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2C+O2=====2CO 2CO+O2=====2CO2CO2+C=====2CO CO2+H2O==H2CO3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是吸热的反应)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B=A+B 2HgO===2Hg+O2二、分解反应: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H2:O2=2: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浙教版科学全知识点汇总总复习资料【中考必备资料】共80页中考浙教版科学全知识点汇总

V 物=V 物+水-V 水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 1 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 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 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 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 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 达到 0.01 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 15 分钟)和秒(大盘: 转一圈 30 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 0.1 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浙教版浙江中考科学考点重点知识 汇总

浙江中考科学考点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观察生物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1.细胞的结构①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②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③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2.细胞与生命活动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②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③说明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3.组织、器官和系统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②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1.生物的分类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②识别分类的依据▲2.生物与环境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生态系统①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②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生物圈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②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①对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③概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2.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①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②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③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④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⑤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1.人体的消化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③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人体的呼吸①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②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①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②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③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④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4.尿的生成和排出描述人体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5.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①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功能②识别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③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④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⑤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①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的繁殖形式②了解细菌、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植物的生殖方式①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②知道嫁接、扦插等生殖方式在生产中的应用▲2.植物的发育①识别花的结构②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⑧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1.人类的生殖①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一、生物基础知识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分类方法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常见的组织和器官系统3.生物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解和合成反应-感受和反应4.生物体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调节和控制机制5.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原因和意义二、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2.动植物的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和特点-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3.人类的生殖-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生殖方式和特点4.生物的发育过程-卵子的发育-胚胎的发育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光的关系-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2.生物与土壤的关系-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中的生物3.生物与空气的关系-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4.生物与水的关系-水的重要性-水中的生物四、生物与健康1.生物与营养-营养物质和吸收-均衡饮食和健康2.生物与疾病-疾病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五、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2.基因工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3.细胞工程-细胞分裂与组织移植-细胞工程的应用以上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的大纲,建议根据这个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也要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祝你考试顺利!。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惯性概念,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压强。
- 固体压强:p = F/S(p是压强,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在计算固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 液体压强:p=ρ gh(ρ是液体密度,g = 9.8N/kg,h是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
-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标准大气压p_0 =1.013×10^5Pa,生活中的吸盘、吸管等都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 浮力。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gV_排。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_浮>G时,物体上浮;当F_浮 = G时,物体悬浮;当F_浮时,物体下沉。
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ρ_物和液体密度ρ_液来判断浮沉,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上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悬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下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电路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欧姆定律:I = 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可以通过该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 电功和电功率。
- 电功:W = UIt,在纯电阻电路中W = I^2Rt=frac{U^2t}{R}。
单位是焦耳(J),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1kW· h = 3.6×10^6J。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科学复习考点与知识归纳一、考试要点单元考试内容第第 3节长度和1.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一体积的测量2. 会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册第 4节温度的1. 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第测量一第 5节质量的1.会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章测量第 3 节常见的 1.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第植物一第 4节细胞 1. 概述洋葱鳞茎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册学显微镜水平)第2.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和装片二第 7节生物的1.描述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章2.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适应性和多样性第 2节地球仪1.能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第和地图2.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一第 3节太阳和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况册月球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第3.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三第 5节月相1、知道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章2、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考试要求bbbbabaaabaaaaaaa第1.说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说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二第 4节光和颜色3.知道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册第1.光的反射一①列举光的反射现象章②概述光的反射定律对③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环第 5节光的反射④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境和折射2.光的折射的① 列举光的折射现象觉② 概述光的折射定律察③ 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1.描述晶体熔化图线第 1节熔化与2.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第凝固3.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能说出冰的熔点为0C一1.说出液体汽化的二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第 2节汽化与册2.描述液体蒸发和沸腾时的特点液化第3.说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0 C四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章第 4节物质的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构成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态的变化质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溶解情况的第 5 节物质的1.