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二章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必修3期中考试第1~3章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必修3期中考试第1~3章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范围: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3章)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涂至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第II 卷。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质、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洗澡时耳中进水4.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由小肠进入()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C.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5.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A.感觉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思维6.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①剧烈运动时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④注射一定量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7.能使进入机体的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特异的抗体结合B.与特异的淋巴因子结合C.与特异的干拢素结合D.与特异的B淋巴细胞结合8.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效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9.某人感觉到腿部疼痛,此痛觉产生于()A.小脑躯体感觉中枢B.腿部的疼痛部位C.大脑躯体感觉中枢D.腿部的神经10.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叫做反馈调节,下列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胰岛素的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B.血液中的CO2的含量与呼吸运动的相互关系C.甲状腺激素通过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D.寒冷的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11.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B.延髓C.大脑D.小脑12.人体内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13.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脑垂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对两只小免作以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心室腔内的血浆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 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 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 .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D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8.玉树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5×10=50分)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在下图中,直到型循环结构为 ( )A .B .C . D3.算法S1 m=aS2 若b<m ,则m=b S3 若c<m ,则m=c S4 若d<m ,则 m=dS5 输出m ,则输出m 表示 ( ) A .a ,b ,c ,d 中最大值B .a ,b ,c ,d 中最小值C .将a ,b ,c ,d 由小到大排序D .将a ,b ,c ,d 由大到小排序 4.右图输出的是A .2005B .65C .64D .635.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5 = MB. x =-x (第4题)C. B=A=3D. x +y = 06.右边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 )A . 3,4B . 7,7C . 7,8D . 7,117.右图给出的是计算0101614121+⋅⋅⋅+++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 i<=100B .i>100C .i>50D .i<=50 8.如果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990, 那么在程序until 后面的“条件”应为( ) > 10 B. i <8 C. i <=9 <99.读程序甲: i=1 乙: i=1000 S=0 S=0 WHILE i<=1000 DOS=S+i S=S+i i=i+l i=i 一1WEND Loop UNTIL i<1 PRINT S PRINT SEND END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A .程序不同结果不同B .程序不同,结果相同C .程序相同结果不同D .程序相同,结果相同 10.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1-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 (5×6=30分)11.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第12题)12.上面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填写: (1) ;(2) ;(3) 。

高中地理试卷-地理必修3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答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8K版,可直接打印制卷)

高中地理试卷-地理必修3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答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8K版,可直接打印制卷)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单元同步测试试卷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荒漠化的本质是()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4: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4.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5.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干旱区————过度樵采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高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8.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图中各河流()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河流多流程大、水量大9.相对而言较容易治理的是()A.原生荒漠B.土地退化C.戈壁D.流沙10.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12~14题12.该地最可能属于()A.台湾山脉B.秦岭山脉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13.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坡向及迎风坡水汽的来源是()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1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D.北坡海拔700米处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第2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第2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草书C.楷书D.行书【答案】 A【解析】小篆是秦朝官方统用字体。

2.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3.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字体是()【答案】 A【解析】符合题干中所述的字体是草书,四项中,A项是草书。

4.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列各项中,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俗共赏的字体是()【答案】 D【解析】符合题干条件的字体是行书,A、B、C、D四项分别是草书、楷书、隶书、行书。

5.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书法艺术C.篆刻艺术D.戏剧表演【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中国书法的特点:书、画、粗细、浓淡之间均有艺术韵味,由题干中的横、竖、画、撇、勾、点等信息可知选B项。

