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合集下载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注释:(1)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5)时时:时常。

(6)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7)娇:婉转动听的。

(8)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9)啼:(某些鸟兽)叫声。

(10)江畔:江边《江畔独步寻花》译文:黄四娘园子里的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啼鸣恰恰。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7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7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7首作者:杜甫朝代:唐类型:近体诗风格:七言绝句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圈子》天下英雄谁敌手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的帝王术(1)读史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

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

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理想。

但是,这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来。

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多大的市场了,这种时候一般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时代和乐园。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而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

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

读书人即使加入造反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

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情有可原,可焚书坑儒确实不该——什么时候见读书人造反成功过啊?反过来想,秦始皇没有“历史知识”,他是第一个皇帝啊,对中国书生的认识还不到位。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_杜甫的诗词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_杜甫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描写花小学[1]上元元年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自“昨夜“千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比如“对结”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

①彻,尽也。

②《晋阳秋》:谢尚收涕告诉。

其二稠花乱蕊裹江滨①,行步欹危实怕春②。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和译文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和译文

中小学课外文言文原文和译文江畔独步①寻花唐 . 杜甫【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④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④娇:可爱的。

⑤恰恰:恰巧碰上。

一说鸟叫声。

【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鉴赏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

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代:杜甫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畏一作:裹)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

独步:独自散步。

彻:已,尽。

颠狂:放荡不羁。

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

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为一旬。

人教版小学语文《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边独自散步时看到的春日美景。

首先,“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两句,描绘了黄四娘家门前小路两旁花朵盛开的景象。

"花满蹊"形象地表现出花朵之多,几乎覆盖了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则通过数量的夸张和“压枝低”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花朵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接下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花朵转移到蝴蝶和黄莺身上。

"留连戏蝶时时舞"描绘了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的情景,"留连"二字表达了蝴蝶对花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美好景色的喜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情。

"自在娇莺恰恰啼"则描绘了黄莺自由自在地歌唱,"恰恰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莺歌声的美妙和欢快。

整首诗通过对花朵、蝴蝶、黄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此外,诗中的“独步寻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得这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具有了深沉的人文内涵。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1、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2、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彩蝶在花间恋恋不舍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词语解释】蹊:小路。

恰恰:频频,不断。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名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①黄四娘:唐代尊称妇女为娘子。

②蹊:小路。

这两句是说,去黄四娘家的路上,满是鲜花;花色秾丽,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景色历历在目,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文赏析】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

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全诗色彩绚丽,描绘刻画细腻生动。

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尤其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更为巧妙,充分表达了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绝】类别:【】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注释】[1]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2、初步了解诗意。

3、让学生明白春天是美好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学过不少唐诗,你能说说唐代有哪些诗人?他们有哪些作品?
2、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杜甫写的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和《绝句》。

二、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板题(生试读,齐读)
2、出示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听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出示全诗,同桌试读。

5、指名读齐读
6、了解古诗内容
1)师简述诗文大意
2)组内学习,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全班交流
7、学生试背古诗
三、学习古诗《绝句》
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另一首《绝句》的古诗,谁能背诵一下?今天我们将学习杜甫
的这首《绝句》,体会一下有何不同?
1、板题齐读
2、整体感知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听录音读
3)出示全诗自由读
4)指名读
5)男女生比赛读
6)全班齐读
3、了解古诗内容
1)生讨论古诗内容,讲解理解的诗句
2)师补充解说古诗大意
3)指名交流古诗大意
4、生试背古诗
五、齐背两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