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走红原因之调研报告
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原因探析定稿2014052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原因探析学生姓名:王海燕学号:1203201112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班级:广电1211指导教师:韩卫娟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15 日《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原因探析内容摘要本文将从传播学层面分析《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的原因,包括节目自身内容、节目形式、传播策略等。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爸爸去哪儿》,首先对爸爸去哪儿热播原因从“真”大于“秀”的节目内容、高质量的节目形式、新媒体的全面联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情况对于《爸爸去哪儿》在热播同时同类节目恶性竞争导致节目同质化严重;节目模式靠引进,原创不足等方面进行反思,最后总结通过《爸爸去哪儿》的思考给未来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一些建议及启示,包括娱乐节目的节目差异化、打造节目品牌化提升品牌意识等。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成功探析原因Analysis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Dad, where are we going”Abstract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reason of "Dad, where are we going" hit from the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program content, program form,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uthor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Dad, where are we going",the first of "Dad, where are we going"hit from fresh and real program content,high-quality program form , media full marriage from three aspects of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Dad, where are we going" , Vicious competition in similar programs results the serious homogenization in the hit at the same time,The program model by introducing,The lack of originality and some other respects need we to reflect.finally, summarizes some enlightenment and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similar Parent child class program, includ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 differences,to buil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mage,etc.Key words:"Dad, where are we going" success analysis reason目录绪论 (1)一、《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表现 (1)二、《爸爸去哪儿》成功原因分析 (1)(一)自身的成功 (1)1.内容新鲜“真”大于“秀” (2)2.引进国外版权自身本土创新 (2)3.精准受众定位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3)(二)传播策略的成功 (3)1.麦奎尔“使用与满足理论 (3)2.意见领袖作用 (4)3.新媒体介入微博网络助推 (5)三、《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启示 (6)(一)《爸爸去哪儿》的可鉴之处 (6)1.定位新颖吸人眼球 (6)2.强强联合资源整合 (6)(二)《爸爸去哪儿》节目冷思考 (7)1.恶性竞争导致节目同质化 (7)2.模式靠引进原创不足 (7)3.制作水平良莠不齐 (8)4.节目品牌运营滞后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绪论自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热播开始,真人娱乐选秀节目一直处于各大电视台热捧的重点,2013年夏天各大卫视同时在银屏上推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梦想秀》等13档同质化的节目,歌唱游戏类娱乐选秀节目充斥着电视银屏,层出不穷的歌唱比赛类节目,将观众们分流到各大卫视,观众感受到的只有审美疲劳和对此类节目缺乏新意的厌倦。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

《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近年来,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地位愈发凸显,其中《爸爸去哪儿》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虽然这档节目只是一档普通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但其却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呢?本文将从节目内容、社会背景、明星效应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节目内容是《爸爸去哪儿》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节目以真实亲子互动为主题,呈现了明星爸爸和孩子在户外探险的过程,突显了亲子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和成长历程。
