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相
江苏高考减招「真相揭秘」

江苏高考减招「真相揭秘」近日,一那么消息在整个江苏的高中生家长群中"炸了锅",今年江苏省高考考生人数创历年最低,省内高校将大幅度增加省外招生方案,累计调出3.8万个招生方案,增加中西部协作方案,让中西部考生受益。
家长们坐不住了,集体反对“减招”,纷纷集中到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局进行“维权”。
那么这个政策到底会不会影响到江苏高考学子的录取率呢?增加跨省招生名额是否会减少省内学生的求学时机吗?早在5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江苏省教育厅就官方微博发出声明:在这篇声明中,江苏省教育厅强调了以下几点事实:1:调出方案不会影响我省考生本专科各批次录取比例"近年来,随着江苏高等总量的不断扩大、高考生源的逐年下降,高考各批次录取率逐年提升。
根据我省高考生源状况、高校方案总规模和进出省方案安排、往年招生录取情况等因素测算,xx年调出方案不会影响我省考生本专科各批次录取比例。
预计今年我省高考录取比例将不低于去年,甚至略有提高。
"2:调出方案中,本科调出专项任务方案的占比拟低"38000人的调出方案为指导性方案,既可安排本科,也可安排专科。
我们具体安排为本科9000人和专科29000人,已经充分考虑了省内高考考生的本专科录取率不降低的因素。
"3:全国"985"、"211"高校有望对江苏追加更多录取名额"省教育厅将积极协调部委属高校,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同时,向我省多投放招生方案。
录取期间,省教育厅还将积极加强与"985"、"211"院校沟通,商请上述学校充分考虑江苏高中教育水平较高,生源较好等情况,争取录取时追加更多的优质方案,进一步提高我省考生本科录取比例。
”“xx-xx年,录取期间我省本一批次实际录取比公布方案分别增加了3156人、3102人、3357人,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北京高考竞争真相:数学130分及以上者占20%

北京高考竞争真相:数学130分及以上者占20%很多人都以为北京高考相当简单,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高考名师祝云天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高考成绩统计数据,发现数学达到130分及以上的考生约占总报考人数的19.91%(约20%),140分及其以上约占4.7%,也就是说,数学130分以上是优秀考生的“标配”。
那么,考生数学成绩达到140分,进入前4.7%的方阵,报志愿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吗?如果以高考数学140分的人数作为高考排名位次,所对应的大学也并非顶尖一流大学,说明高考数学140分在北京的竞争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虽然数学单科成绩排名并不能作为高考位次,但这篇文章解密了北京高考竞争的真相,也提供了一种高考报志愿的分析思路,推荐2021考生家长阅读参考。
作者:祝云天高考数学满分150分,如果考生能拿140分,在很多人意识里无疑是高分了。
近几年,高考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形势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那么在新形势下,考生数学140分竞争力怎样?我们做了简要的分析供大家参考!一、数据分析:高考数学140分报考分析2021年北京高考数学成绩统计数据表明,文科数学成绩数学成绩140分及其以上考生所占比例7.27%,理科数学成绩130分及其以上考生所占比例为18.84%。
北京2021考生数学成绩统计数据考生若想圆梦目标院校,那么在具体学科得分上,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竞争力才能圆梦,就拿数学单科来讲,北京文科考生数学140分,对应的市排名1103名。
如果某文科考生,在2021年北京高考中,数学单科140分,那么仅从数学竞争力上看,他们考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压力很大,考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有微弱优势或者能达到竞争线。
2021北京文科录取接近1103名的高校现实中,考生若想考取更好的大学(传媒、央财、对外、北师大、北外、北航等),数学单科140分,竞争力还是不够的,就更不用说北清、人大、复旦等院校了。
影像里的中国现实——系列纪录片《高考》的真实性、社会性与故事性解读

影像里的中国现实——系列纪录片《高考》的真实性、社会性与故事性解读近年来,纪录片作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观众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纪录片也日益受到重视,不少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涉及到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系列以中国高考为主题的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作品以其真实性、社会性与故事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考》系列纪录片,以拍摄中国高考的全过程为主题,尤其关注了考生及其家庭在高考期间的心态、压力和困惑等多个方面。
首先,这一系列纪录片的真实性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捕捉真实的场景和情感,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高考过程中考生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高考1994》中,该片工作组跟随了一位叫做孙聪的考生,展现了他在为高考奋斗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扰,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这种真实性是纪录片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它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高考这一独特的现象。
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纪录片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通过展示高考期间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这些作品揭示出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压力、竞争等问题。
纪录片《一个和一个的高考》中,导演跟随了不同背景的几位考生,展示了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巨大的期望。
观众通过这些纪录片,不仅了解了高考对一个考生的意义,更从中得到了对社会状况的思考。
这些作品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公平、家庭教育、社会竞争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纪录片的社会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个案,更是一个折射整个社会现象的镜子。
除了真实性和社会性,纪录片《高考》系列也充满了故事性。
通过将各个考生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这些纪录片呈现了一个个独特的个案。
这些纪录片通过呈现考生和家庭的故事,让观众认识到高考对个体和家庭的冲击力。
在《高考十年》中,该片通过记录了一个考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展示了他和家庭的变迁。
这种个体故事的呈现,让观众更容易与影片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高考对一个个体和家庭的影响。
总的来说,《高考》系列纪录片通过其真实性、社会性和故事性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2023高考后真相时代 方法 和论证方法

