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训
2015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母题来源】2015年海南卷生物试题9【母题原题】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答案】D【命题意图】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为背景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考试方向】考向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的点的考查常常借助实验得来的结果(表格、曲线图)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考向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条件。
【得分要点】对于本题学生首选要明确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其次要通过对曲线分析知道不同的自变量——温度条件下,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因变量);同时学生还有明白一点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肯定是光能(太阳能)。
1.(2015吉林长春质检)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
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
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玉米叶肉细胞中没有还原氢生成B.光照强度为b,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C.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ol·m -2·s -1D.实验表明,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2.(2015天津热身)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mg/cm2•h)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练习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题练习20题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而温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实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图中是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
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较高/相同/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制备成相应的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乙组,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两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有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或反应式描述甲、乙两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光反应 (2). 影响酶的活性 (3). 较高 (4). 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 (5). 甲装置中的线粒体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 (6). 乙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形成气泡(方程式略)【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
2、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详解】(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专题十二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
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三)组成关系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浙江省2015-2019高考选考生物试题8套含答案专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O 2 4H 浙江省2015-2019高考选考生物试题8套含答案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15年10月)18.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 最多B.柠檬酸循环中O:与[H:]结合生成水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峙上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2015年10月)30. (7分)图甲是探究光对黑藻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光源位置固定,且光照时间一定,反应室的溶液中含有适量'NaHC03。
图乙为黑藻叶绿体中的某生理过程。
请回答(1)本实验中黑藻的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的_________表示。
(2)若变换图甲中的光源,可改变光的______或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循环,该循环从一个_____开始,每形成1分子三碳糖磷酸需经过____轮该循环。
三碳糖磷酸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供植物细胞利用。
【答案】18.A30.(1)氧气释放量(2)强度波长 (3)卡尔文RuBP 3 蔗糖(2016年4月)17.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不产生C02C.必须在有02条件下进行D.形成大量 ATP(2016年4月)30.叶绿体中的色素,蛋白质等在某种膜上的分布及部分反应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该膜是膜,其上含有色素和催化光反应的。
光反应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ATP 等物质中的。
(2)光反应的产物除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有电子和。
ATP 为碳反应提供了能量和。
(3)分离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的液面,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所含的色素是。
【答案】17.B30.(7分,每空1分)(1)类囊体(光合)酶化学能(2)NADPH 磷酸基团(3)层析液叶绿素a(2016年10月)19.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B. 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C. 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D. 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2016年10月)30. (7分)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与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2015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呼吸作用

2015 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呼吸作用专题 06呼吸作用1.(2015·上海卷 . 28)以下 4 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准时间后能产生ATP 的是()【答案】 D【考点定位】此题主要考察与ATP有关的知识点。
2.(2014 ·上海卷 .20) 依照图 5 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转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转()A.一次B. 二次C. 三次D. 六次【答案】 B【考点定位】三羧酸循环。
3.(2015·上海卷 . 11)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的选项是()①酒精②CO 2③H2O④ATP⑤乳酸⑥H+⑦丙酮酸A .⑥⑦⑤①B.③②①⑤C.④⑦②①D.③④②⑤【答案】 C【考点定位】此题考察无氧呼吸知识。
4.(2015·上海卷 . 14)以下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A .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C.强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答案】 C【考点定位】此题考察无氧呼吸的有关知识。
5.(2014 ·重庆卷 .5) 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乙醇转变成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响,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有关的酶促反响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 [H] 可与氧联合生成水,同时开释能量D.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有关【答案】 C【考点定位】与细胞呼吸有关系的的乙醛、乙酸化学反应过程图解。
6. (2014 ·安徽卷 .1) 对于线粒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高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成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比腹肌细胞的多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齐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答案】 C【考点定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015高考生物总复习二轮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二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
![2015高考生物总复习二轮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二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6e2e2ba0d4a7302763a1b.png)
第二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力摸底】1. D 解析 绿色和黄绿色叶片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吸收蓝紫光,即两种叶片都含有类胡萝卜素、都含有叶绿素a、都能吸收蓝紫光,A、B、C项正确。
黄绿色叶片的叶绿体中含吸收光能的色素,能利用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反应产生ATP,D项错误。
2. C 解析 光反应利用ADP和磷酸合成ATP,A项正确。
叶绿素等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项正确。
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在人体内不能再分解供能,C项错误。
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复制所需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D项正确。
3. C 解析 菠菜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A项错误。
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可以产生[H]和ATP,C项正确。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中[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所以生成物水中的氧来自氧气,B项错误。
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误。
4. (1) 黑暗 (2) 减少 (3) ①a Ⅰ ②(光照强度等)无关变量 不同浓度的CO2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 为了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应将甲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因为绿色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气体变化。
(2) 由黑暗处移至阳光下,光反应产生的ATP、[H]增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增强而三碳化合物的合成不变,故在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
(3) 因为a>b>c,从光合作用强度看,b温度下最大,所以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a。
因为Ⅰ>Ⅱ>Ⅲ,在b 温度,Ⅰ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所以最接近最适CO2浓度的是Ⅰ。
探究在温度为b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最适CO2浓度,则除温度恒定为b外,还需要保持光照强度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并在适当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梯度较小的不同浓度的CO2进行实验。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上海卷.11)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酒精②CO2③H2O④A TP⑤乳酸⑥H+⑦丙酮酸A.⑥⑦⑤①B.③②①⑤C.④⑦②①D.③④②⑤2.(上海卷.14)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3.(上海卷.21)从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A.加入的石英砂太多B.没有加入碳酸钙C.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D.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4.(上海卷.28)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5.(安徽卷.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6.(海南卷.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
之后保持不变。
