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_基于国际比较视角_王晓楠

合集下载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掠影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掠影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掠影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电大学报》
【年(卷),期】2008(12)4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开放大学;公开大学;亚洲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合作增强亚洲实力——第21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年会主题的启示 [J], 李亚婉
2.远程开放教育转变亚洲——第25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年会述略 [J], 牛犇;杨永博
3.亚洲与国际开放远程教育的新进展、新趋势、新使命——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22届年会综述 [J], 王泰群;李方红
4.开放及远程教育合作给亚洲带来力量——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1届年会综述[J], 王伯文
5.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八届年会掠影 [J], 顾培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2015.12一、国外大学和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比较(一)国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构架国外名牌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两种最典型的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德国)模式。

国外主要是欧美的名牌大学,学院一般分为文理学院和专业学院两个层次。

美国名牌大学中的绝大多数采用以传统的多学科综合的文理学院为主体(其中一些大学将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分设),辅以专业学院(其学生一般为研究生层次)的组织结构。

试图通过学院的分设和连贯,协调大学中常见的通才教育与专业训练的矛盾。

文理学院偏重学术发展,专业学院(各校所设不尽相同)强调社会需求导向。

日本名牌大学“学部”相当于美国大学的“学院”,日本大学(如东京大学)除专事本科生一、二年级教育的教养学部外,其余学部主要从事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教育及研究生教育(有的是研究科负责研究生教育)。

大学内部管理,按其性质,可划分为两大类:学术(教学与科研)事务的管理和非学术事务的管理,前者常简称为“学术管理”,后者常简称为“事务管理”。

这两类管理,在国外名牌大学中,比较常见的是分别由两套系统、不同的人员来运作。

在美国,大学法定的领导机构是以校外成员为主要构成的董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批准本校的大政方针,任命校长(类似公司中的CEO),确保本校的财源及资产管理,协调处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及校内各方面人员之间的关系,而对学术管理、具体的教学工作则很少介入。

评议会(或教授会)则是学校的学术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确定校历、决定课程计划、确定招生录取标准和学位标准、确定有关教师聘任与解聘。

从理论上说,日本大学校长负责学校校务管理并主持评议会(成员除校长外,主要由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组成,为校长的咨询机构,有权审议包括改选校长等学校重大事项)工作,拥有该校校务及日常行政、财政等方面的裁决权。

教授会也是校长的咨询机构,它在教授及学部长的选聘及评定审查中起决定作用。

学部长通常主持该学部的教授会,确定有关教师聘任与晋升的人事政策。

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合作增强亚洲实力——第21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年会主题的启示

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合作增强亚洲实力——第21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年会主题的启示



簇黎 等 远 放育 = 蠹 程 筝箨 开 合 教作
在经 济 与社 会 急 剧变 化 的时 代 , 球 化 经 济带 全
院 校 之 间 、 校 与 政 府 、 校 与 企 业 和 行 业 之 间 的 院 院 合 作 , 导 在 合 作 中 降 低 教 育 的 成 本 与 投 入 , 大 倡 加
上 的 财 政 投 入 需 要 增 加 , 育 资 源 需 要 充 实 。 然 而 教
作 的 积 极 态 度 。 事 实 上 ,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发 展 过 程 在 中 , 国 远 程 开 放 教 育 的 发 展 已 经 呈 现 出 全 球 共 同 各 发 展 的 格 局 , 程 开 放 教 育 为 社 会 成 员 提 供 了 一 种 远 具 有 明 显 国 际 性 和 全 球 特 色 的 教 育 环 境 。各 国 远 程 教 育 实 践 的 案 例 研 究 充 分 说 明 , 程 开 放 教 育 不 仅 远
动 了 高 等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 世 界 高 等 教 育 正 经 历 着 结 构 变 化 、课 程 改 革 和 倡 导 多 种 学 习 方 式 的 进 程 。 远 程 教 育 模 式 为 越 来 越 多 的 学 习 者 提 供 了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机 会 , 真 正 意 义 上 促 进 了 教 育 民 主 与 在 社会 公 正 的实 现 , 创 建 和 谐 世界 奠 定 了基 础 。随 为 着 接 受 教 育 的 人 数 增 长 和 学 习 多 样 化 , 府 在 教 育 政
掌 握 终 身 学 习 的技 能 , 重 要 的是 , 程 教 育将 会 更 远
亚 洲开 放大 学 协会 于 20 0 7年 1 月 2 日 至 3 0 9 1

