”的壮 歌
天下第一情书
作者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6——1911),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人, 生活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的清末,早年就志存高远,立 志反清革命,19岁结婚,20岁 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 同盟会, 1911 年 4 月 27 日参加 广州起义失败,成为“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 他在广州起义前三天,以必死 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一封 “绝笔书”。字里行间,既有 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 又有决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 内容感人,广为传诵。
修辞——比喻、反问、用典、类比、引用
第三段
重点词语:
Βιβλιοθήκη 语、与使、无宁、为、是、 而、相、禁、卒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 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 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 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当时国家腐 败,社会黑 暗,灾难深 重。
论说 “就 死”
假设了人 们命运的 两种情况
“死” “离”
谅启 解发 自妻 己子 的深 行思 为, 和让 心妻 情子 。理 解 、
此处提出“一嘱”“三愿”,请列出, 并说说表现出何种感情
一嘱:
三愿:
嘱咐后事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说出志愿, 再表达“吾至爱汝”之衷情。
修辞—— 排比 ( 加强语气,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 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 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即使能够不死,但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 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 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 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 死而死(不应当死却死了)、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 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 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果断 勇敢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从今天的形势看 来,天灾能够使人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 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 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 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 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 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林觉民与妻书原件
“天下第一情书”
世间有这样柔情:”意映卿卿如晤”、“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世间有这样甜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 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 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 行。”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 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 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 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 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 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 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 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 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 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 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广州起义中,林觉民受伤被俘。时任两广总督 的张鸣岐负责审问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 就用英语回答问题,综论世界大势,宣传革命道理。 奉劝清朝官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 立共和。慷慨陈词,满庭震动。 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 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有人劝张鸣岐为国留才, 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万不可留给革命党。 最后,林觉民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未进,泰然自 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
第四段 (一)
重点词语:
适、语、以、乘便、胜、寸管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 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 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 之,空余泪痕!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 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 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 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 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 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 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什么事不谈?什么情不诉? 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
世间有这样眷恋:“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 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
世间有这样挂牵:“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 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 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世间还有这等诀别:“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 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三 忆
新婚的甜蜜 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 能将实情告 诉妻子的原 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 深,为妻子着 想无所不至, 用事实说明自 己绝不是一个 无情的人。
论说“吾 至爱汝”
第四段 (二)
重点词语:
诚、以、第、可以、之 抑、奈之何、健、所以、率性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 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 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 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 尽心上》:“古 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 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 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 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 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