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合集下载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

详尽注释:《陈情表》原文与翻译《陈情表》是唐代文学家文天祥所写的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

下面是《陈情表》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臣亮言:臣以险衅破贼之余,进退触篱笆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陈情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陈情表(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西晋]李密【作者小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题解】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

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

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

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赏析1《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

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陈情》之情,耐人寻“情”。

倾苦情。

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句话浓缩了李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

苦情动心,真诚感人。

说难情。

首先是进退两难。

一方面是推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

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

国恩难报,君情难违。

另一方面,祖母供养无主,疾病日重。

养恩难忘,亲情难舍。

其次是强人所难。

在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之后,作者等来的是诏书的责备、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追。

在申诉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无奈的话语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圣朝”统治者强人所难的不满之情。

消疑情。

“少仕伪朝”,屡召不应,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

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两种想法的哪一种得到证实,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

旧朝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对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场,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晋朝统治者心中的郁结。

接下来,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情的再次强调,既顺应了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又委婉地告诉了晋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表忠情。

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î)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ïng)。

茕茕(qiï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ï),宠命优渥(wî),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î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î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 • • • • • • • • • • • • •

1. 看到、遇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儿童相见不相识 2. 拜见、会见:孟子见梁惠王 见蔡桓公 3. 显现、出现:相形~绌 图穷而匕首见 4. 看法、见解:~仁~智 各抒己见 5.观察、知道、了解:见机行事 6.推荐,介绍:见其二子焉 何不见我于王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自己如何:诚恐见欺 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辱问于长者 慈父见背 见谅

• • • • • • • • • 1、草名,即女萝:履巉岩,披蒙茸 2、阴暗:鸿蒙初开 3、愚昧幼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昧 4、覆盖:蒙面 5、冒充、欺骗:蒙骗 6、遭受:蒙冤 7、继承:惠文、昭襄蒙故业 8、蒙受、得到、承蒙:昨日蒙教 寻蒙国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1、古代长度单位:千寻铁锁沉江底 无寻尺之禄 2、寻找、寻求: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探究、研究、推求 :皆可寻其源 盖寻迷以知著 4、副词,不久、随后:寻蒙国恩 未果,寻病终 5、介词,顺着、沿着:绍遂寻山北行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吾东言:吾本书生,求学苏大。

本科四年,默默无闻;工作两载,勉强度日。

双父母,愍吾潦倒,常施援手。

吾多不得志。

高考不行,擦肩心属,至于工作,既无风光,前途微茫。

捉襟见肘,鲜有改观。

外无雪中送炭之友,内无高门大户之亲。

客落他乡,孤苦伶仃。

而妻琳婕瘦弱,时有微疾,力不能及,愧疚非常。

适父从政,施吾与便。

现佳麦李总,察吾实诚;后副总总助,授吾技能。

吾志出人头地,励精图治。

奋斗三月,晋副主任。

寻蒙赏识,身先士卒。

人微言轻,屡遭碰壁,非吾不曾呕心沥血。

吾萌生退意,辞不就职。

李总私爱,循循善诱。

车间生产,诸多不顺,屡试屡败,燃眉之急。

吾若置若罔闻,则以难于心安;欲另辟蹊径,则目无尊长。

吾之进退,实为狼狈。

三生有幸,吾有妻如斯。

凡在抑郁,关怀备至;吾运不济,不离不弃。

且吾更事苏北,两地分居,聚少离多,诸多不便。

今吾事业起步,劳碌非常,繁文琐碎,以厂为家,家庭之事,付出甚少。

独留妻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事业家庭,实难兼顾。

天南地北,无以诉衷肠,有妻如斯,得以倾全力。

伉俪情深,将心比心,是以万水千山难阻。

吾东今年二十有六,工作至今三年有余,是以吾与子偕老之日长,年轻之日短也。

年轻气盛,壮志凌云。

吾之心思,非独吾之友人,及吾之父母,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媳妇体吾执著,容吾三年。

