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

合集下载

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选登:老中青结合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记2006年度高

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选登:老中青结合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记2006年度高
新 中起 到 关 键 和 核 心 作 用; 卫 平 在 准 直 聚 焦 系 统 的 创 造 发 张
明中, 与超长镜体压 弯系统及镜箱 的设计 、 参 理论分析 、 建造
以及 准 直 聚 焦 系 统 的 图纸 绘 制 。 参 与 加 工 、 装 与调 试 等 工 并 安
高北 京同步辐射装置 的性能 , 适合生 物大分子等新兴领域 的 研究需 求 ,本世纪初 ,在 国家 ( A4) 划 “ 计 正负 电子 对撞 机
作 盛伟繁 在超长压弯镜箱 的创新发 明中 , 责调研 、 集各 负 收
类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方案 , 行整理分 析 , 进 对确定符合本项 目
需 求 的 、 有 我 国 自 主创 新性 的设 计 方 案起 到 了 重 要 作 用 , 具 并 负 责 工 程 管 理 、 调 、 联 , 效 保 证 了本 发 明在 同步 辐 射 光 协 外 有 束 线 上 的实 施 阎 永 廉 参 与 本 发 明从 初 始 构 思 到 最 终 实 现 的
取 了获得 推广 类 一等 奖的 两个项 目和获得 专 利奖 一等 奖的 一个 项 目进行 刊登 。 迎 欢 获奖 项 目的完成 人 和完 成 单位 踊跃 投 稿 , 本刊 将在 今后 的 “ 科技 奖 励 ”栏 目 中陆 续 刊 出 。敬请 关 注 。
老 中青结 合
— —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自主 创 新 之 路
目前世界 上共建有 5 多个 同步辐射 光源 。 0 北京
装 置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利 用 同步 辐 射 光 源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建 成 于 上 世 纪 年 代 初 期 , 我 国 凝 聚 态 物 理 、材 是
化学 、 生命科 学、 资源环境及微 电子等 交叉学科 开展乖

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1.24•【文号】教技发[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3]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等36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无机化学研究”等63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多段构件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及产业化”等26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高性能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及关键器件技术”等23项成果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的研究与应用”等44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VHL 基因相关肾细胞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等96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奶牛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授予“绿色安全果蔬贮藏与品质控制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

全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发文字号】教技发[2015]2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5.02.16【实施日期】2015.02.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我部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新型低功耗多栅MOS器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等4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飞秒激光三维微纳制备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等8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特种液晶材料及调光膜制备技术”等2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等2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华北大气污染跨省域输送—转化机理及预报—联控技术”等3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强震区桥隧混凝土抗渗裂增韧协同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等78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空化湍流机理研究及其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与推广”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一种多孔纳晶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二等奖。

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至2007年12月我校作为承担单位共获批纵向项目117项

截至2007年12月我校作为承担单位共获批纵向项目117项

截至2007年12月,我校作为承担单位共获批纵向项目117项(含合作),批准总经费319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999万元)*,累计经费比去年同期增长23.9%,其中,国家及省部92项,经费3100万元,其它22项,154万元,比以往各年度都有显著提高。

高层次项目数量显著增加2007年,我校获科技部项目7项,总经费544.2万元。

表1.1 2007年度我校获科技部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统计获教育部项目13项,合同经费586万元(国拨经费336万元)*。

表1.2 2007年度我校获教育部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统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突破千万我校作为第一申请单位获批项目38项,总批准经费1193.8万元,项目经费比去年同期增长85.7%。

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资助金额200万元;获批面上项目等(含国际合作)34项,资助金额778.8万元;获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项,资助金额120万元;重点项目(合作)1项,资助金额70万元。

表1.3 2007年度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按承担单位情况统计经费单位:万元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获得突破2007年,我校共获得立项31项,总经费701万元,比2006年的342万元翻了一番,其中,生命科学学院黄百渠教授申报的“抗肿瘤中药有效成份的筛选及新药创制”获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补助费专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100万元;化学学院王荣顺教授申报的“一汽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的研制”获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及科技平台建设项目资助,资助金额100万元。

