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读书笔记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印象特别深刻。
《三借芭蕉扇》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智慧。
我被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
他面对困难时,总是能够想出聪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第一次去借芭蕉扇时,因为铁扇公主对他怀有敌意,所以他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成功地借到了芭蕉扇。
第二次,他又变成了一只蚂蚁,巧妙地避开了铁扇公主的火焰山,再次借到了芭蕉扇。
第三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成功地骗到了芭蕉扇。
这三次的变化都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
我被孙悟空的坚持精神所感动。
虽然铁扇公主对他怀有敌意,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尝试了三次。
这种坚持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我被孙悟空的智慧所折服。
他不仅能够巧妙地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能够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
这种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总的来说,《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告诉我,我们应该像孙悟空一样,面对困难时,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西游记每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每回读书笔记《西游记》之石猴学艺读书笔记:《西游记》开篇: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可谓是快活逍遥,西游记每一回读书笔记。
如果就这么逍遥下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孙悟空了。
有一天,美猴王突然想去学一些本领。
他远涉重洋,历经艰辛,拜菩提祖师学艺,菩提祖师给他起名叫孙悟空。
孙悟空不停地学,学会七十二变和驾筋斗云等本领,终于脱胎换骨,为后来的英雄业绩奠定了基础。
正是孙悟空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英雄。
这个故事启示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读书笔记:今天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真是痛快!孙悟空入龙宫探宝、去阴曹地府勾生死簿、上天宫搅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宴。
挥舞金箍棒,威风凛凛,把天兵天将和玉皇大帝打的一塌糊涂。
后来还是靠如来佛祖帮忙,才保住了玉皇大帝的位子。
尽管孙悟空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是个无畏的英雄,他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反抗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英雄传,他挥舞金箍棒的傲然身姿,早已凝固在千万年的传说中。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学习。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话说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踏上了漫漫取经之路。
其中三打白骨精非常精彩、耐人寻味。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少女,老媪和老翁,接二连三来欺骗唐僧,而唐僧善与恶不分一再上当,幸亏有孙悟空的金晴火眼识破妖怪及阴谋。
唐僧却执迷不悟反而把孙悟空赶走,险些被白骨精吃掉。
每次读这回文章,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
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
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了除恶可以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消灭,你是坚持自己信念的英雄!《西游记》之梦斩龙王读书笔记:《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好词好句

《三借芭蕉扇》是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故事。
下面是从这个故事中挑选出来的一些好词和好句:
好词:
火眼金睛
神通广大
妖风邪气
愁眉苦脸
翻山越岭
费尽心机
灵机一动
威力无比
好句: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看便知这妖精的底细。
唐僧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
白龙马四脚生风,载着唐僧一路向西。
孙悟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芭蕉扇轻轻一挥,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孙悟空费尽心机,终于从铁扇公主那里借来了芭蕉扇。
妖精们见孙悟空手持芭蕉扇,都吓得魂飞魄散。
孙悟空用芭蕉扇一扇,火焰山的火立刻熄灭,唐僧得以顺利西行。
这些词句不仅有助于理解《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和魅力。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答:《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中国神话故事,它描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为了克服火焰山,三次向铁扇公主借用芭蕉扇的经历。
这个故事不仅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
在第一次借扇时,孙悟空变成了虫子,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迫她交出芭蕉扇。
这个情节展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无畏精神。
然而,铁扇公主用假扇子欺骗了孙悟空,使得他的努力化为乌有。
这里也暗示了困难面前的狡诈和防不胜防的挑战。
第二次借扇时,孙悟空采用了硬碰硬的方式,结果在战斗中失利,借扇再次失败。
这次经历表明,暴力并非万能,硬碰硬的方式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同时,这也体现了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困难总是无孔不入,无法完全克服。
第三次借扇时,孙悟空采用了智取的方式,利用铁扇公主的爱子心切,成功地借到了真正的芭蕉扇。
这次经历表明,只有通过智慧和策略,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解决,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或蛮力。
通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生活哲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有孙悟空一样的智慧、勇气和耐心。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克服生活中的难题。