新环境 新挑战 新趋势——兼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

新环境 新挑战 新趋势——兼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
教 育 发 展 模 式 的 新 思 考 传 统 意义 上讲 . 创 业是 指 创 办新 企业 , 创 业 者 必须 是 企业 所 有者 。1 9 8 5年 . P i n e h o t t 首 次 在 其 著 作《 创新 者 与 企业 革 命 》 中 提 出 了 在 已 建 立 的 大 型 组 织 内进 行 创 业 的理 论 . 即 内创 业 理 论 。 这 里 所 说 的内创业 . 即指 岗位 创 业 。 基 于 高校创 业教育 视 角 , “ 岗 位 创 业 ”一 词 更 能 明确 体 现 创 业 教 育 的 目标 取 向 开 展 创 业 教 育 . 既 要 培 养 自主 创 业 者 , 又 要 培 养 岗位 创 业 者 目前 . 很 多 高 校 的 创 业 教 育 项 目 还 只 是侧 重 于 自主创业 者 的培养 . 这 是 创 业 教 育 的 一 个 误 区 。 以 岗 位 创 业 为 导 向 的 创 业 教 育 将 不 仅 仅 以 培 养 自主 创 业 者 为 目标 . 更 是 要 在 高 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过程中 。 通 过融 入 创业 意 识 、 了 解 创 业 知 识 和 体 验 创 业过程 . 使 大 学 生 掌 握 从 事 未 来 职 业 所 需 的 知 识 和技能 。它具有 以下基 本 特征 : l | 以 融 入 现 有 人 才



壹富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式: 1 . 理事会领导下的 校长治校模式, 1 1 1 ] 大学 新的 影响。 2 . 新一轮技术变革引发对技
巾 学术和行政两权分开



各 司其 职 、 权 力 制 衡 变 着 产 品 制 造 的 进 程 : 另 一方 面 。 工 业 一 结 构 的变化 以及潜 在劳动 力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案例分析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案例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案例分析毕业作业王老汉诉李女士、王晓楠继承纠纷案目录一、案情介绍二、争议焦点三、分析与结论四、附录入王晓楠名下,并与王老汉约定,这笔钱除用于王晓楠的学习生活医疗开支外,任何人不得动用,直到王晓楠年满16周岁止。

案件焦点:1、关于继承人范围的确定。

2、关于本案遗产范围的确定。

3、关于继承人的权益。

分析与结论:某区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由于事实清楚,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本人认为可以做出如下结论:首先,本案中王小军的遗产及其继承人权益核算如下:遗产有26000元,扣除李女士所有的二分之一,实际为13000元;继承人权益有334000+600000万元。

依照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分割如下:遗产13000元,李女士、王晓楠、王老汉各分得三分之一,即李女士、王晓楠、王老汉各分得4333.33元;继承人权益除法院判决支付的交通肇事赔偿款334000元和王晓楠名下的500000万元外,余款100000万元,李女士、王晓楠、王老汉各分得三分之一。

对此案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本人认为:1、关于继承人范围的确定。

遗产继承案件,首先必须明确谁是合法继承人的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均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根据法院查明的事实,王老汉为被继承人的父亲、李女士为被继承人的配偶、王晓楠为被继承人的子女,三人均是王小军的合法继承人,有权依法继承王小军生前遗留的为其所有的合法财产。