我校经费总数的连续、大幅度攀升得益于学校有组织的推荐工作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表明我校省科技厅项目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表1.42007年度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统计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工作已见成效通过适度增加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强度,规范管理等措施,2007年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结题项目共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3篇,其中检索论文92篇。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发[2009]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授予我国公民和组织,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公民、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下列奖项:(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

第三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其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后,报教育部批准。

第五条评审委员会专家应当根据当年申报项目的学科分布等具体情况,由从全国高等学校范围内遴选的,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学风端正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评审组织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评审组织管理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申报条件第七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30•【字号】鄂政发[2008]32号•【施行日期】200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鄂政发〔2008〕3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湖北,奖励为我省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人民政府决定:一、授予朱英国同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授予“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与破坏行为”等6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复与超复分析的边界行为”等16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演化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等13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授予“炉内燃烧三维温度场实时监测及机组优化控制新技术”等3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快速移动和快速安装钻机”等8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茶叶保鲜方法”等11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四、授予“武钢硅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的开发”等28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峡水库动库容调洪研究”等59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劲酒指纹图谱的研究”等172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五、授予“三维超声临床应用与推广”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优质高效种猪的持续选育及配套技术优化与推广应用”等3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荆楚优148的推广与应用”等8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六、授予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9•【字号】鲁政发[2008]54号•【施行日期】2008.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鲁政发〔2008〕5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在发展我省科学技术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和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凌沛学研究员2人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山东师范大学满宝元等完成的“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激光与之相互作用研究”等2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青岛科技大学张书圣等完成的“糖苷功能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等6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岛理工大学贺可强等完成的“滑塌型地质灾害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与预测理论研究”等12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韩金祥等完成的“脑脊液病原体抗体诊断芯片的研制”1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战文斌等完成的“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病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等6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柴同杰等完成的“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与抗毒素血清制备研究”等4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等30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含2项其他项目),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6号、17号、22号、23号选育与配套生产技术”等117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含2项其他项目),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潍花6号的选育与推广”等320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含3项其他项目);授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水流徹教授和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福岛分会末永武雄会长2人2007年度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0-2013科学技术奖名单