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特溶解性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液体、气体不作要求)性1.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 6节物理性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与化学性质3.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辩认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a aa b b aa b ba b aa a a a a c a a a ab a a第1.说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说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二第 4节光和颜色3.知道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册第1.光的反射一①列举光的反射现象章②概述光的反射定律对③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环第 5节光的反射④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境和折射2.光的折射的① 列举光的折射现象觉② 概述光的折射定律察③ 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a a aa b b aa b b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第7 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1.运动的描述①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②说出参照物的概念③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识别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速度与平均速度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③说出速度的单位④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⑤能用公式v=s/t 进行简单的计算1.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说出力的单位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说出力的三要素3.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说出重力的方向3.会应用关系式G=m/g 进行有关计算1.列举摩擦力的存在2.能针对具体例子说明摩擦的利与弊1.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1.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限于最多作用两个力的物体)4.说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aaaaaaabaabbacaababababba第第3节走向成熟1.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二2 . 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册第 5节植物的一1.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第生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三3.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章第第 1节地球的自1.了解地球的自转特征四转2.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章第 3节地球的绕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日运动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地轴倾斜等特征第 4节日历上的1.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科学2.知道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3.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第 5节地壳变动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火山地震2.认识地壳是变动的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第7 节地形和表1.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示地形的地图2.理解单的地形等高线图a a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第 1 节水在哪1.描述地球上水体的名称及比例a 里2.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的影响a3.知道水体的分类a4.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第 2 节水的组1.说出水电解后的产物a 成2.描述水的组成a3.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a1.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第 3 节水的密2.用ρ= m/V 进行简单计算度3.举例说出密度的单位的含义4.运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1.压强① 说出压力的概念② 说出压强的定义③ 说出压强的单位第第 4 节水的压④ 说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三强⑤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册2.液体压强第① 说出液体对容器底、侧壁有压强一② 定性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要求进行液体章压强公式的计算)1.描述浮力的涵义生第 5 节水的浮2.概述阿基米德原理活4.直接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计算对象最多受到三力中个力的作用)的水第 6 节物质在1.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a 水中的分散状2.辩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a 况2.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a 第 7 节物质在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b 水中的溶解2.例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3.描述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a4.会运用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b5.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a6.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a7.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100%进行简单计算b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a9.按要求配制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c 第 8 节物质在1.了解常见的晶体a 水中的结晶2.掌握结晶的两种方法b b b a ba b a a ca ba ba第 9 节水的利3.例举常见水污染的种类、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用和保护5.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6.掌握粗盐的提纯第1节大气层1.了解大气的分层第2 节天气与1.了解天气的概念气温第第 3 节大气压1.说出一些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三2.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强册3.用大气压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第1.说出空气的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二2.列举一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对天气、人体、沸章第 4 节大气压点的影响,了解高压锅、吸尘器的原理与人类生活地球的第6节为什么1.了解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外会降水2.了解人工降雨衣第8 节气候和1.了解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2.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素第1 节环境1.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对生物行为的2.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影响第第 2节神奇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三的激素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册3.说出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第常见疾病三第 3节神经1.神经系统的组成章调节2.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第5 节体温1.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控制aabaaaaabaaaaaaaaaaaaaa第 1 节电路图第2 节电流的测量第三册四第3节物质的章导电性电路第4节影响导探体电阻大小的秘因素第 5 节变阻器第 6 节电压的测量1.说出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作用2.绘制电路图(限于两个电阻的情况)3.说出通路、开路和短路的特点4.能识别和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电流①识别电流方向②知道电流的概念③说出电流的单位④能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2.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①能识别电流表②说出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③会按实验要求将电流表和其他元件连接成电路④会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1.物质的导电性① 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电阻①说出电阻的概念②说出电阻的单位1.概述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原因1.解释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流大小的原因2.会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3.会正确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1.电压①描述电压的初步概念②说出电压的单位③能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2.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①能识别电压表②说出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注意事项③会按实验要求将电压表和其他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aaaaaaabaaaaaaabbacaaaaaa第1.欧姆定律① 概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b四第 7 节电流、电② 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限制两个电阻)b 章压和电阻的关2.实验b 系① 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b② 绘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路b③ 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探第 8 节电路的连1.概述串联电路的特点a 秘接2.概述并联电路的特点a 第第 3 节原子结1.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a 四构的模型2.描述原子结构模型a 册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a 第4.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a 一5.描述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的大小数量级a 章6.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同位素不作要求)a 粒第 4 节组成物1.说出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a 子质的元素2.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区别单质和化合物b 的3.列举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指认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a 模第 5 节表示元1.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 O、 C、 N、 S、 Si 、 Na、 Fe、 Cu、 Cl 、a 型素的符号Ca、 Ag、 I 、 K、P)会查阅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不作要求)与2.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几种含义a 符第 6 节表示物1.说出化合价的含义a 号质的符号2.会查元素的化合价a3.能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a4.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b5.列举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a 第 7 节元素符1.会查阅相对原子的质量a 号表示的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2.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b 第 1 节空气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a2.说出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a第 2 节氧气与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a 氧化2.说出检测氧气的方法b3.