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08-09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辽宁省大连市生物学高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A、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B、生物体都能生长和发育C、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体都是无性繁殖产生的答案:D解析: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等,但生物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并非所有生物体都是无性繁殖产生的,因此选项D 不属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2、题干:在细胞中,以下哪种物质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ATP答案:D解析:在细胞中,ATP(三磷酸腺苷)是储存和传递能量的重要分子,它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它们不是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3、题干: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他发现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种现象说明:A、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B、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C、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性状的表现是随机的答案:A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分离比为3:1,这表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且这些基因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题干:下列关于DNA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由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是由蛋白质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C、DNA分子是由糖和脂肪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D、DNA分子是由水和脂肪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答案:A解析:DNA分子是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A、T、C、G)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些长链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描述。

选项B、C、D描述的都是不正确的结构组成。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B.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C. 无氧呼吸不产生能量D. 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乳酸答案:A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这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必修3)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必修3)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理)必修3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25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 .血浆、组织液、淋巴C .细胞内液和血液D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 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B.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D.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组成4.图1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 .只有a 和bB .只有c 、d 、eC .b 、c 、d 、eD .a 、b 、c 、d 、e5. 图2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C.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7. 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常常会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

此时,人体内进行的调节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 区和W 区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赴南极考查的科学工作者在刚刚登陆南极后,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生物】学年辽宁大连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生物】学年辽宁大连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关键字】生物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指细胞内液B.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C.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D.由细胞内液和血液构成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糖尿病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如果反射弧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反射弧通常由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组成4.在四大家鱼(鲢、草、青、鱅)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吸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当你专心答卷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S区D.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无关6.关于婴儿经常尿床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B.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弱C.说明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D.说明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8.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饮食过多不节制、营养过剩、少运动,从而造成肥胖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B.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状态能导致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C.患者的胰岛A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高血糖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D.患者的胰岛B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下丘脑C.饮水过多时,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减少10.乘坐过山车时,不少人会感到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此时,人体内进行的调节是()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11.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①是吞噬细胞B.细胞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C.细胞③是记忆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D.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12.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对此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下列行为中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①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②输入含有HIV的血液③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④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⑤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⑥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⑦与艾滋病病人拥抱⑧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⑦⑧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⑦⑧13.匈牙利学者拜尔在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A.合成“影响”不需要光B.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并能向下部传递C.顶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14.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15.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的纤维短、品质较次.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这种调节剂是()A.赤霉素B.乙烯利C.2,4﹣D D.青鲜素16.如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如果其它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B.b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C.c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D.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b>c17.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如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四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18.下列哪种情况下,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两个不同种群的竞争更加激烈()A.两个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B.两个种群的生活条件极为相似C.一个种群比另一个种群大得多D.两个种群的生殖方式相同19.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正确的顺序是()①森林阶段②草本植物阶段③地衣阶段④灌木阶段⑤裸岩阶段⑥苔藓阶段.A.⑤③⑥②④①B.⑤⑥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①⑤2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A.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增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22.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⑦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23.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以下实验: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纱笼周围撒满樟脑(樟脑有驱虫作用).尽管外面狂风骤雨,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大天蚕蛾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无关B.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C.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D.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24.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 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25.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B.为挽救濒危物种,可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C.人类目前已搞清楚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大题,共计50分)26.如图1中的图Ⅰ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图Ⅱ是图Ⅰ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Ⅲ表示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Ⅰ中①表示的结构是,图Ⅱ是图Ⅰ中(填数字)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Ⅱ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膜.(2)如图Ⅰ,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快、慢)得多.图Ⅱ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只能是(用A、B及箭头表示),原因是.(3)图Ⅲa、b、c中,兴奋部位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4)有同学说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你认为(填“正确”或“错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图Ⅱ中 B 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5)用电表测定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表面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中阴影部分表示神经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27.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生理功能.如图为免疫反应示意图,其中a~f 表示相关细胞,1~6表示相关的结构或物质,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c表示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免疫.(2)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抗原还要靠图Ⅱ中的[ ] (括号内填序号,横线填文字)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图Ⅱ表示细胞,它是由(填名称)分化而来的,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免疫.(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组成,免疫系统除图中所示的防卫功能外,还有和功能.28.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结果如图1中的图Ⅰ所示.图Ⅱ是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不同器官的作用图解,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一般认为,图Ⅰ中根向地弯曲,茎背地弯曲是因为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且与根、茎对生长素有关.(2)现已测得图Ⅰ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Ⅱ中的4个点),其中b、c两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Ⅱ中的、点(填数字标号).(3)图Ⅱ所示生长素既能,也能,表现出性.(4)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如图 2 所示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2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2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由该实验得出此结论不严谨,请你对实验方案作出改进:.29.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参考图Ⅰ、Ⅱ、Ⅲ回答问题:Ⅰ.(1)第一小组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图Ⅰ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株.(2)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栖息空间和.Ⅱ.(1)第二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鲤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带标记有10尾,估算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有尾,此方法为.(2)若图Ⅱ表示该种鲤鱼迁入新的环境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Ⅲ中能反映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3)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在此水平.(4)在t2时期后,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处于中,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和.30.如图中图Ⅰ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甲和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依次是和,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用数字和文字表示)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3)图Ⅱ中A代表的能量,B代表被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4)若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a<b+c C.a>b+c D.c=a+b.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指细胞内液B.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C.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D.由细胞内液和血液构成【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解答】解:AB、内环境指细胞外液,A错误;B错误;C、内环境指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C正确;D、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糖尿病【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代谢紊乱,但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 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如果反射弧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反射弧通常由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组成【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C正确;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D 错误.故选:D.4.在四大家鱼(鲢、草、青、鱅)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分析】1、垂体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2、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3、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功能:【解答】解:A、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A错误;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B错误;C、促性腺激素是调节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C正确;D、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D错误.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吸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当你专心答卷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S区D.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无关【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解答】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B、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B正确;C、当你专心答卷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C错误;D、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故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D错误.故选:B.6.关于婴儿经常尿床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B.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弱C.说明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D.说明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解答】解:A、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B、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弱,故会经常遗尿,B正确;C、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的,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C错误;D、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D正确.故选:C.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解答】解: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A错误;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C正确;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A.8.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饮食过多不节制、营养过剩、少运动,从而造成肥胖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B.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状态能导致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C.患者的胰岛A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高血糖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D.患者的胰岛B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上具有拮抗作用.【解答】解:A、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降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影响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进而表现为高血糖,引起糖尿病,A正确;B、长期紧张、压力过大会使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增加,B正确;C、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C错误;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水平上升,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下丘脑C.饮水过多时,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生物学上册同步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生物学上册同步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生物学上册同步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质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C.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 糖类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答案:C解析:脂质中除了C、H、O外,有些还含有N、P等元素(如磷脂),A错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而非蛋白质,B错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DNA和RNA,C正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而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但不是主要成分,D错误。