2000-2013科学技术奖名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2000年度获奖人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黄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2005年度获奖人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奖种名称等级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自然科学奖1基于调和映射的移动网格方法及其应用张平文,汤涛,李若,汤华中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2自然科学奖1寒武纪牙形石、胚胎化石、奥斯坦型化石以及其它共存化石的研究董熙平,刘建波,程红,刘政北京大学3自然科学奖1新的肿瘤相关抗原的发现及其应用前景研究陈慰峰,陈红松,冷希圣,彭吉润,尹艳慧,庞学雯,董学员,张华刚,王宏程,李兵,杨小昂,李燕,李云燕,魏来,张毓北京大学4自然科学奖1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尚永丰,张华,伍会健,尹娜,易霞,孙晓静,王丹,吴歌,梁静,李瑞芳,张映,孙露洋,杨笑菡,俞文华,陈宇鹏北京大学5自然科学奖1中药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体内过程研究果德安,叶敏,韩健,杨敏,李烈,张金兰,王朝虹,刘爱华,王巧,盛彧欣,刘荣霞,叶冠北京大学6自然科学奖1准一维纳电子材料与结构的控制生长、加工组装及器件基础刘忠范,张锦,朱涛,吴忠云,李清文,南小林,卿泉,郑激文北京大学7自然科学奖1准脆性材料的宏细观损伤力学研究杨强,冯西桥,周维垣,余寿文,陈新清华大学8自然科学奖1微纳尺度传热的尺度效应及其物理机制过增元,梁新刚,张兴,李志信,陈民,曹炳阳,王玮清华大学9自然科学奖1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贺克斌,郝吉明,段凤魁,杨复沫,马永亮,叶伯明,吴烨,陈泽强,姚小红,王书肖,田贺忠,刘咸德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10自然科学奖1岩石受力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与机理研究吴立新,耿乃光,刘善军,邓明德,崔承禹,吴育华,李国华,王川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1自然科学奖1煤基微纳米炭材料的选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邱介山,梁长海,赵宗彬,周颖,辛勤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2自然科学奖1流动分析联用新技术研究方肇伦,王建华,徐淑坤,徐章润,王世立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3自然科学奖1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14自然科学奖1内耳发育及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李华伟,王正敏,王宇澄,王德辉,刘宏,李厚勇复旦大学15自然科学奖1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钦伦秀,叶青海,汤钊猷,王心伟,关新元,贾户亮,任宁,孙惠川,刘银坤,王鲁复旦大学16自然科学奖1干细胞在异种移植动物体内的分化及肝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曾凡一,黄淑帧,陈美珏,巩芷娟,钱晖,任兆瑞,王舒,胡伟,颜景斌,张艳,王娟,黄文英上海交通大学17自然科学奖1应用高通量组学技术研究重大疾病发生及治疗的分子网络张济,王侃侃,陈竺,陈赛娟,沈志祥,杜艳芝,郑培烝,印彤,方海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交大医学院健康所18自然科学奖1苔类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朱瑞良,苏美灵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19自然科学奖1配合物中弱相互作用与功能体系的可控构筑研究孟庆金,段春迎,郑和根,魏梅林,倪兆平南京大学20自然科学奖1南岭及邻区晚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基底与岩石圈演化周新民,陈培荣,徐夕生,刘昌实,沈渭洲,舒良树,汪相,于津海,邱检生,朱金初,华仁民,孙涛南京大学21自然科学奖1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研究谭仁祥,刘常宏,申丽,焦瑞华,吕红南京大学22自然科学奖1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抗干扰控制与估计郭雷,孙长银,林崇,陈兵,吴淮宁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3自然科学奖1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杂体系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建立及应用李萍,邹汉法,齐炼文,孔亮,李会军,汪海林,盛亮洪,郭明,陈君,陈学国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4自然科学奖1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其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