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处理指南

合集下载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导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导

前言为了规范临床用药,充分发挥强效阿片类药物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此类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和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初步结果的基础上,由国内疼痛治疗专家和药物滥用研究及药物控制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特制定出以多瑞吉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

必须指出:临床医师必须规范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

《指南》也将随着临床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行必要的完善。

《指南》由罗爱伦、蔡志基、李树人、许建国、黄宇光等10余位专家起草并核定。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既往将慢性疼痛定义为:病人无明确组织损伤,但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目前医学界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导致病人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慢性非癌性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需要医治。

慢性非癌痛病人治疗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抑郁。

临床上更加注重病人的功能恢复,应将“病人能否重返工作岗位,能否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判定疼痛治疗是否有效的客观指标。

二、慢性非癌痛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基本原则:慢性非癌痛治疗的目的: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状态。

功能状态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家庭社会关系等。

有效的疼痛治疗包含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用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同样适用于慢性非癌痛镇痛治疗。

WHO强调:慢性非癌痛治疗应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3.非药物性治疗:慢性非癌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和心理治疗等。

三、强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国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不论慢性非癌痛的病因如何,中、重度疼痛都可以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治疗。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伤害性疼痛疗效确切,相当一部分神经源疼痛病人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

因此,在其他常用治疗方法无效时,应考虑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四、强阿片类药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疗中的指导原则1.在其他常用的临床镇痛方法无效时,就可考虑采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2.病人年龄大于40岁,疼痛病史超过4周(艾滋病人、截瘫病人疼痛治疗不受此项年龄及疼痛病史的限制);3.中度到重度的慢性疼痛(VAS评分≥5分);4.慢性非癌痛诊断明确的病人(暂限定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骨、关节疼痛;腰背痛;神经、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5.病人没有阿片类药物滥用史;6.采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执业医师应慎重选择对疼痛病人有效的用药处方,并进行药物剂量滴定和治疗方案的调整;7.必须仅由一位被授权的执业医师负责开处方。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英语"疼痛"(pai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oena",原意是"刑罚"。

刑罚通常都伴随一定程度的痛苦体验,故以喻痛觉。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害有关,或被描述为与那类损害相关"[1]。

该定义强调了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当前或既往组织损伤并非产生疼痛的必要条件[1,2]。

腹痛(abdominal pain)是指上起横膈,下至骨盆范围内的疼痛不适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

根据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其分为急性腹痛(acute abdominalpain)和慢性腹痛(chronic abdominal pain)[2]。

急性和慢性腹痛没有截然的时间分界线,但在临床实践中,一般将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视为慢性腹痛[3]。

急性和慢性腹痛的病因构成和诊疗原则差异较大,急性腹痛应首先排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各类急腹症,而慢性腹痛的诊治重点在于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2,3]。

慢性腹痛代表了一大类病因众多、处理困难的临床症候群。

多数慢性腹痛患者尽管接受了详细的诊断评估,仍然无法找到器质性病因[2,3,4,5]。

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慢性腹痛大多与脑-肠互动异常有关,例如肠易激综合征(irra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此外,还有一大类慢性腹痛患者,不符合按照腹部脏器进行归类的特定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被称为"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centrally mediated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CAPS)。

CAPS以往又被称为"慢性特发性腹痛"或"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FAPS),以强调其症状不能用结构或代谢异常来解释[2]。

慢性疼痛流程图

慢性疼痛流程图
制定护理计划设定符合生物心理学模式的目标躯体康复实现功能性目标心理干预实现功能性目标23结局评定24水平i的处理是否已经足够25水平处理
慢性疼痛评定和处理流程
慢性疼痛的评定流程
1.患者有疼痛
2.关键性步骤:评定--病史与体检 关键问题--疼痛及功能评定工具
3.确定疼痛的生物学机制
4.神经性疼痛: 周围性(如复杂区 域性疼痛综合征、 HIV感觉性神经病变、 代谢性障碍、幻肢痛) 中枢性(如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脊髓病、 脑卒中后疼痛)
18 水平I处理:机械 性或压迫性疼痛
19.水平I处理 其他处理: 药物 干预措施 替代疗法
20.初步治疗后评测 目标,并回顾治疗计划

22 疼痛自我管理计划
21 达到目标? 功能 舒适度 障碍

24 水平I的处理 是否已经足够

25 水平Ⅱ处理: 多学科团队提议, 加上疼痛药物专家 和疼痛专业门诊
23 结局评定
性疼痛的处理
5 肌肉性疼痛: 纤维性肌痛症、 肌筋膜疼痛症
6 炎症性疼痛: 炎症性关节病 (类风湿关节炎) 感染、 术后疼痛、 组织损伤
7 机械性或压力性 疼痛: 下背痛、 颈痛、 肌肉骨骼性 疼痛—肩肘等 内脏疼痛
11 特殊介入

