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大题[1]1
工程力学复习题1及答案

大作业(一)一、填空题1、仅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2、力对物体有两种效应:(外效应)和(内效应)3、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本身)且(背向)被约束物体。
4、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
5、平面汇交力系具有(2 )个独立平衡方程。
6、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是(力矩)7、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力偶对任一点之矩为(常量)8、在保持(力偶矩)不变的条件下,可任意改变力和力偶臂,并可在作用面内任意转移。
二、选择题1、在下图的4种情况中,力F的外效应与相同的是(A)A、B、C、D、2、力F1和力F2的合力为F R,F R=F1+F2,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属于下列(B)情况?A、必有F R=F1+F2B、必有F R>F1且F R>F2C、可能有F R<F1且F R>F2D、可能有F R>F1且F R<F23、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适用于下列(D )情况?A、只适用于刚体系统B、只适用于刚体C、只适用于平衡状态D、物体系统4、下列图中所示的力多边形中,(A )是自行封闭的A、B、C、D、5、F1、F1、F3及F4是作用在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力矢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合力为F R。
以下情况中(B)是正确的?A、F R=F4B、F R=2F4C、F R=-F4D、F R=-2F46、三铰刚架ABC如图所示,不计自重,仅受力F作用,铰链A反力FA的方位必满足( C )?A、通过B点B、通过D点C、通过E点D、通过C点7、在图中,如果两力偶均作用在杆AC上,铰链A或B的反力方位( C )?A、垂直于ACB、垂直于BCC、垂直于ABD、不确定三、画受力图1、重为P的均质圆轮在边缘A点用绳AB系住,绳AB通过轮心C,圆轮边缘D点靠在光滑的固定曲面上,试画圆轮的受力图解:(1)选圆轮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分离体图(2)在分离体圆轮上画出作用其上的主动力P(3)在分离体的每处约束,画出其约束力。
工程力学大作业1(答案)

大作业(一)一、填空题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2、材料力学所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远比抗拉能力(强)。
4、同一种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横向应变ε/和纵向应变ε之间有如下关系:(ε/= -με)5、(弹性模量E )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
6、(屈服点σs )和(抗拉强度σb )是反映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7、(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是反映材料塑性的指标,一般把(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8、应力集中的程度可以用(应力集中因数K )来衡量 9、(脆性材料)对应力集中十分敏感,设计时必须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10、挤压面是外力的作用面,与外力(垂直),挤压面为半圆弧面时,可将构件的直径截面视为(挤压面)11、如图所示,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t=d ,则铆钉剪应力τ=( 22dP πτ= ) ,挤压应力σbs =( td Pbs 2=σ )。
P/2P/2二、选择题1、构成构件的材料是可变形固体,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不包括(C )A 、均匀连续性B 、各向同性假设C 、平面假设D 、小变形假设 2、下列力学性能指标中,(B )是强度指标A 、弹性模量EB 、屈服强度s σC 、伸长率δD 、许用应力σ 3、下列力学性能指标中,(C )是反映塑性的指标A 、比例极限p σB 、抗拉强度b σC 、断面收缩率ψD 、安全系数n 4、下列构件中,( C )不属于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 B 、 C 、 D 、5、强度计算时,引入安全系数的原因不包括(A)A、力学性能指标测定方法都不是太科学B、对构件的结构、尺寸和受力等情况都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C、加工工艺对构件强度的影响考虑的不全面D、构件需有必要的强度储备6、一直杆受外力作用如图所示,此杆各段的轴力图为(C)A、B、C、D、7、一直杆受外力作用如图所示,此杆各段的轴力为(A)A、+6(拉力),- 4(压力),4(拉力)B、-6(压力),- 4(压力),4(拉力)C、+6(拉力),+ 4(拉力),4(拉力)D、-6(压力),+ 4(拉力),4(拉力)8、图所示为两端固定的杆。
(完整版)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1,推荐文档

理论力学---1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这是(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A)必处于平衡;(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A)同一个刚体系统;(B)同一个变形体;(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1)

