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官营技术
冶铜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思 考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高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 大、最终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
司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 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 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 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 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练习
8、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A.发明淬火技术 B.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 D.低温炼钢技术、灌钢法得到推广 9.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 产手工业部 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 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 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市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青瓷熊形灯
瓷器的开端——东汉的青瓷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战国时铁农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答案:D
8.下图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 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 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要
答案:D
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 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 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 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2.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冶铜、冶铁、制 瓷等诸多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下列所示行业及其出现 时期连接有误的是( )
A.冶铜——原始社会晚期 B.冶铁——西周晚期 C.制瓷——商朝 D.丝织——西周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丝织品早在距今 四五千年就有了,西周时已达到较高水平,故 D 项连接有误。
答案:D
3.下图是出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 铸造的繁荣时期是( )
A.原始社会晚期 C.西汉时期
B.商周时期 D.南北朝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商周时代,青铜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答案:B
4.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期是在(
)
A.西周 C.东汉
B.秦朝 D.西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 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 项排除; B 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 项不符合史实;“富于大将军”可知, A 项正确。故选 A 项。
答案:A
7.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 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52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52张)
【思维点击】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代制瓷业发生了哪
些重大变化?
提示:民营制瓷业在制瓷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景德 镇的民窑生产更趋兴盛。
【归纳总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特点
地位
官府直接经 官营 营的大规模 手工业 生产(劳役制)
满足政府、 皇室需求, 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
至明代 前期占 据主导 地位
4.(2018·新课标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
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
竹篱井,井主所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
“调身货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特遇
不满意,辄外谋高就。这反映出为时( A)
【对点训练】 1.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 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2.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 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主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思考】观察下图,中国古代的瓷器、丝绸等是通过 什么途径运往西方的?
国外瓷都“景德镇”——代尔夫特
穿中国丝绸的古罗马妇人
提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往西方。
1.丝国——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 国获得 “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 世称为“丝绸之路”。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清代,据《景德镇陶
录》叙述,景德镇仪制坯业就有淘泥、拉坯、印坯、镟坯、 画坯、春灰、合釉、上釉等分工,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全为 手工制作。
材料四
材料五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
赴织为活 „„ 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 ( 生计 ) 计。大户 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 空虚 ) ,两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情 景 导 入
2
目 标 导 航
5
随 堂 练 习
3
自 主 预 习
6
高 考 演 练
4
课 堂 探 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 景 导 入
右图的瓷罐是被行家誉为“绝顶
稀有”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此 罐高27.5厘米,径宽33厘米,罐身绘有 鬼谷子下山的民间故事,是目前世间仅 存的八件同类古董之一。 2005 年 7 月 12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获得“丝国”的誉
丝绸之路 ”。 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_________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期 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 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②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欧洲商人 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 ③清代还根据 _____________ 具和鱼缸等。 3 . 影响: 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 17 世纪开始,欧洲 陆续两千多年前,当恺撒大帝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
罗马剧场的时候,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了。使用中国丝绸, 成了一种时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夏、商、周: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4、主要成就和影响: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历史悠久;素 称发达;世界 领先。
第二页,共29页。
(1)高超的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铁剑 )春秋战国:使用铁农具,并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 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
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第七页,共29页。
鉴宝
当一回文物鉴定专家,请同学辨别其它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瓷器大国”
第二十页,共29页。
探究小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1、中国古代手工业是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三种家经庭营手形工态业并存。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
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 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
"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
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
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
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 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重要成就: 重要成就 (1)冶金业(铜、铁、钢) )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 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 ②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③西周晚期 出现铁器 西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④西汉 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杜诗发明 ⑤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 魏晋南北朝:发明的 发明的灌钢法 ⑥魏晋南北朝 发明的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秦汉
开始 得以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两宋 元朝: 元朝: 明中叶 清:
恢复与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 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 自民营手工业) 自民营手工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 现资、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二、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手工业 素称发达
1、地位、特征、发达原因:P8 地位、特征、发达原因: 成就: 2、成就: (1)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 各朝代 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P8(各朝代 各朝代) 冶金业 (2)制瓷业 ①②③④⑤⑥ P8(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3)丝织业 ①②③④⑤⑥⑦ P8(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D、唐朝
5、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诗中的名句。 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 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7、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件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2005年7月12日伦 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以1568.8万英镑(约合 2.3亿元人民币)的价 格拍出。这一价格不仅 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 高成交纪录,同时也创 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 最高价格。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流通 方式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产品
流通 方式
政府和皇帝专用 不在市场 流通 物品 民间消费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分 出售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早年给鼎命名的郭沫若认为,“司 母戊”意为“祭祀母亲戊”,“司”作 “祭祀”解,于是,“司母戊鼎”这一 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 在古文字中,“司”、“后”乃同 一个字,《说文解字》将左向的读为 “司”,右向的读为“后”。 随着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和铭文数 量增多,专家学者们肯定“后”字更科 学,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 人尊敬”,“后母戊”意思相当于 “(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或 “我伟大的、崇高的母亲戊”。