10.疼痛有可 修正的原因吗

8 疼痛是 慢性的吗

9 参见ICSI急性疼痛指南
12.其他评定: 工作和功能障碍问题 心理及精神评定 影响因素与障碍因素
13.进入疼痛处理流程
14.水平I核心原则: 制定护理计划,设定符合生物心理学模式的目标 躯体康复实现功能性目标 心理干预实现功能性目标
15 水平I处理: 炎症性疼痛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

慢性疼痛诊治指南(讨论稿)慢性疼痛诊治指南(讨论稿)本指南的目的是优化疼痛控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和因疼痛导致的并发症,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的维护和改善。

本指南不是对疼痛患者提供的具体治疗方案,也不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相对效果。

一、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5点基本要求1、病史:包括一般内科病史和疼痛的发作、性质、强度、分布、持续时间、过程、情感变化及恶化和缓解因素。

以及与疼痛伴随的症状(如运动、感觉和自主系统的变化)。

并了解以前的诊断检查、治疗结果和目前的治疗。

2、体格检查:包括恰当而直接的神经、肌肉、骨骼检查,同时注意其他相关系统。

不仅要对疼痛原因,还要对疼痛的影响(如身体状态下降)进行评估和记录。

3、社会心理评估:包括目前的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或愤怒)精神紊乱、人格特征或状态、应付机制及与疼痛的关系等。

4、体格检查一定要系统、全面、认真进行。

在很多情况下,体征具有“金指标”的作用。

检查不全面、不到位,就可能遗漏重要体征。

5、具备慢性疼痛综合症的知识是进行慢性疼痛评估的必要先决条件。

慢性疼痛综合症可与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或功能失调相关也可与心理状态相关。

另外,其他可伴发疼痛并类似疼痛综合症的内外科疾病相关知识也是必须的。

[医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的6个基本要点:1、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

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评价以及记录,应当客观、准确、直观、便捷。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是患者病情的主观和客观反映,病史是患者对疾病的主观反映,而体格检查是发现病症的客观表现,两者共同反映疾病最基本的情况,构成诊断的基本要素。

2、各项辅助检查,虽然也是病情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与病史和检体资料相结合、相一致,这是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导致诊断错误。

3、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对疼痛程度的评价应相信病人的主诉,应尊重患者的评价和表达的自身疼痛程度,任何人都不能主观臆断。

慢性腹痛诊疗指南2019

慢性腹痛诊疗指南2019
(1)疼痛持续或近乎持续 (2)疼痛与生理行为(进食、排便、月经等)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3)疼痛造成日常活动受限 (4)疼痛不是伪装的 (5)疼痛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诊断标准
• 需注意患者常合并心理疾病,但各类心理疾病缺少一致性表现,无法用于诊断; 患者可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例如食欲下降、腹泻等
评估(体格检查)
• 首先要关注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 • 细致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某些器质性疾病(例如腹壁病变、肠梗阻等),还可
发现消瘦、贫血、黄疸、腹部包块等异常体征 • 仔细的体格检查可反映医生对病情的重视,说明医生认可患者腹痛症状的真实
性,这对密切医患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鉴别诊断
• 以下病史特点提示功能性腹痛可能性大
(1)病程较长 (2)腹痛范围弥散,难以准确定位 (3)腹痛与排便、进食、月经等生理活动无关 (4)腹痛频繁发作,导致工作生活受限,但发作间期一切如常 (5)主诉腹痛程度严重,但与客观发现不平行;患者分散注意力时疼痛可减轻, 而在讨论病情或检查过程中可加重
等生理事件的关系 • 应重点了解患者有无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阳性、贫血、腹部包块、
腹腔积液、发热、体重下降、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等
评估(病史)
• 为避免遗漏重要病史,可按照 P(provocation,诱因)、Q(quality,疼痛性 质)、R(radiation,疼痛放射)、S(severity、疼 痛 严 重 程 度)、T (timing /treatment,疼痛时间/治疗情况)的顺序采集关于腹痛的病史
评估(辅助检查)
• 慢性腹痛的病因以功能性疾病最为常见,在诊断功能性疾病之前,应当设法排 除器质性疾病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慢性腹痛(chronic abdominal pain)是极为常见的症状,代表了一大类病因众多、处理困难的临床症候群。

