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及微球的阳离子染料染色
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应用进展

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及应用进展[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的特点,聚合方法,并概括了当今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聚合方法单体应用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6-0244-01前言无皂乳液聚合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完全不加乳化剂或加入的乳化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乳液聚合过程。
目前对于它的研究的倍受关注,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1 无皂乳液聚合的特点与传统乳液聚合相比,无皂乳液聚合产物具有以下特点:1.制得的乳胶粒子呈单分散性、表面“洁净”;2.制得的微球尺寸比较大,还可以制成表面具有化学功能的颗粒;3.避免了因乳化剂的存在而导致对产物的表面性能、电性能、耐水性及成膜性等不良影响;4.不使用乳化剂和无乳化剂的后处理过程降低了产品成本;5.无皂聚合乳液的稳定性通过离子型引发剂残基、亲水性、离子型共聚单体和电解质等在乳胶粒表面形成带电层实现。
2 无皂乳液聚合方法2.1 引入可离子化的引发剂在无皂乳液聚合中通常引入的离子引发剂有阴离子引发剂过硫酸盐型和偶氮烷基羧酸盐型,阳离子引发剂偶氮烷基氯化胺盐型。
引发剂分解后生成离子自由基,在引发聚合后,引发剂碎片作为聚合物链端基类似于乳化剂分布在乳胶粒表面,起稳定作用。
2.2 引入亲水性共聚单体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亲水性共聚增加了水相中的单体浓度,提高了反应速率;同时,由于单体的亲水性而倾向于排列在聚合物乳胶粒-水相界面上,或以离子形式形成水化层,起到稳定乳胶粒的作用。
常用的亲水性共聚单体有羧酸类单体、酰胺类单体等。
2.2.1 与羧酸类单体共聚无皂乳液聚合中引入羧酸类单体使聚合加速、稳定性增加,其作用与羧酸单体的性能有关。
羧酸单体主要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等。
2.2.2 与酰胺类单体共聚这类单体包括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如n-羟甲基丙烯酰胺、n,n 一二甲基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等,他们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酰胺基,酰胺基中的氨基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增加了离子的亲水性,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和体系的黏度[2,3]。
扩散控制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备纳米交联微球

扩散控制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备纳米交联微球蒋姗;马洁;李夏倩;张洪文;俞强【摘要】采用扩散控制无皂乳液共聚法,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和二乙烯基苯(DVB)3种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表面洁净的纳米聚合物交联微球.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功能单体MAA和交联单体DVB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发生了共聚反应.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到聚合物微球最小粒径小于50nm.当反应温度、功能单体MAA和引发剂APS浓度增加时,单体的转化率也随之增加.反应温度为60℃、70℃、80℃时,反应4h后单体转化率分别达到82%、89%和96%.【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纳米材料;无皂乳液聚合;扩散控制;交联微球【作者】蒋姗;马洁;李夏倩;张洪文;俞强【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3聚合物纳米微球被广泛的用作医疗诊断、液相色谱和药物输送材料。
近年来,制作聚合物纳米微球的主要方法有微乳液聚合[1-2]、细乳液聚合[3-4]以及多级单体溶胀的种子聚合[5-6]。
此外,无皂乳液聚合不使用乳化剂,是制备单分散性聚合物微球的一个既方便又灵活的方法[7-8]。
然而这种方法难以获得小尺寸的纳米微球。
Camli等[9]通过丙酮作溶剂制备了直径低于100nm的微球,An等[10]报道了一种采用微波进行无皂乳液聚合的简便方法,制备低于50nm含有羟基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微球。
尽管这2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制备低于100nm的纳米微球,但是实验溶剂和装置会增大开销和造成环境污染。
无皂乳液聚合合成均分散PMMA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合成均分散PMMA 微球唐业仓 傅 中 罗时忠 孙益民*(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芜湖241000)摘 要 在微波辐照下分别用阳离子型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 IBA )和阴离子型自由基引发剂过硫酸钾(K PS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 )均聚,合成出表面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无皂均分散高分子微球,讨论了引发剂的种类、加热方式、单体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速率、微球的大小和均匀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A IBA 引发剂有利于聚合反应速率提高,粒子粒径减小,粒子数增多;单体浓度增加,转化速率减慢,粒径增大。
