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

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屈]产生的气体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

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

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

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

下径流)

(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

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

(3)水的密度:软顶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 亳升二lcm?,= 1X10 m3 1 吨=1000 千克二IX 10 &克

1 毫升=1X10 t 升 1 升=10%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P =m/v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景。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复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1帕二1牛/米七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根据公式来分析)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注意:(1)

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第五节水的浮力

1. 、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可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F 浮=G - F 拉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PLg v 排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 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 捧取千克/米\ v 押取米③)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KJ 大小。

%1 F 畋G 下沉

%1 上浮

%1 &二G 悬浮此时V 排可物

%1 F 浮二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血,而处于

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1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衫G

(沉到水底时:F 昏+夕支持力二G ) 4.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1 当P 液〉?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1 当P 液< P 物时,下沉

%1 当P 液=P 物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 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

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 j?=P mg v in,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P 拙减小, 所以

v 惜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旧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 密度计:刻度是下大上小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介物。

3.混合物:由多种(N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一一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

B.降温

C.加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 ---- 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 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在I一定温度|-卜,某物质在|100克溶制斗怯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鹿质质匐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景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

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景=溶液的体积X溶液的密度X溶质的质景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前A%前=1后人后%)(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7.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

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一一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同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硫酸铜、云母、食盐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

2.结晶一一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藐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

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也不均

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3.水的净化

(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聚剂,如明矶、活性碳等

(2)过滤法 ----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馅

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的方法称为蒸僧法。这样收集到的水是蒸馅水,蒸僵水是无色透明的,可直接饮用。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摄氏度~2500摄氏度之间。从地面向上约12 千米,

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2.大气的分层: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主要分为: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5千米)、中间层(55'85千米)、暖层(85飞00 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3.空气的对流: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

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

4.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的对流,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

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一层。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刮风、下雨、

雷电,晴,阴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天气的要素: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3.气温

(1)定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单位:摄氏度

(3)测量: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包括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4)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C。

(5)世界最高气温:巳士拉(伊拉克)中国最高气温:吐鲁番。中国最低气温:漠河。世

界最低气温:俄罗斯东方站。

4、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多变的、短时间的

气候的突出特点:长时间的、平均的

5、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LI出前后。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3.大气压的大小

(1)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2)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 1.01X105帕(760亳米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3)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5)从实验中得出气体压强跟流速之间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这节主要要学会解释现象!

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下沉),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上升),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2.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

高;当气压减少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高压高沸点,低压低沸点)。

第五节: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8种风向:北、东

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多少。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2.川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

度,然后计算他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杏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3.水气凝结的条件: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

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里水汽凝结。

4.降水是指云中降落到地面液态或固态的水。降水量一般用亳米来计量。它表不一定时间内地

面积水的深度。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用语:

(1)“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5/10到

3/10为少云,3/10以下为晴。12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亳米为小雨,5~15亳米为中雨,大于

15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15°C~23°C”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天气图:

(1)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地方的连线。

(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暖空

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地形、季风这四要素。

3.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

寒冷。

4.比热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笆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单位:焦/ (千克?°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 (kg

? °C)表示。

(3)水的比热是4.2X103焦/ (千克-°C),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C时,需要吸

收的热量为 4. 2X10,焦。一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C所放出的热量,

和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水的比热也表示1千克水在温度

降低1°C 是将放出4.2X10,焦的热量。

5.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Co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6.季风,冬季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是偏北风,夏季风从太平洋吹1何中国大陆,是偏

南风。

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早气候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早和半干旱气候区。

(2)原因: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

3.我国的灾害性气候

(1)寒潮: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压活动引起的。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白然灾害之一。引发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

的气温呈现变暧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燕了低飞要下雨和蚂蚁堵洞将下雨是受气压和湿度的影响。