6.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

高中数学必修3一二章试卷月考

高中数学必修3一二章试卷月考

参考公式: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1221ˆˆˆ,ni ii ni i x y nxyba y bx x nx ==-==--∑∑1、以下给出的各数中不可能是八进制数的是( )A.312B.10 110C.82D.7 4572、把“二进制”数(2)1011001化为“五进制”数是3、用秦九韶算法在计算f(x)=2x 4+3x 3-2x 2+4x-6时,要用到的乘法和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 A.4,3 B.6,4 C.4,4 D.3,44、(1)用辗转相除法或更相减损术求204与85的最大公约数.(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4x 5x 3x 2)x (f 34-++=当x =2时的函数值.5、阅读右面的流程图,若输入的a 、b 、c 分别是21、32、75,则输出的a 、b 、c 分别是: A .75、21、32 B .21、32、75 C .32、21、75 D .75、32、216、下图给出的是计算201614121++++ 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9<iB 、9≤iC 、10<iD 、10≤i7、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填入( )A 、k >4?B 、k >5?C 、k >6?D 、k >7?8、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入6,4n m ==,那么输出的p 等于A 、720B 、360C 、240D 、1209、(本小题满分14分)给出50个数,1,2,4,7,11,…,其规律是: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1,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2,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大3,…,以此类推.要求计算这50个数的和.先将下面给出的程序框图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年级有12个班,每个班有50名同学,随机编号为1~50,为了了解他们在课外的兴趣,要求每班第40号同学留下来进行问卷调查,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A、抽签法B、分层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D、系统抽样法11、某公司现有职员160人,中级管理人员30人,高级管理人员10人,要从其中抽取20个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如果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则职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各应该抽取多少人A.8,15,7 B.16,2,2 C.16,3,1 D.12,3,512、某初级中学有学生270人,其中一年级108人,二、三年级各81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一、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270;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1,2,...,270,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10段.如果抽得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①7,34,61,88,115,142,169,196,223,250;②5,9,100,107,111,121,180,195,200,265;③11,38,65,92,119,146,173,200,227,254;④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B.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C.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D.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13、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立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的14,且样本容量为160,则中间一组有频数为 ( )A. 32B. 0.2C. 40D. 0.2514、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 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5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_________人.1000 2000 3000 4000 )15、有同一型号的汽车100辆,为了解这种汽车每耗油1L 所行路程的情况,现从中随即抽出10辆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蚝油1L 所行路程实验,得到如下样本数据(单位:km ):13.7,12.7,14.4,13.8,13.3,12.5,13.5,13.6,13.1,13.4,其分组如下:(1)完成上面频率分布表;(2)根据上表,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根据样本估计总体数据落在[12.95,13.95)中的概率;16、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7. (1)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 (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同步练习并附有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同步练习并附有答案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章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鱼类B.家兔C.鸟类D.草履虫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 D.纤维素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渗透压和酸碱度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0.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3.分布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淋巴、淋巴B.血浆、血浆C.血浆、淋巴D.淋巴、血浆14.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16.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血浆B.淋巴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17.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二、非选择题18.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海洋环境,故血浆渗透压较高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条件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B.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D.顺序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2.设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8,方差是3.6,若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得到一组新数据,则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13.6 12.8
B .2.8 13.6
C .12.8 13.6
D .12.8 3.6
3.要从已编号(60~01)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6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 .5,15,25,36,45,55
B .2,4,8,16,32,48
C .2,12,23,34,45,56
D .3,13,23,33,43,53 4.从一堆苹果中任取10只,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125 120 122 105 130 114 116 95 120 134,则样本数据落在)5.124 , 5.114[内的频率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5.某全日制大学共有学生5400人,其中专科生有1500人,本科生有3000人,研究生有9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学生利用因特网查找学习资料的情况,抽取的样本为180人,则应在专科生、本科生与研究生这三类学生中分别抽取 A .55人,80人,45人 B .40人,100人,40人 C .60人,60人,60人 D .50人,100人,30人
6.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s 的值为
第6题
第9题
A .-1
B .1
C .0
D .3
7.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A .c b a >>
B .a c b >>
C .b a c >>
D .a b c >> 8.下图是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在以往几场篮球赛中得分的茎叶图,设 m 甲,m 乙,则 A m 甲> m 乙 B m 甲< m 乙 C m 甲> m 乙
D m 甲< m 乙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的值为2,则输出s 的值是( )
1
)3(+-⋅=i S S 结束
开始
1,1==i S
1
+=i i ?
4>i 输出S 是 否
A .1
B .2
C .4
D .7
10.下图是某车间20名工人年龄数的茎叶图,其中茎为年龄的十位数,叶为个位数,已知这20名工人年龄的平均数为30,则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是( )
第8题
第10题
A .0.
12 B .2.12 C .4.12 D .6.12
11.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
第11题
第15题
A 、k >4?
B 、k >5?
C 、k >6?
D 、k >7? 0
2且回归方程是,则t=( ) A .2.5 B .3.5 C .4.5 D .5.5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把二进制数110 011)2(化为十进制数为 ;
14.某高中为了解在校高中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三个年级的高中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高一、高二、高三的人数之比为4∶5∶6,则应从高一年级抽取________名学生. 15.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数是_______
16.有5个苹果,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5,a , 121, b , 127(单位:克),若该样本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均为124,则该样本的标准差s= . 三、解答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从某校高一年级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测量身高,测量后发现被抽取的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55厘米和195厘米之间,将测量结果分为八组:第一组)160,155[,
第二组)165,160[,……,第八组)195,190[,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Ⅰ)6.295.0ˆ+=x y
计算第七组[185,190)的样本数;并估计这个高一年级800名学生中身高在170厘米以下的人数;
(Ⅱ) 求出这100名学生身高的中位数、众数.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学校1800名学生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8秒之间,抽取其中50个样本,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13,14,第二组
[)14,15,…,第五组[]17,18,下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若成绩小于15秒认为良好,求该样本在这次百米测试中成绩良好的人数; (2)请估计学校1800名学生中,成绩属于第四组的人数; (3)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Ⅱ)计算甲、乙两同学考试成绩的方差,并对甲、乙两同学的考试成绩做出合理评价.
20.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奥运会”知识,某中学举行了一次“奥运知识竞赛”,共有8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为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

请你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若抽取容量为50的一个样本,则写出表中的①②③④⑤填的数据;(2)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试估计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21.(本小题满分12分)某校100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
、、. (Ⅰ)求图中的值;
(Ⅱ)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
22.(本小题满分12分)一台机器使用的时间较长,但还可以使用,它按不同的转速生产出来的某机械零件有一些会有缺点,每小时生产有缺点零件的多少,随机器的运转的速度而变化,下表为抽样试验的结果:
(Ⅰ)画出散点图;
(Ⅱ)如果y 对x 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
[)50,60[)60,70[)70,80[)80,90[]90,100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