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高分子微球

合集下载

医疗诊断用高分子材料

医疗诊断用高分子材料

路线2: 悬浮聚合:
概念:通过强力搅拌并在搅拌剂的作用下, 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 水中,由油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 聚合反应。 体系:疏水性单体、水(分散相)、稳定剂、 疏水性引发剂。 缺点:必须使用分散剂,后期难以除去, 影响聚合物性能,制得微球粒径一 般在10μ m之上,单分散性不好。
a.酸酐形成法:
本反应过程简单,无须对中间产物进行分离。
b.碳二亚胺法:
c.活泼酯法:
包埋法:
概念:包埋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固定化技 术,它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在聚合 物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中的方法。 分类:晶格法——将生物活性分子结合到 半透性凝胶微球的晶格中。 胶囊法——将生物活性分子包裹到 半透性高分子胶囊中。 PAM是一种常用的包埋材料,具有相当 好的强度、弹性和化学惰性,多用于固定化 酶和非生长微生物(如酵母细胞)。
乳液聚合:
概念: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 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 特征:最重要的特征为分隔效应——聚合 聚合增长中心被分隔在为数众多的 聚合场所内,使得聚合速率高,产 物分子量高。 体系:乳化剂、单体、水 缺点:产物中有乳化剂,难以完全清除。
• 无皂乳液聚合:
特点:完全不含或只含微量乳化剂 优点:得到粒径分布单一 ,表面“清洁”, 并且其表面功能基团的数目和分布 均可得到控制。 增长机理: 影响体系最终 ①均相增长机理 微球的形态、 ②非均相增长机理
优点:方法简单 缺点:得到的微球粒径分布宽,形状不规 则,粒径不均匀,壳层中难免混有 溶剂、乳化剂或沉淀剂,用于免疫 检测或细胞分离等领域时,微球的 生物相容性将受到影响。 同时,该方法仅限于某些可溶或可 熔的高分子,而且需要额外的分离 设备和能源消耗。
2.单体聚合法

大孔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大孔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3结果与讨论
采用 悬浮 聚合法 的 目的是 为 了获得 粒度 合适 、 小 大
2 共聚体的聚合 . 2
按 一定 比例量 取 经过 预 处理 的苯 乙烯 和 二 乙烯 苯
均匀 且 圆球率 高 的聚 合球 粒 。 实现悬 浮聚合 的关键 是使 单体 小珠 滴稳 定地分 散在 介质 中 。研 究表 明, 单体 与水
[] 5 谈维汉. 钢筋混凝土排 水管 内衬改性 P C工艺 [] 中 国市政 V J.
工 程 , 08 14 4 , 2 4 2 0 , 3 ( ) 4  ̄4 .

1 6
广东建材 21 年第 8 00 期
表 1影响 S D B球状微球形状及粒度的因素 t V —

研 究与探讨
定要求 时 , 入磁 粉及助 剂 , 荡使 之混 合均 匀 , 加 振 且磁粉 能悬浮 不沉 ;然 后 倒入 含 0 5 聚 乙烯 醇水 溶 液 的二 口 .%
实验结 果如表 1 示 。 所
31 .单体与水相比的影响
【 考文献】 参
[] 思 明. 密 度 聚 乙烯 管 在 污 水 管 道 中 的应 用 [] 建 材 技 术 1李 高 J.
烧 瓶 中,搅 拌进 行 悬 浮聚 合 。半小 时 内将 温度 升 高至 9 ̄ 0 C,维 持 4 5 r  ̄ h ,使球 形 颗粒 定 型 ,然 后 再升温 至
1 ( 固化 l 2 r 再冷 却 、 (】 )℃ ~ h, 出料 , 分别用 热 水 、 乙醇 、 冷
水 反复洗 涤 、 晾干 、 筛 。在沙 氏提 取器 中 , 无水 乙醇 过 用
[] 2 陶俊杰, 王静, . 等 高密度 聚乙烯管 城区污水管道 工程 中的
应用 [] 市政 技 术 , 04 2 () 3 2 8 . J. 2 0 , 2 6 ,2  ̄3 9 [] 振 兴 . 璃 钢 夹砂 管 材 存 菜 市 截 污 上 程 中 的 应 用 分 析 [] 3王 玻 J.

