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结构复习
高考生物复习:第9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基础达标]1.(2020·辽宁锦州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解析:选C。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020·山西省实验中学质检)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
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解析:选A。
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的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海星以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为食,可以是第三营养级,B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而藤壶和贻贝在竞争中获胜,C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正确。
3.(2020·湖南永州一模)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教育部参赛--生态系统结构(第一轮复习)-王莹

迁移拓展
3、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 物在空间位臵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 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4、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分解者
同化类型: 异养型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腐生细 组成成分:菌和真菌(蘑菇)、放线菌 腐生动物(蚯蚓、蜣螂)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作用: 物,归还无机环境
草
草
兔
兔
狐
猫头鹰
草
草
鼠
鼠
狐
猫头鹰
草
草 草 草 草
鼠
蛇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蜘蛛 蜘蛛 蛇 青蛙 猫头鹰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迁移拓展
19 .试根据下列我国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 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 边大致对称,表明男 女人数基本平衡,出 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 理原因是 男性产生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出生率迅速增高 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出生率不断下降 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8年上海高考题)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 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 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D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高考生物高频考点57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高频考点57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22·辽宁海城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 B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病毒是异养生物,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误。
2.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B.食物链、食物网及其作用的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C.若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则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就不会发生变化D.生物的数量越多,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答案 A3.(2022·天津滨海新区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最初在垃圾堆中发现了某种放射性元素,后来先在周围的植物体内发现了该元素,接着在附近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该元素,放射性强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蚱蜢、蜘蛛和蚯蚓可构成食物链B.该放射性元素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蜘蛛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三营养级D.蚯蚓体内最迟出现放射性元素的原因是蚯蚓所处的营养级较高答案 C解析蚱蜢和蜘蛛均属于消费者,蚯蚓属于分解者,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蚱蜢、蜘蛛和蚯蚓不能构成食物链,A、D错误;该放射性元素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乔木、草本植物和大型真菌B.图中食物网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图中草本植物、乔木、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形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等供生产者利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答案 A解析图中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乔木、草本植物,大型真菌是分解者,A错误。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论1、生态学起源洪堡《植物地理学随笔》关注的是什么决定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
达尔文《物种起源》“是什么驱动力决定着这一草坪上每种植物种类与比例”恩斯特.赫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Ecology”坦斯利 1935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定义强调了生态系统中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以及生物有机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G.Evelyn Hutchinson(G.伊芙琳.哈钎森) “现代生态学之父”Raymond Lindeman(莱曼德.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Odum兄弟,能流,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创建了能值理论与方法。
20世纪中叶,“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观点形成了以Robert MacArthur(侧重于研究较小等级的生态学系统)和Eugene Odum为首的两大学派。
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工具。
20世纪50-60年代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生态学兴起,开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寂静的春天》1962 蕾切尔.卡逊2、生态系统的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节也就失去了作用;(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信息传递则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构成了信息网;(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
因此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特性4、反馈:指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过程5、生态系统生态学:指研究(1)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变化与演替,(2)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4)人为影响与调控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过程机理及管理技术的科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的调节”复习指引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是考查的最高层次 。要在理解生态系统作为一 个有 机统一 体 的基础上 ,进一 步理 解如 何通 过食 物
链 、食物 网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个层次实际 上是全部生态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层次。考生除了懂得
[ 解析 】由于 E种群
的干物质 的最终去 向有 B和 A,所 以要 使 A种群所
得干物质 的量最少 。只有 在 E种群 以最低 的传递效 率传给 B ( 这时 E种群剩余 干物 质最少 ) ,E剩余部 分再以最低 的传递效率传 给 A时才 可能发生 。B种群
干物质量 为 1 x O ,从 理论上讲 ,至 多消耗 E种 . l 3
1 8 ,则 A种群 干 物 质 Ok J
厂]
量 值 少 的 至 是
。L ÷ 一
①能量来源分析 :生产者的能量来 自太阳能 :各
级消费者 的能量 一般 来 自上一个营养级 ( 同化量 = 摄 人量一 粪便 中所含能量 ) 。 ②能量去路分析 :a 每个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 的 .
物 减少 ,如蚱蜢 突然减少 ,则 以它 为食的蜥蜴减少 , 蛇也减少 ,则鹰就更 多地 吃兔 和食草子 的鸟 ,从而导 致兔 和食 草子 的鸟减少。在 这里必须 明确 蛇并非鹰 的关 系。 .
