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文本构建策略
从叙事角度看《一地鸡毛》

从叙事角度看《一地鸡毛》摘要: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被称为新时期小说中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以一种“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知识分子小林极其平庸琐碎且困窘的生存状态。
从生存状态、价值取向的角度进一步展现知识分子这一特定身份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平庸琐碎生活的妥协和退让,最后摒弃了自我意识,逐渐认同世俗生存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冷峻略带嘲讽的笔调批判当时的现实生存环境,流露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日常琐事;一地鸡毛;自我意识;价值观念兴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影响重大的文学创作。
刘震云于1991年在《小说家》上发表了《一地鸡毛》,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在对主人公日常琐碎的生活进行详细刻画的同时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在那个荒谬的时代背景里社会群体逐渐走向“异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
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中心由政治转向经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忙于追逐经济利益,表现在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方面,即是人文精神的失落,理想的放逐,中国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社会的转变,审美文化开始走向世俗。
《一地鸡毛》文本构建策略新探

《一地鸡毛》文本构建策略新探
曾广丽
【期刊名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6)006
【摘要】中篇小说<一地鸡毛>以描写人物日常生活的烦恼达到对于政治体制结构的透视,创造了一个次政治文本,主人公关涉到的七组关系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并因此而隐喻了人的生活现实:即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及其作为创造性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在这个稳定的结构中必然趋于幻灭.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曾广丽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图书馆,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新探 [J], 崔保江;
2.全文本计量分析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与新探索——2019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学术沙龙综述 [J], 钱佳佳; 罗卓然
3.新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J], 宗耀进
4.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新探 [J], 张秀梅
5.依凭文本内化文本超越文本——基于语文素养的写话训练策略新探 [J], 俞碧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一地鸡毛》主题内容赏析

《一地鸡毛》主题内容赏析
摘要:
《一地鸡毛》这新写实小说对人物进行原型化的塑造,取消了人物的典型性格,削弱了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性,使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如同生活在我们中间,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一地鸡毛》其实就是以“对现实进行锲而不舍地观察,认真的辑录事实”以求艺术再现的“真实性”,进而去深刻地阐释“人”受“环境”而非“意志”的抑制与支配,最终导致了在生存环境中迷失“自我”的荒谬地步。
关键字:新写实;环境抑制;迷失自我
1 、《一地鸡毛》的新写实的美学特征
小说里完全没有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有的只是这些饮食男女的小事情、小心理、小活动。
纷攘、繁乱、琐碎、庸常的逼真生活图景(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地鸡毛”)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内容层面。
其实,以平民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作为小说的题材,这也是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看似不动声色的、压制到零度状态的情感叙述,也不乏戏谑、滑稽、调侃的意味,其实这正体现了作。
一地鸡毛 口信解析

一地鸡毛口信解析
《一地鸡毛》是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的小说除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而被大众耳熟能详的《一地鸡毛》外,还有《塔铺》、《头人》、《新兵连》、《单位》、《口信》和《土塬鼓点后》等篇。
小说叙写的是当代生活中一个小职员极其平庸琐碎且窘困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小林本是踌躇满怀、心比人高,有着高品味的追求的大学生,分配到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接受社会大环境的磨砺。
在所供职的单位小林于权势的最底层,在家庭生活中他虽是户主却同样少了可颐指气使的资格。
他吃力地扮演着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不得不为自己处境的改变而努力,讨好脾气古怪的党小组长,卖力地擦洗局长新居马桶上的污垢。
然而在防不胜防的人际关系的你争我斗中,他像陀螺一样被人转来转去,精神世界逐渐被抽空个性也逐渐被销蚀而日趋庸常化。
《单位》中生活迫使小林在公共生存空间中放弃了自我的个性追求,在《一地鸡毛》中,生活的严峻性则更渗透进他的私人生存空间,使他在个人的层面卜也逐渐摈弃了自我意识。
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

第15卷第8期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 15 No. 8 2017 年8 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17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7.08.012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李佳桐(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从底层叙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主人公琐碎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原了现代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样貌。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在小说的内容上,是由琐碎的日常片段拼凑出的生活图景,还原了生活的本相;在人物形象上,小说的主人公是知识分子,关注的也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挣扎与沉沦;在价值取向上,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以权力和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当今社会的控诉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之情,批判与悲悯共存。
关键词:刘震云;《一地鸡毛》;底层叙述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3X(2017) 08-0049-03“底层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拥有上都相当匱乏的阶层。
”[1]刘震云在30余年的创作中,一直扎根于社会底层,关注着小人物的生存境遇。
在《一地鸡毛》中,作者以知识分子小林为中心,描写了小林一家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原了真实的底层生活,表现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重压下性格思想的转变和道德观念的堕落。
刘震云以冷静的笔触对当代生活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用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底层生活的悲悯,并对未来生活寄予了诗意的期盼。
―、情节内容:还原生活本身新写实小说的“新”就在于不再像传统写实小说那样对意识形态进行再加工,而是尽可能地还原生活的本相,达到细节的真实。
《一地鸡毛》描写的就是普通职员小林平庸琐碎的生活状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恰恰构成了芸芸众生最真实的生活,拼凑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样子。
一地鸡毛 周水涛

