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与GRACE评分联合检测对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合集下载

CKMB mass、D-D联合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CKMB mass、D-D联合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CKMB mass、D-D联合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杨程文;吕湛;周立远;叶世权;王家珍【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8)12【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D二聚体(D-D)检测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研究评分系统(GRACE)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行PCI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

根据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

收集可能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急性STEMI患者预后独立性影响因素,以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138例患者中共有37例(26.81%)术后出现MACE,单因素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MBmass、D-D及GRACE评分为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CKMBmass、D-D、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cut-off值分别为125.89 ng/mL、298.79 ng/mL、127.0分,AUC分别为0.856、0.850、0.789,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8,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

结论:CKMB mass、D-D及GRACE评分均为急性STE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三者均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预后预测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诊断效能。

【总页数】5页(P23-27)【作者】杨程文;吕湛;周立远;叶世权;王家珍【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2.Grace评分联合Crusade评分对心房颤动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GRACE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4.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5.WBC联合CAMI-STEMI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李静;华琦【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28)5【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3年~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 056例患者按照白细胞计数>10×109/L和≤10×109/L分为2组,对2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白细胞升高组平均年龄(61.3±12.7)岁较对照组[(64.3±11.3)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MB(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2 137.6±1 543.4) IU/L和(1 410.1±1 183.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源性休克(分别为6.0%和2.3%,P<0.01)和心律失常(分别为41.5%和29.4%,P<0.001)的发生率更高;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和7.6%,P<0.01).Logistic回归显示WBC 计数增高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结论白细胞计数是预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总页数】4页(P640-643)【作者】李静;华琦【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J], 蒋主辉;许黎莉;谢艳;潘露;曹治耀2.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春明;李东泽;杨毅宁;马依彤;李晓梅;潘硕;陈铀3.胱抑素C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J], 周远方;程道宾;廖宝;叶子明;秦超4.PCI术后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J], 李华柱; 徐默玲; 王莉华5.血浆组织蛋白酶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分析 [J], 刘慧;王延辉;郑敏;姜浩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范文

《2024年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范文

《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篇一摘要: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尤其冠脉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本研究通过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川崎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多见于儿童。

其中,冠脉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常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川崎病及其合并的冠脉损害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川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本院确诊为川崎病的患者共200例,其中合并冠脉损害的患者为60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

2. 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等,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川崎病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冠脉损害的关系。

三、结果1. 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川崎病患者中,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合并冠脉损害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

2. 预测价值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对预测冠脉损害的风险有重要提示作用,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也与冠脉损害的发生有关。

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四、讨论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川崎病患者中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降钙素原的升高可能反映了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感染的存在;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则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关。

ACS患者死亡风险评估,GRACE评分还不够?

ACS患者死亡风险评估,GRACE评分还不够?

ACS患者死亡风险评估,GRACE评分还不够?导读目前指南普遍接受并认可GRACE评分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

但GRACE评分重在缺血性疾病的危险评估,而既往研究对于出血风险量化评估手段较为落后,CRUSADE 评分填补了这项空白[1]。

CRUSADE评分的指标及积分方法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来自于CRUSADE注册研究的71277例患者(导出队列),进一步在17857例患者(验证队列)中得到了验证。

最初是作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院内出血的基线风险评估[2],且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接受≥2种和<2种抗血小板药物,接受有创和保守治疗的出血风险。

CRUSADE评分包括入院时的8个指标,即:性别(女性)、糖尿病史、既往血管疾病史、心率、收缩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基线血细胞比容<36%和肌酐清除率。

其具体积分方法如表1。

表1 CRUSADE风险评分内容注:极低危≤20分,低危21~30分,中危31~40分,高危41~50分,极高危≥50分应用CRUSADE评分预测ACS患者死亡风险Roe等[3]应用CRUSADE评分评估了ACS患者长期死亡率的风险。

他们根据CRUSADE研究,入选了22个与长期死亡率有关的个体变量。

结果证明:其中13个个体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应用于CRUSADE长期死亡评分。

因此可以认为,NSTE-ACS的老年患者的长期死亡率的风险,是可以通过某些预测因子而准确预测的,这种预测可直接影响临床决策及预后。

老年人群1年内长期观察CRUSADE评分与死亡率关系[3]CRUSADE和GRACE评分联合使用,评估ACS患者死亡风险关于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Cordero[4]等对CRUSADE出血评分在评估ACS患者远期死亡风险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发表。

1. GRACE评分基础上加入CRUSADE评分可增强对ACS患者死亡风险的评估作用。

《2024年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联合WBC对ACS患者预后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联合WBC对ACS患者预后的研究》范文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联合WBC对ACS患者预后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医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白细胞计数(WBC)是两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GRACE评分联合WBC对ACS患者预后的研究。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三年内收治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GRACE评分和WBC 检测。