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化学反应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方面,常常通过在微球表面引入含有氨基、羧酸等官能团的单体,再与具有磁性的硫酸铁、氧化铁等物质进行交联合成。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交联度难以控制、合成时间较长、稳定性较差等。

因此,设计一种新颖、高效、可控的制备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控制共聚反应条件,合成出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微球,并将其与磁性物质进行交联,制备出磁性高分子微球。

通过对微球形貌、粒径分布、磁性能等性质的测试和分析,探究环氧基团在微球交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微球性质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合成含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微球: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辅以含有环氧基团的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含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微球。

(2)磁性交联:将合成的高分子微球与具有磁性的物质进行交联,制备出磁性高分子微球。

(3)性能测试: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微球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光散射仪、牛顿冷却天平等手段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霍尔效应仪、磁振仪等手段测试微球磁性能,以此探究含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微球的性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引入含环氧基团的单体,对传统的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微球的交联度和稳定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同时,可控合成环氧基团含量不同的微球,探究其对微球性质的影响,为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化学反应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五、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可成功合成含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微球,并通过与磁性物质的交联,制备出具有良好磁性性能的高分子微球。

同时,研究环氧基团含量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对微球进行形貌、粒径、磁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最终,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结果,评价该方法在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方面的优劣,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预测。

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

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

p e a a i n p o r s .Po y r a in c n i o sa h o c n r t n o ip r a t o a in s e d a d t e c n e to rp rt r g es o l me i t o d t n st e c n e ta i fd s e s n ,r t t p e n h o t n f z o i o o F3 e i a h mir s h r r ic s e .Th p r p it o c n r t n o ip r a ta d r t t n s e d c n h l r — ne c co p eeaedsu s d ea p o ra e c n e ta i fd s e s n n o a i p e a e p p e o o
关键 词 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 硅烷偶联剂 悬浮聚合 粒径分布
Pr p r to f M a n tc Po y e r i l s e a a i n o g e i l m r Pa tc e LI ANG a g i F n y ,GU h n h o,Z S u ca HOU i xn Jn i
a u to h d e 3 mo n ft ea d d Fe Ke r s ywo d
bt n ui o
n n p r ils a o a tce .
ma n tcp l e ir s h r s i n o p ig a e t u p n i n p l e ia i n a tce iti g e i o y r c o p e e ,sl e c u l g n ,s s e so o y r t ,p r ilsd s r— m m a n m z o

浅谈磁性高分子材料

浅谈磁性高分子材料

前言磁性高分子材料是最早出现在1970年,是高分子功能材料。

与之前的普通磁性材料相比,磁性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多优点,磁性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

结构型磁性高分子材料是指本身具有磁性聚合物,如自由基聚合物,自由基化合物茂金属聚合物。

复合型磁性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分子化合物与无机磁性材料两部分复合而成。

制备方法磁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等。

磁性高分子微球具有更特殊的制备方法外,如包埋法、化学液相沉积法及生物合成法等。

共混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共聚共混法和互穿聚合物网络法三种方法。

其中物理共混法是指通过物理作用实现高分子材料和磁性原料的共混,根据原料性状的不同可区分为粉料共混、熔体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等方法;共聚共混法可分为接枝和嵌段共聚共混法两种,其中接枝共聚共混法是指将聚合物A溶解于聚合物B的单体中,通过引发B单体使其在聚合物A的侧链上实现接枝共聚,嵌段共聚共混法则是使A、B单体主链断裂后实现共聚,形成A-B主链交错连接的聚合物;互穿聚合物网络法(IPN)是一种独特的高分子共混法,通过聚合物A和聚合物B各自交联后所得的网络连续地相互穿插而形成新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A、B之间不发生化学键合。