雉 b … . L 出
一
唯一 食物 ,所 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 的减少 ,它可依
则 能量 按 最高 值 1%流 动 . O 则 能量 按 最低 值 2 %流 动 . 0
图 4
( )能量 流动过程 中必须记住 的几个知识点 :① 1 能量流动的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 的太 阳能 :②能量流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种群)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群体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生物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水是维持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活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死亡的生物体通过分解作用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质,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能量从太阳辐射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最终以生物体的代谢消耗掉。
能量的流动是生物群落维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条件。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供水、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河流的调节,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防洪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 与它的__________ 无机环境 1.生态系统——— 由__________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 = 群落 + 无机环境
种群之和 物质和_____ 能量 非生物的____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________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其他生物如 何变化?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 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 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 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 造成鹰的数量减少,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 数量稳定。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 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 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 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 内斗争势必加剧,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 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 后减,最后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 大 短时间:增加 长时间:先增加后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
硝化细菌
2HNO2+2H2O+能量 2HNO3+能量
化学能
硝化细菌
CO2+H2O
能量
C6H1206+ O2
消费者 同化类型:异养型
主要是捕食动物 寄生植物:寄生菟丝子 寄生动物:蛔虫 组成成分: 寄生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病毒: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
量将减少。
如将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加
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 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 会如何变化? (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A
2食物网. 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植食性鸟 猫头鹰 蛇 草 食草昆虫
(1)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 草 ,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性鸟类和食草昆虫 (3)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2 。
食虫鸟
蜘蛛
青蛙
种。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捕食和竞争 。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2 种成分。未体 现出来的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
关注几个“未必”和“一定”
①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 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 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
②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 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3.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包括
生产者 同化类型: 自养型 组成成分: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如: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 硫细菌
有机物
作用:
无机物
化能合成作用
——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 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2NH3+3O2 2HNO2+O2
绿色植物、硝化细菌、蓝藻、 硫细菌、铁细菌
4. 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 蚯蚓蜣 腐生 分解者 螂
大肠杆菌——消费者
5. 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吗?
6.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硝化细菌 ——生产者 大肠杆菌 ——消费者
7.所有分解者都是细菌吗?
腐生
蚯蚓 分解者 屎克螂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7个箭头 多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多走-生产者 指向分解者-2个箭头 (1)图中 AA 无机环境 哪些字母共 同构成生物 群落? (2)哪些字 母构成食物 链 (网 )。
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 分析
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 发生变化时,对另一种群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 线路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 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 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②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食物有多种来源时, 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 生较大变化。 ③分析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
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如何变化?
①当大鱼全部死亡后,大量浮游动物得到生存,并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 使浮游植物减少,导致得不到充足食物的鳞虾减少 ②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 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 而使鳞虾的数目增多。 ③当大鱼全部死亡后,浮游动物会增加,使须鲸捕食浮游动物的机会增多, 从而减少了对鳞虾的捕食,使鳞虾的数目增多。 ④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食物链中断导致虎鲸数目减少,须鲸数量增 多,从而导致鳞虾的数目减少。
寄生食物链:
牧草 黄鼠 跳蚤 鼠疫细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否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 是 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 这两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 请说明理由!
食物链: 蛇
生态系统 成分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别
第四营养级
青蛙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蝗虫
青草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一定是_________ 不一定相同 同一动物在不同食物链,所处营养级___________ 不同的 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________ 生态系统中一般不超过 4—5个 营养级
分解者
同化类型: 异养型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腐生细 组成成分:菌和真菌(蘑菇)、放线菌 腐生动物(蚯蚓、蜣螂、 秃鹫)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作用: 物,归还无机环境
四、食物网中物种数量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 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下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 g的数量都减少。
B B
C C
D D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产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种类
鲜花
彩蝶
螳螂
蛤蟆
蛇
老鹰
捕食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腐生食物链:
植物残体 纤维分解细菌 氨化细菌
例如 ; 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生死恋”
渡渡鸟与卡伐利亚树在岛国毛里求斯,以前几乎到处都 生长着一种叫卡伐利亚的珍贵树种。如今,这些树木已 几近绝迹。让岛上的居民感到不解的是,多年以来人们 对这些树木的砍伐其实是很有限的,而且岛上也没有能 对这种树木产生毁灭性损害的病虫害,可是卡伐利亚树 为什么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呢?专家深人调查研究后发 现,卡伐利亚树行将绝迹的原因与岛上渡渡鸟的灭绝是 分不开的。渡渡鸟是岛上特有的一种大型地栖鸟,几乎 不会飞。自从欧洲人踏上该岛后,人为的捕杀使得渡渡 鸟的数量急剧减少直至灭绝。而渡渡鸟的主要食物就是 卡伐利亚树的果核,果核在渡渡鸟的胃肠内蠕动磨薄后 排出体外,只有这样果核包裹着的果仁才会发芽。在岛 上,没有任何别的鸟能吞下这么大的果实。 所以,当渡渡鸟灭绝后,卡伐利亚树也就 失去了繁殖的媒介,导致行将绝种。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自养生物
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生产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一个没消费者的生态系统能长期存在吗?
No!
消费者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想一想: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何种功 能类群?
细菌包含许多功能类群:硝化细菌、光合 细菌等营“自养”生活的细菌应属生产者; 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应属消费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应属分解者。
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 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 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 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 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 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d突然减少,则以d 为食的e减少,以e为食的f也减少,f减少 则g就更多地以b和c为食,从而导致b和c减 少。在这里必须明确f并非g的唯一食物, 所以f减少并不会造成g的减少,g可依靠其 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