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考评试题七(扫描版)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考评试题七(扫描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考评试题七(扫描版)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下期质量考评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A项,是对原文首段所引用诗文名句的理解,整个选项表述正确。

B项,出自原文首段后半段,主要是对语句蕴含的逻辑关系的考查,原句的逻辑关系和选项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不一致。

更重要的是,选项所表述的“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C项,属于对语句的重新表述,将问句变为陈述句,正确。

D项,对原文主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按照原文的思路,对两个时期的现象做对比,结论是符合原文逻辑和作者观点的,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原文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英雄,这一信息限定了时间节点;“现实”和“文艺领域”均可,这一信息限定了领域。

B项,符合文艺领域但不符合时间节点。

事实上,有文学名著阅读积累的考生,一眼就能识破《平凡的世界》所写内容跟其余三项不同,其时间节点排在最后。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A项,“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这跟原文的意思存在出入,原文说:“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后面提到“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说明英雄追求崇高信仰,但没有指出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

这属于曲解。

B 项,考查观点性语句和论述性语句之间的关系,正确。

C项,对英雄的时代性进行归纳和提炼,正确。

D项,概括了当代文艺创作中如何表现英雄的一个标准,或者遵循的一种创作原则或底线,正确。

4.C【解析】A项内外因理解错误,选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更有理由成为根源。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她想起自己面试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愤慨于对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却发现,原来自己的邋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②亲吻着第一片雪花,眼前浮现的是粉红的桃花林里的姹紫嫣红....,身处在百花丛中,又会想起夏天荷叶上的青翠欲滴。

③为了一睹名校风采,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等候进校门,有的甚至采用五花八门....的“偷渡”方式进入北大清华校园。

④做文化,最怕没有耐心、缺耐性,老是想着一挥而就....,总是琢磨怎样能立竿见影,这样永远不能将文化做好。

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华字典》作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出品方在推出APP时考虑营利因素,无可厚非....。

⑥尽管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但当前互联网产品良莠不齐....,数字化内容的文字错误率要比纸质出版物高得多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①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B.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会有所调整,“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将逐渐凸显,考研录取难度必定会有所提升C. 无论是对托幼机构乱象的忧虑,还是关于幼儿园安全的声讨,亦或是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的问题,中国家长都关注着一个话题:孩子交给谁才放心?D. 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学校元旦合唱比赛决赛将于12月29日下午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请各位领导莅临现场,参观指导B. 张经理您好,我们原定于明天下午到贵处参观一事,因故泡汤了,须更改时间,我们另行磋商吧C.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接受你的邀请,加入海天文学社,相信我的加入会使贵社的发展更上层楼D. 您冒昧赠给我大作,想让我为之写篇序言,可惜我只有八斗之才,这个要求我恐怕难以胜任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9届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丈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语文试卷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

语文试卷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

语文试卷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

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声声在耳。

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者反思: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纵观古今,英雄的形象实则并不罕见,甚至备受文艺家的青睐。

帝王有神农伏羲与三皇五帝,将相从廉颇、蔺相如至魏征、秦琼,乃至专诸、荆轲等刺客,“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女杰穆桂英等,哪一位不是英雄?在世界范围内,英雄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

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到好莱坞的动作电影,英雄的源流可以上溯至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起了一道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

而如今时过境迁,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贻人笑柄。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观众而言,除了外国电影中的英雄,银幕更需要中国英雄。