与水浴加热相比,微波辐照缩短反应时间,得到粒径较小、粒子数较多的胶乳粒子。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波辐照,乳液聚合,均分散粒子中图分类号:O 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02)10-0981-042002-02-05收稿,2002-06-10修回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0j1090和2001kj09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046509)通讯联系人:孙益民,男,1954年生,教授;E-mail:mys un@;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微波辐照对于许多有机反应有着明显的加速作用,增加了反应的选择性,提高了反应的收率,甚至使原来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具有高效、节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M urr ay 等[1]首次报道了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制备均分散胶体高分子微球。
我们曾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制备出无皂聚苯乙烯均分散微球[2,3]。
本文在微波辐照下分别用阳离子型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 IBA)和阴离子型自由基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 MA )均聚,合成出表面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无皂均分散胶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的种类、加热方式、单体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速率、粒子的大小和均匀性等的影响,为研究在微波辐照的条件下合成均分散功能高分子微球和无皂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奠定基础。
无皂乳液聚合实验

附二实验: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高分子胶体微球一.目的和要求1. 了解高分子和高分子聚合反应基本知识。
2. 掌握无皂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以及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合成操作。
3. 了解形成稳定的胶体微球体系的机理和zeta 电势等有关知识。
4. 了解高分子微球的基本表征手段、仪器原理及相关操作。
二.前言1.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20世纪20年代是高分子科学诞生的年代,1920年,高分子科学的始祖H. Staudinger(德国)首次提出以共价键联结为核心的高分子概念,并获得195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高分子(macromelecular)是一种由许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分子量很高(104-107,甚至更高)的化合物。
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所以高分子又称大分子。
由于高分子多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因此也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用于聚合的小分子则被称为“单体”。
如果把小分子化合物看作“点”分子,那么高分子就像“一条链”或“一串珠子”,这条贯穿于整个分子的链被称为高分子的主链,高分子主链的长径比可以达到103-105,甚至更大。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在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上与小分子化合物有很大差异。
如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强度、高弹性、高粘度、力学状态的多重性以及结构的多样性等特点都是其有别于小分子化合物的特征。
每个高分子都是一个长链,与小分子化合物相比,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大得多,超过了组成大分子的化学键能,所以它不能像一般小分子化合物那样被气化,用蒸馏法加以纯化,这也正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各种力学强度,用作材料的内在因素。
除了少数天然高分子如蛋白质、DNA等外,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通常是不均一的,高分子化合物实际上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物,这种性质称为“多分散性”。
因此其分子量实质上都是指平均分子量。
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体积排除色谱来测定(SEC,也称凝胶渗透色谱GPC,见附录)。
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微球的开题报告

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微球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功能性高分子微球可广泛应用于药物释放、化妆品、涂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传统的微球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溶剂反应、乳液聚合、凝胶聚合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反应时间长、工艺复杂、产物纯度低等问题。
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因其高效、快速和节能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高分子制备领域,而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则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效制备微球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采用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微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无皂乳液聚合条件对微球形貌的影响,探究影响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的因素。
2. 在不同体系下,分别采用不同高分子单体进行微球的制备,测试微球粒径、分布、散射性能等。
3. 采用SEM、TEM和DLS等表征手段对微球的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表征,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能测试。
