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届马哲专业真题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的方式来解决的。

3. 实现人的()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4.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5. 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已经成为()。

6.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的()。

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 )的有组织性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8.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

9.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充满()()的历史过程。

10. 第二国际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3. 以下不属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4.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北京师范大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7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主编:弘毅考研编者:小静弘毅教育出品【资料说明】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初次接触北师大历年试题的同学,总体感觉是提出比较基础,重点集中、难点较少。

北师大的试题不偏、不怪,80% 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部分的答案。

同时提醒同学注意这几年的教材变化,前两年的真题一般会在老教材里找到答案。

值得说明的是北师大的试题,不管你复习的怎么样,一般都能答上一点,至于能答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数字,“10%”左右,一般的录取比例就在这个区间。

看到这个数字,你还会觉得考上是件轻松的事吗?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

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

在哲学方面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

从最近五年看,北师大的题目基本都是主观题,并且主要是基本知识点的考察。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北师大的专业课没有考试大纲,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大家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每年都会涉及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真题发现一定的规律。

4.重要的已考知识点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家记忆重要知识点,灵活的掌握各种答题方法。

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而要对答案进行变化,考研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考试,老师不会对一个问题反复让大家背书,因此对于灵活性的要求更高,需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

5.联系热点的出题方式北师大的考题看似基础,但是往往基础的题目中,却蕴含着当年的热点,所以,在研究历年真题的时候,就应该揣摩这个题目是如何和热点联系起来的。

哲学的理论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真正结合现实,与时俱进才实现理论的价值,也体现出考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A卷)

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A卷)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7一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一题《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从实践的观点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2、试用: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机遇”?
3、应当如何看待“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4、如何理解文化“符号”的社会客观性?
第二题〔辨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1、“人创造社会”:“社会也创造人”。

这两个判断看似相反,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例说明你的看法。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句成语。

有人不相信这句成语,认为它不过是“安慰”人的“说法”;有人则把它作为自己的信念。

你认为这句成语属于“事实”描述还是“价值”评价,它的道理或者说它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第三题〔论述题,24分:两道题任选其一)
1、马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面对人类历史时就成了“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为什么能够创立唯物史观?
2、试以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课程考试题目-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课程考试题目-北京师范大学

1.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的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的进化像自然的进化一样,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人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社会发展规律同自然发展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主体选择性社会发展规律又有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主体选择因素的存在。

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完全是自发的、盲目的;社会发展过程则是自为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路线、方针、政策,但是,任何正确的选择都不是随意做出的。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范围和可能性空间,人们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自己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最终使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第二,面对同一事物和过程,由于主体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会导致主体选择的不同,因此,主体选择会因人而异。

但是,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

我们想问题、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北师大马院思政马原真题

北师大马院思政马原真题

北师大马院思政马原真题(近三年的参考价值最大)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真题725科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实事求是4、环境友好型社会二、简答(每题12分,共48分)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怎样坚持?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三、论述(3选2,每题35分,共70分)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2、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中共十七大为什么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科目二:专业基础二919一、简答(12选8,共80分)1、简述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3、简述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4、简述英雄史观的产生根源。

5、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6、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7、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实现的?8、简述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9、简述运用实践锻炼法的基本要求。

10、简述个别谈心的艺术。

1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

12、简述社会公德的特点。

二、论述(3选2,共70分)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人类生活的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2、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形成后为什么没有消除竞争?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规律。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真题专业课一:7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简答题(共6道,每题10分,总分6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6、邓小平是如何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二、论述题(共3题,每题30分,总分90分)1、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指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部分。

马哲试题是对学生对于马哲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进行测试。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马哲试题以及相应的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马哲基础知识问题一:请阐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区别。

答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对世界本质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是意识或思维构成的,意识是主观存在的,物质只是意识的表象。

问题二:请解释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具体与抽象。

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否定之否定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非线性性;具体与抽象强调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历史性。