原位聚合法通过将高分子材料单体、磁粉及催化剂全部加入到分散(或连续)相中,使高分子材料单体在磁粉表面发生聚合(或相反),形成以磁粉为核、高分子材料为包覆层或高分子材料微粒为核,磁粉附着于表面的复合磁性粒子,这些磁性粒子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单体中高度分散,具备较高的均匀性,原位聚合法制备的磁性粒子可进一步制成其他性状的材料,也可单独使用,如制作磁性高分子微球。

包埋法将磁性粒子置入高分子溶液,使其充分分散,并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得高分子材料内部含有磁性微粒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微球中磁性微粒与高分子材料的基团之间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或者形成氢键和共价键相结合,包埋法制备磁性高分子的不足在于微球粒径难以有效控制导致粒径分布不均匀,由于雾化、絮凝、蒸发等方法难以有效去高分子溶液中预置的溶剂和沉淀剂,导致磁性高分子微球内含杂质,影响其使用性能。

磁性γ-Fe2O3聚合物复合微球

磁性γ-Fe2O3聚合物复合微球

磁性γ-Fe2O3聚合物复合微球制备方法过程及结果:一、以油酸包裹的γ_Fe2O3为磁性来源,选用苯乙烯( St)、二乙烯苯(DVB)和甲基丙烯酸( MAA)为共聚单体,通过改进的悬浮聚合法。

二、制备表面含有羧基的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利用红外光谱(FT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以及热重分析仪(TG)等对聚合物进行了性能表征.三、FTIR和光学显微镜结果分析表明,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在磁性粒子的表面发生了聚合反应,生成了聚合物包埋磁粉的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且微球表面含有羧基;S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磁性γ_Fe2O3/P(St-DVB-MAA)复合粒子呈球形,微球具有多孔结构,且微球之间不发生团聚,微球粒子粒径分布均匀,大多数粒子粒径分布在0.4~0.9mm之间;四、TG测试的结果表明,磁性γ-Fe2O3被包覆在聚合物微球之中,且磁性粒子在微球中的包覆率达到12.12% .磁性复合微球的红外图谱图中(a)、(b)和(c)分别为除去杂质的γ_Fe,O3粒子、经过油酸表面处理的γ-Fe2O3 粒子和γ-Fe2O;/P( St-DVB-MAA)磁性复合微球的红外光谱图.从图1(a)中可看出,改性前,603、552、447cmi- ' 处的吸收峰是典型的γ-Fe2O3 的特征吸收峰[1414],3421 cm一和1639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磁粉表面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和弯曲振动吸收峰。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硅羟基脲醛树脂磁性微球氨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环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硅羟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链酶亲合素聚苯乙烯磁性微球橙色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绿色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红色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橙色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绿色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红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橙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绿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红色二氧化硅荧光微球橙色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绿色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红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蓝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黄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多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绿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黑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紫色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磺酸基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氨基介孔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羧基介孔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聚苯乙烯氧化铁磁性微球荧光标记聚苯乙烯氧化铁磁性微球表面羧基或氨基修饰聚苯乙烯荧光微球BSA修饰聚苯乙烯蛋白修饰聚苯乙烯链霉亲和素修饰聚苯乙烯微球生物素修饰聚苯乙烯微球氨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醛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苯肼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磺酸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荧光微球(FITC or RB)红色橙色绿色介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氨基修饰介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羧基修饰介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荧光标记聚苯乙烯氧化铁磁性微球(红、橙、绿)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生物素-聚苯乙烯微球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链酶亲和素聚苯乙烯微球牛血清白蛋白聚苯乙烯微球PLGA Beads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PMMA Bea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系列聚苯乙烯微球0.05μm-22μm氨基聚苯乙烯微球0.05μm-22μm羧基聚苯乙烯微球0.05μm-22μm大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系列交联聚苯乙烯微球4μm-22 μm羧基交联聚苯乙烯微球4μm-22 μm氨基交联聚苯乙烯微球4μm-22 μm发红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最大激发波长620 nm 发红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最大发射波长680 nm 发红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1.0μm->5.0μm发橙色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最大激发波长540 nm发橙色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最大发射波长580 nm 发绿色光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443 nm/505 nm发红色光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发橙色光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发绿色光氨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发红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620 nm发橙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488 nm发绿色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443 nm磁性γ-Fe2O3/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磁性复合微球含Fe3O4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纳米微胶囊及磁性复合空心微球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聚苯乙烯聚合制备纳米微胶囊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聚苯乙烯为基的功能复合纳米微球聚苯乙烯/ Fe3O4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聚合离子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复合微球多级微纳米结构聚苯乙烯基复合微球Fe3O4-聚苯乙烯复合磁性微球聚苯乙烯(PS)包裹Fe3O4磁性纳复合微球表面配位有稀土离子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分散聚合磁性聚合物微球单分散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微球性超顺磁性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微球聚苯乙烯基复合微球磁性乳液磁性聚苯乙烯复合微球Fe3O4/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微球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羧基化修饰Fe3O4 外壳为聚苯乙烯的复合微球核壳型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聚苯乙烯(PS)复合空心微球聚苯乙烯/聚乳酸/Fe3O4纳米复合微球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单分散性大孔聚苯乙烯微球高分子聚苯乙烯纳米复合微球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四氧化三铁磁性空心杂化微球磁性杂化微球不同粒径大小的聚苯乙烯等有机微球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磁性微球聚乙二醇改性FeO聚苯乙烯复合磁性微球Y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磁性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羧基化的聚苯乙烯(PS)包覆Fe304磁性纳米微球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复合微球氨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复合微球(CdS)纳米粒子簇和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Fe_3O_4/PS)磁性复合纳米棒镍/聚苯乙烯/二氧化钛(Ni/PSt/TiO_2)无机-有机结构的多层核-壳复合微球1.2μm聚苯乙烯微球Fe_3O_/聚苯乙烯中空微球磁性复合微粒PS/Fe3O4磁性高分子微球氧化硅/聚苯乙烯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羰基铁粉/聚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Fe3O4纳米粒子包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聚苯乙烯磁性纳米晶体/聚合物复合微球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复合磁性微球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wyf 12.18。

