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语文上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棠湖中学期末试卷语文

棠湖中学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B. 鸿毛(hóng máo)C.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D.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B. 晨雾缭绕,如梦如幻。

C. 那座山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巍峨的巨人。

D. 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

4.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精彩纷呈B. 丰富多彩C. 眼花缭乱D. 应接不暇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可以去公园玩。

B.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C.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非常快乐。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味道很好。

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jīng zhàn)B. 炽热(chì rè)C. 气氛(qì fēn)D. 灵敏(líng mǐn)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B.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那座山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巍峨的巨人。

D. 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

8. 下列词语中,近义词最多的一项是()A. 优美B. 高兴C. 欢快D. 温暖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四川省棠湖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四川省棠湖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住置上,在试题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

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

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

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精品示范)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示范)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蹿红(cuàn)聒噪(guō)懵懂(měng)混水摸鱼(hùn)B.伺机(sì)敷粉(fú)攒聚(cuán)敛声屏气(bǐng)C.渣滓(zǐ)叨扰(tāo)朔漠(shuò)悄无声息(qiǎo)D.瞥见(piē)内疚(jiū)国子监(jiān)解甲归田(xiè)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嬉闹白浪涛天振聋发馈促不及防B.诽谤成群结对蜂拥而至绿草如荫C.嗔怪相形见绌食不裹腹揭杆为旗D.谬种黄粱美梦漫不经心一筹莫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也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

B.风声时有时无,时紧时慢,风中还夹杂着夜鸟受惊后的叫声,枯枝断裂的声音,还有不知名的小动物撕打的声音。

C.今年,中纪委对那些沽名钓誉,不好好为百姓办实事的地方官,进行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还追究了其法律责任。

D.如今的中国,已不是过去那落后腐朽的中国了。

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面目全非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校园运动会给同学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让同学们热爱、了解、认识了体育运动,以及对于“金牌至上”的理念的摒弃。

B.现在的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能否很好地传承。

C.由于产品质量好并深受消费者赞誉,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两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D.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查询学籍学历信息的唯一网站,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运行与管理。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截了当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刻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舞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职员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对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走出沙漠沈宏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

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

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这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

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

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

食物已经没有了。

最可怕的是干渴。

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

”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

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

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

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虎据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qì)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báo )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促.(cù)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家庭抓起,从家训做起,促进家风形成,夯.(hāng)实文明基础。

C.只是瀑布太宽、峡谷太深,无论多么强的光,落到那崩.(bēng )落的雪原般的千万年不曾停息的层层水花上,那巨大的无底深谷中,全显得黯.(àn )淡微弱,使得整个峡谷更添了些神秘莫测、捉摸不定的色彩。

D.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美人时,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 kuò)、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yūn)、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上次席间你所和之诗我已惠存,尤为喜爱“沉舟、病树”一联。

B.客人辞别主人:多日来寄身贵府,叨扰颇多,心存感激,今日别过,日后再谢。

C.苏轼对苏辙说:最近家兄在西湖清挖淤泥,政务繁忙,无暇及时回信,望见谅。

D.父亲向来宾介绍叔叔一家:这是舍弟,在北京工作,这是贤侄,正在读书。

棠湖中学2023年秋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棠湖中学2023年秋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棠湖中学2023年秋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日报讯 12月23日,中华读书报发布该报编辑部评选的2020年度十大好书。

入选图书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反思当代医学的《医学的温度》,其中有医学方面的最新知识,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束景南教授二十年王阳明研究的总结之作《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体大思精,考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堪称王阳明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晚熟的人》,反映了作者在写作题材、艺术手法上的新探索;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生存状况的《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是一本结合了非虚构写作的在场感与社会学研究专业性的跨文本佳作。

此外,还有历史读物《大宋之变,1063一1086》、日本史论著《分身:新日本论》、曹禺女儿万方书写父母人生故事的《你和我》、贾平凹的新长篇《暂坐》,以及两部引进版图书《记忆记忆》和《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

这是中华读书报连续第16年评选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着重考量图书的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以及在学界和读者中的口碑。

(摘自王洪波《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日,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东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伴随着悠扬古典的音乐。

数十位孩子和其母亲身穿传统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经典,传统文化在古风古韵的演绎下别有一番味道。

这是曲阜市为丰富家风传播载体打造的“母子传承国学”品牌,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宣传展示,引导广大家庭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新风尚。

“我从7岁就开始在这学习国学节目了,通过诵、唱、舞、演,学会了《三字经》《悯农》《百善孝为先》《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12岁的桂鑫源今年小学毕业,她和妈妈2015年就参与了"母子传承国学"这一主题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

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

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由。

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

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胁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 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

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

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

”“教——师?”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

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

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5.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6分)6.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星球战士从某一地点突然消失,而瞬间出现在遥远的另一地点。

这样的科幻小说的场景实际上是存在的,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物体的状态可以在某地突然消失,而以极快的速度在遥远的某地重现出来。

1993年,来自4个国家的6位科学家将这一神奇的现象在理论上揭示出来。

在这个科学方案中,量子纠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

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这时的猫处在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然而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呈现单一的状态(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再不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量子的状态跟这只猫的状态差不多,在被你看到真相之前,它是多种状态的叠加,一旦介入观测,就会坍缩成一种固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