4. 探究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微球的机制和性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 合成无皂乳液
2. 设计实验方案,调节无皂乳液性质
3.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
4. 对制备的微球进行形貌、结构、性质等测试
5. 尝试探究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微球的机制和性质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探究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和机制,并制备相应的微球。
同时,通过对微球形貌、结构、性质等的研究,探究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微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及应用摘要:无皂乳液聚合又称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是一种环保清洁的制备高聚物的聚合方法。
与常规乳液聚合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详细地讨论了几种无皂乳液聚合的制备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不同的方法举出一些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方法;应用前言无皂乳液聚合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完全不加入乳化剂或仅加入微量乳化剂(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乳液聚合过程。
与常规乳液聚合相比,无皂乳液聚合具有如下特点:(1)避免了由于乳化剂的加入,而带来的对聚合产物电性能、光学性能、表面性能、耐水性及成膜性等的不良影响;(2)不使用乳化剂,降低了产品成本,缩减了乳化剂的后处理工艺;(3)制备出来的乳胶粒具有单分散性,表面“洁净”,粒径比常规乳液聚合的大,可以被制成具有表面化学能的功能颗粒;(4)无皂聚合乳液的稳定性通过离子型引发剂残基、亲水性或离子型共聚单体等在乳胶粒表面形成带电层来实现。
无皂乳液聚合由于体系中不含乳化剂,所以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但是也正是由于缺少乳化剂的保护作用,而使得乳液的稳定性下降,固含量相对较低。
因此,开发新型的反应性乳化剂和优化无皂乳液聚合工艺,是无皂乳液聚合面临的首要问题。
1.制备方法1.1制备方法的选择原因无皂乳液聚合的制备方法可根据其单体种类与性质以及反应体系来选择,并可以根据其机理,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影响无皂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因素来判断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其中无皂乳液的稳定性是在选择制备方法时的必要考虑因素。
在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聚合物的结构因素以及静电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无皂乳液的稳定性。
根据影响稳定性的不同因素可知,要增强粒子稳定性。
原则上应增强粒子表面的电荷和亲水性,使Gibbs自由能充分降低。
可以得出增强稳定性的方法如下:(1)以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两亲聚台物为乳化剂。
纳米粒子原位还原机理

纳米粒子原位还原机理
纳米粒子的原位还原机理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乳液聚合或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的有机聚合物微球。
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功能单体或对微球进行修饰,使微球带有大量能与铁盐形成配位键或离子键的基团,如-Cl、-CHO、-NO2、-COOH、-SO3H等。
然后,将这些合成出来的高分子微球浸渍在一定浓度的Fe2+和Fe3+离子混合液中。
这样,聚合物微球在铁盐溶液中溶胀,Fe2+和Fe3+离子渗透到微球的内部并与上述基团作用而被固定。
接下来,通过升高pH值,使Fe2+和Fe3+离子在孔中形成FeO,或者通过氧化还原法使结合在微球上的铁离子转化为磁性纳米颗粒。
最后,得到含有Fe3O4纳米晶体的单分散复合磁性高分子微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纳米粒子原位还原机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阳离子无皂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阳离子无皂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沈飞叶;丁磊;房宽峻【期刊名称】《印染助剂》【年(卷),期】2009(026)010【摘要】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单体和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稳定的阳离子型聚合物乳液.分析了单体(软单体丙烯酸丁酯BA、硬单体苯乙烯St、阳离子单体DMC)、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DMC、BA、St用量分别为13.14%(对体系质量)、6.18%(对体系质量)和2.32%(对体系质量),引发剂用量0.5%(对单体质量),搅拌速度250 r/min时,合成的阳离子乳液粒径为383.3 n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用于涂料染色织物,经过改进的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具有比商品粘合剂高的干摩擦牢度和较好的湿摩擦牢度.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观察结果说明,阳离子乳液能够在织物表面形成更完整均匀的聚合物薄膜.【总页数】5页(P10-14)【作者】沈飞叶;丁磊;房宽峻【作者单位】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33+4【相关文献】1.阳离子无皂乳液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J], 贾建民;郭睿;季振清2.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J], 沈飞叶;房宽峻3.无皂乳液粘合剂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J], 吉婉丽;张晓丽4.阳离子核/壳型硅丙乳液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J], 许晓敏;孙潇;曹丽霞;任炳;闵洁5.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J], 沈一丁;李刚辉;费贵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3期