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进展
较 多 的是前 面 的 2种 微球形 态 。
(1 )
o ◎ ⑧
( 2) ( 3) ( 4)
包埋 法 是 运用 机 械搅 拌 、 声 分 散等 方 法 使 子 溶液 中 , 过 雾化 、 通 絮凝 、 沉 积 、 发 等 手段 制 得磁 性 高 分子 微 球 。磁 性 粒 子 蒸 表 面 由于 有 大量 的羟基 存 在 , 亲水 性 高 分子 之 间 与
郭 卫强 ,焦艳 华
( 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心 ,浙江 杭州 3 2 ) 11 1 1 摘 要 : 述了磁性 高分 子微球 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介绍 了高分子磁性微球制备方法 中比较经典的几种 ,并 综 比较 了他们各 自的优 势和不足。并对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方 向的未来 发展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 纳米磁性 ; 磁性微球 ; 高分子微球
们在人体 内安全无毒 , 可降解 , 不与人体组织器官产 生免 疫 原性 , 种 性质 在 靶 向药 物 中尤其 重 要 。( 这 4 ) 功能基特性 , 生物高分子有多种活性功能基 团, 如

O H,一 C O O H,一 C O,一 N ,,一 S H H H等 可连
接具有 生物 活性 的物质 , 免疫蛋 白、 如 生物 酶等 p。 】
图 1 高分 子磁 性微 球 的 4种模 型
高分 子磁 性微 球 的优势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4个 特 性上 : 1 表 面积效 应 和体 积效 应 , () 由于微 球 的粒 径
存 在一 定 的 亲 和力 , 以把 磁 性粒 子 浸 泡 于这 些 高 所 非常小 , 导致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急剧增大 , 从而 分子的溶液中 , 再经过乳化等处理过程 , 就可 以在磁 使 其 表 面能 大 大增 加 , 很 多反 应 中表 现 出常规 试 在 性粒子表面形成高分子壳层 。在此过程中, 使用交 剂不曾有的表面活性 Ⅲ 2 超顺磁效应 , 。( ) 由于磁性 联剂对高分子壳层进行稳定化处理 , 更可以进一步 材 料 的 加 入 , l 料 的超顺 磁 性 也 成功 地 引 入到 磁 生材