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只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各领风骚。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下期质量考评七高三数学(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已知集合{}21|60,|lg A x x x B x y x ⎧⎫=-++≥==⎨⎬⎩⎭,则A B = A.(]0,3 B.()()0,11,3 C. ()(]0,11,3 D.()0,32.已知复数4z a i =+,若复数13zi-为纯虚数,则在复平面内,复数z 所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圆()221:82100x y ax y a Ω+--+=>与直线43100x y -+=相切,圆()()221:4216x y Ω-+-=,则圆1Ω与圆2Ω的公切线的条数为A. 1B. 2C. 3D. 4 4.已知函数()sin 2sin 23xxf x -=-+,则()()34lglog 4lglog 3f f +=⎡⎤⎡⎤⎣⎦⎣⎦A. 0B. 3C. 6D. 95.已知A,B 为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Γ-=>>虚州的两个端点,F 为双曲线Γ的一个焦点,过A 点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与直线BF 交于C 点,若4BC a =,则双曲线Γ的渐近线方程为A. y x =B. y x =C. y x =D. y x =6.在《算法统宗》中,有一“以碗知僧”的问题,具体如下:“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进一碗羹.请问先生能算者,都来寺内几多僧.”记该寺内的僧侣人数为0S ,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的值为 A.414 B. 504 C. 462 D.5407.如图,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中,D 是AB 边上的靠近B 的三等分点,连接CD,E 是线段CD 的中点,连接AE,F 为线段AE 的中点,连接BF,则AE BF ⋅= A. 239-B. 469-C. 463-D. 233- 8.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D,E 分别为AB,AC 边上靠近B,C 的三等分点,连接DE,圆O 是ADE ∆的内切圆,,DG BC EF BC ⊥⊥.若往ABC ∆内任意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A.1381+ B. 4981+C.13+ D. 49+9.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当0x <时,()264f x x x =++,则()()230y f x f x =+-⎡⎤⎣⎦的零点个数为A. 2B. 4C. 6D. 810.已知函数()()sin cos 0f x x x ωωω=+>在5,612ππ⎛⎫⎪⎝⎭上仅有1个最值,且为最大值,则实数ω的值不可能是 A.45 B. 76 C. 32 D.5411.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下图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323 B. 643 C.16 D.16312.若关于x 的不等式()2ln xe ax x x n N ≥+∈在()0,+∞上恒成立,则a 的最大值为 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32x -的展开式中含6x 的项的系数为 .14.已知实数,x y 满足24023303300x y x y x y --≥⎧⎪-+≤⎨⎪+-≤⎩,则()2log z x y =+的最大值为 .15.现将“”和“O ”按照如下规律从左到右进行排列:,,,,,,,,,,,,,,,,,,,,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若每一个“”或“O ”占一个位置,即上述图形中,第一位是“”,第4位为“O ”,第7位是“”,则在第2017位之前(不含第2017位),“O ”的个数是16.已知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C ⊥平面ABC,90,120BC PA PAC BAC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21n a n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4 4.5n n n S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18.(本题满分12分)在一次体能测试中,某学校对该校甲乙两个班级作抽样调查,所得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1)将甲、乙两个班考生的成绩整理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并分别计算甲、乙两个班考生成绩的平均数;(2)若在乙班被抽取的10名考生中任选3人参加体能测试,求被抽到的3人中,至少有2人成绩超过80分的概率;(3)若以甲班的体能测试情况估计该校所有学生的体能状况,则从该校随机抽取4人,记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人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及期望.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S A B C D -中,平面SAD ⊥平面,,290,SAB BC SA SAB BSA =∠=∠=1//,2BC AD AB BC AD ==. (1)判断在线段SA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BE 平面SCD ,若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B SD C --的余弦值.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且椭圆C 的离心率为2,过2F 作x 轴的垂线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且2AB =,动点,,P Q R 在椭圆C 上.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记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且直线12,PA PA 的斜率分别是直线,OQ OR (O 为坐标原点)的斜率相同,动点,,P Q R 不与12,A A 重合,求ORQ ∆的面积.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ln .2f x x x x =-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12,x x 是方程()f x a =的两个不同的实数解,证明:()121220e x x x x +->.请考生在第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给分;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涂黑。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抽测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抽测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抽测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为魏文侯将。

时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疆,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燕昭王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乐毅独追,齐湣王亡走,保于莒。

乐毅攻入临葘,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郤,欲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齐田单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

燕惠王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乃使人让乐毅。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先王具符节..使臣起兵击齐,轻卒锐兵,长驱至国,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