2023高考后真相时代方法和论证方法
以下是高考作文中的常见的“方法”和“论证方法”:
常见的“方法”:
1. 并列法:文章的主体部分,选择若干材料,这些材料相互并列,共同论证某一个观点。
2. 对比法:通过对比来论证一个观点,可以是正反对比,也可以是今昔对比。
3. 因果法:通过分析因果关系来论证一个观点,可以先写原因再写结果,也可以先写结果再写原因。
4. 假设法:在论证中,使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推理,从而论证一个观点。
5. 归纳法: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事实的分析,归纳出这些事实所共有的规律或特点。
常见的“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用事实来论证观点,如具体的事例、统计数据等。
2. 道理论证:用普遍的原理、格言、科学原理等来证明论点。
3.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来说明论点,这种方法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4. 对比论证: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来论证论点,这种方法能够突出论点的正确性。
5. 类比论证: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它们的相似之处来论证论点。
在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论证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在高考成绩分析总结会上的讲话

在高考成绩分析总结会上的讲话精品文档在高考成绩分析总结会上的讲话在高考成绩分析总结会上的讲话真相?真理?真情——在高考成绩分析总结会上的讲话一中的各位同仁:大家好~刚才已有10位班主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作了总结,很到位,很全面。
冗长的会议可能让大家感到烦闷,再说,数字是枯燥的,细节是生动的,过程远比结局精彩。
下面我想换一个角度来总结和反思高考,侧重谈一谈过程,说说过程中的几个细节。
细节之一关键词:真相1992年。
天城中学。
这一年,我带一个应届班和一个复读班。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成绩辉煌。
有一天,遇到一位来校领取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复读班上的,比去年长了100多分,语文尤其考得好,120多分。
见他满面笑容地朝我走过来,我就预备听他说几句感谢老师之类的话。
果然,他开始说了:赵老师,真要好好谢谢你——不要客气,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
我谦虚地笑着说。
不,我真的要好好谢谢老师,其实复读这一年我主要是补数学,语文课上我都在偷偷地做着数学题,您不像有的老师那样死板,常常放我一1 / 5精品文档马,语文本来我就学得好,您看,我平时不怎么听课,高考照样考了120多……我的头有点发晕,下面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我甚至不记得他是如何告别的。
1992年到2011年,0年快要过去了,这个同学的名字我早已忘记了,但他说的那些话,始终鲜活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它让我清醒而不自满。
它还时时启发我,其实,许多辉煌的背后,有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真相。
细节之二关键词:真理1995年。
桐城中学。
这一年,我带了高三一文一理两个应届班,其中理科班是年级最优秀的班级,班上有“八大金刚”,都是年级的前几名。
“八大金刚”中有一名同学语文成绩特别优秀,每次做选择题几乎都是满分。
那时候的语文试卷同现在可不一样,选择题有12题之多,他每次都拿满分,语文成绩自然高出别人一大截,同学们都佩服他,就连我们老师也惊讶不已。
办公室的其他老师撺掇我,要我喊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来,问问他究竟是偷看了试题答案,还是另有什么做题绝招。
教育部通报四起高考考务事故

教育部通报四起高考考务事故近日,教育部就2012年高考期间发生的四起考务事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发文进行了通报。
2012年高考期间,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分别发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考务事故。
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要求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各地认真吸取教训并按照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通报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抓好考务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平稳顺利实施。
湖北省天门职业学院考点错发试卷6月7日,湖北省天门职业学院考点考务组工作人员冯旗、刘欣将普高理科一考场和高职理科一考场的语文试卷和答题卡错发,两个考场的监考员易欣、王冰、张伟和杨帆在领卷和考试过程中均没有发现问题。
考试结束后,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清点试卷和答题卡时才发现问题。
该事故共涉及2个考场53名考生。
事发后,湖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急处置办法,迅速派出工作组赴天门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天门市采取各种办法做好考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在查清事实基础上,天门市纪委、监察局根据有关规定,对这起严重考务责任事故有关人员分别做出处理:停止张伟、杨帆参加本年及下一年度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给予冯旗、刘欣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考试工作岗位;给予易欣、王冰行政记过处分,停止其参加本年及下一年度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给予天门职业学院考点考务组组长薛明霞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考试工作岗位;给予天门职业学院考点副主考严卫东、阳军行政记过处分,调离考试工作岗位;给予天门职业学院考点主考徐炎舫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天门市招生考试院院长余新江行政记过处分。
湖南省洞口县九中考点错发考试结束信号6月8日,高考综合科目考试临近结束时,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九中考点司铃员错发终考信號,导致考试提前4分48秒结束,涉及35个考场1 039名考生。
过来人揭秘五大高考热门专业真相