陈昆松,徐昌杰,李鲜,孙崇德,张波,蔡冲,张望舒,李方浙江大学25自然科学奖1电磁场逆问题分析、计算的数值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杨仕友,倪光正,姚缨英,倪培宏浙江大学26自然科学奖1两类硼酸盐激光自倍频晶体生长及激光应用基础研究王继扬,张怀金,李静,邵宗书,蒋民华山东大学27自然科学奖1海洋结构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李华军,王树青,杨和振,刘德辅,董胜中国海洋大学28自然科学奖1几类典型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应用吕金虎,陆君安,何克清,禹思敏,陈士华,李兵,吴晓群,周进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29自然科学奖1恶性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及其靶向逆转马丁,邢辉,王世宣,周剑锋,徐钢,孟力,高庆蕾,奚玲,陈刚,冯玲,王常玉,翁丹卉,朱涛,吴明富,王薇华中科技大学30自然科学奖1精密运动机构中若干关键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研究陈学东,严天宏,何学明,王新杰,金建新华中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31自然科学奖1生物地质学殷鸿福,谢树成,杨逢清,王永标,王红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2自然科学奖1地下金属矿连续采矿过程与工程可靠性理论研究邓建,古德生,李夕兵,边利,宫凤强中南大学33自然科学奖1金属基固体化合物在微纳空间的结构与合成化学研究苏成勇,康北笙,童叶翔,李高仁,刘鹏,潘梅中山大学34自然科学奖1被子植物重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重建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施苏华,钟扬,黄椰林,唐恬,周仁超中山大学,复旦大学35自然科学奖1精神疾病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李涛,胡迅,孙学礼,马小红,黄颐,王峥,张伟四川大学36自然科学奖1复式河槽水沙运动基本规律研究曹叔尤,刘兴年,杨克君,黄尔四川大学37自然科学奖1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新方法的研究周雒维,杜雄,罗全明,周林,付志红,谢品芳,苏向丰重庆大学38自然科学奖1薄膜力学性能表征与评价徐可为,马胜利,张建民,王飞,何家文,黄立业西安交通大学39自然科学奖1服务驱动的跨企业数字化制造执行理论与方法江平宇,孙林岩,周光辉,黄国全,李宗斌,张映锋西安交通大学40自然科学奖1农林废弃物生物质主要组分清洁高效分离及高值化利用研究孙润仓,许凤,刘传富,耿增超,任俊莉,何北海,林鹿,孙金侠,苏印泉,张爱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41自然科学奖1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安黎哲,冯虎元,赵志光,陈拓,徐世健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42自然科学奖1约束力学系统的对称性与几何动力学梅凤翔,赵跃宇,郭永新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43自然科学奖1复杂系统可靠性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蔡开元,文传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4自然科学奖1煤的分子结构与其高效、洁净转化基本反应的关系李文英,谢克昌,冯杰,王宝俊太原理工大学45自然科学奖1常见恶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沈洪兵,胡志斌,徐耀初,王心如,卢大儒,陈峰,张正东,马红霞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46自然科学奖1非线性系统对称性及其相关研究楼森岳,唐晓艳,陈春丽,阮航宇,贾曼宁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7自然科学奖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化学键活性关系的理论研究郭庆祥,傅尧,刘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8自然科学奖1白癜风的遗传学研究张学军,杨森,桂金萍,胡志,熊全庚,刘建军,陈建军,刘江波,杜文辉,沈玉君,王再兴,高敏,崔勇,夏青,汪继云,周伏圣,张安平,杨春俊安徽医科大学,湖北襄樊铁路分局中心医院49自然科学奖1石材的金刚石磨粒加工及工具技术基础研究徐西鹏,李远,黄辉,沈剑云,于怡青华侨大学50自然科学奖1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气孔调节机制宋纯鹏,张骁,苗雨晨,江静,安国勇,王鹏程,王棚涛,周云,董发才,吕东,宋玉伟,程艳丽河南大学51自然科学奖1湍流分散体系中流体颗粒的破裂和聚并动力学罗和安,吴剑湘潭大学52自然科学奖1神经图像分析与时空系统辨识胡德文,周宗潭,刘亚东,颜莉蓉,武元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3自然科学奖1几何相位理论和应用朱诗亮,汪子丹,何广平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54自然科学奖2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环境归趋与区域环境过