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组地形图工作流程(完整资料).doc
测绘制图的流程与步骤详解

测绘制图的流程与步骤详解测绘制图是一项旨在获取、记录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工作,它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测绘制图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下面将详细解析这些步骤,并阐述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挑战。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开始测绘制图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测量的目标和范围,准备所需的测绘工具和设备,以及计划和组织具体的测绘活动。
准备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测绘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步:测量数据的收集测量数据的收集是测绘制图的核心步骤之一。
这一步骤涉及到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距仪等,对测绘区域进行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地理要素的位置、高程、形状等信息。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包括数据的编辑、校正、配准和精度控制等工作。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地理信息,为制图做好准备。
第四步:地理信息的制图与绘制制图是测绘制图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制图软件进行地图的绘制和编辑工作。
制图过程中,需要将测量数据转化为地图上的点、线、面等地理要素,并设置合适的符号、标注和图例,以展示地理信息。
第五步:地图的审核与修正完成地图的绘制后,需要对地图进行审核和修正。
地图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地图审核过程中,需要检查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标注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第六步:地图的发布与传播地图的发布与传播是测绘制图工作的最后一步。
通过将地图印刷出版、电子发布、网络传播等方式,可以使地图更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和了解。
在地图的发布与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测绘成果的知识产权,并确保地图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
上述流程和步骤仅为测绘制图工作的基本框架,实际的测绘过程可能会因不同的项目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测绘制图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需要测绘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地测部工作流程(附图表)

地测部各项工作流程及说明一、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审批流程及说明(一)工作流程图地测部生产设计部门总工程师资料管理(二)工作流程说明①由生产设计部门对所要编制的采区、工作面出具委托书;②委托书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核、签字;③地测部拿到经审批的委托书后进行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工作;④完成的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先由地测部经理进行审批,然后由总工程师进行审批;⑤审核通过后,对所编制的地质说明书进行存档保存。
二、矿井“三量”报表的填写、审批流程及说明(一)工作流程图地质技术员地测部经理总工程师资料管理(二)工作流程说明①现场资料收集:每周定期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一次资料收集,收集工作面采高、进尺、煤层夹矸等情况,并监督资源回收情况;②计算三量及损失量:每个月末对矿井进行一次三量计算,分析掘进、回采的合理衔接度,同时对矿井的损失量进行计算;③定期根据三量计算结果更新和填报储量管理相关报表台帐;④审核:由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进行审核;⑤上报、存档:审核通过后上报集团公司市煤炭局并存档保存。
三、月度防治水资料编制、审批流程及说明(一)、工作流程图水文地质技术员审核呈送单位资料管理(二)工作流程说明①整理编制本月防治水相关资料:由水文技术员每月的5日前完成充水性图、测水记录等防治水基础资料的编制工作。
②审核:并由地测部经理、总工程师进行审核;③呈送单位:审核通过后,向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及矿领导进行发放工作;④上报集团公司、市煤炭局并存档。
四、月度地质预报编制、审批流程及说明(一)、工作流程图地质技术员审核呈送单位资料管理(二)工作流程说明①编制本月地质预测预报:由地质技术员每个月的5日前完成井下各计划生产区域地质预测预报的编制工作。
预报内容要全面其中包括:掘进范围内煤岩层的产状、厚度、顶底板、构造、瓦斯地质特征等变化情况,并提出预防处理意见;②审核:并由地测部经理、总工程师进行审核;③呈送单位:审核通过后,向相关施工单位、部门及公司领导进行发放和报送;④对当月的地质预测预报在5日前上报集团公司技术部,并进行存档保存。
地形图测绘步骤(精)精品PPT课件