相比于传统的竞技类节目,如《奔跑吧,兄弟》等,爸爸和孩子之间的真实亲情元素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其次,《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还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家庭的根基,尤其是父爱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父母双职工的普遍现象,很多爸爸在工作中疏于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父子/父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对较少。
《爸爸去哪儿》节目通过展现明星爸爸们陪伴孩子成长的形象,唤起了人们对爸爸角色的重视和关注,激发了观众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进而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另外,明星效应也是《爸爸去哪儿》热播的重要因素。
该节目邀请了一众明星爸爸参与录制,这些明星爸爸们的个人魅力和知名度为节目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观众除了对明星们的关注外,更关心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以及看到他们在新角色中的表现。
明星爸爸们的参与不仅为节目带来了粉丝的追捧,也为节目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流量,进一步推动了节目的热播效应。
此外,多样化的节目设计也让《爸爸去哪儿》脱颖而出。
节目中的每个季度都会选择不同的明星爸爸和孩子参加,每一对父子/父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互动方式。
节目组巧妙地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和挑战,让爸爸和孩子们在其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体验成长和互动的乐趣。
爸爸去哪儿节目火爆原因分析

内容为王:《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分析在暑期档音乐大战还未散尽的硝烟中,秋季的电视荧屏开启了“拼爹”模式,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亲子真人秀节目悉数亮相,当然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巨头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萌娃加超级奶爸”的互动不仅让收视率一路飙升,还赢得了几乎“零差评”的观众口碑,其风头自然盖过了接档前的《快乐男声》,文娱圈似乎也从“花痴时代”狂飙突进步入“父爱汹涌母爱泛滥”的新纪元。
一、《爸爸去哪儿》:火热背后的精心设计《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韩国原版基础上结合中国观众的特点与习惯对节目进行修改。
从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爸爸去哪儿》CSM全国网收视率1.1,市场份额7.67%,CSM29城市网收视率1.46,市场份额6.45%。
双网首播均破1。
在这两个收视数据网里,《爸爸去哪儿》均同时段第一。
而CSM46城市网中,非黄金档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以1.423%位居第二,但收视份额达到了6.74%。
1在《爸爸去哪儿》首播收视率破1.1后,第二期收视狂涨85%,CSM 46城市收视率2.63,全国网收视率1.67.“爸爸去哪儿效应”更延续到当日五对父子做客的《天天向上》,收视创下近2个月新高,全国网收视率1.98。
2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与带动周边的辐射作用都显示着《爸爸去哪儿》的火热,然而这火热背后是节目组呕心沥血的精心设计,从主题定位到拍摄地址、亲子任务等的细节实操,无一不让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废寝忘食。
然而在探寻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时,我们可以从节目内容的独特性与创新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内容的独特性:亲子压倒梦想与爱情自2005年《超级女声》开播以来,各种选秀类节目例如《花儿朵朵》,《加油!好男儿》到近几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中国最强音》等相继在各个电视台出现,虽然节目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内容都是与音乐、选秀相关。
分析《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

四、 明星产 品塑 造
剥 离 掉 亲 子真 人 秀 的新 鲜形 式 、暂 且忽略这类节 目貌似朴素 的包装 ,会发 现 《 爸 爸 去哪 儿 》 的核心 是 对 明星 的 消 费。明星爸爸家加星二代 的组合 ,满足 了普 通 观众 的 窥探 心 理 ,使 家庭 节 目升 级为更 具娱乐 性的真人 秀。与此 同时 , 由 于节 目的家庭 型 定 位 ,一 个人 的观看 《 爸爸 去! t I J h ) )亦如此 ,其节 目版 可 以带 动全 家人 的观看 。 权 和模 式 购 自韩 国 M B C电视 台 的 《 爸 五、 团队成 熟的 商业运 作 爸 !我们去哪儿? 》 ,此节 目在韩 国一经 任何一档电视节 目的走红 ,除了其 推 出,收视便一路飘红 ,稳坐该时段收 视 率冠 军 宝 座 。从受 众 人 群 的角 度 ,中 节 目本 身 内容 吸引 观众 之 外 ,都 离不 开 支强 大的制作 和运 营团队,《 爸爸 去 韩 文 化差 异 性相 对 较小 ,韩 国观 众喜 欢 t l UL ) )也不例外 。整个节 目的背后有编 的节 目复 制 到 中 国不 会 发 生 水 土 不 服 , I 且 明星爸爸 与可爱 宝宝 的组 合卖点 十 导组 、摄影组 、字幕组 、音效组 、道具 足 ,有足够的受众基础 。从节 目制作的 组等多个部门的团队合作 ,且不说冰天 t 炎炎之下的摄像等岗位有 多 角度 ,韩 国团队制作经验引进 ,扫除 了 雪地 、烈 t 节 目制作的硬件问题 。无论从外在需求 么辛苦 ,光是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就是 角度 ,还是从 内在硬件实力 ,湖南卫视 非常不容易的。