此外,《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
孙悟空之所以能够在第三次借到芭蕉扇,是因为他了解了铁扇公主的弱点——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利用这个弱点,巧妙地获得了芭蕉扇。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策略思想。
总的来说,《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不仅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神话故事,它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这个故事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智慧和耐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摘抄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摘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理,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在西游记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情节,其中之一便是“三借芭蕉扇”。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传说,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摘抄和评述的方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个故事。
《西游记》第十六回中,孙悟空为了帮助唐僧取得真经,向“三圣僧”如来、菩提和文殊借芭蕉扇,以便抵抗火焰山上的烈火。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不仅仅是因为它给了唐僧带路取经这条艰难的旅程带来了希望,更因为这三个字(芭蕉扇)所蕴含的含义。
芭蕉扇代表了一种非凡的力量。
在西游记中,芭蕉扇被描述为能够吹散万物烦恼的神器,具有神奇的力量。
这种力量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智慧和道德的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扇子被视为知识分子的象征,具有抵挡热气和疲倦的能力。
芭蕉扇的借用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火焰山上的烈火,更重要的是借助这种力量走向智慧和解脱的道路。
三借芭蕉扇也代表着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故事中,孙悟空为了帮助唐僧西行取经,自愿去向三位圣僧借用芭蕉扇。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反映了佛教思想中助人为乐的精神追求。
通过借用芭蕉扇为唐僧提供帮助,孙悟空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有智慧的猴王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奉献精神的象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孙悟空的行为上,更是一种对读者的启示,即只有通过无私奉献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成就。
三借芭蕉扇还带给我们一种对于知识的思考。
芭蕉扇是被借来帮助唐僧取经的工具,可以让读者对于读书有一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智慧,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通过思考和思辨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通过对“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的摘抄和评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思考点:芭蕉扇代表了一种非凡的力量,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力量,更是思想与智慧的力量。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篇1《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以对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最终成功渡过火焰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更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所吸引。
他面对强大的铁扇公主和她的芭蕉扇,没有选择退缩或屈服,而是通过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
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聪明才智,铁扇公主的顽固和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分析故事情节时,我发现《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勇气和智慧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并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我们才能克服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三借芭蕉扇》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这些道理会指导我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篇2《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了帮助唐僧取得真经,先后三次借用芭蕉扇,克服了铁扇公主的阻挠,成功渡过火焰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故事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有特点。
孙悟空机智勇敢,能识破铁扇公主的阴谋;猪八戒憨厚老实,能化解孙悟空和铁扇公主之间的矛盾;沙僧忠诚善良,是师徒四人中的后勤保障。
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才得以顺利地借用芭蕉扇,渡过火焰山。
其次,故事中的铁扇公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她虽然拥有芭蕉扇,但并不代表她是一个坏人。
在故事中,她与孙悟空多次交锋,最终也放下了心中的怨恨,为唐僧送行。
三借芭蕉扇的读书笔记

三借芭蕉扇的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的读书笔记篇1《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了帮助唐僧取经而借用芭蕉扇的故事。
在这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和作者对细节的精细刻画。
首先,孙悟空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机智勇敢,善于解决问题,尤其是他那独特的七十二变和如意金箍棒,让我惊叹不已。
在故事中,他多次借用芭蕉扇化解了重重困难,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同时,我也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他虽然有时顽皮捣蛋,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正义感。