疼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感觉传入单元、中枢调节单元和动机单元三个环节,其中后两个环节在慢性腹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腹痛的处理要点和难点在于鉴别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后者占患者多数。

应重视"报警征象"(alarm signs)对器质性疾病的初筛意义。

详细了解病史、查体以及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腹痛病因。

慢性腹痛患者合并心理疾病的比例较高,必要时应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对于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应根据具体病因给予相应处置。

对于功能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消除腹痛症状,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教育和引导患者适应疾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生命质量。

一、定义与分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害有关,或被描述为与那类损害相关"。

该定义强调了当前或既往组织损伤并非产生疼痛的必要条件[1]。

腹痛是指上起横膈,下至骨盆范围内的疼痛不适感,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症状。

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将其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后者要求腹痛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慢性腹痛的诊治重点在于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

二、病理生理大脑接受来自外周神经的传入信号,并与认知、情感及其他感觉信息相整合,最终形成患者的疼痛感知。

因此,疼痛实际上包含了相互关联的3个单元:感觉传入单元、中枢调节单元(情感和认知)和动机单元(对疼痛的行为反应)[2,3,4,5]。

感觉传入单元由痛觉受体、疼痛传导神经和腹痛神经通路所组成。

同时,人体对上传的疼痛信号可进行负性调控,该系统被称为弥散性损伤抑制控制系统(diffuse noxious inhibitory controls, DNIC)(图1)[6]。

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抗癫痫药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通过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减少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作用机制与药理特点
NSAIDs主要通过抑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其药理特点为起效快 ,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风险。
抗抑郁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疼痛相关的情绪障碍,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其药理特点为 起效较慢,但长期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绍非阿片类镇痛药的种类、作用机 制、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 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和依从性。
03
疼痛评估与记录
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评估疼痛程度,并 鼓励患者记录疼痛日记,以便医生更 好地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干预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减轻疼痛带来 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癫痫药通过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减少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减轻疼痛。其药理特点为对特定类型的疼 痛如神经痛等具有显著疗效。
适应症与禁忌症
NSAIDs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禁忌症包 括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抗抑郁药适用于伴有情绪障碍的慢性疼痛患者。禁忌症包括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等。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方法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5
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诊断评估流程优化
疼痛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及伴随症状,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 响。
体格检查
针对疼痛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评估疼痛相关 的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度及神经功能。

止痛药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应用指南

止痛药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应用指南

止痛药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应用指南疼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它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对于疼痛的处理,止痛药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然而,不同类型的疼痛需要不同的止痛药来进行管理。

本文将为您介绍止痛药在各种急慢性疼痛中的应用指南。

一、急性疼痛的应用指南急性疼痛通常是由创伤、手术或炎症等引起的,它的特点是短暂而强烈。

在处理急性疼痛时,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NSAIDs 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损伤来缓解疼痛。

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

然而,使用NSAIDs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出现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

对于严重的急性疼痛,如骨折或手术后的疼痛,强效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可能是必需的。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和氢化可待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但它们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和成瘾性。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二、慢性疼痛的应用指南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如慢性关节炎、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等。

对于慢性疼痛的处理,非处方的NSAIDs仍然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然而,长期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胃肠道和肾脏等器官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NSAIDs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胃肠道反应,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除了NSAIDs,其他一些药物也可以用于慢性疼痛的管理。

例如,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在一些慢性疼痛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疼痛缓解作用。