2、关于本案遗产范围的确定。

本案的复杂之处就在于被继承人遗产范围的确定,由于是交通事故意外死亡,被继承人死亡前的财产和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获得的财产能否都应该成为划定遗产的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本案应当以2010年9月2日王小军死亡时其所有的合法财产确定为其遗产,按照法定继承的相关规定开始继承。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陈德云 刘克文 王梅 万秀兰 许海霞 董泽芳 孙龙建 汪国新 吴易雄 吴振利 李晓华 谢登斌 赵晓军 黄斌 石连海 莫明峰 杨卫东 阮成武 于光辉 鲍传友 宋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BA140048 BBA140049 BBA140050 BCA140051 BCA140052 BCA140053 BCA140054 BCA140055 BJA140056 BJA140057 BJA140058 BJA140059 BJA140060 BJA140061 BJA140062 BJA140063 BLA140064 BLA140065 BLA140066 BLA140067 BLA140068 BLA140069 BLA140070 BEA140071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预警、监测及干预策略和 体系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理解视域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发展性评估理念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在线 测评系统设计与应用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实施 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产教融合下卓越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型农民学院”的创新机制实践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作用机 理及改善措施 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 高等院校转型实践中的章程变革研究 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小学生音乐素质标准的研制和评价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学营养教育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明治时代的学校体育与日本崛起(1986-1912) 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及其启示 纪林芹 刘衍玲 曾红 祝智庭 陈明选 林莉兰 汪基德 罗刚 陈增红 刘克勤 陈松兰 李中建 古翠凤 王海莹 匡瑛 唐以志 程征 刘咏莲 张细谦 谭思洁 柴巍中 刘春燕 李映红 唐克军

国际开放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与演进脉络--基于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的分析

国际开放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与演进脉络--基于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的分析
— 6—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 WoS数据库的样本数 据,即以对 WoS数据库中 549篇论文的题录数据进 行文献计 量 和 知 识 图 谱 分 析,在 必 要 的 环 节 参 考 Scopus数据库的样本数据,以检验、佐证和补充相关 的研究发现。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三种分析方法。一是文献计量
篇及以上的机构共计 12个,其中土耳其阿纳多鲁大 学的发文量排在第一位(36篇),但篇均被引频次较 低(1.67),反映出土耳其阿纳多鲁大学在开放教育 这一领域的论文发表量较高,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还有待提高。其他发文量在 6篇以上且篇均被引频 次达到 5.0及以上的机构有英国开放大学、美国伯 明翰杨大 学、荷 兰 开 放 大 学、加 拿 大 阿 萨 巴 斯 卡 大 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系统和西班
表 1
数据库选择与检索结果
WoS
检索条件 检索结果
主题:openeducation 时间跨度:1900—2019 索引:SCIEXPANDED, SSCI,ESCI 文献类型:Article
549篇论文
Scopus
主题:openeducation 时间跨度:2019及之前 文献类型:Article
2021第 7期 (总第 414期)
成人教育
ADULT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21.07.002
No.72021 TotalNo.414
国际开放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与演进脉络
———基于 WebofScience和 Scopus数据的分析
王向旭,杨孝堂
绘制和内容分析,以此梳理和分析国际开放教育研 究的知识基础和演进脉络,以帮助读者在国际视野 下对“开 放 教 育”这 一 概 念 有 更 为 全 面 和 深 入 的 理解。

亚洲开放大学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亚洲开放大学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l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l 2 0 1 3 年2 期/ 总1 期
2 0 1 1 ) 亚洲开放大学尽管在效仿英国开放大学的基础 上建立 ,但经历 了数十年发展后 ,已经在本土化的 进程中形成了适应本国传统和实际的管理模式。因 此 ,深 入 了解亚 洲范 围 内开放 大学 的组织 结构将 有 助于我们打开视野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反思和探索 如何建设 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毋庸置疑 ,了解 国 外开放大学的组织架构需要 了解其整个高等教育 的 体制和现状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批判性地借鉴 和应 用 。本 研究 以亚洲 7 所 典型 的开 放 大学 为研 究 对 象 : 日本 开 放 大 学 ( O U J ) 、韩 国 国立 开 放 大 学 ( K N O U ) 、香 港公 开大学 ( O U H K) 、印度 英迪拉 ・ 甘 地国立开放大学 ( I G N O U ) 、泰 国苏可泰开放大学 ( S T O U )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 ( O U M ) 、伊朗培亚米 莫 努 尔大 学 ( P N O U) 。这 7 所 开 放 大学 在组 织 结 构 等方面既有共 同点 ,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基于国际 比较 的视角 ,期 望本 研究 能对 我 国开放 大学 的组织 结 构究员 ,上海 开放 大 学城 市公 共安全 管理 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李娟 ,助理研 究 员,上海 开放 大学开放教 育研 究所 ( 上海 2 0 0 0 8 6 ) 。
2 0 1 2 年 6月 2 1 E t ,教 育 部 正 式 下 发 文件 ,批 准 在 中央 广 播 电视 大学 的基 础 上 建 立 国家 开 放 大
亚 洲开放大 学组织 结构 比较 分析
亚洲开放大学组 织结构 比较分析 术
口王晓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自1969年英国创建全世界第一所开放大学以来,远程开放大学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亚洲已经建立四十多所远程开放大学。