1
3
β1
a
b
12
β1′
a
b
19
直角坐标法
20
直角坐标法:当地面较平坦,并靠近已知点时,量x、 y来确定点位。
B
直角坐标法
y2
a
x2 β
极坐标法
y1
DAa
x1
A
21
等高线注记
一般高程点及注记
a.一般高程点 b.独立性地物的高程
一般房屋 混--房屋结构 3--房屋层数
25
a
0.5 163.2
b
75.4
7
展绘控制点:
分子为点号
例:图比例尺 1:500 分母为高程
x1=526.43m
y1=508.52m
首先确定所在方格,然后在方 600
2
格内
79.65
向上量26.43m,即量
5.28cm
550
1
7
向右量8.52m,即量
84.46
7 83.14
1.74cm
500
检查:用比例尺 量相邻点间距与 实测比较,其差 值不应超过 0.3mm×M
比例尺
主要碎部点 次要碎部点 碎部点最大 间距
1:500 50
70
151:1000 Fra bibliotek0100 30
1:2000 120 200 50
1:5000 200 300 100
13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
• 1. 极坐标法 • 2. 方向交会法 • 3. 距离交会法 • 4. 直角坐标法 • 5. 方向距离交会法
混3
22
经纬仪测绘法
• (1)观测者工作
•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i。
使用地形图进行测绘任务的步骤与要点

使用地形图进行测绘任务的步骤与要点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任务,其目的是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为决策制定、规划和设计提供支持。
地形图在测绘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展示了地表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为测绘工作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使用地形图进行测绘任务的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确定测绘目标在进行任何测绘任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绘的目标和目的。
这可以包括地貌特征的研究、地形的分析、土地利用的规划等。
明确目标将有助于确定需要使用的地形图类型和测绘方法。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地形图地形图是通过测量和记录地表的高程、地貌和其他特征而制成的地图。
根据测绘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较小比例尺的地形图适用于大范围的地貌分析,而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则适用于详细的地形测量。
第三步:解读地形图解读地形图是测绘任务中的关键一步。
地形图上标注了地貌特征、交通网络、水流系统等信息,需要借助地形图的图例、符号和标识进行解读。
了解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规划测绘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第四步:确定测绘区域根据测绘目标和地形图的信息,确定需要进行测绘的具体区域。
这可以是一个山脉、一个湖泊或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域。
根据测绘区域的大小和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工具。
第五步:选择合适的测绘仪器根据测绘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绘仪器。
测绘仪器可以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器、激光测距仪等。
根据地形图上标明的测量要点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第六步:进行实地测量根据选择的测绘仪器和方法,在地面上进行实地测量。
这可以包括测量地表的高程、测量地物的坐标、记录地貌的特征等。
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测图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步: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实地测量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可以包括数据的校正、筛选、平差和地图生成等。
根据测绘任务的需要,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或其他专业软件来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地形图的测绘步骤与方法

•图纸弄脏后,可以水洗,便于野外作业。 •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
•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要注意防火防折。
2、绘制坐标方格网
•聚酯薄膜图纸分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 •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50cm正方形分幅和 40×50cm矩形分幅两种规格。
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 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 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
最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 地形图。
9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测,量取仪器
清楚。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均计算到1厘米,完成一
点的计算后,应及时将数据报告绘图者。
5、绘图员应依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及时展绘碎部点,勾
绘地形图,并保持图面整洁,图式符号正确。
14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6.绘图 (地物和等高线)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 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化的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 山顶的最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 ,山脚地形变换点处 。
7
地形测图
二 、碎步点的选择 3、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
测图比 例尺
最大间距
/m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 城市 一般 地区 建筑区 地区
!“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填测入站根“:据碎A观部测测数量据手,簿用”视相定距应向测栏点量内:计。B算公式,计算出仪水器平高距:离1.和42高m程,
测绘组地形图工作流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测绘组地形图工作流程(一)、作业技术依据《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7278-200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CJJT73-2010《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二)、精度指标1、平面控制要求:根据测区不同情况分别加密四等GPS点,一、二级导线点。
图根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符合,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候可采用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因地形限制,无法符合,可布设不大于4条边的支导线,同时严格执行《规范》相关规定。
2、高程控制要求:对于四等GPS点或者一级点应施测四等水准测量,二级导线按等外水准测量,图根点可采用三角高程水准测量,施测和平差计算分别按照《规范》中的相应规定进行。
3、图根导线精度: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n为测站数),点位闭合差不超过图上0.2mm(10cm),导线相对闭合差(d为导线总长度km),高程绝对误差不得大于1/5基本等高距(10cm)4、1:500的测图标准精度要求: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地物点间距离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正负0.4mm,其他比例尺测图精度参照规范。
(三)、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测绘人员进场前,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资料、测区测量控制点成果及相关其他资料。
2、现场踏勘检查测区内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
查看测区内的地物、地貌、交通条件、气候状况等底地形图可能有影响的各种干扰因素。
3、仪器检验根据资料搜集的多少和现场踏勘情况,合理选用仪器,并在施测前检验仪器的正常性、稳定性、精度及年检文件。
测绘工作流程