举例说明氧气的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性b4.说出氧气的用途a5.说出氧化反应的概念a 第6.描述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如a 四镁、铁、硫、碳、氢气等册6.就具体的例子说出氧化反应a 第7.说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a 二8.举例说明催化作用和催化剂b 章9.列举一些缓慢氧化现象a 空10.列举一些剧烈氧化现象——燃烧、爆炸a 气11.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 与12.说明常用灭火的方法及原理b 生13.列举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a 命第 3 节化学反1.说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b 应与质量守恒2.描述质量守恒定律a3.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c4.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常见的现象b5.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a6.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b7.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c 第 4 节生物是1.描述人体呼吸时对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a 怎样呼吸的2.说出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a3.通过对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旺盛时期的探究来了解呼吸作用的特b点a 第 5 节光合作1.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a 用2.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b3.说明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a4.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a5.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b6.通过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概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b7.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aaaaaa 第 7 节空气污1.列举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a 染与保护2.说出一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a3.说出空气质量指数主要内容a4.酸雨的成因及危害a5.知道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a第1 节土壤中1.知道土壤的构成有什么2.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第 2节各种各1.区别不同的土壤类型第样的土壤2.知道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四第 3节植物与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描述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册土壤和散失过程第2.说出植物缺失氮、磷、钾、铁等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三第 4节植物体1.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结构章中物质的运输2.说出植物体对有机物的运输结构植第 5节叶的蒸1.通过观察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体内水分上升影响实验,描述蒸腾物腾作用和结构作用的意义和进行部位与2.说出植物新陈代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合理灌溉、土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农业生产中的新陈代谢原理壤第 6节保护土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壤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3.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1.知道磁体及其性质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第1节指南针为3.了解磁化的概念什能指方向4.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判断方法第5.知道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间的关系四第 2 节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及直线电流周围磁场的特性册电生磁2.说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并能描述磁感线的形状第四第3节研究影响1.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2.能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电因素和磁1.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第4节电动机2.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关的因素第 5 节磁生电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 1 节物质的1.说出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第变化2.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a ab aa a a aa a a aa a a a a a aa aa aaa b五第 2节探索酸1.说出酸的涵义,列举常见的酸a 册的性质2.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a 第3.概述盐酸、硫酸等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b 一4.概述盐酸、硫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章5.会区别盐酸和硫酸c 探6.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b 索第 3节探索碱1.说出碱的涵义,列举常见的碱a 物的性质2.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b 质3.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的第 4节几种重1.说出盐的涵义a 变要的盐2.说出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a 化3.说明纯碱、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用途b4.说明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应用b 第 5节寻找金1.说出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a 属变化的规律2.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b3.描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a4.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5.会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b7.说明置换反应的特点b8.辩认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b 第第 1节物质的1.辨认金属与非金属a 五分类和应用2.说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列举a 册3.描述常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铁、 a 第氧化钙、二氧化硫等二4.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b 章5.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a 物第 2节物质转1.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b 质化的规律2.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c 转方案化3.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b 与4.能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c 材案料5.能就具体例子说出还原反应a 利6.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 用7.说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并根据燃烧产物来鉴别氢气和一a氧化碳a8. 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c第 3节常见的1.说出合金的概念a 材料2.举说出一些常见的合金及其性能——如铁合金、铝合金等a3.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a4.说出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a第 4 节材料的 1.举例说明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如青铜器a发展时代、铁器时代等2.举例说明新型材料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a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稀土材料、超导材料、特种纤维、纳米材料等)第 1 节能量的相 1. 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a互转化化和转移的过程a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五 第 3节 认识简单册机械第三章能 第 4节 动能和势量 能的转 化第 5节物体的内与 能守恒2.能在具体情况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1.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2.说出功和功率的单位3. 能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 能理解做功伴随着能的转化1. 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省力、费力的原因3. 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4.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5. 理解滑轮组的作用(限于两个滑轮)1.理解动能、势能的涵义2. 理解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3.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4. 了解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实例1. 了解内能的概念2.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aabababaaaaaaaa第 6 节电能的1.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利用2.说出电功、电功率的单位3.了解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4.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5.能用电功率概念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限于两个电阻)6.能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额定电压、实际电压等概念及其关系7.能读懂常用电器铭牌中的主要数据8.实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①会绘制实验电路图,将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②能测定小灯光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③能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第 7 节电热器1.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2.理解电流通过导体发出热量相关的因素3.理解焦耳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第 9 节能量的1.描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转化与守恒2.能用简单事例解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第 1 节食物和1.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摄食第 2 节食物的1.说出食物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第3.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节体内物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第 3五2.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质的运输册3.通过观察,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第4.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知道判断三种血管的依四据章1. 了解氧化供能的过程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2. 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第 5节体内物1.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的动态平衡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第 2节太阳系1.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的形成与宇宙的2.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诞生a a a b b a ab b ba a ba aa ab ba a ab a aaa a第 5节生物的1.了解化石的概念进化2.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第 6节进化和1.识别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遗传2.