此外,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也被广泛用于处理神经病因性疼痛。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综合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减轻疼痛症状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物理治疗如理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组织功能。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并改善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521004 .
(收稿日期 :2004 10 1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类药 。 3. 神经阻滞 : (1) 分类 :体神经 、交感神经、神经轴阻滞 ; (2) 方式 :
局部单次注射 ,连续导管注射 ; (3) 药物 :局麻药、阿片类药 、类 固醇、其他 ; (4) 其他 :神经毁损(化学、热量) 。 4. 神经强化 :经皮电神经刺激 ( TENS) ;脊髓刺激 ( SCS) ;外周神 经刺激 ( PNS) 。 5. 生物反馈疗法 。
如果单一治疗存在不能接受的副作用 ,应考虑多重治疗 如联合使用神经阻滞 、多种用药或康复疗法 。理论上 ,应适 当使用每一疗法以取得最佳疗效 。多重治疗可减少单一疗 法随应用频率或药量逐步上升而引起的副作用 。
七 、镇痛辅助药 :抗抑郁药 、膜稳定剂 、非甾体类消炎药 (NSA IDS)
抗抑郁药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睡眠 ,具体药物和剂量应 因人而异 ,要监测其优点和副作用 。NSA IDS 和膜稳定药 (如抗惊厥药) 也可用来减轻疼痛 。同抗抑郁药一样 ,具体药 物和剂量因人而异 ,要监测其优点和副作用 。
在多学科治疗慢性疼痛方面 ,麻醉医师起到了独特的作 用 ,如评估病人 、提供并解释诊断临床用药 、提供多种给药方 法 、提供暂时或长期神经阻滞 、提供神经调节技术 。
六 、多重疼痛处理 该指南中多重疗法定义为在一名医师指导下 ,联合使用 不同疗法以获得相加效应或降低副作用 。包括但不局限于 联合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如理疗) 与神经阻滞或 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多种药物治疗 (表 1) 。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定义慢性疼痛为非恶性病因引起 、对病人健康或 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持续或间断发作的疼痛 。该指南的目 的 : (1) 优化疼痛控制 ; (2) 最大程度减少不良结果和费用 ; (3) 增强活动能力及身心健康 ; (4) 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 质量 。
指南的重点
该指南的重点集中在基础知识 、技术以及有效处理慢性 疼痛和疼痛相关问题的治疗 。慢性疼痛的处理涉及广泛的 医疗领域 ,包括社会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 。
作者单位 :116011 大连市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二) 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的 5 个基本要点如下 : 1. 病史 :包括一般内科病史和疼痛的发作 、性质 、强度 、 分布 、持续时间 、过程 、情感变化及恶化和缓解因素 。记录伴 随症状 (如运动 、感觉和自主系统的变化) 。并了解以前的诊 断检查 、治疗结果和目前的治疗 。 2. 体格检查 :包括恰当而直接的神经 、肌肉 、骨骼检查 , 同时注意其他相关系统 。不仅要对疼痛原因 ,还要对疼痛的 影响 (如身体状态下降) 进行评估和记录 。 3. 社会心理评估 :包括目前的精神心理症状 (如焦虑 、 抑郁或愤怒) 、精神紊乱 、人格特征或状态 、应付机制及疼痛 的意义 。记录家庭状况 、职业 、法律问题及相关健康机构 。 明确病人及其他受影响的人 (如雇主 、律师) 或其他部门 (如 劳工赔偿部 、社会安全部) 的期望 。 4. 印象和鉴别诊断 :通过病史 、体格检查 、社会心理评 估的资料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从而对可能病因和疼痛影响形 成诊断印象 。 5. 治疗计划 : 一旦明确诊断 ,制定的治疗方案应有病 人 、相关专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如其他有影响的人或有 资质的心理咨询者) 的加入 ,并与病人探讨治疗的目标和结 果。 二 、诊断评估 治疗慢性疼痛的麻醉医师应具备使用和解释诊断的知 识 ,包括诊断性神经阻滞 、影像特征 、药物诊断 、电诊断及实 验室检查等 。诊断评估是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必要补充 ,据此 提出治疗方案 、所需费用及复诊计划 。 局部神经阻滞 (包括体神经阻滞和交感神经阻滞) 可能 有助于确定慢性疼痛的病因和痛点 。麻醉医师具有这方面 的独特技术 。根据临床需要 ,麻醉医师应个体化审查解释诊 断资料 。 三 、会诊及医疗配合 麻醉医师应就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治疗 、康复及目标安 排适当的会诊 。并与其他医疗专业 、康复及职业机构 、社会 及法律组织配合进行治疗 。 四 、定期监测检查临床效果 应保持准确完整的疼痛记录 。病人的疼痛报告是疼痛 评估的基本资料 ,应定期采集 。定期随访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病人对治疗效果的口头报告 、其他疼痛记录 (如疼痛日记) 及 疼痛处理副作用报告 。 五 、多学科疼痛处理 多学科治疗在提高镇痛效果和改善健康状况 (如功能状 况 、生活质量) 方面是有效的 。它通过应用理疗 、生物反馈 、行 为调整或其他社会心理学技术 ,从而减少或消除药物治疗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年 5 月第 21 卷第 5 期 J Clin Anest hesiol ,May 2005 ,Vol . 21 ,No . 5