享受;3、对微波炉烤鸡的的期待。——这些都具有象征意味!
• 鸡毛与皮屑:个人理想的磨损与丧失
• 1、指代琐碎而无聊的日常生活:一代精英由追求理想与梦,到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意味着一代精英的蜕变与
世俗化。
• 2、隐喻一代精英的蜕变或理想的失落:如同动物脱毛或蜕皮一
样,一代精英的理想“脱落”,在地上堆积。在销蚀性磨损中,
• 查水表老头的前倨后恭:偷水警告的严厉与送微波炉时的谦卑形 成鲜明对比。
• 四、在凡俗世界中随波逐流
• 适应现实的过程:由屈服于规则与主动利用规则,由
反感到适应 妻子调动工作时找关系送礼,女儿入托送 礼,消除幼儿园老师刁难送礼……小林害怕送礼,有小
人物被权力关系压迫的无奈与痛苦;但经过一番打磨,
来得知文件就在自己办公室,所以便欣然的接受了他的礼物并心
安理得毫无愧色的想着:“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 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万次的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
波炉算什么!”——从受制于“权力”到学会运用“权力”,这
一过程清晰描画出一代知识分子从崇尚知识到崇尚权力的心灵蜕 变轨迹。 • 其次,微波炉意象是与权力关联的利益或权利的象征:1、小 林夫妇得到微波炉之后的精神快慰;2、小林享受微波炉带来的
•
新写实的基本特点是:以含而不露的态度,
书写底层小人物的凡俗生活,写原生态的生活,
其语言具有世俗化、碎片化、平易等特点。
• 代表作家作品: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 的《风景》、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
书写内容
主要情节:平民的琐屑凡俗生活
• 1、豆腐事件; • 2、偷水事件; • 3、找关系为老婆调动工 作; • 4、因老师来家,夫妻吵
一地鸡毛读书笔记之欧阳物创编

《一地鸡毛》读书笔记这个假期,用了一些零散的时间读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小说的故事性很强,很引人入胜。
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了上个世纪的北京末以及那些深不可测的机关大院。
小说的开篇是《塔铺》,讲的是一个有关高复班的故事。
一些被生活所迫的人最后选择了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从这里你能体会到那个年代里,很多人生活的疾苦,生活的艰难,甚至为了吃口肉,不惜去厕所烤虫子吃。
读起来让人很难受,很触动。
原来那个时代是这个样子,那么苦。
虽然高复班里人很多,但真正受其益处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考不上的。
结果有的做了农民,有的嫁了不愿意嫁的人,更有的不堪重负自杀了。
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的脆弱,有些时候的无助,给我的印象很深。
而主人公作为一个受益者虽然考上了,但却还点看着心爱的女生嫁人,可以说现实实在是太残酷了,我们真的应该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
小说的第二段故事是《新兵连》,由于我现在也在军校读书,所以,我能感受到他笔下的真实。
描述了为了当上骨干,每个人都争着表现自己,与他人竞争。
当当上骨干时的得意,与放松。
处处体现出了他们的不成熟,还有事事难料。
比如本来是自己的失误,没有掌握好披枪的力度,使自己头破血流,而且还是在最不能出错的军长检查的时候发生的。
结果军长发现后,确表扬了他,有血性,也因此当上了梦寐以求的骨干。
而后却因为射击项目的几次不良发挥,丢掉了骨干职位,甚至差点丢掉了性命。
明明训练时是第一,结果考核时却缕缕出问题。
这一章使我明白了事事难料,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
不然就像那个马上就要提干的临时队长一样,因为经不住组织的考验,就发疯一样的报复组织,袭击连长,结果,只能被处以死刑,多可惜呀。
很多人都是,在最后时刻经不住考验,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
还有,有些时候,看起来的坏事,未必是坏事:看起来的好事未必是好事。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争,不强求。
像书中,最后分配是,明明分到了军务处,那个军人梦寐以求的地方,结果却是给军长的快去世的老爹接屎尿。
《一地鸡毛》的表达技巧分析