三、 节 目差异 化
现 在 的 电 视 节 目属 于 “ 乱 花 迷 人 眼 ” 的 阶段 ,观 众 不会 记 得没 有 特点 的 节 目。形 成 自己的 特点 ,满 足观 众差 异 化 需求 成 为一 个 节 目能 否 留在 观 众心 中 的关 键 。 在 硝烟 四起 的荧 屏 ,观众 们 对于 千 篇 一律 的选 秀类 、相亲 类 节 目早 已经 视
《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精选5篇)

《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精选5篇)第一篇:《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爸爸去哪儿》大热背后的原因2013-10-17管理变革《爸爸去哪儿》火了,收视率全线飘红。
前期既没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大量微博大V转发。
甚至芒果台内部都对此节目都没足够信心。
无心插柳柳成荫,《爸爸去哪儿》是一个真正的惊喜,而意外走红背后,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一、内容为本跟喧嚣、噪杂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绝对算低调。
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微博话题推荐,完全靠节目内容口碑自然聚合和传播。
从“爸爸去哪儿”的微博指数曲线来看,“爸爸去哪儿”的讨论数在10月11日之前,一直处于几百、几千的讨论量,在10月11日这天,讨论量直线上升到18万,可见此节目真实观众讨论,一下子把节目的讨论量拉升到一个很高的基数。
但跟以往电视节目不同,话题讨论量的峰值并没有出现在播出日,而是出现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10月12日。
这表明,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好评”,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发酵,把话题讨论量,推向一个高峰。
《爸爸去哪儿》此次的成功,再次说明节目要想具有真正影响力,打铁还要自身硬,节目内容本身一定要强。
社会化营销和传播,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如果节目本身的内容不行,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炒作上,只能说是本末倒置,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二、社交网络的助推功能既然社交网络只能“锦上添花”,是不是社交网络不重要了呢?此次《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恰恰说明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爸爸去哪儿》再好看,也只能跟深圳卫视的那档《饭没了秀》一样,只在一小部分电视观众中观看和讨论。
有了社交网路就不一样了,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一个电视节目可以一夜爆红,可以原本不是父母的观众,也去关注一档“亲子”的电视节目。
社交网络的助推器功能,可以让“小众热点”变成大众娱乐狂欢,在放大节目影响力的同时,也会让商业价值无限放大。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

第四,绝佳的档期。 其实相对于电影来说,电视节目比较少强 调档期这个概念。但是今年的中国电视银 屏的确战火硝烟打得太激烈了。尤其是歌 唱类的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在前面这场收视战刚刚打 完之后,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歌唱选秀类节 目的形态出现,可以说完全占据了天时地 利人和。
第五,说点其他的。 在大众文化全面占领文化市场的时候,大众其 实才是市场的主角。明星在这样的环境和趋势 之下,应该不断地放低姿态、神坛上、用来供奉的明星。 大众想要看到的,其实是获得明星光环的“自 己”。现在已经不断地有明星尝到了这样做的 甜头。《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因此也才得 以成立。 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希望看到作为普通人的明星 的愿望。
另外,节目的第一集把重点放在了孩子们身 上,成功营造了一个无敌“萌”的话题点。 也算是顺应时代的一个策略吧。 希望能够在后面看到更多父亲们的戏份。 五个家庭,其实每一个都可以象征成现代 中国某一种典型的家庭结构。在这种由家 庭观念不同而带来的矛盾和戏剧性,也许 能够给予这个节目更多。
第三,绝对要赞一下湖南卫视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执行 能力。 如果有人今年同时在看快男和好声音的话,绝对会 深刻地感受到到两个节目的直播水平差距之远。 湖南卫视无论有多少遭人诟病的地方,娱乐节目的 制作能力绝对是中国大陆NO.1。 《爸爸去哪儿》第一集里,最后吃饭的场景有一个 镜头扫了一下现场的摄制团队。从那数量庞大的一 群人大概也就可以想象这个节目在拍摄制作中付出 了多大的努力和诚意。 说句题外话,从那个镜头也就多少能够理解到,电 视不过是生活的“拟象”罢了。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从节目形态上看,《爸爸去哪儿》属于电视真人秀类型。再划分得细一 点,应该属于旅游生活类真人秀。 中国的电视节目经历了“晚会体”(以春晚为代表)、“游艺体”(以快乐 大本营为代表),现在基本上算是走入了“竞赛体”的真人秀时代。大家可 以回想一下,其实最近几年真正火过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真人秀类型。无 论中国美国皆如是。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觉得是因为真人秀是非常符合电视特征的。 跟电影相比,电视观看相对更随意休闲。我们不需要专门跑去电影院,坐在 黑暗中等待故事开始这样一个“仪式”。