测绘工作流程测绘工作是指利用各种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和地下进行测量、记录、分析和描绘的工作。
测绘工作流程是指在进行测绘工作时,所需要经历的一系列步骤和环节。
下面将介绍测绘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
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制定测绘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组织人员和编制工作计划等。
同时,还需要对测绘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获取相关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信息,为后续的测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地测量。
实地测量是测绘工作的核心环节。
在实地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测绘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获取地表和地下的各种数据信息。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形地貌的测绘和地物要素的调查,获取地表特征和地物信息,为后续的制图和数据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三、数据处理。
在完成实地测量后,需要对所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这包括对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精密化处理,对地形地貌和地物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各种专题图和地图产品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检查和评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制图和成果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四、制图和成果编制。
制图和成果编制是测绘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根据测绘任务的要求,利用处理好的数据信息,进行图件的绘制和成果的编制。
这包括制作各种专题图和地图产品,编制测绘报告和成果文档等。
同时,还需要对成果进行审核和评定,确保成果的质量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成果提交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数据。
五、成果提交和应用。
在完成测绘工作后,需要将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审查和验收。
经过审查和验收合格后,成果可以被正式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和科研活动中。
同时,还需要对测绘工作进行总结和经验归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就是测绘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
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精密的工作,需要经过严谨的计划和组织,精密的测量和处理,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成果。
地形图标准化流程及作业要点(内业绘图)