《一地鸡毛》的表达技巧分析陈玥【摘要】《一地鸡毛》是作家刘震云20世纪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曾荣获"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作品以其新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小林,成家立业后的平庸琐碎的生活以及他性情的改变,从而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变革及市井生活对知识青年的精神冲击.其故事情节十分贴近生活,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十分细致,运用的表达技巧也合理有序,颇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11【总页数】2页(P169-170)【关键词】《一地鸡毛》;表达技巧;叙事;描写;对比;象征;反讽【作者】陈玥【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一地鸡毛》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作家刘震云所写的中篇小说,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曾获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2000年被《中华读书报》评为“二十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一地鸡毛》以其新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小林成家立业后的平庸琐碎的生活以及他的性情的改变,从而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变革及市井生活对知识青年的精神冲击。
作家刘震云用“零度写作”的冷峻视角,略带诙谐地展示了一个由平凡到残酷的世界,其中有很多写作技巧值得借鉴和研究。
在《一地鸡毛》中,新颖别致的叙事手法及大量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运用,为这篇小说平添了几抹绚丽的色彩。
无论是一件琐碎的小事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接地气儿,让读者觉得讲的就是自己身边的那些事,他们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那些人,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之一。
(一)别致的叙事。
小说中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生活流叙事方法,这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正是这种叙事方式才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见解。
刘震云曾经说:“不断地将对世界的新的观察方式提供给人们,这就是文学的贡献。
”小说采用完全写实的手法,力求真实还原中下层小市民的市井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作品论
· 81 ·
《一地鸡毛》文本构建策略
卓 帆
【摘 要】中篇小说《一地鸡毛》通过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来达到透视政治体制结构的目的,从而创建了一个次政治文本。
小说中的主人公涉及由七组关系,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并且也隐喻出人们的现实生活。
本文从高中生角度,简单介绍小说《一地鸡毛》的主要内容,针对于它的文本构建策略做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一地鸡毛》 文本构建 策略
著名作家刘震云曾以小说《一地鸡毛》享誉文坛,这篇小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来表达了生活的不容易,同时也启迪人们遇到困难时候,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想过的生活。
同时它虽然不是直接关联政治主题的作品,但是对政治有一定的隐喻效应。
一、《一地鸡毛》的主要内容
一地鸡毛,就是代指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
作家用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很多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小说中没有故意安排故事的主体情节,也没有刻意去设置悬念及矛盾冲突,而是不经意间就描写出了小林一家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琐事,以及他们遇到这些事情的心理活动。
最开始的小林是天真单纯的,在经历了很多年的社会洗涤后,他也逐渐变得世俗圆滑起来。
而小林的妻子,在他们还没有结婚之前,她是一个文静娇羞、不爱说话、眉清目秀的女孩,然而,当他们结婚后,她也变成一个经常唠叨,甚至夜里偷水的妇女形象。
他与妻子小李的琐碎生活要从一斤馊了的豆腐开始说起,当他们正在为这个馊豆腐争论的时候,查水表的大爷也不期而至,因为他们偶尔偷水,所以导致了小林老婆受到了羞辱。
后来他们农村来亲人,因为他们不讲卫生,而且自己还要花钱,他们小两口再次争吵起来,最后引起了冷战,这里形象的表现出了城市和农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小林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心里活动,如果他们没有把乡里人招待好,他们又会说小林忘本,但是如果盛情款待,小林的妻子又会抱怨,开销太大,从而导致了小林里外不是人,不知怎么弄处理才好。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
小林的沦落是从他开始成家立业后,工作和生活慢慢打磨了他善良天真的本性,他也必须向物质生活和过去极其讨厌的世俗关系下的人和事妥协,这些和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历程都有相似之处。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即使以后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要向世俗低头,要始终保持初心,拥有信仰,为人善良真诚,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二、《一地鸡毛》的文本构建策略
一地鸡毛并不是和政治直接关联的作品,但是它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有一定的隐喻效应,主要表现出了七种关系下的次政治文本。
小林一家地位卑微、生活困顿和穷苦,都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僚政治阴影所导致的,官僚政治体制的阴影给了小林一家莫大的生活压力。
可笑的体制游戏规则,直接的影响了社会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并
导致了他们生活的困苦和卑微的生活状态。
体制是一个相当抽象的系统,它只有和具体的人群结合起来,并且伴随着具体的事件活动,才能有具体的意义。
刘震云非常精明的直接切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描写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梳理出十分复杂的现实生活关系,最红成了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次政治文本,因为《一地鸡毛》并不是直接的关联政治主题,但是它的所要表达的意义却是和政治相关的,所以说它是次政治文本,而不是元文本。
在小说中结尾的时候,作者设计出一个梦境,以此来揭示主人公的生存真实面貌。
小说写道“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下边铺着很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而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拥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这个梦的意义就是形容一个卑微的人在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中,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真诚和初心,而变得麻木不仁、没有梦想、满足现状的生活状态。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尊严,他们又为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耻辱,他们内心渴望实现自己,但是基于现实状况,又显得无可奈何。
其中“祈雨的蚂蚁”所隐含的渴望实现自我是非常明确的。
“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拥动”其含义十分丰富,首先,“无边无际的人群”表面上是指芸芸众生,它的深层含义是代表人的“类”的共性。
其次,“黑压压”也有两种含义,一方面体现了人的类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描写出小林在意识到了这种类的共性后,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压力。
《一地鸡毛》主人公涉及到七组关系,作者利用这七种关系组建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也隐喻出人们的生活现实问题。
三、结语
虽然我们也极其不希望陷入庸俗的生活中,但是生活中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信仰,在世俗的生活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鹏鹏.刘震云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概观——以《一地鸡毛》《单位》《手机》为例[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6(8):81~82.
[2] 杨锋.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蕴初探 ——以《万箭穿心》和《一地鸡毛》为例[J].电影评介,2017(3):24~26.
(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