辩证法的应用体现在分析问题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基本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二部分:马哲理论概述问题三:简要概括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质量互变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否定后经过改造重新肯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问题四: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它强调人类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发展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而是有规律地进行,主要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第三部分:马哲的实践思想问题五:请解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内容是实践的决定作用。

它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反映和改造现实的手段。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对象的本质,并通过实践改变客观世界。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以下哪个时期?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来源是?A.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启蒙思想D. 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C. 理论性、科学性、革命性D. 实践性、理论性、革命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人民群众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 B 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 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A. 反映论B. 辩证法C. 实践论D. 唯物主义答案:A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解放的途径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建设C. 政治革命D. 科学发展答案:A 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北京师范大学2007至2008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

北京师范大学2007至2008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

北京师范大学2007 至2021 学年第 1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期末测验试题 A 北京师范大学2007 ~2021 学年第 1 学期期末测验试卷〔A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任课教师姓名:张曙光卷面总分:100 分测验时长:100 分钟测验类别:闭卷□开卷□其他□院〔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姓名:专业:哲学学号:年级:06题号得分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总分100阅卷教师〔签字〕:第一题〔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试从实践的不雅观点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2,试用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机遇〞?3,应当如何对待“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4,如何理解文化“符号〞的社会客不雅观性?第二题〔辨析题,每题18 分,共36 分〕1 ,“人创作发明社会〞;“社会也创作发明人〞。

这两个判断看似相反,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例说明你的看法。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句成语。

有人不相信这句成语,认为它不过是“安抚〞人的“说法〞;有人那么把它作为本身的信念。

你认为这句成语属于“事实〞描述还是“价值〞评价,它的道理或者说它的问题在什么处所?3,第三题〔阐述题,24 分;两道题任选其一〕1 ,马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面对人类历史时就成了“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为什么能够创立唯物史不雅观?2,试以矛盾的特殊性和普及性的彼此关系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开展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2007~2021学年第1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期末测验试题A答案第一题:1,从实践不雅观点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是人的生活实践证明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亦即发生学上物质先于精神;二是物质与精神又是彼此转化的,人的实践自身就是有意识的感性的活动,并且具体地实现着物质与精神的彼此变换。

2,“机遇〞指的是对本身的出产或生活有利的时机或某种形势。

作为一种可能性,它本来存在于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就是说机遇基于历史的必然性;但它对于某个民族或个体来说,其呈现又取决于许多因素,具有必然的偶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xiandaichaoren贡献wps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北师大历届马哲和西哲专业真题全集 98-07 2010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哲学与文化2、主体与客体3、“自由王国”4、质、量、度5、社会意识二、材料题(任选两题,马克思主义专业原理第 1 题必做)1.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54 页2.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102-102 页3.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三、论述题 1、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论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2009 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一简述:(12*5) 1. 哲学与常识 2. 人化自然 3. 共性与个性 4. “现实的个人” 5. “自由时间”二材料题(30)“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较早,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客观规律来构造”《马克思选集》第一卷 47 页人民出版社 1995 版三论述(1 题为报考哲学考生必答,2,3 题任选一,每题 30 分) 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2. 根据社会现实论意识形态及功能。

3.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实践,论解放思想哲学前提。

北师大历届马哲专业真题 99-07 一、简答题 1、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99】 2、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99、03】 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99】 4、联系和发展的关系【99】5、矛盾分析方法【99】 6、必然与偶然及其辩证关系【99】 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99】 8、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世界发展史的钥匙【99】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01】 10、物质与时空的关系【01】 1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01】1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01】 13、社会意识的功能【01】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01】 1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02】? 16、意识的能动作用【02】17、辩证的否定【02】? ? 18、“规律就是关系”【02】? 19、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02】?20、阶级的实质【02】 2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03】 22、人是社会动物【03】 23、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03】24、价值与评价【03】 25、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的区别【04】 26、哲学一元论的基本含义【04】 27、意识的本质【04】 28、质和质变【04】 29、自由与必然【04】 30、哲学范畴的世界【05】 31、非理性因素的作用【05】 32、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05】 33、哲学的反思性【07】 34、辩证的否定法【07】 35、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07】 36、价值观及其功能【07】 37、人的在其现在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7】二、材料分析题 1、“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是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