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7.(海南卷.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8.(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高考生物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专题(附参考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测定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兼性厌氧型P91:属于兼性厌氧型的生物如_____________。
⑸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含量等。
其中温度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来影响呼吸作用的。
(6)如何根据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细胞呼吸的反应物为葡萄糖)∶①无CO2释放和O2吸收时,细胞只进行产生___________。
②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进行产生___________。
③当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___________(或同时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例如进行剧烈运动时人的肌细胞)。
④当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此种情况下,可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大小来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
1.图中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D.以H182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2.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下左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该植物在27℃时生长得最快,在29℃和30℃时将不表现为生长现象B.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C.27℃、28℃、和29℃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 mg/h3.如右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阶段Ⅰ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固定二氧化碳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Ⅱ、ⅢC.过程⑤可为细胞吸收Mg2+等离子提供动力,而不是过程④D.过程④、⑤进行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把经过相同时间饥饿处理且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放在相同的透明玻璃钟罩内(密封),玻璃钟罩内的烧杯中放有等量的不同物质,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一、过程图解类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在酶1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2O,是在酶2的作用下进行的。
在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酸,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酶3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C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图示①~④依次为[H]、A TP、CO2、(CH2O)D. ①产生的[H]和①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解析:光反应中生成的A TP专用于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之需,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
答案:D3.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
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
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解析: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H2O光解,ATP形成(光合磷酸化)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H]中都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膜上有进行光反应所需要的各种色素和酶,故B对,A错。
C中缺少色素和酶,D中缺少所需的酶。
答案:B4.(2010·威海模拟)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解析: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及联系。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也可以产生少量的[H],其来源是葡萄糖。
答案:D5.下列物质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的是()NADP+ATP(CH2O) 叶绿素aNADPH ADP C6H12O6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A.①③⑤⑦B.①②④⑧C.②③⑦⑧D.①④⑦⑧解析: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联系把握不准。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在暗反应阶段参与C3的还原。
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俗称“分子发电机”,丢失电子之后马上又从H2O中获得电子,从而恢复原状。
答案:D6.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
(4)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阶段。
(5)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是________,场所为________。
(6)吸进的氧气在________(场所)被消耗,参加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作用是__________。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解析:据图解分析1、2、3分别为丙酮酸、H2O和CO2;4、5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能量(少量),6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量);线粒体是丙酮酸彻底分解的场所;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氧气参与第三阶段的反应,氧化[H]生成H2O,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答案:(1)丙酮酸H2O CO2(2)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3)线粒体丙酮酸(4)第二第三(5)第二线粒体基质(6)线粒体内膜第三氧化[H]生成水(7)葡萄糖丙酮酸7.下图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通过[①]________把[A]________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_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影响[②]________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__,能量B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3)以上四种作用中能产生水的有________。
在碳循环中,通过细胞呼吸不能将碳归还无机环境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③]________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能量C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5)在啤酒生产中,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通过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发酵时,通过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涉及多个知识点,是一道两者联系较为典型的综合题。
明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种无氧呼吸的概念、能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温度。
有氧呼吸虽然消耗水,但第三阶段却能产生较多的水。
两种无氧呼吸均不能生成水。
能否生成水以及能否将碳归还无机环境都要根据产物来分析。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 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各种生物最常利用的葡萄糖为例可以计算出能量转化效率。
有氧呼吸中,1 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总能量为2 870 kJ,其中1 161 kJ转移到ATP中,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释放的总能量为196.65 kJ,其中只有61.08 kJ转移到A TP中。
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后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
答案:(1)光合作用光能糖类(通常指葡萄糖)(2)有氧呼吸空气(氧气)和温度40.45(3)①、②③(4)无氧呼吸无氧31.06(5)②④二、坐标曲线图、柱状图类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解析:根据曲线分析可知,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A为叶绿素,B为类胡萝卜素。
答案:A2.(2009·江苏高考)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
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但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要多,所以甲脱气后应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应先进行有氧呼吸,其产气要快,产气量比甲要多。
答案:A3.(2010·北京模拟)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贮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解析:土豆(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故A正确。
第一周在空气中既有无氧呼吸(内部细胞),又有有氧呼吸(外部细胞);第二周在氮气中,只进行无氧呼吸,无CO2产生;第三周有氧呼吸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CO2的释放量剧增,无氧呼吸强度减小,故B、C、D错误。
答案:A4.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B.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解析:题干文字说明中要求分别指出三种生物的呼吸曲线,图像中提供了三条曲线的走向。
分析后可知:b为需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c为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a先下降后上升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
经过对错误选项的排除,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D5.(2010·成都模拟)如图是植物氧气释放和吸收速度有关的资料,植物受12小时黑暗,随后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下面是在24小时的实验时间内通过植物呼吸消耗的氧的总体积,哪个是最正确的估计()A.600 cm3B.1 000 cm3C.1 200 cm3D.1 800 cm3解析:在24 h中,不论光照还是黑暗,呼吸作用一直进行着,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呼吸速率一般认为不变,则24 h植物呼吸消耗O2的体积为50×24=1 200(cm3)。
答案:C6.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分压下降而下降B.25℃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环境中的高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D.氧分压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解析: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氧分压影响。
在25℃时,若氧分压很低,则其代谢率也将很低。
答案:B7.(2010·福州质检)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解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考查不同氧浓度下植物器官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情况。
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不同氧浓度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状况。
以CO2释放量的相对值计,a浓度:氧吸收量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5;c浓度: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2;d浓度:有氧呼吸为7,无氧呼吸为0。
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贮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最弱,为0。
答案:B8.(2009·江苏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解析:由图示曲线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比甲、乙图示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由于2~4天光合速率下降早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实验条件下,随时间推移,植物缺水严重、叶片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使光合速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