当今在世界上学生数超过10万的11所开放大学中有7所位于亚洲,亚洲已经成为世界上开放和远程学习人数最多的地区[1]。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亚洲地区的开放大学已经从单纯复制发展到适合各国特色的办学方式与模式。

因此,深入了解亚洲范围内开放大学系统运作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打开视野,从国际视角反思和探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本文选取亚洲7所有代表性的开放大学进行比较研究,梳理这些开放大学的特征与发展模式,以期对中国开放大学的发展有所启发。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亚洲7所不同类型的开放大学为研究对象:日本开放大学(OUJ)[2]、韩国开放大学(KNOU)[3]、香港公开大学(OUHK)[4]、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IGNOU)[5]、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STOU)[6]、马来西亚开放大学(OUM)[7]、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PNOU)[8]。

本研究选取以上7所开放大学作个案比较,有着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7所开放大学从地理位置上分布在东亚、南亚和西亚。

选取的案例具有显著的组织特色和文化背景,在亚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亚洲其他国家开放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从创办模式上看,亚洲开放大学依循两类模式建立:一类是依照1969年创立的英国开放大学模式;另一类是根据本国的特征建立的开放大学模式[9]。

根据张伟远的分类,7所开放大学中香港公开大学、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属于英国开放大学模式;日本开放大学、韩国开放大学、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属于本土模式。

第三,从地区经济环境和平均国民收入上看,日本开放大学、韩国开放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开放大学,其他4所开发大学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第16卷第2期2012年6月天津电大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Radio &TV University开放大学论坛*本文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课题“亚洲远程开放大学运行模式比较研究”(课题编号:G10AQ1310Q)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2-03-22作者简介:王晓楠(1978-),女,上海开放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学院讲师。

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王晓楠(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433)摘要:我国政府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成为远程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之一。

亚洲典型的7所开放大学,在创立背景、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及层次、经费来源、教职员工组成、教学传递模式、系统组织架构等方面各有特色,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提供办学自主权、发展多元化、系统架构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亚洲;开放大学;比较研究;借鉴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006(2012)02-0022-07开放大学。

第四,从学校规模上看,香港公开大学、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日本开放大学的在校生人数在10万人以下,其他3所开放大学学生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并跻身于世界巨型大学的行列。

第五,从办学层次上,这7所开放大学都具备了本科以上的办学层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和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亚洲7所开放大学比较研究(一)创立背景和立法保障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表1亚洲7所开放大学创立背景比较(引自7所开放大学网页)大学名称创立背景立法保障日本开放大学其前身日本放送大学成立于1983年,是隶属文部省和内务省的一所认证教育机构。

日本开放大学最初的设想开始于60年代,日本开放大学的筹备时间很长,经过十几年的讨论和准备,1983年4月,放送大学设立。

2007年日本放送大学由“UniversityoftheAir”正式更名为“OpenUniversityofJapan(OUJ)”。

日本曾颁布《放送大学学园法》和《广播法》,确立了日本放送大学的法律地位。

日本在1990年,通过《终身学习振兴法案》,同年6月29日,通过《终身学习振兴法》。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1972年成立的韩国第一所终身学习教育机构,前身为附属于汉城国立大学的韩国空中函授学院。