根据患者的GRACE评分和WBC水平,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并对各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结果1. GRACE评分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GRACE评分是一种基于患者病史、体征、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多因素的综合评分系统,可以用于评估ACS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发现,GRACE评分越高,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越高。

具体而言,高风险组患者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

2. WBC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WBC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其升高可能与ACS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有关。

本研究发现,WBC水平升高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

在ACS患者中,WBC水平升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3. GRACE评分联合WBC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将GRACE评分和WBC联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ACS 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发现,联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具体而言,高GRACE评分和WBC水平升高的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因此,联合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GRACE评分和WBC均可用于评估ACS患者的预后。

GRACE评分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ACS患者,行NT-proBNP检测、GRACE评分。

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NT-proBNP、GRACE等数据。

结果事件组NT-proBNP值仍高于非事件组(P<0.05),事件组GRACE评分高于非事件组(P <0.05);GRACE评分及NT-proBNP水平对于预测ACS患者预后的能力均为中等,且二者对NSTE-ACS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发生MACE事件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而对GRACE联合NT-proBNP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52 (P<0.001),表明二者联合可以增加对NSTE-ACS患者预后判断的能力。

结论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可以更为准确评估ACS患者早期风险,有着独特的临床价值,也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科学的治疗。

标签:NT-proBNP;GRACE评分;ACS;预测近年来,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GRACE评分与NT-proBNP检测对于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都已得到了临床的认可[2]。

但是Ang DS和Meune C对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预后预测的研究结果冲突[3],为探讨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ACS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就诊的300例ACS患者,男160例,女140例,平均年龄(63.0±12.3)岁,行NT-proBNP检测、GRACE评分,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NT-proBNP检测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Pr o g no s t i c v a l ue o f G RACE r i s k s c o r e a nd NT -pr o BNP c o m pl e me n t s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CS
NI U Z h e n s h a n
N S T E — A C S 患 者出院后 6 个月后发生 MA C E事件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而对 G R A C E联合 N T - p r o B N P进行 R O C曲线
分析 , 曲线下面 积为 0 . 8 5 2( P < 0 . 0 0 1 ) , 表 明二 者 联 合 可 以 增 加 对 N S T E — A C S患 者 预 后 判 断 的 能 力 。 结 论 N T — p r o B N P检 测
r i s k s c o r e a r e me a s u r e d f o r l a l o f t h e m w h e n t h e y i n h o s p i t a 1 . 3 0 0 p a t i e n t s a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 ou r p a d v e r s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o f t h e Ge n e r l a Ho s p i t a l i n S h a n x i L u a n G r o u p Xi a n g y u a n Co u n t y ,C h a n g z h i ,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0 4 6 2 0 4