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一、是非题(每题2分。
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内。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2、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υ= 常数,则加速度α= 0。
()4、虚位移是偶想的,极微小的位移,它与时间,主动力以及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
()5、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其速度 与x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mv x=mvcos a。
()二、选择题(每题3分。
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正立方体的顶角上作用着六个大小相等的力,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
①主矢等于零,主矩不等于零;②主矢不等于零,主矩也不等于零;③主矢不等于零,主矩等于零;④主矢等于零,主矩也等于零。
2、重P的均质圆柱放在V型槽里,考虑摩擦柱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时(如图),圆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此时按触点处的法向反力N A与N B的关系为。
①N A = N B;②N A > N B;③N A < N B。
3、边长为L 的均质正方形平板,位于铅垂平面内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示,若给平板一微小扰动,使其从图示位置开始倾倒,平板在倾倒过程中,其质心C 点的运动轨迹是 。
①半径为L/2的圆弧; ②抛物线; ③椭圆曲线; ④铅垂直线。
4、在图示机构中,杆O 1 A //O 2 B ,杆O 2 C //O 3 D ,且O 1 A = 20cm ,O 2 C = 40cm ,CM = MD = 30cm ,若杆AO 1 以角速度 ω = 3 rad / s 匀速转动,则D 点的速度的大小为 cm/s ,M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cm/s 2。
① 60; ②120; ③150; ④360。
5、曲柄OA 以匀角速度转动,当系统运动到图示位置(OA//O 1 B 。
AB |OA )时,有A V B V ,A αB α,ωAB 0,εAB 0。
力学试题(含答案) (1)

一、不定项选择题1.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
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D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0.1kg的物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竖直弹簧固定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向上运动时,上面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N;当升降机和物体都以8m/s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上面弹簧的拉力为AA.0.6N B.0.8N C.1.0N D.1.2N3.(2013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撤去弹簧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撤去弹簧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取10m/s2):()BCA.11m/ s2,沿杆向上B.11m/ s2,沿杆向下C.1m/ s2,沿杆向下D.1m/ s2,沿杆向上4.(2013衡水中学调研)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ABC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5.如图,空间中存在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匀强电场水平向右),在竖直平面内从a点沿ab、ac方向抛出两带电小球(不考虑两带电球的相互作用,两球电荷量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沿ab、ac方向抛出的带电小球都可能做直线运动B.只有沿ab抛出的带电小球才可能做直线运动C.沿ac做直线运动的小球带负电,且一定是匀速运动D.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6.如图所示,套在足够长的绝缘粗糙直棒上的带正电小球,其质量为m,带电量为q,小球可在棒上滑动,现将此棒竖直固定在沿水平方向的且互相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设小球电量不变,小球由棒的下端以某一速度上滑的过程中一定有()DA .小球加速度一直减小B .小球速度先减小,直到最后匀速C .杆对小球的弹力一直减少D .小球所受洛伦兹力一直减小7.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有A 、B 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两个物体C 、D ,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时A 的悬线与杆垂直,B 的悬线竖直向下。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力学大题集训(一)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力学大题集训(一)1.如图所示,右边传送带长L=15m、逆时针转动速度为v0=16m/s,左边是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半径R=0.8m),中间是光滑的水平面AB(足够长).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为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连.甲的质量为m1=3kg,乙的质量为m2=1kg,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甲物体,烧断细线,乙物体离开弹簧后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m=12m.传送带与乙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细线烧断后,可认为弹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1)若固定乙物体,烧断细线,甲物体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求通过D点时轨道对甲物体的压力大小;(2)若甲、乙两物体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问甲物体和乙物体能否再次在AB面上发生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前瞬间甲、乙两物体的速度;若不会碰撞,说明原因.2.足够长光滑斜面BC的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静止于A点.现在AB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作用,如图(a)所示,小物块在AB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到达B点迅速撤去恒力F.(已知sin53°=0.8,cos53°=0.6).求:(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A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3.如图甲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圆形套筒由两个靠得很近的同心圆筒组成,一质量m=0.2kg 的小滑块从轨道(截面图如图乙所示)的最低点A,以v0=9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小滑块第一次滑到最高点时速度v=1m/s.滑块的尺寸略小于两圆筒间距,除外筒内壁的上半部分BCD粗糙外,其余部分均光滑.小滑块运动轨道的半径R=0.3m,求:(1)小滑块第一次滑到最高点时轨道对其的弹力?(2)小滑块从开始到第一次滑至最高点这段时间内,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3)从开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小滑块减少的机械能是多少?4.如图所示,物块A、C的质量均为m,B的质量为2m,都静止于光滑水平台面上,A、B 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短细线相连。
力学复习题1