先王以为慊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今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故遁逃走赵。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

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

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

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

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

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

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

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某人收到一个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写信向大会秘书处说明,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A . 本人身体欠安,不能光临,深感遗憾。

B .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C .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D . 因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作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2. (2分)(2017·遵义模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爱因斯坦的左脑特别发达,①__他总是使用左脑。

他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和形成观念的能力非常卓越。

②__有趣的是,他③__用语言④__用非语言(比如图形)进行思考的,⑤__是以一种跳跃的方式。

完成之后,再将它转换成语言,⑥__从左脑转到右脑。

这就是“思维错位症”。

A . ①因为②但③不是④而是⑤而且⑥即B . ①/②并且③不仅④而且⑤就是⑥即C . ①但是② 但③不是④而是⑤并且⑥然后D . ① 因为②并且③不仅④而且⑤就是⑥然后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高二下·宁波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不愤不启,________。

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2)青山隔送行,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 ________,________。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5)谁知林栖者,________。

________,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4. (13分) (2019高二上·阿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下期质量考评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A项,是对原文首段所引用诗文名句的理解,整个选项表述正确。

B项,出自原文首段后半段,主要是对语句蕴含的逻辑关系的考查,原句的逻辑关系和选项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不一致。

更重要的是,选项所表述的“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C项,属于对语句的重新表述,将问句变为陈述句,正确。

D项,对原文主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按照原文的思路,对两个时期的现象做对比,结论是符合原文逻辑和作者观点的,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原文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英雄,这一信息限定了时间节点;“现实”和“文艺领域”均可,这一信息限定了领域。

B项,符合文艺领域但不符合时间节点。

事实上,有文学名著阅读积累的考生,一眼就能识破《平凡的世界》所写内容跟其余三项不同,其时间节点排在最后。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A项,“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这跟原文的意思存在出入,原文说:“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后面提到“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说明英雄追求崇高信仰,但没有指出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

这属于曲解。

B项,考查观点性语句和论述性语句之间的关系,正确。

C项,对英雄的时代性进行归纳和提炼,正确。

D项,概括了当代文艺创作中如何表现英雄的一个标准,或者遵循的一种创作原则或底线,正确。

4.C【解析】A项内外因理解错误,选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更有理由成为根源。

B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属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电视人的观点。

C项正确,分析符合文章实际。

D项指代对象错误,“《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的叙述,“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些”指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而不仅是《中国诗词大会》。

5.A、D【解析】每答对一项给2分。

A项正确,是对这则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的推断和解释。

B 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

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

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

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

6.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或利用电视平台和黄金档期;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或多种多样的竞赛方式;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④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

【解析】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言之成理即可。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办、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需要深入思考,进而建言献策。

回答时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

若答“课堂教学”不给分。

7.B【解析】A项,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开头,正确。

B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并且不符合原文的逻辑。

C项,对原文多种事实的概括正确,分析也正确。

D项,属于信息整合,基于事实而分析逻辑关系,正确。

8.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画皮”的关注者,由于“我”的成长与变化,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存在,把小说主人公蒋三爷的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

【解析】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抓住典型动作和事件,分析次要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9.①“画皮”作为一种纹身,象征蒋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画皮”喻示蒋三爷心中对忠义的坚守;③“画皮”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敢于担当;④“画皮”也是一种写法,使蒋三爷的内心和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作答本题要从“画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

“画皮”表面上是一种纹身,实质上也是一种“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也是一种写法。

进一步分析“画皮”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关系,即可得出深层含义。

蒋三爷对“画皮”的坚守,说明其对“忠义”的坚守,以及众人对“忠义”的丧失。

人死,图亡,忠义陨落,千秋万代会悲凉无比。

微型小说不“小”,就在于微言大义,“画皮”是“表”,是线索,而人与人之间的“忠义”才是“里”。

10.D【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

在整个文句中,涉及三个主语:四方、帝、李时。

因此,理清三个主语之间的关系,才能判断其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

根据句子开头没有画线的文字,得知当时有祥瑞从全国各地即“四方”送到了皇帝那里,“帝”才有了一些谦让的行为和动作。

但是,“李时”作为位高权重而又备受皇帝器重的大臣,就坚持请皇帝接受,所以“时必再请”,断句应当是: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