2.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称为节律性行为。

3.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光照等。

4.向口葵向太阳是对光照作出的反应。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对地球引力作出的反

应。

5.含羞草对光、触碰能做出反应,对声音不能立即做出反应,最敏感的部位:叶了。

6.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

1.书P93的实验

(1)达尔文推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神物质,这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3)郭葛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2.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从向光侧转向背

光侧。

3.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促进歼捕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

果。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4.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血糖的含量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血糖含量在一天中不会

出现较大的波动,基木上维持在90毫克/100亳升左右。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进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排出。

(2)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脏、性腺:卵巢和睾丸。

(3)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6)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7)卵巢和整丸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6.激素分泌不正常带来的一些疾病

(1)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2)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3)肢端肥大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4)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5)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6)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第三节:神经调节

1.对刺激的反应: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一传导信息一处理信息一传导信息一做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2.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信息和传导信息。

4.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

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其中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神经系统承担肴处理信息的重任。

5.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1)大脑: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裂、1"|,它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3)脑干:位于左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运动。

6.脊髓是脑干的延续,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7.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8.像完成缩手反射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方.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9.非条件反射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学习训练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它们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

成的。

2.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3.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鸟类和哺乳类包括人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通常,可在直肠、口腔及腋窝等处测量体温,最接近于人体内部温度的部位是直肠。

3.恒温动物和人来之所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

平衡的结果。

4.产热:(1)安静时以内脏产热为主

(2)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

5.散热:(1)皮肤直接散热(常温或低温时)

(2)汗液蒸发散热(高温或运动时)

6.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7.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

血流量来控制。

(1)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2)高温使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9.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10.人体内分热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第四章电路探秘复习提纲

第一节电路图

一.知识点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接通的电路(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

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木连接方法一一串联和并联。

(1)串联也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起来的电路

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同一电路中的两灯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可以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上的灯互不影响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

1.电流(1)电流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了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了的运动方1何相反,

(3)电流的符号I

(4)电流的单位:安培(A),毫安(mA ),微安(叫)。

1A=103IH A, lmA=10VA

2.测量电流的工具——电流表

(1)量程:电流表通常有两个:t程:O'O. 6A和(T3A O

A、当使用(T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 2A,每小格表示0.02A。

B、当使用0 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 1A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1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一”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1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1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I口I,说明量程选小了。

%1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1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型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

5.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

大。

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电阻用字母R 表示。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纯净的水、蒸饱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2. 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如烧红的玻璃能够 导

电),有些导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绝缘体,如金属被氧化

3.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信,硅.

4.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导体内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一般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 电子,因

此它们几乎不能导电。

电阻

A 、

B 、

C 、 第四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技性、长度、横截血?积。

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大

2、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金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

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就会出现超旻现象。

3、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4、 同样条件下,铜、铝的电阻很小,又较便宜,一般用来做导线;橡胶的电阻很大,可用

来做绝缘体。

第五节 变阻器的使用

1、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

2、 滑动变阻器:

(1)

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电流。

(2) 使用方法:①要与控制电路串联 ②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

%1 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 (滑动

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一定)

%1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第六节电压的测量 1、 水与电类比

(1) 抽水机:把B 处的水抽到A 处,使A 、BI'H J 保持一定水压,从而形成水流。

(抽水机一水压一水流)

(2) 电源:使电源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正负极间存在电压,使 自由电

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一电压一电流)

2、 电路中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A 、有电源存在电压

B 、闭合电路

3、 电压:(1)电压用字母U 表示

(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 ;更大的单位有千伏、亳伏和微伏

换算关系式:1千伏=1000伏 1伏=1000亳伏 1亳伏=1000微伏

4、 一些常见的电压值:A 、一节干电池:1.5V B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W36V

C、照明电路电压:220V

D、一只蓄电池:2V,

E、动力电路:380V

5、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阻不变,研'我电流和电压悒关系

| - PT (气~' -------- 1

(1)电流表测最通过里阻R的电流:电压表测量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

(2)滑动电阻器R,的作用: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地阻最大的位置。)