静力学一、判断题1( )二力杆是指仅受二力作用的杆件或物体。
2 ( )力偶各力在其作用平面内的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都始终等于零。
3.( ) 力是自由矢量,可以在作用平面内任意平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4( )A 、B 、C 、D 、E 五点位于同一刚体的同一平面内,作用于A 、B 、C 、D 各点的力分别以矢量AB 、BC 、CD 、DE 表示,则矢量AE 就是此力系的合力。
5( )如果某平面力系由多个力偶和一个力组成,该力系一定不是平衡力系。
6(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任一点(简化中心)简化,其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矢与简化中心有关。
7( )平面任意力系,只要主矢R ≠0,最后必可简化为一合力。
8( )一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则此力系分别向A 、B 两点简化,结果一定相同。
9( ) 平行力系中心是平行力系的合力作用点,该点的位置决定于各平行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而与各平行力的方向无关。
10( )只有在摩擦系数非常大时,才会发生摩擦自锁现象。
11( ) 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
12( ) 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作滚动或有滚动趋势时所受到的阻碍作用称为滚动摩阻,简称滚阻。
二、填空题1.按力的平移定理,图中机构()是等效的。
A BCDEGP2.图示轮子,在O 点由轴承支座约束,受力P 和力偶矩为m 的力偶作用而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P 和力偶矩m 相平衡;B.力P 和轴承O 的支反力组成的力偶与轮子上的力偶相平衡;C.力P 对O 点之矩和力偶完全等效;D.力P 和力偶虽然不等效,但它们可以使轮子平衡。
3. 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 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R '和一个力偶矩为Mo 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为( )。
A 作用在O 点的一个合力;B 合力偶;C 作用在O 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D 作用在O 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4.重量为G 的物块在压力P 作用下紧靠在粗糙的铅垂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压力由P 增至P2,则铅垂面提供给物块的摩擦力将( )。
大学物理力学试题 (1)