磁性微球的制备

磁性微球的制备

磁性微球的制备目前,磁性微球制备的讨论主要围绕在如何制备出具有高磁响应性和超顺磁性,高比表面积,粒径单分散并分散较窄的磁性微球。

磁性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包埋法、单体聚合法、共沉淀法和渗透一沉积法。

1. 包埋法包埋法是指将磁性颗粒分散于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絮凝、沉积、蒸发等手段,使高分子包裹在磁性颗粒四周,并利用交联剂对高分子进行交联,形成具有磁核的高分子微球。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乙烯亚胺(PEI)、多糖(纤维素、琼脂糖、葡聚糖、壳聚糖等)、聚乙烯醇、蛋白质及其它高分子等。

一般状况下,包埋法得到的磁性微球其磁核与壳层的结合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包括氢键)、金属与高分子链的螯合作用以及磁核表面功能基与高分子壳层功能基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利用包埋法制备磁性微球,方法简洁,但得到的磁球粒径不易掌握且分布较宽、壳层中往往夹杂诸如乳化剂之类的杂质,用于免疫检测、细胞分别等领域会受到肯定限制。

2. 单体聚合法单体聚合法指在活性单体、磁性微粒以及引发剂、稳定剂等共存的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而形成核一壳式磁性高分子磁球的一类方法。

常用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酸以及各自的衍生物等,采纳的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分散聚合。

乳液聚合(包括无皂乳液聚合和种子聚合)等。

单体聚合法胜利的关键在于确保单体的聚合反应在磁性颗粒表面顺当进行。

一般而言,磁性颗粒的亲水性较强,因此在使用亲水性单体进行聚合时,反应较为易于进行;对于大部分油性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则需要对磁性颗粒进行表面活化,或改进悬浮聚合的有机相组成,以便于单体接近颗粒表面,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当进行。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载体粒径较大,固载量小,但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而且磁响应性也较强。

由于磁性粒子是亲水性的,所以亲水性单体(如多糖类化合物)简单在磁性微粒表面进行聚合,而对于油性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反应难以在磁性微粒表面进行.因而需要对磁性微粒进行预处理或适当转变聚台体系的有机相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介绍基金项目:航空基金资助项目(99G 53074);作者简介:谢钢(1975—),男,重庆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

磁性高分子微球谢 钢1,张秋禹1,李铁虎2(11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西安 710072;2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 710072) 摘要: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合成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在细胞分离、有机合成、环境Π食品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磁性高分子微球;制备;细胞分离;有机合成;微生物检测磁性高分子微球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有机高分子与无机磁性物质结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磁性及特殊结构的微球。

因磁性高分子微球同时兼具高分子微球的众多特性和磁响应性,不但能通过共聚及表面改性等方法赋予其表面功能基(如—OH 、—C OOH 、—CH O 、—NH 2、—SH 等),还能在外加磁场下方便迅速地分离,因此自70年代以来,磁性高分子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磁性材料、生物医学、细胞学和生物工程、分离工程,以及隐身技术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有关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备、表征和应用几个方面,也有少量有关磁性微球宏观物理性能的研究[1,2]。

其中有关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类、早期的一些应用等已有较详细的综述[3~5],本文主要就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制备方法、研究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介绍。

1 制备方法的分类及研究现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磁性高分子微球按结构可分为三类:一是核为磁性材料,壳为聚合物的核/壳式结构,该类微球研究得最多;二是以高分子材料为核,磁性材料作为壳层的核Π壳式结构;三是内层、外层皆为高分子材料,中间层是磁性材料的夹心式结构。

其中研究较多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主要是第一类磁性高分子微球,因此主要就第一类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从制备方法来看,主要包括包埋法[6,7]、单体聚合法[8~28]和原位法[29]三类。

1.1 包埋法包埋法是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最早的一类方法,它是将磁性微粒分散于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沉积、蒸发等手段得到磁性高分子微球。