慢性疼痛处理指南
·359 ·
·继续教育 ·
吕美红 安刚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于 1997 年在 Anest hesiology 刊出 “慢性疼痛处理指南”[1] ,现将该指南的特点和内容介绍如 下。
指南的内容
一 、慢性疼痛病人的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 (一) 对病人行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的 4 点基本要求 1. 了解病人的一般内科情况及内外科合并疾病的程 度。 2. 具备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知识是进行慢性疼痛评估的 必要先决条件 。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与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 的病理或功能失调相关也可与心理状态相关 。另外 ,其他可 伴发疼痛并类似疼痛综合征的内外科疾病相关知识也是必 需的 。 3. 具备疼痛危象的诊断和处理知识 。 4. 具备内科急症及潜在病因或治疗所引起并发症的诊 断和处理知识 。
八 、局部交感神经阻滞 客观评估局部交感神经阻滞的程度 。在病人整体治疗 计划中 ,由麻醉医师施行适当的局部交感神经阻滞 。为了确
保审慎地使用局部交感神经阻滞 ,应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其 利弊 (如感觉或运动阻滞 ;交感阻滞失败 ,尤其是上肢 ;局麻 药中毒 ;穿刺点感染) 。
九 、皮质类固醇注射疗法 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前应进行直接神经学评分 。随后 适当监测其对健康的影响 ,包括镇痛效果 、功能以及对局部 组织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副作用 。 十 、神经刺激疗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法 ( TENS) 简单且危险性低 ,是诊所或 家庭早期治疗的选择 。TENS 也可作为辅助疗法 。 外周神经刺激法 ( PNS) 仅适于患有单一外周神经病变 且对诊断性局部神经阻滞和刺激试验有反应者 。 脊髓刺激法 ( SCS) 不是一线疗法 ,但口服药治疗无效后 可考虑使用 。SCS 可能对治疗外周神经痛或脊髓病变 (如蛛 网膜炎 、脊髓空洞症 、脊髓伤 、多发性硬化) 引起的疼痛有效 应用之前须行经皮电刺激试验 。 十一 、阿片类药物疗法 当其他疗法如治疗慢性疼痛无效时可考虑使用阿片类 药物 ,应根据病人需要选用全身用药或神经轴用药 。阿片类 药物的使用须考虑到病人的需要 ,还须依据政府的规章制 度 ,并应权衡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优点与其长期使用的不良后 果 ,经常对被治疗者进行随访评估还要考虑签署毒麻药应用 协议或其他疼痛专家重复供药的问题 。 十二 、神经毁损技术 神经毁损技术是用化学品 (如酒精或酚) 或热损害 (如射 频或冷冻) 破坏神经组织 。施行神经毁损前应使用局麻 、成 像或电刺激确定针的位置 。成功的暂时神经阻滞并不保证 后来的神经毁损成功 。尽管报道神经毁损引起的副作用发 生率很低 ,但也可能对病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已报导的副 作用包括运动感觉自主神经障碍 (如麻痹 、传入神经阻滞疼 、 扩约肌失控或阳痿) 、再生痛 、神经痛 。神经毁损技术应作为 疼痛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仅在其他治疗失败后作为最后手段 使用 。应定期随访评估疼痛和其他健康情况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60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年 5 月第 21 卷第 5 期 J Clin Anest hesiol ,May 2005 ,Vol . 21 ,N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 A Report by
t he American Societ y of Anest hesiologist Task Force on Pain
Management , Chronic Pain Section. Anest hesiology , 1997 , 86 :
表 1 多重疼痛治疗的基础和治疗观点基础 基础 1. 详细的疼痛病史和体检。 2. 回顾既往咨询 ,检查和诊断检查(影像扫描或实验检查) 。 3. 与其他医师或相关的卫生保健人员 (如康复咨询者) 讨论交
流。 4. 实验室检查或影像诊断检查 (如沉降率、ANA 、X 线、CT 扫描、
MR T、三期骨扫描) 。 5. 提示性诊断 ,临床治疗 ,外科会诊 ,心理评估。 6. 适当而特异的诊断。 治疗 1. 理疗 :主动或被动运动 ;强化 ;脱敏 ;其他。 2. 药物 :NSAIDS ;抗抑郁药 ;α2 肾上腺能拮抗药 ;膜稳定药 ;阿片
实施一个特殊的处理方法应以对病人健康状态的全面 评估为基础 。准确的诊断和对潜在病因的适当治疗可增强 镇痛 、改善转归 。调整和纠正疼痛潜在病因的治疗不在指南 范围内 。尽管头痛包括在慢性疼痛的定义内 ,但该指南并没 专门列出头痛的治疗 ,其一般原则仍可用于治疗头痛 。
指南的应用范围
该指南供麻醉医师和在麻醉医师指导下的医务人员使 用 。但指南不比较不同治疗的相对效果 ,也不为特殊疼痛综 合征提供治疗方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