大学物理 力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物体沿直线的运动规律是x = t ³- 40t ,从t1到t 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 .(t 1²+t 1t 2+t 2² )– 40B .3t 1²–40C .3(t 2–t 1)²-40D .(t 2–t 1)²-40 2.一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变.B .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断改变.C .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变.D .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断改变.3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j t B i t A rωωsin cos +=式中A 、B 、ω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t =0到t =π/(2ω)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A . )(21222B A m +ω B . )(222B A m +ωC . )(21222B A m -ωD . )(21222A B m -ω4.用细绳系一小球使之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 )A 它将受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的作B .它将受重力、绳的拉力和离心力的作用C .绳子中的拉力可能为零D .小球所受的合力可能为零5.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0v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匀加速运动B. 变加速运动C. 匀速直线运动D. 变减速运动6.如图3所示,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L 、质量为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直于棒长的光滑固定轴,O 面内转动,转动惯量为231ML ,一质量为m 、速率为v 的子弹在水平面 内沿与棒垂直的方向射入并 穿出棒的自由端,设穿过棒后子弹的速率为v 21,则此 时棒的角速度应为( )A .ML mv ; B .MLmv 23; C .ML mv 35; D .ML mv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7A3F 13F 2AA AA图9宣武10.工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 ,如图27所示。
当物体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为60%。
当物体A 完全打捞出水面后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η2,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水平地面对工人 的支持力为N 2。
已知工人所受重力为500N ,N 1∶N 2=7∶2;物 体A 所受重力为1000N 。
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 力,g 取10N/kg 。
求: (1)动滑轮所受重力G 动 ; (2)物体A 的密度ρA ;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4) 当物体A 完全在水面下时,以0.1m/s 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时,滑轮组做功的功率P 1。
(请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 解:(1)以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8甲、乙所示。
工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G 人=F ′1+N 1 即:N 1=G 人-F ′1 ----① G 人=F ′2+N 2 N 2=G 人-F ′2 ----②-----------------(甲、乙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1分)当物体A 浸没在水中时,动滑轮与物体A 的受力情况如图9(A )所示。
当物体A 完全露出水面时,动滑轮与物体A 的受力情况如图9(B )所示。
由(A )图: 3F 1= G A +G 动-F浮----③由(B )图: 3F 2= G A +G 动 ----④---------------((A )、(B )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1分)∵F 1 '=F 1 , F 2 '=F 2∴N 1/N 2=(G 人-F 1)/(G 人-F 2)=7/2 ----⑤ 又∵η1=W 有/W 总=(G A -F浮)/ 3F 1= 60%----⑥将③、④式代入⑤、⑥式,将G 人=500N ,G A =1000N 代入,解得: G 动=250N -----------------------------(1分)(2)由⑥式得:60%=(G A -F 浮) / (G A +G 动-F 浮)=(1000N -F 浮) / (1000N+250N -F 浮)解得:F浮=625N----------------------(1分)G 人 F 1′N 1F 2′ N 2G 人 图8甲 乙第16题图F∵F浮=ρ水gV A ∴V A=F浮/ρ水g∴ρA = m/V A = G A/gV A =(G A /F浮)·ρ水=(1000N /625N) ×1.0×103kg/m3= 1.6×103kg/m3 ----------------------(1分)(3)∵η2 =W′有/ W′总=G A/ (G A+G动)=1000N/(1000N+250N)=80 % -----------------------(1分)(4) ∵P1=F1· v1=( G A+G动-F浮) /3 × 3 v A= (1000N+250N-625N ) × 0.1m/s= 62.5 W -----------------------(1分)(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多选题)用滑轮组将密度为 2.8×103kg/m3,质量为56kg金属块完全在水中匀速提升0.5m,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F,动滑轮中120N,如图所示。
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平衡力B.拉力F的有用功是280JC.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200N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5.重为4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图10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大小是2N并保持水平,绳子的伸长及滑轮的摩擦不计。
则A.拉力F移动的速度是4m/sB.A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NC.1s内拉力F做的功是4JD.拉力做功的功率是4W图10.图5中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
物体A 在拉力F =4N的作用下,1s 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0.2m 。
不计绳重和 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4m/s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C .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10ND .滑轮组对物体A 做功的功率为1.6W39.如图24所示,质量为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
第一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工人用力F 1匀速拉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90 kg,工人用力F 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 2,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 2, N 1与 N 2之比为2:3。
(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g 取10N/kg) 求:(1)动滑轮重和力F 1的大小; (2)机械效率η1; (3) 功率P 2。
39.解:(1)第一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11F '-=人G N ①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绳的拉力相等,11F F ='411动G G F +=' ② 1分 第二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22F '-=人G N ③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绳的拉力相等,22F F ='422动G G F +=' ④ 1分 F图5图24N 1G 人 F 1´ N 2G 人 F 2´BA OC图532N N 21=⑤把数据分别带入以上5个式子,解得:300=动G N 1分 F 1=400N 1分 F 2=300N(2)第一次运送货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1.25%4J4001300J 4hF hG W 111=⨯===总有W η 1分(3)第二次货物上升速度为0.1m/s ,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s m s m v /4.0/1.042=⨯=' 1分 W s m N v F P 120/4.0300222=⨯='= 1分 23. 如图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细绳AC 沿竖直方向并系于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
若上移玻璃杯使小球没入水中,杠杆AB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杠杆所处的前后两个状态中,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了400Pa 。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10cm ,小球的体积是2×10-4m 3,则:AO:OB 为 。
(答案1:2)12.轻质硬杆AB 长50cm 。
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 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
在距A 点20cm 处的O 点支起AB 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 处于水平平衡。
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 仍平衡,如图5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 =10N/kg )A .杆A 端受力增加了15N 答案:CB .杆A 端受力减小了10NC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D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11.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
将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B 上面(如图5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
若把B 叠放在A 上面(如图5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2。
若p 1:p 2=1:2,则ρA :ρB 为A .3:2B .9:4C .2:5D .1:3图5甲B A 乙B A 图5OB 甲乙A16.如图6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G =1200N 的金属块打捞出水面,不计绳重、摩擦和水对金属块的阻力,作用在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始终保持1500W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匀速提起的速度为s m v /11=,金属块的密度为3106⨯=ρkg/m 3,取g=10N/kg. A .金属块露出水面之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s m v /3= B .金属块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85=η C .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为N G 500=动D .金属块全部拉出水面后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比金属块露出水面 之前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100N38.小强身体质量是60kg ,当他用图19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A 时,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 2,对地面的压强是1.4×104Pa 。
当他把物体A 提升2m 时,对物体A 做功120J ,不计绳重、滑轮摩擦及水的阻力。
(g 取10N/kg )求: (1)动滑轮重;(2)若物体A 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与物体A 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相比,小强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了150Pa ,则物体A 的密度; (3)物体A 浸没在水中和在空气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
(1) G 人=m 人g =60kg ×10N/kg=600N物体A 浸没在水中时,小强对地面的压力为F 压 F 压=PS =1.4×104Pa ×200×2×10—4m 2=560N …(1分)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甲所示。
人站在地面上静止,所以有: G 人=N +F因为N 与F 压大小相等,所以有:G人= F 压+FF = G人- F 压=600N - 560N=40N …………………………(1分)h =2m ,s =4mW 总=Fs =40N ×4m=160N W 额= W 总- W 有=160N -120N=40N W 额=G 动h =G 动×2mG 动=20N ……………………………(1分)(2)物体A 完全露出水面后,小强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了150Pa ,对地面的压力为F 压'F 压'=P 'S =(1.4×104-150)Pa ×200×2×10—4m 2=554N …(1分)此时人的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所以有: G 人=N '+F '因为N '与F 压'大小相等,所以有: G 人= F 压' +F 'F '=G 人- F 压'=600N-554N=46N 依题意有 F =21(G A -F 浮+G 动)=40N ……… ①F '=21(G A +G 动)=46N ……… ② ……………………………(1分)②-①得21F 浮=6N ,F 浮=12N ,V A = V 排=gF 水浮ρ由②得G A =2×46N -20N=72N3333A AA A k g /m 106kg/m100.1N12N 72⨯=⨯⨯===水浮ρρF G gV G …(1分)(3)2423N20N 72N 72N 20N 12N 72N12N 72A A A A =++--=++--=''='动动浮浮总有总有G G G G F G F G W W W W ηη ……(1分)说明:其它方法正确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