程陶澍,卢晓霞,刘文新,徐福留,李本纲,曹军北京大学55自然科学奖2子宫内膜癌相关受体与发病机制的研究魏丽惠,王建六,李小平,屠铮,张晓红,王志启,周蓉,赵超,张育军北京大学56自然科学奖2TiO2介孔薄膜光催化剂及其环境净化应用朱永法,姚文清,尚静,张利,李巍,付洪波,谭瑞琴清华大学57自然科学奖2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的研究高上凯,高小榕,洪波,张志广,杨福生,程明,王毅军清华大学58自然科学奖2偶氮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光响应性研究王晓工,和亚宁,庹新林,李耀邦,邓永红,车鹏超,刘斌清华大学59自然科学奖2电弧热等离子体体系中三维效应的研究李和平,陈熙清华大学60自然科学奖2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软计算技术及其应用宋士吉,王凌,吴澄,王熙照,薛小平清华大学,河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61自然科学奖2电能和化学能储存与转换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王新东,邱新平,邢巍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62自然科学奖2叠合盆地油气源及其运聚规律研究吕修祥,张水昌,王铁冠,赵孟军,梁狄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63自然科学奖2多媒体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赵耀,袁保宗,裘正定,朱振峰,倪蓉蓉北京交通大学64自然科学奖2纳米多孔材料吸附特性的实验与分子模拟曹达鹏,汪文川,张现仁,邵晓红,黄世萍,彭璇北京化工大学65自然科学奖2肝郁证病证结合计量诊断及逍遥散方证对应的研究陈家旭,嵇波,鲁兆麟,胡立胜,吴崇胜,赵歆,陈青红,赵晖,万霞北京中医药大学66自然科学奖2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王琦,吴承玉,盛增秀,刘艳骄,吴承艳北京中医药大学67自然科学奖2多孔多相介质力学及耦合问题的理论、模型化与数值方法李锡夔,张洪武,武文华大连理工大学68自然科学奖2水资源与防洪系统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及方法陈守煜,周惠成,李登峰,熊德琪,王国利大连理工大学69自然科学奖2非线性波浪力对海上工程结构的作用滕斌,李玉成,董国海,宁德志,勾莹,柳淑学,孙大鹏大连理工大学70自然科学奖2几何过程林埜,张元林,陈素娟,郑耀辉,唐亚勇东北大学,香港大学71自然科学奖2闭流形上变换群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吕志复旦大学72自然科学奖2卵巢癌血管生成及其调控的临床前研究丰有吉,尧良清,殷莲华,苏敏,金惠铭,陈晓军,蒋红元,丁景新,何晓明,徐丛剑,金鸿雁,赵凤娣,李晓波复旦大学73自然科学奖2网络环境中的海量数据管理与数据流分析周傲英,周水庚,钱卫宁,宫学庆,王晓玲,沙朝锋复旦大学74自然科学奖2井冈霉素的基因捕捉与组装合成邓子新,白林泉,蹇晓红,李磊,周秀芬,虞沂上海交通大学75自然科学奖2新型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发现、性能及用于手性化工过程的方法研究许建和,林国强,李祖义,刘幽燕,潘江,徐毅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76自然科学奖2非线性超声成像及生物组织定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龚秀芬,章东,刘晓宙,刘杰惠,叶式公,朱哲民南京大学77自然科学奖2东天山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和成矿关系研究顾连兴,张遵忠,吴昌志,唐俊华,郭继春,王银喜,胡受奚,陈世忠南京大学78自然科学奖2创伤性脑损伤与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杭春华,史继新,吴伟,陈罡,黎介寿,印红霞,李劲松南京大学79自然科学奖2进化计算与进化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应用宋爱国,温秀兰,裴文江,徐琴珍东南大学80自然科学奖2神经网络模型的动态特征及优化计算理论曹进德,梁金玲,袁堃,黄鹤东南大学81自然科学奖2构造煤结构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地质意义姜波,秦勇,琚宜文,韦重韬,傅雪海,汪吉林,吴财芳,王继尧中国矿业大学82自然科学奖2光正交码、跳频序列和认证码的组合构造葛根年,殷剑兴,朱烈浙江大学,苏州大学83自然科学奖2部分相干激光的机理及其应用林强,蔡阳键,王立刚,朱诗尧浙江大学84自然科学奖2作物镉积累与耐性基因型差异机理研究张国平,邬飞波,程旺大,董静,加法儿浙江大学85自然科学奖2高品质碳纳米管的规模化制备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应用技术涂江平,张孝彬,陈卫祥,董树荣,程继鹏,王秀丽,刘芙浙江大学86自然科学奖2新型丙烯腈共聚物膜材料的制备与酶固定化研究徐志康,万灵书,黄小军,王振刚,叶鹏,吴健,姚克,聂富强,寇瑞强,车爱馥浙江大学87自然科学奖2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废水控制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雷乐成,杨坤,朱利中,周明华,张兴旺,汪大翚浙江大学88自然科学奖2结构复杂系统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及应用张焕水,王伟,张维海,卢晓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