庶吾侥幸,卒有小成。

吾出当慈父,入当能厨。

吾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原文1、《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翻译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原文: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为人知 xiǎn
郎署 shǔ
盘桓 huán
拔擢 bázhuó 优渥 wò
庶几 shùjī 愚拙 zhuō 朝不虑夕 lǜ
日薄西山 bó 气息奄奄 yǎn 形影相吊 diào 愿乞终养 qǐ
更相为命 gēng 茕茕孑立 qió ng jié
见,副词,于动 通“悯” 因为 词前,可译作 “我”。背,背 不能走路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弃。
卧 冰 求 鲤
王祥,字休征,晋代琅砑临沂人。早年丧母, 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他仍很孝顺。有一年冬天, 朱氏病了想吃鱼,他来到冰河上解开衣服,裸出 胸膛,趴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这时,从冰 面的缺陷口处跳出两条红色的大鲤鱼,王祥将鱼 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朱氏感动了,从 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对照注释,自由诵读 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1.诵读,给生字注音;结 合注释,理解大概内容。 2.结合导学案,圈点、归 纳特殊句式、重点字词等, 强化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 能力
3.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 验课文情深理切,感情真挚, 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
后汉江革,早年丧父,奉母至孝。为避战乱,背着年迈 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 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 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 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 行。江革背母、行佣、拉车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传开来。
解题
陈 情 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 禀告自己苦 衷的奏章
情: 1. 情况(事实); 2. 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 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 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 (用来谢恩的上有叙有议,但是叙 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为 母 埋 儿
郭巨,汉朝河南林县人。非常孝顺,因家庭贫困,儿子 又特别能吃,郭巨的母亲痛爱孙子,常把自己的饭给孙儿吃。 看着母亲快被饿死的样子,郭巨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忍痛把儿 子埋掉,节食奉母。郭巨挖坑三尺,忽见黄金百两,上写 “天赐孝子郭巨,官不能夺,民不得取。”夫妻高高兴兴地 返家孝母。郭巨孝母之心感动天地,然而埋儿之举不宜效法。
涤亲溺器
宋朝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 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 照顾得体贴入微。黄母生病多年,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 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因母亲爱干净, 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 弃尽儿子的孝道。所以他的孝行被天下传诵。
怀桔遗亲
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 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六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 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 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 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 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 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
戏 彩 娱 亲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 生活艰难。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 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 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心里喜欢,开怀而 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 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 陪双亲终老山野。
晋 ▪ 李 密
陈 情 表
孝忠
则 《 陈 情 》 。 则 《 出 师 》 ,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为人。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 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 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 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 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 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 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恣 蚊 饱 血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8岁,因家 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 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他 想: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 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吴猛的孝 心感动了天下,孝名千古流传。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十四岁那年,随父去田 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 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 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 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 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行 佣 供 母
弃 官 寻 母
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 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 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 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里。终于在同州 (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朱寿昌弃 官寻母的孝行,受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美。
扇 枕 温 衾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 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 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 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 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 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 香九龄,能温席 来。
芦 衣 顺 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 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用 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 亲怒而鞭打他,芦花飞出,才发觉后母虐待他。父亲决定 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 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
4.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 情色彩,理解“忠”和“孝” 的含义。
n 险衅 xì
夙愿 sù
闵凶 mǐn xiōng
怜悯 lián mǐn 祚薄 zuò 期功 jī 强近 qiǎng 李逵 kuí 床蓐 rù 猥琐 wěi i 逮捕 dà 陨首 yǔn
逋慢 bū
行年 xí ng
病笃 dǔ
矜持 jīn
洗马 xiǎn
向谁陈情?
晋武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之 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 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司 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当时东吴尚 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 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 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 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 柔政策授予官职,征召蜀汉 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
写作背景
李密生活三国与晋朝交替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 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 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 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 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是 其中之一;李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 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 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李父早亡,母改嫁, 由祖母抚养成人,恩重如山,若舍弃相依为命,祖母是万万做 不到的,处于两难境地。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 命的特殊感情,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 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 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 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 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
拾 葚 供 亲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 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 蔡顺拾桑葚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 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 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 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
涌 泉 跃 鲤
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 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为 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经常去离家六七里远的 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 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给母亲 吃。这是他们感动上天的缘故。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 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 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 的汤药,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 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刻 木 事 亲
丁兰,东汉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丧父母,未得奉养。 长大后,看别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内心非常痛苦, 他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一种寄托,也为了安 慰自己,他用木头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厅堂,象侍奉活着的 父母一样毕恭毕敬。凡事都和木像商量,一日三餐先敬双亲而后自 食,出返必告,终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针戏刺木像手指,木 像手指出血,丁兰返家,见木像眼中垂泪,查问情由,斥责其妻, 其妻惭愧之极。此事传开,足见丁兰对父母之孝顺。
背景简介
是谁陈情?
李密。 西晋 武阳人 , 又名虔 , 字 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由祖 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 颇有才干。少时师事著名学者 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 出使东吴,很有才辩。蜀亡以 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 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 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 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 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 洗马。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哭 竹 得 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