S IN E&T C O O F MA I CE C E HN L GYI OR TON N
0科教前沿 0
科技信息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及 微球的阳离子染料染色
张彩云 房宽峻 ( 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山东 青岛 267 ) 601
较好的吸附性能。
【 莱键词】 阳离子红 x G L 聚合物微球; —R; 染色
0 前 言
无皂乳液聚合是在 传统乳液聚合 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 项聚合 反应 新技术 . 它是指在反应 过程 中完全不加 或仅加入微量乳化剂 ( 其 浓 度小于临界胶柬浓度 C C M )的乳液聚合过程 。与传统乳液 聚合相 将所制备的乳 液样 品用蒸馏水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 取镀金的金属 片, 沾上适量溶液 , 与白炽 灯下 烤干 , 放入 日本 电子株式会社 的 J M一 E 10 E 2 0 X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颗粒大小及样貌 1 微球的染 色 . 4 染色 : lm 取 O L固含量为 0 8 . %的乳液 , 0 M的 N O 0 用 . 1 a H调其 p H 为 4 , 、., . 6 8 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 5 L x O 6 缓慢滴加到乳 5 5 取 m 5 l 一 M。 液 中. 全部滴 加完毕后 . 在室温下染色 1 h 1 上染率的测定 . 5 取一定量染色后 的乳液 4 L放人离心试管 中.在 10 0/i m 0 0 r n或 m 畿褥 相同的离心条件下继续 2 0 r i 的转 速下离 心 3 r n 00 rn / a 0 i 后取上 清液在 摹躲 a 离心 , 直至上清液澄清 为止 。用分光光度∞ 鲫 帅 ∞ ∞ ∞ 阳 计测上清液 的吸光 度为 A O
◆
~
1 实验
◆
r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试剂与仪器 . 1 ◆ r 阳离子红 X GR ( — L 简写 X GR . 海火炬染料有 限公 司 . 甲醇 — L滨 经 ◆ 下 提纯 , 结构式如图 1 所示 )苯 乙烯 ; ; 丙烯酸 ; 过硫酸铵 ; 蒸馏水 。 0 1 2 3 4 5 6 7 余姚市金诺天平仪器有 限公 司 T 一 2A电子天平 :上海佑科仪 P 30 t. ,1 器仪表有 限公司 U 7 5 V 5 B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计 。 图 1 不 同时间单体 转化率 1 微球的制备 . 2 1 . 在装有搅 拌器 、冷凝水 及滴液漏 斗的三 口烧瓶 中加入 3 A .1 2 gA 由图 1 可以看 出 . 随时间的延长 . 转化率不断提高 , 到第 6个小时 ( 丙烯酸 )01 P ( 、 s 过硫 酸铵) 2 0 L蒸馏水 , . 及 0m 开启 搅拌 , 接通冷凝 的时候 . 转化率的升高变缓 . 到第 7 小时的时候 , 个 转化 率不再升高 , 水 , 氮 1mn 每秒 约 2 3 通 5 i( - 个气 泡 ) , 1 h内滴 加 2 gt 苯 乙 说 明反应 已经结束 无皂 乳液 聚合成核机理主要有两种 . 后 在 . 5 0 S( 均相成核机 烯 )缓慢升温至 7 ℃, , O 反应 7 。 h 理和齐聚物成核机理。均相成核机理的主要观点是 , 聚合反应 的初始 1 . 移 除加热设备 . 除冷凝 水 . 反应液 冷却后 . .2 2 撤 待 将其倒 入样 品 阶段 是在水相 中进行的 . 之后进一步成核 。引发剂首先在水相 中分解 瓶. 分析待用 成 自由基 . 再与水 中的单体 引发 聚合并 进行链增长 , 反应 遵从均相反 1 固含量 、 _ 3 转化率的测 定及微球 的表征 应动力学 。 齐聚物胶束成核机理主要观点是 , 在聚合反应初 期 , 先在 首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在测定的乳液 中加入少量 的阻凝剂 ( 苯二 水相中生成 大量 的具有一定长度疏水链段 的齐聚物 . 的一端带有亲 对 链 酚 )防止在反应过程中未反应 中的单体发生凝聚而影响测量结果 。 . 水性的引发剂碎片一 O- S 4基团 .使得齐聚物本身具有表面 活性剂 的作 具体 的测量过程如下 : 用。 当齐聚物达到 临界胶束浓度时 , 彼此靠在一起形成胶束 , 并增溶单 1 . 称 取 1 的对苯二 酚固体 , .1 3 g 配制成 10 L的溶 液 , 0m 即质量分数 体 . 发 反应 成 核 引 为1 %的对苯二酚溶 液 1 . 于称量瓶 中加 入 01 的对苯二酚溶液 , .2 3 . g 称取称量瓶 的质量 , 将 其记 为 m 。 。 1 . 向称量瓶 中加入约 1 2 的乳液 , .3 3 -g 称量其质量 , 将其记为 I 。 l l
~
◆ }
比 , 皂乳液 聚合合成 的产物表面较“ 无 洁净”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 、 , 胶 体化 学、 色谱分离等领域 。 阳离子染料是一种水溶性染料 . 在水中发生电离后会 以阳离子的 形 式存在 , 主要用 于腈纶 的染色。之所以用于上染腈纶是 因为腈纶在 聚合 的过程 中引进 了第三单体 , 使得腈纶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带负电 的基团 . 染色时可以与阳离子染料 的正电荷通过库仑力结合 当前 高分子材料是 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 的热点 . 而且在这方面也 则上染率= I 1 取得了许 多成果 。 尤其是近些年 .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 学者 标准染液的吸光度为 A, 们发现了许 多新 的研究方法 虽然许多的论文报道涉及 到乳液聚合物 的性质 . 以及与表 面活性 剂混合后微观结 构和宏观性质 . 明乳液聚 2 结 果 与 讨论 说
【 要 】 文采 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 物微球 ,-] 摘 本 -  ̄阳离子染料对聚合 物乳液进行染 色。通过 T M对微球进行表征 , X E 并测定 了聚合反
应的转化 率; 用上 染率 来表征 阳离子染料 对微球 的吸 附。实验证明 , 无皂乳液聚合 能够合成形状较规整的微球 , 阳离子染料对聚合物微球具有
合物的研究 已经相 当成 熟 。 而且各方 面性质的研究也基本 完善 , 但是 21 单体的转化率 . 现在做的关 于乳液 聚合物 的阳离子染料染色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 研究的是采用无皂乳 液聚合聚合 的方 法合成聚合物微球 及阳离子染 料对聚合物微球 的吸附
◆
¨ 】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