1982年广播与通信学院脱离汉城大学独立设校。

1993年,广播与通信学院发展成为韩国广播与通信大学(KoreaAirandcorrespondenceUniversity)。

1994年正式更名为韩国国立开放大学。

1972年根据《总统令6106号》文建立了韩国第一所终身教育机构,汉城国立大学的韩国空中函授学院。

香港公开大学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

主要通过远程学习为成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也提供脱产学习、兼职的面对面和e-learning模式的课程,采用自筹资金的模式。

1989年,根据《香港政府令》制定了《香港公开大学条例》。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1985年1月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向全国宣布创办以其母亲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的国立开放大学。

9月,议会通过了《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法案》。

同年11月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IndiraGandhiNationalOpenUniversity)正式成立,至今仍是印度唯一的国立开放大学,按照这个立法的规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有责任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推广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体系,并推进这一体系的内部协调和标准确立。

1985年11月,印度根据《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法案》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

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素可泰开放大学(STOU),作为泰国的第11所国立大学,建于1978年9月5日,该校根据七世国王的名字来命名。

此国王即位前,被称为素可泰王子。

1978年,根据《皇家宪法》,制定了《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法》,确立了远程教育机构的地位。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2000年创立,旨在通过以可接受的成本为大众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从而帮助政府实现教育民主化方面的努力。

根据《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法》(1996)建立的第7所私立大学,一家IT公司和11所公立大学是其股东。

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1988年成立。

在科技技术部以及健康医疗培训部下属,成为最具灵活性和成本低、有效性高的教育机构。

小城市和农村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对于培亚米·莫努尔大学来说很重要。

国家立法确立远程教育机构的地位,并给与经费的资助。

王晓楠:亚洲开放大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2012年第2期天津电大学报代初期创办的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1978)、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1985)是对英国开放大学的单纯复制,其管理模式与英国开放大学一脉相承。

亚洲开放大学当时处于初创期,没有条件进行系统的论证和研究,只能从形式上进行借鉴和复制。

开放大学的产生不仅为众多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类新型院校在推进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中承担着神圣的使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办的远程开放大学,主要是韩国国立开放大学(1982)、日本开放大学(1983)、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1988)、香港公开大学(1989),其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

这一时期的远程开放大学主要为由于家庭原因或者工作原因不能在传统大学继续学习的人群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提供低成本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可以负担得起的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持续不断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间创办的开放大学利用互联网开展灵活、弹性的教学,能够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利用灵活的信息通信技术为这一理念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综上,亚洲开放大学的创办与发展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在历史发展的横断面上,同一时期的开放大学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这说明了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一方面要顺应国际远程教育的总趋势;另一方面要适应本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保障开放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亚洲各国为开放大学的创办和改革采取了先行立法的方式。

(二)亚洲7所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比较1.7所开放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1)提高国民素质开放大学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教育机会,既包括专门人才的培养,职前、在职、职后的教育,也包括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致力于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开放大学瞄准的目标主要是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群,重在为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教育服务。

7所开放大学把提升国民素质,提供教育机会作为共同的目标。

(2)实现社会公正7所开放大学共同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和社会公正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体现了开放大学的本质特点。

“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开放大学的永恒主题与根本使命。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当今亚洲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有效服务于终身教育的社会需求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将是开放远程教育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7所开放大学中,除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之外,都共同把终身教育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本和韩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学习机构,也为老年人的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4)创建高水准远程开放大学多数开放大学把创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远程开放教育大学作为发展目标。

如泰国素可泰大学、韩国国立开放大学、马来西亚开放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

(5)发展人力资本发展人力资本成为开放大学的核心工作。

人力资本是指个人的能力与专业水准,即一个人获取的知识与技能。

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是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2.7所开放大学不同的办学理念日本开放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和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将建设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作为远景和目标。

把缩小地区差别作为发展目标。

开放大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整合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的能力,最大限度在广大区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客观存在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呈日趋扩大的趋势。

因此,缩小地区差别,成为伊朗培亚米·莫努尔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