——黄彪《司母戊鼎实乃后母戊鼎》,《中学 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
素纱单衣,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 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 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件“单 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 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 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 规模工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丝织业
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发展历程 :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 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 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唐朝: 技术提高,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 明清: 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缎
4.根据上面表格分析:为什么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从明 朝中后期开始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 〖参考答案〗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 5.民营手工业的高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原因: (手工业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外来高产作物引进促进)社会分工扩大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色彩绚丽的唐三彩
白瓷凤首瓶 (唐)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个国家或某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 类所共有。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 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一般认为, 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 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 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我国古代制瓷业源于新石器时代 出现的陶器。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 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第一、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 (因最早发现 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第二、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第三、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 能烧成。 第四、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第五、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低闷。瓷器经过高 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 声响。
什么是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 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 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一.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2)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4)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高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大、 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
后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 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 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存商 器中最大的方尊。
谢谢!
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 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B
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 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 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表明当时的苏州 (C)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不利条件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市场和劳动力。②官僚、地主、商人主要将资金投 向土地, 缺乏再生产资本。 ③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 买手工 业产品制约国内市场,同时剥削和抑商政策也使商人缺乏资本 ④闭关锁国未能形成国际市场。 (7)影响 ①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奠定经济基础。
(政府政策调整促进)商品经济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表现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 些地方(如苏州) 产生部门:(最早出现的行业):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 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3)出现标志: 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4)实质: 雇佣关系 (5)特点: 局部地区(主要是江浙地区) 少数行业(主要在纺织业) 比重较小(难以改变自然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
(5)发展过程曲折性 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 受农 业生产的制约。 ②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 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 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6)技术传承多样性 ①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间相互隔 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 的,往往导致失传。 ②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 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受宗法观念的 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性。
6.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1)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 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 动分工越来越细。 (3)经营模式多样性 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形式。官 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 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4)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相适应 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 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 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二.表现:
1.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1)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2)发达的原因: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政府权力强大,可以为满足政府需求,征调优秀工 匠,使用上等材料,生产不计成本(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3)概况 ①冶金业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③对世界:
推动中西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通过互相取长补 短,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 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原料
古代农业 (主导)
以家庭为单位,二者紧密结合
古代手工业 (从属)
推动促进
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民(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巩固练习 1.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
民营手工业
2.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
(1)发展历程:略见课本 (2)艰难的原因
家庭手工业
材料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 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 稼之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 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2)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3)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 (4)社会环境制约(天灾人祸)。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特征, 出现这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局限?
①新变化: 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特征: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 佣关系; ③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局限性: 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业; 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 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四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
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
(3)路线
①陆上丝绸之路:
玉门关
长安
河西走廊 阳关 云南 印度
中西亚
欧洲 非洲
②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
南海
马六甲
印度半岛 南端
波斯湾
非洲东海岸
(4)影响 ①对中国:
外来物种、宗教思想等的传入,丰富人们的经济 文化生活,促进国家兴盛; 提高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西方: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明的传播,促进 其进步。
(6)影响其发展因素:有利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 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 矿冶等 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劳动力和技术。③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 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国内市场,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到 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提供资本。⑤一定的科技优势,科技巨 著的问世,提供技术。
民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 营,主要是 小作坊
主要供民间 消费的产品
长期处于从 在市场上流 属地位,明 通 朝中叶后占 主导地位
家庭 手工业
以家庭为单 位自主经营
主要用来交 纳赋税和家 庭消费,剩 余的一小部 分作为商品 出卖
仅一小部分 自然经济重 进一步巩固 在市场上流 要组成,始 自然经济地 通 终处于从属 位,阻碍商 品经济发展 地位
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
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 起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 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三.国际影响:享誉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