这两种情况在两个个人的意识中是这样出现的;(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96 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03】 2、“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0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精髓,不懂得了它,就等于摈弃了辩证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07】三、论述题 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01】 2、试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01】 3、“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02】 4、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内容,并据此论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02】 5、试述“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

【03】 6、试述人们社会历史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03】 7、试述认识中的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04】 8、论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04】9、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05】 10、为什么马哲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05】11、试论述物质与实践的关系。

【07】 1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07】北师大历届西哲专业真题(99-07)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 1、爱利亚学派【99】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99、01】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99】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99】 5、“奥卡姆剃刀”【99、01】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99】 7、笛卡儿的二元论【99、03】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99】 9、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99、01】 10、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99】 1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99、01】 12、波菲利问题【99】 13、莱布尼茨的“单子论”【99、01】 14、先验幻想【99】 15、巴门尼德的存在【99、04】 16、原子和虚空【99】17、四因说【99】 18、流溢说【99】 19、唯实论【99】 20、我思故我在【99、02】 21、物是观念的集合【99】 22、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99、05】 23、助产术【00】 24、四线段比喻【00】 25、太一【00】 26、前定和谐【00】 27、绝对同一性(谢林)【00、04】 28、真理是过程【00】 29、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01、05】 30、卢梭“三权分立”【01】 31、培根的“四假想”【01、04、05】 3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01】 33、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01、04】34、“人是机器”【01】 35、黑格尔“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01】 36、“人是万物的尺度”【02】 37、苏格拉底方法【02】 38、经院哲学【02】 39、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02、05】 40、洛克的“白板说”【02】 41、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02】 42、康德的“绝对命令”【02】 43、逻各斯【03】 44、数是万物的始基【03】 45、高尔吉亚【03】 46、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03、05】 47、《上帝之城》【03】 48、启蒙运动【03】 49、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3】 50、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03】51、米利都学派【04】 52、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与潜能说【04】 53、百科全书派【04】 54、存在就是被感知【04】 55、因果观念是习惯性的联想【04】 56、泰勒斯【05】 57、芝诺的四个悖论【05】 58、古希腊的“怀疑主义”【05】 59、四因说【07】 60??真理之路(巴门尼德)【07】 61、教父哲学【07】 62、人文主义(Humanism) 【07】 63、四假相说【07】64、我思故我在【07】 65、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07】 66、预定的和谐(莱布尼茨)【07】 67、“百科全书派”【07】 68、精神哲学的三个阶段(黑格尔)【07】二、简答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99】 2、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99】3、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99】4、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99】 5、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同本年外哲方向论述】 6、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00】7、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00】 8、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00】 9、自我设定非我(贝克莱)【01】 10、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01】 11、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克莱)【01】 12、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01】 13、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01】 14、简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01】 15、简述斯宾诺莎的实体观【01、05】 16、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02】17、简述詹姆士的真理观【02】 18、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03】 19、简述英国经验论的发展【03】 20、简述莱布尼茨的实体观【04】 21、简述康德的“自在之物”【04】 22、费希特的“知识学”【05】 23、黑格尔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5】 24、笛卡尔的方法【05】 25、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意义何在?(15 分)【07】 26??柏拉图为什么要提出“回忆说”?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5 分)【07】三、论述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99】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99】 3、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

【99】 4、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99】 5、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99】 6、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99】 7、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99】8、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00】 8、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00】 9、你怎么看待哲学【01】 10、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01】 11、论黑格尔的世界可知论【02】 12、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03】 13、论述近代唯理论的发展演变【04】 14、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04】 15、评述近代维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分歧【05】 16、评述康德的认识理论【05】 17、论述近代大陆唯理哲学的实体学说?(30 分)一、名词解释:1. 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