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尺度小
五带的划分
自然带的分布
秦岭的阴坡和阳坡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地 域分异规律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它是永久性积雪与 季节性积雪的界限。
(夏季,山上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雪线
夏季冰雪带的下限
冬季冰雪带的下限
雪线-雪线的影响因素
1.气温(热量和纬度)
阳坡 阴坡
坡向-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冰川带 ①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
雪线
雪线高
草甸带 ②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一、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 能量运动的结果。
1.地域外部条件
①太阳辐射量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 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使得水循环、生物 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 青藏高原区 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 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相对高度越大
5km
4km
3km
相对高度越小
2km
1km
0
高山冰川 高山荒漠 高山草甸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冰川带 草甸带 森林带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自然保护区设计
自然保护区设计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另一重要应用。通过合理设计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维 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以上三个尺度的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理 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03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纬度地带性
总结词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从而形成不同纬度带的气候、 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究,提高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02
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分析和模拟,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03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地理环境差异性数据进行深
度挖掘和学习,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地理环境差异性研究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资源可持续利用
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详细描述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特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 高,气候逐渐变冷,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垂直地带性在地球表 面的高山、高原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04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实践 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性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其原因和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体现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
举个例子,高山地区的地势崎岖,气候寒冷,土壤贫瘠,植被稀疏;而平原地区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植被繁茂。
这种自然条件差异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是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和碰撞,导致地貌的差异。
其次是气候系统的影响。
地球上的气候受到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因此产生差异。
最后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分布。
地球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也导致了自然条件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气候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差异因素之一。
气候取决于温度、降水、气压等多种气象要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可以通过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季节变化来比较。
举个例子,赤道地区的气候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降水充沛,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北极地区的气候一般为极地气候,气温低,降水稀少,季节变化明显。
气候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了气候带的分布。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有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进一步影响了气候。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差异水资源是地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差异主要表现在水体分布和水量的差异。
首先是水体分布的差异。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形式。
不同地区水体的分布情况不同,例如山区多河流和湖泊,而沙漠地区则缺乏水体。
其次是水量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降雨充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沙漠地区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的差异性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组成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图表和案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一、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1.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水稻、香蕉等。
然而,热带地区也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等。
同时,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生活,人口较为集中。
3.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地球的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温度极低。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寒带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北欧国家的养殖业。
二、地形差异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等。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许多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等。
2.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山峰重叠,水资源丰富。
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水资源利用。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重要的林业区,靠近山脉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峡谷地形建设水坝发电。
3.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三、自然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差异巨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以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表层的规律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性。
本教案将从气候、地貌和水文三个方面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气候差异性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温度高、年降雨量大、季节性明显。
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良好的条件,很多热带地区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均匀。
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和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条件恶劣,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但也有少量原始居民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地貌差异性1.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水资源。
2.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对农业和交通有一定的制约,但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旅游业。
3.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水文差异性1.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不同地区的河流系统差异很大,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流量差异很大,对当地的交通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下层的水体,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等诸多方面。
3.降水分布:降水分布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
降水分布的差异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一
1.成因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基础梳理
纬度位臵不同
热量差异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基础梳理
海陆位臵不同
水分差异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基础梳理
纬度位臵不同 海陆位臵不同
热量差异
气候类型不同
水分差异
植被、土壤不同
陆地 自然 带
2.特点
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调研
(2010· 天津文综)读图 1 和图 2,回答 2~3 题。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调研
2.据各自然带在图 1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3.据图 2 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 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试题调研
(2)(2013· 海南地理 )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 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 天然白桦林。 右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 位置。 据此判断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针 阔叶混交林;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 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解析
(× )
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 阔叶林。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 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为白桦林发育提供了条件。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硬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带 草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分布 特征
更替方向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
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 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试题调研
(3)(2010·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 纬向变化趋势示意图,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 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 )
解析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依据图示雪线变化趋 势推知该区域雪线变化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与我国降水的 空间分布关系密切,据此判断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 主要因素是降水。
水 分
昆仑山麓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拓展延伸]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和海拔,按地带 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 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 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二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 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 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 带谱越复杂。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调研
(2)(2011· 江苏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 北坡垂直自然 带谱示意图。据此判断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 是坡向朝南,温度高。 (× )
解析
与北坡相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从 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大,故自然带丰富。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调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广东文综)右图为我国 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 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 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 是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
(√ )
由图中该省跨过的经度范围及植被分布规律可以判断为 内蒙古自治区。
考点二
气 温 逐 渐 降 低 降 水 量 逐 渐 脉
图示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冰原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成因总结 热量(太阳辐射)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延伸方向 分布 特征 更替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 方向)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成因总结 延伸方向
水分(海陆位臵)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 基础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 方向)
考点二
解析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调研
第 2 题,从图 1 中可知,o→a 自然带由荒漠带到热带草原带到热带 季雨林带到热带雨林带,降水越来越多,且均在热带,这种自然带分 布态势应该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因素决定,故排除 A、B 项;o→b 自 然带由荒漠带到温带草原带到针叶林带到苔原带, 可以得知温度带由 热带到温带到寒带,但降水并不是越来越多,只能表明 o→b 所处纬 度越来越高,故排除 C 项。
北半球中 低纬度大 陆东、 西两 岸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森林带或 草原带
深化探究
南半球副热 带地区的大 洋 陆西岸 流 欧洲西岸
热带荒 漠带
寒流起 降温减湿作用
针阔混交 林带 温带荒 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范围特别广 绿洲 绿洲
受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 冰雪融水和地 下水丰富 尼罗河河 水灌溉
第 3 题,图形显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是南宽北窄, 主要因为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 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能生长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 缩小,D 项正确。
答案
2.A 3.D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梳理
1.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深化探究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 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深化探究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 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 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 带荒漠带。
陆 高纬度地区 北极 地区
无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温带草原 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 东西延伸, 南 北更替,呈 带状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 漠带 南北延伸,南 北更替,呈狭 长条状 热带草原带
深化探究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 进入,处于背风坡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地 形 起 伏 科迪勒拉 山系西侧 东非高原
热量
太阳辐射
气 温 逐 渐 降 低
典型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图示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梳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水分变化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图示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梳理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水热状况 海拔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 球。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 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 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 下图所示: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 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 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 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 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 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 ( 温带地区 )—— 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 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试题调研
(2013· 山东文综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 2~3 题。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试题调研
2.图中②为 A.草原 C.针叶林 B.荒漠 D.针阔混交林
(
)
3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 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C.地形 B.洋流 D .季风 ( )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试题调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樟树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 集中分布的是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