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说课稿:12.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说课稿:12.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引言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认识到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1. 人体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氧是组成人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水和有机化合物中,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碳是有机物的主要构成元素,构成了人体中大部分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氢在人体中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元素。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也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活动。
2.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氧的不足会导致窒息和缺氧症状,长期缺氧可能会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体力和脑力活动。
•脂肪是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物质,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和修复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钙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重要元素,也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二、合理饮食与人体健康1. 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
保持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代谢的需要,降低患疾病的风险。
2. 合理摄入不同化学元素•碳水化合物:在合理范围内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脂肪:适量摄入健康的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体温和提供能量。
•蛋白质: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满足身体对细胞和组织修复的需求。
•维生素:摄入多种维生素,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矿物质:确保适量的钙摄入,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3. 饮食中应避免的化学元素•高盐食物: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境激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我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学课文中学过)]引出本课题,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有暗香来”是何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左成 2013.3.19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
从知识内容看,本课题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范畴。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3、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补铁、补钙等营养品的广告,但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和摄人量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从九年级的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法分析1、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教学,我利用图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家是否知道,一些食品包装袋上写的钙、碘,是指元素还是单质?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钙、铁、锌、碘?它们对人体健康又有什么影响?(通过此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12)下册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种方法基于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作用和摄入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健康意识。此外,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还能了解到化学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掌握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及摄入方法;
2.对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机制理解不够透彻;
3.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化学元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增强学习动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元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关注健康的意识。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境激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我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学课文中学过)]引出本课题,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有暗香来”是何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引言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不仅在物质的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说课稿将围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展开讲解。
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学元素通过食物、水源、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元素对人体影响各不相同,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化学元素。
1. 钾(K)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参与了人体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钾的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心跳不齐等健康问题。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摄入足够的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铁(Fe)铁是人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氧的运输和储存过程。
铁的缺乏会导致贫血等健康问题,而摄入过多的铁元素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适量的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等,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3. 锌(Zn)锌在人体内起到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参与酶的催化作用、维持免疫功能等。
锌的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健康问题。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适量的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海鲜、肉类等,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4. 碘(I)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碘的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儿童发育迟缓等健康问题。
保证食盐中碘的含量、摄入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海带、海鱼等,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化学元素与环境污染化学元素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关键影响,同时也和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1. 水污染中的重金属某些重金属元素,如汞、铅等,存在于水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饮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肝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2. 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某些化学元素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存在于空气中,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的风险。
《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说课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从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硒、碘、氟等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不仅引用了图表,还指出了微量元素的摄入量的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辨证的看待。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基本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懂得一些生活常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间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他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重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病,既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为行为。
三.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四.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五.教学过程1.情景切入资料:世界上有数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症。
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金属铝有密切关系。
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关系。
2.阅读课本,开展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知识并提出有关问题。
可以设计一个学生间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将学生分为两队,开展竟答活动。
一队代表常量元素组,另一队代表微量元素组。
每队给对方提出问题,请对方回答。
若答对则加1分,答错则不得分,最后得分多者获胜。
学生会因为竟争而热情高涨。
这样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也会印象深刻,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更加了解和记忆本节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功能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掌握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不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科学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人体需要哪些化学元素来保持健康吗?”鼓励学生思考,然后呼唤几个学生回答。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幻灯片或板书,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这些元素在人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例如:–钙(Ca):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铁(Fe):构成血红蛋白,运输氧气;–锌(Zn):参与细胞分裂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碘(I):构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等。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表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的作用。
3. 拓展与实践(20分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或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实验一:酿造酸奶。
•学生观察并记录酿造酸奶的过程。
•学生讨论酸奶中可能包含的化学元素,并分析它们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实验二:观察燃烧物质时的颜色变化。
•学生选择不同的物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其颜色变化。
•学生分析燃烧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并讨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归纳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不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从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硒、碘、氟等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不仅引用了图表,还指出了微量元素的摄入量的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辨证的看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基本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间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他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重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病,既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为行为。
三.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资料:世界上有数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症。
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金属铝有密切关系。
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关系。
2.阅读课本,开展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知识并提出有关问题。
可以设计一个学生间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将学生分为两队,开展竟答活动。
一队代表常量元素组,另一队代表微量元素组。
每队给对方提出问题,请对方回答。
若答对则加1分,答错则不得分,最后得分多者获胜。
学生会因为竟争而热情高涨。
这样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也会印象深刻,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更加了解和记忆本节内容。
参考题目如下:
常量元素队:1、什么是常量元素?
2、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有多少种?占人体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4、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5、钙存在于人体中的哪些部位?
6、钙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7、幼儿缺钙会怎样?
8、老人缺钙会怎样?
9、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谁需要更多的钙?
10、请列举几种富含钙的食物?
11、钾、钠存在于人体中的哪个部位?
12、钾、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微量元素队:1、对人体来说,铝、钡、钛属于什么元素?
2、对人体来说,汞、铅、镉属于什么元素?
3、对人体来说,铁、锌、硒、碘、氟属于什么元素?
4、铁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5、缺锌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6、硒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7、缺碘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8、氟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9、列举几种富含铁的是食物?
10、列举几种富含锌的食物?
11、列举几种富含碘的食物?
3.“讨论”巩固,提升(课本96页下面的讨论)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的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在回答时,可能没有举出具体的实例,大多数学生会回答:“这种想法不对,因为吃得过多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到一些摄入过量微量元素危害人体的案例,摄入过多的硒,会使人中毒;摄入过量的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摄入过多的氟,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讨论的意义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理念;药补不如食补,不挑食,均衡摄取各种身体所需的元素,保证身体健康。
4.课堂练习(创新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以下探讨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几个问题。
(1)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某些儿童由于偏食(不爱吃蔬菜、水果),结果生长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成为医学难题。
这是由于摄入____(填“维生素”“油脂”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
(2)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人有5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
使室内空气受污染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室内装修家具涂料、建筑材料带来得污染,如甲醛;二是室外流入的污染物,如_____(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
(3)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饮食不合理,摄入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就会引起疾病。
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是____。
A.锌
B.氮
C.铜
D.汞
E.铁
F.碘
(4)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胃液的PH下降,使人感到不适,此时服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由于Al3+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含量高了就会造成许多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请再举一例,说明铝元素是如何进入人体的_____.
5.小节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知道了哪些内容,巩固本节内容。
6.作业
(1)调查与研究
关于第一小题,学生要进行市场调查,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能力。
关于第二小题,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将查到的资料进行梳理、编排、精简,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获取、分析、整理,呈现信息的能力。
(2)课后习题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找出答案,巩固加深本节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多多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