89自然科学奖2海洋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杨桂朋,赵学坤,陆小兰,高先池,赵玉慧,王玉珏中国海洋大学90自然科学奖2海水鱼类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研究战文斌,绳秀珍,邢婧,周丽,程顺峰,李强,刁菁中国海洋大学91自然科学奖2食管癌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研究徐顺清,李媛媛,周宜开,余红平,王小利,李晓波华中科技大学92自然科学奖2网络结构与优化中的智能计算方法研究许进,魏小鹏,强小利,张强,潘林强,王燕,方刚,董亚非,张社民,石晓龙,刘向荣,张征,崔光照,史晓红,黄布毅,王延峰,范月科,徐崇军,吴秦,周东生,周昌军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93自然科学奖2土木工程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朱宏平,夏勇,王丹生,魏小胜,李林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94自然科学奖2非线性守恒律组的数学理论朱长江,赵会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95自然科学奖2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湿传递特性分析与实验辨识理论与方法研究陈友明,王盛卫,张泠,徐新华,左政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96自然科学奖2智能模糊PID控制的研究李涵雄,邓华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97自然科学奖2现生两栖动物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屈良鹄,陈月琴,张鹏,周惠,王秀玲中山大学,新疆师范大学98自然科学奖2华支睾吸虫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胡旭初,余新炳,徐劲,吴忠道,伍忠銮,杨光,郑南才,何东苟,吴德,陈守义中山大学99自然科学奖2角蝉总科昆虫系统学袁锋,田润刚,周尧,崔志新,徐秋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0自然科学奖2毛细管电泳在分离测定复杂体系中微量组分的应用陈兴国,胡之德,陈宏丽,齐升达兰州大学101自然科学奖2有序功能纳米薄膜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力虎林,张亚非,陆梅,彭勇,覃东欢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02自然科学奖2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反演研究邱崇践,邵爱梅,刘舜,杨毅兰州大学103自然科学奖2测量不确定度的非统计评定方法王中宇,夏新涛,朱坚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科技大学104自然科学奖2网络交通流的分配理论和模型算法黄海军,高自友,林兴强,杨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105自然科学奖2临界点理论中的流不变集与椭圆型方程的解刘兆理,孙经先首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106自然科学奖2肺癌发生、侵袭转移及早诊研究王恩华,邱雪杉,李庆昌,贾心善,徐洪涛,吴广平,谢成耀,刘树立,刘楠,赵忱中国医科大学107自然科学奖2概念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杨忠志,王长生,赵东霞,宫利东辽宁师范大学108自然科学奖2非线性光学新效应与光开关器件物理李淳飞,刘树田,宋瑛林,司金海,王玉晓,李俊庆哈尔滨工业大学109自然科学奖2土木工程全系统全寿命优化设计理论王光远,吕大刚,张鹏,陈艳艳,耿永常,王力,张世海,乔忠,刘玉彬,王东炜,刘晓燕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110自然科学奖2椎间盘退变细胞生物学机制及中药酮类物质调控作用王拥军,施杞,周泉,张珉,周重建,彭宝淦,李晨光,陈棣上海中医药大学111自然科学奖2混沌控制和同步化若干问题陈立群,刘曾荣,周进上海大学112自然科学奖2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演变和物种多样性林振山,沈冠军,崔景安,查勇,倪绍祥,张忍顺南京师范大学113自然科学奖2广义不确定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徐胜元,邹云,王为群,徐慧玲南京理工大学114自然科学奖2肥胖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郭锡熔,陈荣华,倪毓辉,王玢,张敏,李晓南,秦锐,费莉,潘晓勤,郭梅南京医科大学115自然科学奖2陶瓷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制备技术孟广耀,夏长荣,彭冉冉,高建峰,刘杏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6自然科学奖2金属材料干摩擦的基础研究张永振,陈跃,上官宝,邱明,孙乐民,杜三明,铁喜顺河南科技大学117自然科学奖2华南及邻近地区森林高等真菌多样性研究吴兴亮,李泰辉,宋斌,戴玉成,杨祝良,沈亚恒,刘波,毕志树,胡炎兴,郑国扬海南大学,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西大学118自然科学奖2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