电视摆在客厅里,我们随时随地都 可以接收。电视成为了生活的“延伸”。 从这个角度,也许比较可以理解为什么蔡康永回应李敖的批评时说“在电视 里找深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同时,电视节目本身就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电影都有“类型融合”趋势的今 天,电视节目当然也会不断地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 真人秀非常符合电视的这两个特点。 一方面,它比晚会和游艺看起来更加像生活。真人秀是一种对生活的精妙模 仿。它看起来那么像我们的生活,但是其中又蕴含着陌生于生活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中国好声音》里,就有歌唱才艺表 演、竞赛冲关、普通人人生故事呈现、明星访谈等等所有这些曾经单独可以 成为一个节目类型的元素。 比起《非常勿扰》、《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谁是歌手》,《爸 爸去哪儿》无疑在对生活的模仿上面更加细致精到。如果对前几个节目是否 能成为真人秀还有疑惑的话,《爸爸去哪儿》则一定不会让人产生这个疑问。
《爸爸去哪儿》的受众体验分析

《爸爸去哪儿》的受众体验分析自从2013年推出第一季以来,《爸爸去哪儿》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吸引了数不清观众的关注。
该节目以“明星爸爸”指挥自家孩子们去户外观光,呈现亲子互动和成长的故事。
它通过真实的情感和趣味的内容,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热忱参与。
本文将对《爸爸去哪儿》的受众体验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起首,观众对亲子干系的共鸣是《爸爸去哪儿》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劳碌的工作压力,浩繁家长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互动。
而《爸爸去哪儿》通过将明星爸爸们带入安静偏遥的自然环境中,突破了平时枯燥的生活节奏,为父子/父女间的情感沟通提供了平台。
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中的片段和对话,感受到亲子之间深厚的爱和照顾,也能够看到明星爸爸们为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真诚的心。
其次,节目中的亲子互动体验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在《爸爸去哪儿》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各种挑战,从野外生存到各种团队合作游戏,通过这些活动,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观众通过节目中提供的情感寄予,感受到了亲子间的默契和亲近。
同时,观众也会由此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和回忆,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节目中的孩子们可爱、伶俐的形象也是影响观众体验的关键之一。
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无管束的个性成为了《爸爸去哪儿》的亮点。
观众可以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纯真和单纯,也能够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来沉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种可爱的形象不仅让观众感到幸福和欢快,也使得观众对节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此外,《爸爸去哪儿》通过不息创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为观众带来新颖感和惊喜。
节目制作组会选择新的观光地点,设计新的挑战活动,引入新的宝宝明星等等。
这样的创新使得节目保持了观众的长期关注,并且不息吸引新的观众。
同时,这种创新也让观众感到节目不仅仅是游戏和娱乐,更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过程。
总之,《爸爸去哪儿》能够在观众中取得如此广泛和持久的关注,主要得益于观众对亲子干系的共鸣、对亲子互动的期待以及可爱孩子们的吸引力。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分析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分析关键字:亲子真人秀明星后期制作《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参考自走红韩国的MBC电视台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
节目并不是为了秀“星爸”和“星二代”生活八卦的节目,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节目播出当晚《爸爸去哪儿》的收视份额就达到7.67%,收视率全国第一,并且全国网和29城市网两个网也是全国第一。
下面将对《爸爸去哪儿》在中国走红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以亲情为主题,教育为目的在当今重视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
城市中,邻里间可能都互相不认识,甚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越来越少。
在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关系更加疏离,一年之中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可能只有在春节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
《爸爸去哪儿》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让这些与子女相处少的爸爸们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
节目中的父亲都是名人,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