2.题目: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答案:D解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线粒体是所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错误。

3.题目: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 RNA分子中也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 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RNA→蛋白质D. 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内控制生物性状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分子中也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即DNA→RNA→蛋白质,C正确;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内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不是指全部基因,D错误。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大连市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生物学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3.考试内容为新课标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 1 和选择性必修2。

第Ⅰ卷选择题(共20 小题,共4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重要成分B.发生过敏反应时产生的组织胺可引发组织水肿C.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不需要细胞的参与2.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快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信号的调控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引起 Na+内流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4.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C.班廷将胰岛产生的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D.温特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5.下图表示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B.利用图中电表装置无法测出一定条件下的静息电位大小C.该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D.细胞外液的 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影响6.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DNA2、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和多糖B.多糖和脂质C.脂质和核酸D.蛋白质和脂质3、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C、H、O、N、P元素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4、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A. 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B.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D. 延长光照时间6、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连续三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A.8条B.16条C.24条D.4条7.人体内某种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该种细胞最可能是A.衰老的细胞B.正在分化的细胞C.凋亡的细胞D.癌变的细胞8、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9、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A.EFB.EFC.FFD.EF1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11、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A.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 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 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12.下列疾病中,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艾滋病C.21三体综合征D.呆小症13、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14、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A.记忆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15、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顶芽,其目的是A.促进向光生长B.解除顶端优势C.促进细胞分裂D.促进棉花生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10分)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据图回答问题:(1)真核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Ο2来自于Α____的分解。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11.(14分)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1)由g×h过程形成的m是_________倍体;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
(2)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____________。
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许多不为人知的野生植物可能是人类开发新药的原料
B.科学家根据鲸鱼的流线体型,研制出了新型潜艇
C.“三北防护林”可为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激发了人们在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灵感
8.(10分)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科研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得到实验小鼠(M鼠),当启动特定光发射器使M鼠的海马体细胞暴露在光下时,能消除新建立的增强联系,抹除记忆。如图2所示,盒子A与盒子B右半部分的情境(背景、空间等)不同,会被M鼠识别为不同的盒子。当M鼠进入两个盒子的左半部分时,均会受到电击刺激。实验分两天进行,记录在不同处理下,实验组和对照组M鼠放入盒子右侧后,从右侧穿越中间的小门进入左侧前所用的时间,得到图3所示结果。
(1)图1中结构X为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
10.(14分)记忆最初在海马体(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中形成,然后转移到其他大脑区域进行长期存储。海马体中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巩固和消除对记忆起着关键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选择题各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身体产热的主要的部位和产热方式分别是A.骨骼肌,有氧呼吸B.骨骼肌,无氧呼吸C.内脏器官,有氧呼吸D.内脏器官,无氧呼吸3.给正常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生理盐水D.葡萄糖液4.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5.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同学和丙同学6.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A.W区B.S区C.H区D.V区7.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中,属于本实验需要的是A.琼脂块B.双缩脲试剂C.放大镜D.显微镜8.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A.玉米和杂草B.狼和羊C.青蛙和昆虫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黄花蒿中成功分离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