Bahar等[6]将悬浮有FeO4的油相倒入水3相,搅拌,然后在室温下蒸发出油相溶剂氯仿,制得带有反应性醛基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并将其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研究。

Y en等[7]制备了功能性磁性粘多糖(如壳聚糖)微球。

其方法是在FeCl2和FeCl3的酸性水溶液中溶解壳聚糖,然后通过控制pH值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

其粒径的大小和溶液中粘多糖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利用包理法制备磁性微球的优点是方法简单。

缺点是所得的粒子粒径分布宽,形状不规则,粒径不易控制,壳层中难免混杂一些诸如乳化剂之类的杂质,用于免疫测定、细胞分离等领域会受到很大限制。

同时,该方法仅限于某些可溶的聚合物,且需要分离设备和能源耗费。

1.2 单体聚合法由于包理法存在诸多缺陷,能制得粒径分布较窄,规整球形的单体聚合法应运而生。

单体聚合法是在磁性粒子和有机单体存在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聚合方式加入引发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物质聚合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

制造高分子微球的常规方法,如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包括无皂乳液聚合、种子聚合)、分散聚合等,均可用于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1.2.1 悬浮聚合 Tricot等人[8]在油溶性引发剂、悬浮稳定剂和磁粉共存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径范围为0.05mm~3mm的磁性高分子微球。

Margel等[9]利用悬浮聚合,制得了粒径范围为0.03μm~80μm的磁性聚丙烯醛类微球,并对其表面醛基、羧基及双键含量进行了测定。

Tsuruta[10]首先制得了磁流体、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的悬浮液,在搅拌的同时施加低频超声波分散,然后聚合得到粒径范围为011至数十个微米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其粒径大小随超声波的频率而变化。

Daniel等[11]采用微悬浮聚合得到了粒径范围为0.03μm~5μm的憎水磁性高分子微球,但所得磁性微球中的磁性无机微粒倾向于迁移至微球的四周。

Charm ot等[12]同样采用微悬浮聚合合成了粒径范围为0.05μm ~10μm的憎水交联复合磁性微球。

在该发明中,磁性微粒集中于复合磁性微球的内部,壳体几乎不含磁性微粒。

但所得微球中仍有大于10%的不含磁粉的“空白”微球,需要在磁场下加以分离。

悬浮聚合法具有微球粒径分布宽的缺点,因此目前研究较多的为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

1.2.2 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它还包括无皂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等方法。

S olc[13]在分散有磁性粒子的水相体系中乳化单体,得到稳定的乳化体系,然后应用乳液聚合得到了胶体尺寸的疏水磁性高分子微球。

邱广明等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单分散的亚微米级磁性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单体、种子粒子及pH调节剂等因素对聚合行为和磁性微球的影响[14]。

作者认为,采用磁流体合成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关键是在磁流体表面产生聚合引发点,形成理想聚合场所。

因此对乳液聚合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吸附2溶胀的方法,得到了单分散性好,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和耐酸性的磁性高分子微球[15]。

磁性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广,如用作诊断试剂等,但该领域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单分散性好,并且应无非特异性凝聚因素(如乳化剂等)。

而乳液聚合制备的磁性高分子微球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人们又开发了无皂乳液聚合技术。

无皂乳液聚合是指在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微量乳化剂(其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 MC)的条件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Y anase等[16,17]在磁流体存在的条件下,不外加表面活性剂,制得了磁性聚苯乙烯微球。

并详细地讨论了磁流体中的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用量、单体、添加剂(CaCl2、荧光染料)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特征的影响。

作者认为,在磁流体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行为和常规乳液聚合行为类似,但前者的反应机理比后者复杂得多。