正如林志颖所言“错过了孩子第一声喊爸爸、第一次会爬。
”参加过节目之后,父亲们都表示在节目中不仅孩子经历了很多第一次,他们也经历了很多和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一起做饭,一起做游戏等等。
这种相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里,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仔细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节目打出亲情牌,呼吁更多父母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
成员在农村种菜,捕鱼,烧饭,打水等一系列的日常劳作中,通过亲子间的协作互动完成任务,渲染了成员在劳作和共同生活中产生的深厚的情感,以温情作为节目的基调。
节目中田亮的女儿Cindy给爸爸的一个亲吻,郭涛儿子石头为爸爸擦脸,张亮儿子天天给爸爸做的菜叫好,一个个场景让观众看后不禁感动落泪,同时也唤起了不知不觉间被忽视的亲情。
此外,节目围绕亲情展开,受众群体庞大,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会从节目中找到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关于《爸爸去哪儿》走红原因之调研班级:12物流管理(服务外包)
队名:蜗牛
我院关于《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之调研
调查时间:2014.3.25——2014.4.1
调查地点:广药职院
调查对象:广药职院全体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蜗牛队的所有成员
在距离2013年结束的最后一周,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节目在观众的挥泪关注中完美收官。
2013年的电视相比电影无疑是更热闹的,《爸爸去哪儿》成了2013年最受关注的一档电视节目,湖南台无心插柳却柳成荫,使得一档差点要被毙的节目成为了2013中国电视节目年度第一,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节目在《爸爸去哪儿》的一炮走红之下却稍逊风采。
那么这档大型户外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走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我们做了一系列相关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下面是我们小组根据调查结果作的分析如下:
1、节目本身的真实性
记录是最好的电视节目呈现方式,尤其是对于一档大型户外亲子类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最吸引观众的地方无疑是节目中呈现的“星爸星娃”们现实生活的最真实的记录,节目近乎是一种纪录片的形式去呈现。
虽然其中很多游戏
环节是栏目组人为进行设计的,但是爸爸和宝贝们在游戏中发生的各种故事、各种状况是绝对真实、自然的。
例如:第一期田亮对女儿嚎嚎大哭束手无措的情节,田亮应该是第一次和女儿单独相处,没有任何单独照顾女儿的经验,所以没有办法,只能看着女儿哭。
节目把这样真实的一幕记录下来,真诚制作,拒绝作秀。
2、大打感情牌
在《爸爸去哪儿》整个节目中,栏目组走温情路线,大打感情牌,尤其是最后一期的收官之作中,更是催人泪下。
纵观全部的12期节目,感情路线可谓是串起了整档节目。
爸爸和孩子们的温馨对话,爸爸之间通过节目建立起来的感情,宝贝们纯真的友情,每个观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动,节目中所呈现的情感或多或少地也触碰到我们内心中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
这也是为什么节目播出后网上由此引发的关于亲子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等思考的一个很大的因素,甚至很多年轻夫妇看了节目后都萌发了要生一个宝宝的想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节目大打感情牌无疑是其走红的又一重要因素。
3、父亲照顾幼小子女的亲子温情消费
在传统刻板印象中严肃、正经、不苟言笑的父亲形象在节目中呈现出关爱、温柔、善解人意的一面。
父亲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在外工作、赚钱养家,是否照顾子女不是父亲的第一职责。
照顾幼小子女更多是母亲的责任。
因此在节目的一开头孩子们对妈妈不能一起去参加都着实纠结了一番。
田亮面对大哭不止的森碟,张亮对付不适应农村环境的天天,小志搞定喊着要妈妈的kimi,这些父亲哄孩子一开始束手无策但结局无比温情的场景让人产生同理之心。
谁没有父亲,谁不曾是孩子。
4、子女教育模式局外人视角的消费
严厉还是宠溺是养育孩子永恒的话题。
有孩子的,没有孩子的观众都能看出,节目里五个孩子在独立性、适应性、与人合作等方面能力上各不相同,这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至于每个孩子究竟各有什么特点大家看了的都知道。
观众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汗水泪光中也在思考自己作为局外人对子女教育的思考。
5、社交网络的助推功能。
通过社交网络等平台的传播,传播度大大提高,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综艺节
目。
6、明星效应
对明星私生活有极大的兴趣。
正所谓好奇心人皆有知,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私生活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结尾
《爸爸去哪儿》的一季的影响了力和收视率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个节目带给我们不仅有欢笑和感动,同时这个节目还让更多的人重新审视父亲跟子女的关系,认我们知道教育其实并不简单。
若有第二季的《爸爸去哪儿》凭借这些优势又是否能继续走红?我们不知道答案。
但是“视节目如何进行创新”这一永恒话题,是包括《爸爸去哪儿》在内的中国电视节目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在2014年上演的将近20档亲子真人秀节目不要让我们眼花缭乱,不要让我们只听取“娃”(哭)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