因此,排除A、B两项。

再看下面的动作,“帝”更加信任“李时”,要对他进行赏赐,物品即“银章”,这跟句尾也可以照应,所以断句为: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

这里要克服老师教导的“逢曰必断”的思维定式,可见此处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以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世宗”为帝王庙号,并非帝王年号。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从全文中李时的仕途轨迹着眼,描述了他一生的官位升迁情况。

B项,从李时做官履行职责和为官的品格等情况着眼。

C项,对原文中李时的学识等情况进行概括。

D项,说明了李时在朝中的评价,来自于原文本身事实的概括,说法错误。

“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并不是指“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原文未提到声望的比较,只说了一种情况: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13.(1)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

(“或”“具”“择”各1分,大意2分)(2)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明人。

(“匡救”“恒本”“咸”各1分,大意2分)【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一般而言,重要实词和句式设置的题点,刚好为三个,分值为3分,而句意通顺为2分,高考阅卷老师多按点给分。

【参考译文】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

李时本人考中弘治十五年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

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

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

脱下丧服后,出任户部右侍郎。

后来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当上了尚书。

世宗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以后,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的意思,想要裁定古代的典籍,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

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这改那。

世宗一朝所制定的各种典礼,都是别人开的头,而由李时牵强附会地完成的。

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

所以世宗喜欢他为人的恭敬、和顺。

各地送上什么吉祥之物来,李时都上书请求进行祝贺。

世宗如果谦让,李时一定会再一次请求,所以世宗更认为李时忠心,赐给他的银章上刻“忠敏安慎”四个字,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

时间长了,他把银章搞丢了,赶忙上书求罪,世宗又赐给他一枚。

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官太子太保。

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陈述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世宗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给事中、御史的专门职责,搁置他的建议未予实施。

这年秋天,桂萼死了,世宗任命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大事。

当时张孚敬已被免除职务,翟銮一个人为辅臣。

李时在他后面进来,因为宫保官位尊贵一些,位置反而在他上边。

好在两个人都不自大,在一起倒也没矛盾。

世宗到无逸殿,召李时进来坐着讲解《无逸篇》,翟銮讲解《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都进来奉陪。

讲完之后,世宗退回到豳风亭赐他们一桌酒宴。

从此以后,几次召他,向他询问政事。

十二年,孚敬又一次返回到内阁里来,翟銮回家守丧去了,献夫退休了。

李时跟随在孚敬后边,只能是拱手说“好好”就是了,因此孚敬还容得下他。

张孚敬退休后,费宏又一次入阁,不久就死了,李时于是独自一个做辅臣。

他平时对人就宽厚、和易,到现在越发以清静主持大局。

世宗也经常传他到便殿里谈话,亲切地向他咨询政事。

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好人。

李时前后被加官为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当时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

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张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还在位时死掉了,赠太傅,谥文康。

14.C、D【解析】选A给3分,选C给2分。

A项,解释了题目,并解说了诗句内容,正确。

B 项解说诗句内容,正确。

C项,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

E项,从整体上鉴赏和评价全诗,正确。

15.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

(3分)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

(3分)【解析】每方面3分。

本题在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一考点的同时,还考查了考生鉴赏诗句对表达“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作答时,最全面的答题方法是,首先,根据原文诗句的字句、注释等信息,答出具有何种情感;其次,答出诗句在全诗中的结构意义,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16.(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江州司马青衫湿(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解析】每空1分,有多字、漏字、错字的该空不得分。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注意每个横线前后的提示,题点、题眼都在里面,有的是句子的直译,有的是句子的意译,有的是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的则是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表达的写作意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