同时,他们对商业磁流体进行超滤处理(除去体系中存在的游离表面活性剂和其它添加剂),得到了超滤磁流体,并比较了这两种磁流体存在下的聚合反应。

由未经处理的磁流体得到的微球粒径较小,微球彼此间的磁含量差异大,粒径分散性较大,且磁粉倾向于靠近微球的边缘。

而由超滤磁流体得到的微球粒径较大,分散性小,且磁粉在微球内分散均匀。

该课题组还就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磁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用热失重2差热分析(TG2DT A)的方法来确定磁含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K ondo等[18]人在共沉淀法合成超细磁流体的基础上,用两步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热敏性的磁性聚苯乙烯ΠN2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StΠNIPAMΠM AA))微球。

在SE M和TE M观察胶乳微粒的形态和分布,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流体动力学直径,超显微电泳分析测定ζ2电位,热重法分析磁含量的基础上,他们认为,磁性胶乳微粒的流体动力学直径(hydrodynamic diameter)随磁流体/单体重量比的提高而明显减小,这与Y anase等得出的结论一致。

由于Y anase等制备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缺少功能基,而K ondo等采用的两步法较复杂,因此,H wee等人[19]采用一步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在磁流体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出平均粒径为30nm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并对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表面羧基含量、磁含量、酸碱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他们发现,用丙烯酸钠(NaAA)代替甲基丙烯酸(M AA)不但能提高磁性微球的单分散性,还能提高其表面羧基含量。

1.2.3 分散聚合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难以得到粒径大于1μm的磁性高分子微球,而当磁性高分子微球用于细胞分离、固定化载体的领域时,为了能在磁场下快速分离,多希望利用粒径大于1μm的磁性高分子微球。

分散聚合法对于合成大粒径、单分散性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该方法是向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最为方便的方法。

分散聚合是指一种由溶于有机溶剂(或水)的单体通过聚合生成不溶于该溶剂的聚合物,而且形成胶态稳定的分散体系的聚合方式。

孙宗华等人利用分散聚合法,以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合成了含有—C OOH、—OH、—CH O等不同表面功能基的核-壳型磁性复合胶乳微球[22~22],并研究了分散介质、引发剂、聚合单体、种子粒子等因素对复合微球形成的影响。

随后,其课题组还制备出热敏性的磁性聚苯乙烯ΠN2异丙基丙烯酰胺(P(StΠNIPAM))微球[23,24],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稳定剂浓度等聚合条件对微球合成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手段对热敏性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流体动力学直径,研究了其热敏性。

Richard等[25]在磁流体、有机溶剂、单体、稳定剂、共稳定剂、引发剂共存的条件下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范围为0.1μm~5μm,磁含量0.5%~50%,粒径分布标准偏差不大于15%的单分散疏水磁性高分子微球。

作者认为,为了得到单分散微球,制备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成核阶段快,所有核应同时形成;(2)在微球成长的阶段,连续相中的所有齐聚物自由基在达到临界凝聚尺寸之前,必须被体系中已存在的微球所捕获,以避免形成新的微球;(3)在微球的成长阶段必须避免微球间彼此的凝聚。

1.2.4 辐照聚合 张津辉等[26]在磁流体存在的条件下,采用60C oγ射线源,于常温下辐照引发聚合水溶性的丙烯酰胺和烯丙胺,制得了具有良好理化性能的磁性微球,并将其用于固相放射免疫分析及微量蛋白质亲合富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Rembaum等[27]开发了一种制备单分散好、纯净度高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无容器环境法”(con2 tainerless environment)。

所谓“无容器环境法”是指与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等方法相比较而言,在制备过程中单体液滴并不与容器壁相接触。

其原理是,在一个充满惰性气体或高真空狭长容器中,喷射分散有磁粉的单体液滴,在单体液滴下落的过程中,用紫外线或γ射线引发聚合。

这是一个简单的一步制备方法,可合成粒径范围为0.01μm~100μm的磁性高分子微球。

该方法制备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备过程中可不使用溶剂、催化剂、悬浮剂、乳化剂等会对微球造成污染的各种添加剂,从而得到的是纯净的干燥微球且不需要任何的纯化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收集使用;(2)单分散性好,粒径偏差不超过±5%;(3)反应时间短,聚合时间根据单体的不同而控制在30min左右;(4)适用于任何一种亲油性的或亲水性的单体,只要能以液态方式存在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