黄花蒿的药用意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10.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使用含磷洗涤剂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选用大排量汽车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11.某人的手被图钉扎到,随即产生了缩手反射,反射弧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08-09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模块测评)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选题各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请将正确答案答在后面的答题表内) 1.关于相对性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是一对相对性状 B .“丹玉1号”玉米粒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 C .它们不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D .小麦的长粒与水稻的短粒2.关于测交实验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 .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3.图1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关于这一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所以本实验不需要套袋B .植株A 所结的豆荚基因型为HhC .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D .本实验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4.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DDSS ×DDSs B .DdSs ×DdSs C .DdSs ×DDSs D .DdSS ×DdSs5.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染色体行为是( ) A 、DNA 分子的复制 B 、着丝点的分裂 C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 、出现四分体6.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如图2所示,图中①、②和③过程分裂表示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 C .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7.有5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结果是( ) A .20个卵细胞 B .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C .5个卵细胞和5个极体 D .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8.下列关于染色体、DNA 、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含有很多个DNA 分子 B 、一个DNA 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C 、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9.图3是人类某遗传病家系图,黑色的为患者,白色的为正常或携带者,对该病致病基因的判断,可以排除的选项是( )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 .Y 染色体上的基因10.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异的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 .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种群 C .进化是由突变引起的D .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11.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

请据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D )12.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证明了 ( )A .病毒中有DNA ,但没有蛋白质B .细菌中有DNA ,但没有蛋白质C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 .遗传物质是DNA13.下列关于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是任意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两条链的碱基以严格的互补配对C.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D.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1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从两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模拟的是 ( )A .产生配子的过程B .遗传因子分离过程C .杂交实验D .配子的随机结合15.下列是关于DNA 分子复制过程环节的描述,正确顺序是( )图2 图3 图4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⑤④②D.③①④②⑤16.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物种千恣百态,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原因可以概括为()A.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的结果 B.基因突变和重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地理隔离的结果17.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基因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是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18.关于遗传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密码即是遗传信息 B.基因是指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19.皱粒豌豆是因为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细胞因缺乏淀粉而不能保留水分所致,这说明了()A.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是生物性状的载体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0.下列关于自然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突变的频率很高 B.自然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自然突变是定向发生的 D.自然界中诱发自然突变的因素较少21.一对宠物猫一窝生育了7只猫仔,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2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23.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24.多指、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①单基因遗传病②多基因遗传病③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④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⑤常染色体病⑥性染色体病A.①③、⑤、②④ B.①④、⑥、①③C.①③、⑤、①④ D.①③、⑥、②④25.下列各项中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有意义的是()①产前B超检查②遗传咨询③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④基因诊断A.①③B.①②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 26.神七太空之旅搭载了一种能产生抗癌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人们期望籍此培育成抗癌物质产量很高的菌株,这一育种实例欲利用什么生物学原理是( ) A .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B .生物可以产生不可遗传的变异 C .利用物理因素来处理生物,能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D .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27.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含有β—胡萝卜素,称为“金色大米”。

在得到这种“金色大米”的全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酶是( )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②DNA 连接酶 ③RNA 聚合酶 ④逆转录酶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8.下列遗传系谱图中,黑色的为患者,白色的为正常或携带者,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29.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对正常夫妇二人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家庭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

这对夫妇进行遗传咨询的结果将会是( ) A .你们夫妇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没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夫妇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D .由于你们夫妇的弟弟都患有该病,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30.图6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段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 .b 段过程细胞数目不变C .c 段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 .d 段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图5 图6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8分)右图是某动物的细胞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两个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表示 细胞,判断依据是 。

图A 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叫 。

(2)B 图表示 细胞, 判断依据是其中含个 四分体。

图B 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有染色体 条。

(3)B 图中非同源染色体将会 ,这是基因 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32.(8分)图8表示用某种蕃茄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系培育出品种⑥的可能方法,请据图回答: (1)指出下列各种交配方式:由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③的过程Ⅰ是 ,由品种③培育出品种⑥经过的过程V 是(2)品种④是一种 植株,由品种③经过过程Ⅲ培养品种④常用的方法是(3)品种④形成品种⑥经过的过程Ⅵ中常用 处理。

(4)由品种①直接形成品种⑤的过程需运用 育种技术,相比较而言,DNA 重组技术应用于育种的最大优点是在分子水平上 。

(5)你认为成功率最高且工作量最小的培育品种⑥的途径是 (用过程Ⅰ、Ⅱ等及“→”表示)。

33.(6分)图4-3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①到④的过程称为 ; 以④为模板形成⑤的 过程称为_________。

(2) ④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的不同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

__,②上的三个碱基(如UAC )称为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肽链合成终止,是因为 。

如果合成的某多肽链由600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基因上至少有碱基 个(不计终止密码子)。

(4)请你根据图...9.画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如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的流程图: 34.(9分)表2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一对等位基因R 和r 控制的)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表21)根据表2中第 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理由:。

2)表2中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

图7 图83)表2中第组合为测交实验,请用棋盘法...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35.(9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野生长翅果蝇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皆为长翅,35℃条件下处理6~24h后培养得到残翅(已知野生果蝇皆为长翅)。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请你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说,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说。

⑴假说: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