及机理研究贾殿赠,黄玉代,唐新村,刘浪,张丽,曹亚丽,王瑞英新疆大学,中南大学119技术发明奖1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6B11mini)的研究崔恒,冯捷,昌晓红,钱和年,成夜霞,姚煜北京大学120技术发明奖1构件化应用服务器核心技术与应用梅宏,杨芙清,黄罡,王千祥,周明辉,曹东刚北京大学121技术发明奖1力学多场多尺度测试技术及设备方岱宁,谢惠民,裴永茂,刘战伟,冯雪,戴福隆清华大学122技术发明奖1低铁损高塑性冷轧6.5wt%Si高硅钢制备新技术陈国良,林均品,叶丰,王艳丽,梁永锋北京科技大学123技术发明奖1导弹天线罩粘接和强度筛选技术与设备贾振元,郭东明,康仁科,王永青,金洙吉,刘畅大连理工大学124技术发明奖1淬火冷却虚拟生产及智能化工艺装备研究张伟民,陈乃录,顾剑锋,曹福顺,李强,潘健生,左训伟,徐骏上海交通大学,东北特钢集团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大学125技术发明奖1小型化高性能微波无源元件与天线毛军发,金荣洪,尹文言,耿军平,李征帆上海交通大学126技术发明奖1棉织物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陈坚,华兆哲,堵国成,王强,范雪荣,高卫东,吴敬江南大学127技术发明奖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研究应义斌,王剑平,饶秀勤,蒋焕煜,徐惠荣,刘燕德浙江大学,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128技术发明奖1海洋生物糖库的构建及其开发管华诗,李英霞,于广利,江晓路,于文功,毛文君,耿美玉,王长云,吕志华,赵峡,王远红中国海洋大学129技术发明奖1开关电器性能调控、检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荣命哲,王建华,王小华,孟永鹏,吴翊,娄建勇,陈玉,陈小林西安交通大学130技术发明奖1小型CMOS天体敏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张广军,江洁,魏新国,樊巧云,张晓敏,张新,杨建,郝雪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31技术发明奖1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赵春华,黎介寿,韩钦,李静,何东南,闫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132技术发明奖1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应用技术与理论基础研究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雷东阳湖南农业大学133技术发明奖2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陈昌和,徐旭常,李跃进,李彦,孙兆军,王淑娟清华大学,宁夏大学134技术发明奖2高纯度钛硅碳系陶瓷原料的合成与应用技术翟洪祥,黄振莺,李世波,艾明星,周洋,周炜北京交通大学135技术发明奖2天地空立体化森林精准自动计测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冯仲科,臧淑英,蔡体久,姚山,杨伯钢,马钦彦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东北林业大学136技术发明奖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韩敏芳,彭苏萍,尹会燕,杨志宾,陈鑫,蒋先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37技术发明奖2高交互性教学工具的研制与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创建王树勋,孙晓颖,燕学智,王波,陈建,温泉吉林大学138技术发明奖2长春花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利用的生态工艺祖元刚,杨磊,唐中华,张琳,赵修华,罗猛,张玉红,张宝友东北林业大学139技术发明奖2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工艺及工程应用赵由才,吴军,牛冬杰,徐迪民,柴晓利,刘福强同济大学,南京大学140技术发明奖2菝葜皂甙元和异菝葜皂甙元抗AD、PD神经变性的作用和机制夏宗勤,胡雅儿,王子玫,孙启祥,张永芳上海交通大学141技术发明奖2新型液体活性染料制备的关键技术蔡再生,常晓虹,黄旭明,吴明华,陈光杰东华大学,佛山南方印染股份有限公司142技术发明奖2土壤农药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李顺鹏,崔中利,何健,洪青,蒋建东,管晓进南京农业大学143技术发明奖2富硒功能农产品的创制与应用胡秋辉,潘根兴,杨方美,徐娟,胡兴锁,郭富坤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宜兴市富坤富硒茶业有限公司144技术发明奖2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制造技术李新海,张殿浩,曾毓群,王志兴,郭华军,彭文杰,陈卫,冯苏宁,李智华,胡启阳,胡海平,赵丰刚,刘灿,张云河,姜宁林中南大学,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45技术发明奖2净化湿法稀磷酸新技术钟本和,李军,冯永刚,刘钟海,方为茂,陶晓秋四川大学146技术发明奖2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郑小林,皮喜田,侯文生,彭承琳,刘洪英,崔建国重庆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