其次,猪八戒和沙僧的角色形象也十分鲜明。
猪八戒憨厚可爱,他的形象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师傅的忠诚。
沙僧则是一个忠诚善良的战士,他的形象让人感到安心。
三人组成的团队,既有不同的个性,又能够相互配合,共同面对困难,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作者对细节的精细刻画。
在故事中,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语言的描述等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和故事情节。
例如,在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对话中,作者通过对铁扇公主神情、动作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最后,我从《三借芭蕉扇》中学到了许多道理。
首先,我明白了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就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其次,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战胜困难。
这些道理不仅在《西游记》中有所体现,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三借芭蕉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西游取经的艰辛历程,也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
我相信,《三借芭蕉扇》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三借芭蕉扇的读书笔记篇2《三借芭蕉扇》读书笔记《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了借到芭蕉扇以便过火焰山,先后三次与铁扇公主(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进行巧妙斗智斗勇的故事。
西游记读后感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读后感三借芭蕉扇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经典之作《西游记》,被誉为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我一直对这部作品怀有极大的兴趣,最近重新阅读了其中的一个插曲——三借芭蕉扇。
这一段情节发生在孙悟空与红孩儿之间的争斗中,读后让我深思不已。
在这一场景中,孙悟空被红孩儿夺去芭蕉扇,孙悟空寻到
如来佛祖处请求三借芭蕉扇,如来佛祖则为红孩儿的母亲借给孙悟空。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其中却蕴含着许多道理。
我不禁感叹孙悟空的智慧与机智,他并没有一味地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段故事也让我思考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与摩擦。
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强大的力量,而是需要智慧和技巧。
正如孙悟空借芭蕉扇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寻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另外,这个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于心怀善意。
虽然孙悟空与红孩儿之间存在着矛盾,但孙悟空为了解决问题,没有怀恨在心,而是坦诚地向如来佛祖请求帮助。
这种善意与宽容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西游记》中的这一段插曲,我不仅感受到了其
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更意识到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冷静思考,善用智慧,保持善意。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信只要心怀善意,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芭蕉读书笔记
《芭蕉》读书笔记_500字《芭蕉》写的是一些同学在校园里栽了一棵芭蕉树,等到芭蕉树结果时,同学们就采下丰硕的果实。
后来,芭蕉树越来越老,越来越憔悴了,同学们告诉老师芭蕉树快死了,老师说那是因为芭蕉树把它的养分全部输给了小芭蕉。
日记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树,我们就是小芭蕉。
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老芭蕉树一样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地把知识输送给我们,用毕生的心血来哺育我们这些“小芭蕉”,自己慢慢变老却无怨无悔。
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像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惹老师生气,气坏了老师自己还浑然不觉,该玩照样玩,该闹照样闹,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后悔。
记得有一次我们早读时,好一会儿了还没有一个人读书,当班主任梁老师推门进来时,我们才赶快拿起课本开始读。
梁老师看到我们这个样子非常失望,也非常生气,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
当时梁老师的脸色很不好,下课后趴到桌子上休息了好一会儿,但我们却没在意,跑到外面又说又笑。
后来才听说,梁老师那天病得很厉害。
想想我们是多么冷漠呀,一
点儿也不懂得关心老师,特别是读了《芭蕉》以后,我更加感到自责,我要对老师郑重地说一声:”对不起。
”
老师,多好听的名字呀,他们日日夜夜都在为我们这些“小芭蕉”们操劳,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我们。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我们还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
小作者虽语言稚嫩,但情感自然而真挚,难能可贵
六年级:廖泓杰
樱桃已红,芭蕉已绿_900字静好的岁月如马蹄般匆匆而逝,恬淡的时光似喝水般飘飘流去。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他们说这条路布满荆棘,泥泞且曲折。
他们说,无论是泪流地失望还是颓败地绝望,都不许向后退,必须挺直腰身,傲然向前,因为这未完的征途,需要用我的脚印一步一步踏完整个春秋。
他们额前经年轮蜕变后凸起的皱纹,他们渐乎发白的鬓角,他们在暗地里一次地泣哭时,我知道我需要变得更强大,只有变得更强大才能保护这些因我贡献韶光年华的人。
是的,我必须前进。
青春的鸣声早已击起,嘹响
了整个消沉的时间。
前方我分明看到了悬崖陡壁中的点点星光,我分明看到了永无止境的路前并不是坎坷不堪,在那被黑暗笼罩的尽头分明还弥漫着芳香。
我不能躲开被风雨刷洗后的路途,我不可褪去还尤存稚嫩的外壳,我不能忘记曾在每个路口给予我无限支持的人们。
他们告诉我前方的曙光可以给我一片黎明,让我一世繁华明媚。
他们说越过那似乎万丈的深沟,所有人都会对我刮目相看,所有惨淡的阴霾将重拾美好。
但是,我惧怕前方铺满参差不齐的巨石,我害怕这泛浪着枯黄树叶的路途;当镶嵌着针刺的枝干渗入我的肌肤,当被雷电洗礼的泥土挡住前进的道路,我的腿在不经意间颤抖了番。
希望的光芒是那么遥远,未知的日子里又会出现呢多少个担惊受怕的时刻。
想到这里,无情的现实给我一击,似乎永不会成功。
那我应该这样认输吗?就算得胜利的机率是零,我也要为之奋斗。
因为梦在彼岸,理想之花正一点一点地绽放,是那么低妖柔艳丽,如此娉婷地扭动着枝干,让人怎能不如痴如醉如梦。
彼岸有理想,有梦还可以飞翔,即使有着千万山水的阻扰,也挡不住那可雀跃的心,为此一搏也亦非不是一件美事,我要为此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