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3.描述常见的遗传病4.通过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第 1 节种群和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2.区别不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第 2 节生态系1.描述生物圈的涵义第2.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统六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册4.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第5.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二6.通过碳循环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章第 3 节生态系1.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统的稳定性2.说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说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第 1 节健康1.描述健康的三要素第 2 节来自微1.细菌、病毒的威胁生物的威胁2.说出传染病的特点3.说出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第4.列举常见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六第 3节身体的1.识别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册防卫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3.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三疫)章第 5节照顾好1.了解环境毒物和食物中毒你的身体2.描述平衡膳食的观念3.描述吸毒、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4.人体的血量5.描述人体ABO血型和输血原则6.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a a a a a a a a a a b a c a b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 a二、精析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m m = ρ v→公式:ρ=mvv = ρ密度单位: 1 克/厘米3=103千克/米3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浙教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浙江省教育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学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功能,如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液泡负责细胞内物质的储存等。
2.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按其营养方式、生长方式等进行分类,如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动物则是通过摄取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
3. 遗传与进化: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可以继承父母的性状。
进化则是一个群体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4. 生物的生殖: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可以保留个体的遗传信息,有性生殖则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5. 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幼年到成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则是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可以分为物质的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3.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根据酸碱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和方法。
4.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等,了解它们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很重要。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上的位置做出一些推断和判断。
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原理,如透镜、反射器等。
3. 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流、电压等电学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路的构成和原理。
5. 热学:热学研究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的热学性质,如热容、比热容等。
浙江省教育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索自然的能力。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计算(v = s/t),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 N),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固体压强p = F/S,液体压强p=ρ gh(h是深度),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F_浮和G的大小),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_浮 = G - F、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I =I_1=I_2,U = U_1 + U_2,R=R_1 + R_2;并联电路I = I_1+I_2,U = U_1 = U_2,1/R = 1/R_1+1/R_2。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读数方法。
-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U = IR和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电功率。
- 电能W = UIt,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kW·h =3.6×10^6J。
- 电功率P=(W)/(t)=UI,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的铭牌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屈]产生的气体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密度的公式:m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3)水的密度:软顶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 亳升二lcm?,= 1X10 m3 1 吨=1000 千克二IX 10 &克1 毫升=1X10 t 升 1 升=10%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P =m/v(2)测量步骤:%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景。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复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F6、压强的计算公式:P=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S7、压强的单位:帕(1帕二1牛/米七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根据公式来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注意:(1)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第五节水的浮力1. 、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可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F 浮=G - F 拉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PLg v 排(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 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 捧取千克/米\ v 押取米③)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KJ 大小。
%1 F 畋G 下沉%1 上浮%1 &二G 悬浮此时V 排可物%1 F 浮二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血,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1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衫G(沉到水底时:F 昏+夕支持力二G ) 4.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1 当P 液〉?物时,上浮(最终漂浮)%1 当P 液< P 物时,下沉%1 当P 液=P 物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1) 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 j?=P mg v in,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P 拙减小, 所以v 惜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 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旧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 密度计:刻度是下大上小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介物。
3.混合物:由多种(N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一一用汽油擦洗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B.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2、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 ---- 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 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I一定温度|-卜,某物质在|100克溶制斗怯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鹿质质匐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景(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2)溶液中:溶质的质景=溶液的体积X溶液的密度X溶质的质景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前A%前=1后人后%)(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7.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一一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同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硫酸铜、云母、食盐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2.结晶一一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藐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3.水的净化(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聚剂,如明矶、活性碳等(2)过滤法 ----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馅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的方法称为蒸僧法。
这样收集到的水是蒸馅水,蒸僵水是无色透明的,可直接饮用。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摄氏度~2500摄氏度之间。
从地面向上约12 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2.大气的分层: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主要分为: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5千米)、中间层(55'85千米)、暖层(85飞00 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3.空气的对流: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
4.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的对流,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一层。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天气的要素: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3.气温(1)定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2)单位:摄氏度(3)测量: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包括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4)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C。
(5)世界最高气温:巳士拉(伊拉克)中国最高气温:吐鲁番。
中国最低气温:漠河。
世界最低气温:俄罗斯东方站。
4、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多变的、短时间的气候的突出特点:长时间的、平均的5、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LI出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