地形测量标准化流程及作业要点(内业绘图)一、数据准备当天数据测量完成后,从手簿中及时导出数据,如果现场为山西网络CORS成果,操作流程如下:用首级控制点解算出转换参数,高程加常数,把外业原始测量CORS数据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1度,1985高程基准成果(视工程情况决定数字基础);如果现场直接按80坐标系、85高程校点测绘,则直接应用外业测绘成果。
1.CORS成果转80成果操作如下:把首级控制点展到CASS图上-地物编辑-坐标转换-拾取公共点坐标(先在CASS图上选取CORS坐标,然后拾取80坐标)-拾取完成后点添加(至少添加2组坐标,为保证精度,建议3组或以上)-输入坐标转换前数据文件名-输入坐标转换后数据文件名-在转换图形和转换数据项目前打上对勾-计算转换参数-选取图形范围-点击转换-操作完成。
2.CORS独立高程转85高程操作如下:数据-批量修改坐标数据--选择原始数据文件名--更改后数据文件名--在选择需处理的数据类型下选择处理所有数据(高程H:同名点85高程-CORS高程)--修改类型选择加固定常数-确定重点注意:(1)检查数据的坐标系、中午子午线、高程基准是否符合制图要求;(2)过程文件的保存,做到每一步有据可查;(3)加高程常数高程H值取控制点高差平均数;(4)文件命名规范,建议数据文件命名如下:20160527仪器型号CORS、20160527仪器型号80111成果、20160527仪器型号80111-85高程。
二、确定绘图比例尺南方CASS默认制图比例尺为1:500,工程需要改变当前图形比例尺,操作如下:绘图处理-改变当前比例尺-输入新比例尺三、展测量数据绘图处理-展野外点号-输入比例尺-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确定图面显示如下:四、绘制平面图(地物编辑)结合CASS图上展点号,依据现场工作草图连接项目区内地物,图示图例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执行,要求地物连接不重不漏、独立地物不丢失,数据分层合理,图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绘组地形图工作流程
(一)、作业技术依据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17278-2009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CJJT73-2010
《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二)、精度指标
1、平面控制要求:根据测区不同情况分别加密四等GPS点,一、二级导线点。
图根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符合,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候可采用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因地形限制,无法符合,可布设不大于4条边的支导线,同时严格执行《规范》相关规定。
2、高程控制要求:对于四等GPS点或者一级点应施测四等水准测量,二级导线按等外水准测量,图根点可采用三角高程水准测量,施测和平差计算分别按照《规范》中的相应规定进行。
3、图根导线精度: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n为测站数),点位闭合差不超过图上0.2mm(10cm),导线相对闭合差
(d为导线总长度km),高程绝对误差不得大于1/5基本等高距(10cm)
4、1:500的测图标准精度要求: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地物点间距离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正负0.4mm,其他比例尺测图精度参照规范。
(三)、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测绘人员进场前,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资料、测区测量控制点成果及相关其他资料。
2、现场踏勘
检查测区内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
查看测区内的地物、地貌、交通条件、气候状况等底地形图可能有影响的各种干扰因素。
3、仪器检验
根据资料搜集的多少和现场踏勘情况,合理选用仪器,并在施测前检验仪器的正常性、稳定性、精度及年检文件。
4技术设计书编写
在测绘工作进场前,通过前期工作确定本次测绘的任务、范围、测绘人员组织和设备情况,测区地形、交通条件、气候条件等影响测
绘的因素分析。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方法,编写技术设计书。
5、项目作业计划书
项目作业计划书主要包括:确定工期计划、人员安排以及所需的各种资源,评估影响作业计划完成的风险因素并制定预期的措施。
(四)、控制测量
按照各类测绘规范,在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原有控制点、水准点进行可用性评价,结合现场状况,制定具体的测量施工路线与施工方法。
基本控制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RTK测量进行控制网的加密,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方法。
(五)、地形测量
在信号好的情况下优先采用RTK进行测量,同时绘制草图,标注点号对应的实际位置信息。
测量时候的地物取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如遇到信号遮挡,无法正常读取数据情况下,可选取通视良好的位置做图根控制点,架设全站仪进行地物地貌的测绘。
(六)、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导出,编辑格式后导入绘图软件,结合现场草图绘制地形图,地形图的绘制参照规范绘制。
导出的原始数据要做到每天备份,绘制草图做好归档整理,方便后期查看。
(七)、数据检查
1、作业小组自检
对草图与机制图进行100%校核,检查是否错编、漏编等
2、作业小组互检
对草图与机制图进行20%校核,检查是否错编、漏编等
3单位复检
对成图进行20%的检查,核对成图是否按照规范进行绘制。
每天的机制图必须进行异机备份,防止电脑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八)、成果提交
1、成果表编制
成果表编制应以图幅为单位,装订成册。
成果图装订成册后应在封面标注项目名称、编制人员、编制时间等相关信息。
2、成果验收
成果验收参照《规范》执行
3、成果提交
成果提交应列出清单和目录,逐项点清,办理交接手续,提交成果。
(九)、质量控制
1、工作日志制度
具备完整的日志表格,每天作业人员要求填写工作日志,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全面、完整的记录下来,并有作业组负责人签字认可。
2、精度检查
高精度的测绘数据是我们的测绘生产主要的追求目标,在外业数据提交后质检人员应对其进行精度检查。
我们将数据完成图面审核后,实地用全站仪或者其他手段进行相关数据的精度检核,检验地物地貌采集的误差。
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阶段的准备工作,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精心组织施工,安排好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
在测绘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数量。
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4、根据《规范》要求做好测绘成果的保密工作,未经允许不得将测绘成果转让给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