联合监测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

联合监测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

联合监测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曾玲;谭超超;蒋薇;梁剑【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1(022)002【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1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随访记录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内再次有心脏性猝死、再发性梗死、梗死后或新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组,比较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CS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升高组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分别为47%、54%和49%,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正常的各组ACS患者(16%、8%和15%)(P<0.05).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或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两者均升高的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阳性预测值(69%)或三者均升高的阳性预测值(76%)明显高于各项仅单项升高者(P<0.01).结论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ACS患者预后的判断.%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leukocyt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of the 152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and 120 healthy adults and follow-up recorded the recurrence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the all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in six months. Results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increased group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currence rates were 47%, 54% and 49%,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 reaction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neutrophil/lymphoeyre ratio of the normal ACS patients in each group (16%, 8% and 1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r 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increased bo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69%), and all of those increase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76%) were higher than the only individual elevated (P< 0.01).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leukocyt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contributes to prognosis.【总页数】3页(P17-19)【作者】曾玲;谭超超;蒋薇;梁剑【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淀粉样A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J], 王燕妮;车少敏;马爱群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J], 杜丽根;陈恩平;邱健;张园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37、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J], 孙梅琴;彭漪;徐维芳;余再新;余国龙4.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的影响对比 [J], 郭万超;栗印军5.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J], 李国平;冯莉;孙树玲;鲁红敏;王连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0 . 3 2 8 ~0 . 9 0 3 P< 0 . 0 1 ) ; 白 细胞 预 测近 期 死 亡 率 的 最佳 界 值 为 1 0 . 6 0  ̄1 0 g / L ; GR A C E危 险 评 分 的 A U C 0 . 7 8 4 ( 9 5 % C f 0 . 5 7 6 ~
关键词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白 细胞 计 数 ;全 球 急 性 冠 状 动 脉 事 件 注 册 ; 预 测 死 亡 风 险
中图分类号 : R 5 4 1 R 2 5 6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0 . 2 0 1 50 &0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5 ) 0 1 —0 8 4 2 — 0 2
多 的一个 , 该危 险评 分对 于各 种类 型 A C S患 者 的预 后
判 断均 有 重 要 价值 。Ca n n o n等 发 现 白细 胞计 数 较
亡 率 的预测 价值 。
1 . 3 统计 学处 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进行 统 计 分 析 ; 计 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 差 ( ± S) 表示 ; 应用 L o g i s t i c回
梗死; 伴有 白细胞 升高 的其他 疾病 , 如: 关节 炎 、 恶 性疾
病 或感染 性疾 病等 ; 使 用 了影 响 白细胞 的药 物 , 如 糖皮
0 . 9 8 1 , P< 0 . 0 1 ); 白 细胞 计 数 与 GRA CE危 险评 分 的联 合 预 测 因子 AU C 0 . 8 2 6 ( 9 5 % Cf 0 . 6 0 5 0 . 9 6 5, P< 0 . 0 t ) 。结 论 入 院 时
白 细胞 计 数 与 GR A CE评 分联 合检 测 可 以提 高 对 A CS患者 近 期 死 亡风 险 的预 测价 值 。
白细 胞 计 数 与 G R A C E评 分 联 合 检 测 对 A CS患 者 近 期 死 亡 风 险的预 测 价值
张晓 磊 。 范春 雨 。 李 雪梅
摘要: 目的 评 价 入 院 时 白 细胞 计 数 联 合 全 球 急 性 冠 冠脉综 合征( A C S ) 患 者 近 期
( R OC ) , 并计 算 曲线 下 面 积 ( A U C ) , 分 析 白细 胞 计 数 对死 亡 发生率 的预 测价 值 , 确 定 白细胞 的最 佳 界值 , 并 根据 L o g i s t i c回归方 程 构 建 GR A C E评 分 和 白细胞 的 联合 预测 因子 。通 过 R O C 曲线 下 面 积 比较 白细胞 与 GR A C E评 分联 合 预 测 因 子 和 常规 GR A C E评 分对 死
CHI NE S E J OUR NAL OF I NTE GRATI VE ME DI C I NE ON CARD I O一 / CER EB ROVAS CULAR DI S EAS E Ma r c h 2 01 5 Vo 1 .1 3 No . 3
率 5 . 8 %。
1 . 1 研究 对象
胸痛 发作 2 4 h内入 住 山西 医科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心 内科
患者 , 依据 诊 断标 准 _ 5 纳入 A C S患者 3 4 0例 并 进 行
随访 , 随访 资 料 齐全 者 3 0 9例 。排 除合 并 有 陈 旧心 肌
急 性冠 脉综 合征 ( A CS ) 患 者需 要早 期 进行 危 险分 层, 积 极 的血运 重 建 治疗 对 于 高 危 患者 可 能 会 有 更 多 的获益 , 防止或减 少并 发症 , 具 有重 要 的临床 及社 会 意 义[ 1 ] 。全 球急 性冠 状动 脉事 件 注册 ( G R A CE ) 评 分 是 世界 上各 种关 于 A C S预 后判 断 的危 险评 分 中应 用 较
高 的患者 3 0 d死 亡 率 明显 增 高 , 且常伴发脑梗死、 严 重 心力衰 竭及 心源 性休 克 。而 白细胞计 数是 否 可 以作 为 GR A CE评 分对 A C S患 者 死 亡 风 险 评 估 的一 个 补
充 指 标 目前 尚 无 定 论 。本 研 究 回 顾 性 分 析 3 0 9例 A C S病 例 , 探 讨二 者联 合对 近期 死亡 率 的预测 价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归构建 回归方 程 计 算 GR A C E和 白细 胞 的联 合 因子 ;
采用 R O C 曲线下 面 积 比较 三 种评 分方 式 。 P< 0 . 0 5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2 . 1 患 者 基 本 临床 特 征 年 龄 6 5岁 ~ 7 6岁 , 男 性 选择 2 0 1 2年 2月一 2 0 1 3年 1 0月 因 1 6 9例 , 女性 1 4 0例 ; 不稳定 型心绞痛 1 1 9例 , 急 性 非 S T段 抬 高性 心 肌梗 死 5 3例 , S T段 抬 高 性 心 肌 梗 死 1 3 7例 ; 3 0 d心 血管 疾 病 ( C V D ) 死亡 1 8例 , C V D病死
死 亡 风 险 的 预 测 价 值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3 0 9例 A C S患 者 入 院 时 白 细 胞 计 数 水 平 及 GR A C E危 险 评 分 。 随 访 观 察 入 院 时 白 细 胞
计 数 和 GR A CE评 分 对其 近 期 死 亡 率 的 影 响 。结 果 通过 R O C计算 曲线下面积 ( A U C) 分析发 现 , 白细胞计数 的 A U C 0 . 7 3 2 ( 9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