*该实验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3、结论: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压不受,研究电流和电阻V、\关系

(1)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电压表测量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

(2)滑动电阻器衫的作用:疾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电阻最大的位置。)

*该实验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R,研究电流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阻端的之间的关系

3、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成正

三、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

反比。

■(=> J R = u/i

I = U[ U=IR

*有人根据4 R卜U/R在形式上相似,说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单位:I……安

U -伏

“电阻R?…欧我反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

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

R电流,然后计算出电阻的值。

滑动变阻器R的作用:可以读出多组数据,然后算

出平均值。

第八节电路连接

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把其中一个灯泡拿掉,发生的现象是电路断开;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各处相等。

3: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卷灯两端的电压之和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上的电灯。支路升关控制该支路上的电灯。2:并联电路中律支路上的电灯相互不影响。

3: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4: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

(2)使用:①必须把电压表芸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允许电压表直援连入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第七节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电压表

三、注意:

1、电路中并联的电灯(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越大,可能会引起电源超载而损坏电源。

2、并联电路中,某条支路上的电阻越小,则该条支路上的电流越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倍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 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屈]产生的气体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 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 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 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 下径流) (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 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搜集整理资料时,对那些(),(),()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3、地球环绕着太阳转叫( ).地球公转方向与( )方向一致,即(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和(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 5、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 )千米. 6、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7、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其中()有一道美丽的光环.()也叫“启明星”,”长庚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其中()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地球

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四季的变化与()、()有关. 9、()和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内部结构跟地球一样. 10、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2、()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3、我们共搜集了9种计时工具.按时间分2大类.第一类是古代钟,有日晷,沙漏,水运仪象台,水钟.第二类是机械钟,怀钟,机械摆钟,第三类是石英手表,第四类是原子钟. 4.它们是怎样计时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时,铁针投下的影子计时.机械钟是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时.摆钟是利用摆有规律的摆动来计时的.石英表是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震动来计时的. 5、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6、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慢.摆的快慢与()无关,与()无关. 7、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科学常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 ()、()、()、()、()、()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 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道理同上) 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精品文档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八上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ρ/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 (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 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 3 1毫升=1×10-3升1升=10-3 m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3)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 4、工具和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 7、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科学道理。 8、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 拔图钉用小刀或剪刀来撬;铁钉用羊角锤来撬;螺丝钉、木螺钉用螺丝刀。 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9、滑轮、斜面、杠杆应用 斜面: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杠杆: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滑轮: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的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二、杠杆的科学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杠三要素是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3.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够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4.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5.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杠三类。 7.杠杆是不是省力与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 8.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9.杠杆尺做实验,得到以上结论。 10.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11.阿基米德是总结杠杆原理的第一人,他说,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 起地球。 12.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 具,使用时要把它调节到平衡状态。 13.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做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杠杆尺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14.当杠杆尺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时杠杆平衡。 15.分析是否属于杠杆: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锥子擀面棍不是杠 杆) 16.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17.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2、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教科书中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是省力杠杆,夹东西的夹子是费 力杠杆。 4、铁片和开瓶器与夹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用铁片翘铁桶盖子和用开瓶器开瓶盖是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铁片和开瓶器是省力的杠杆,用夹子夹取物品时,杠杆的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下各章级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的全部种群,即区域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不可或缺)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举例:草→鼠→蛇→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8%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 ”表示。 1米=106 微米=109 纳米 测量步骤: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 看正确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 ”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 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时间的单位是秒(s ) 1时=60分 1分=60秒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观察生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几个大类。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 鳞片。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能 上陆,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卵生,体外受精,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5、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 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 位 常用单位 长度刻度尺米(m)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 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体积刻度尺、 量筒立方米 (m3)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 升、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天平千克 (Kg)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 秒 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测量方法使用的工 具 单位 固体规则 体 体积=底面积x高(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立方米、立 方厘米、立 方分米等不规 则体 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 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 杯(细棉 线、金属 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