过来人揭秘五大高考热门专业真相“高考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两天的“战斗”后,考生和家长将面临的下一道难题是:该如何报考志愿,该选择怎样的专业?记者从多名学生和老师处了解到,近些年建筑、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管理、法学等专业是考生们选择的热门专业。
人们对这些专业是否有所“误解”、这些专业具体学什么、就业如何、怎样的考生适合报考……针对家长、学生关心的种种问题,南方日报邀请5位名校毕业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软件要全面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分享人:孙一鸣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在不少高考生眼中,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似乎属于同一个范畴。
实际上,不少学校在学院设置上都会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分开设置,两个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
填写志愿时,孙一鸣将软件专业作为备选志愿,当时他完全不了解软件专业的具体内容。
“只是对比了上一届的录取分数,按照分数的梯度,选择了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孙一鸣说,如今回想起来,填志愿时其实很盲目。
虽然同属计算机学科,两者都需要学习离散数学、高等数学、算法等科目,但软件专业更强调实践,是应用型的科目,和企业实践结合更紧密。
因此,软件专业更强调做软件项目管理,考察一个软件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而计算机科学专业则偏重理论,以人工智能、编译原理等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教学内容为主。
在实际的学习中,孙一鸣认为,软件专业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上课的时候老师只是大致介绍课程的基本理论,但把理论转化成实践过程中,你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把握。
从这个角度看,会比其他学科稍微难学一点。
”虽然填志愿时对软件专业不甚了解,但孙一鸣基本能预见到自己未来会往软件工程师方向发展。
如今,他在上海的一家德国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在他看来,软件专业的就业率在现阶段看还可以,但目前计算机行业慢慢变成劳动密集型,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本土软件专业人才往往不能掌握世界上领先的或核心的技术,而是做着类似边角料加工的工作,“80%的外企都不会把核心的技术放在中国做”。
河南高考特大舞弊案涉案130多人考生近千人

河南汤阴⾼考特⼤舞弊案真相还原核⼼提⽰:河南汤阴⾼考舞弊案的背后,是由考⽣、家长、监考教师等群体结成的利益链。
⽽斩断这⼀链条,还靠法律和制度的利剑。
⊙《法制周报》记者⽂峰⽂/图12⽉1⽇,湖南长沙,寒风呼啸。
“汤阴⾼考舞弊案是特⼤舞弊案,还有很多⼈没被追究责任……”⼀名中年男⼦低沉的声⾳,从⼿机那头传来,⾔语间流露出⼀丝愤慨的情绪。
这位⾃称是河南安阳汤阴本地⼈的男⼦,向记者声称该县2008年⾼考期间,出现特⼤考场舞弊案,此次舞弊事件的涉案⼈员达130多⼈,其中包括汤阴县长、教体局局长、校长、监考⼈员、巡视⼈员和60多名⾼中的教师以及作弊考⽣的家长等,涉案考⽣近千⼈次,⽽且舞弊成功的考⽣就多达⼏百名。
⽽当地有关部门查实后,却对⼤量违法、违纪者采取了⾏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试图⼤事化⼩、⼩事化了,包庇相关官员、教师的违法违纪⾏为,并未追究舞弊考⽣的责任,让其顺利进⼊⼤学。
此线⼈向记者曝出许多不为⼈知的内情,让⼈震惊不已。
⽽早在⼀个⽉前,《法制周报》记者就接到汤阴⾼考舞弊的相关举报,并赶赴安阳、汤阴等地实地调查。
⼀个被遮掩的特⼤⾼考舞弊案的真相,逐渐浮出⽔⾯。
县城的“反舞弊联盟”⾦秋⼗⽉,安阳汤阴县被暖阳环抱。
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古称荡阴,因居荡⽔(现汤河)之南⽽得名。
该县还是博⼤精深的中国⽂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
“现在媒体曝光都晚了,许多舞弊成功的学⽣都顺利进⼊⼤学了。
”在县城的⼀餐馆内,记者见到了⼀名举报者。
此事还得从数⽉前说起,在今年的⾼考前⼣,⾝为汤阴县本地⼈的黄伟(化名)就听闻,花钱可以请“枪⼿”*,⽽考场⽅⾯,也能买通监考⽼师,让其“睁⼀只眼闭⼀只眼”,放任学⽣相互抄袭答案或利⽤⾼科技与外界通答案。
另外,他还获悉⼀些家属已经花费⼤量钱财买通中间⼈,⽽中间⼈也与监考⽼师达成了⼝头协议,保证给指定的考⽣提供⽅便。
⾼考是别的⼤考,怎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对于这个消息,黄还是有所怀疑,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消息⾮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出题人解读:2012年高考命题的八大规律高考出题人解读:2012年高考命题的八大规律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这正是很多考生的软肋!
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命题真相
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
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考生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
“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考生刻骨铭心地懊悔。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总结了8条揭示高考命题内幕的“真相”,如果考生事先不清楚这些,即使平时基础再好、再努力,也难免走弯路、吃大亏!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真相六: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真相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
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
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
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准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
所以,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