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1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第九版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械原理第九版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表达方式:
用简单线条表示构件
规定符号代表运动副
按比例定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整理ppt
10
§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 机构各部分的运动,取决于:
原动件的运动规律、各运动副的类型、机构的运动尺 寸(确定各运动副相对位图)
–用简单线条表示构件
–规定符号代表运动副
多一个约束, 超静定桁架
整理ppt
28
2.机构(运动链)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
原动件数=1 F=3n-2PL-PH=3×4-2×5=2
→ F >原动件数 →机构运动不确定
欠驱机构
C 3
2 C'
B
1
1
D'
D
4 4
A
5
E
整理ppt
29
K=4, n=K-1=3,原动件数=2 ,PL=4
2
→F=3n-2PL-PH=3×3-2×4=1
F =3n-2pl-ph
整理ppt = 3 4-2 5- 1 = 1
27
2.机构(运动链)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
F=3n-2PL-PH
=32 -2 3 -0
=0(不能动)
F=0,静定结构
三个构件通过三个 转动副相连, 相当 于一个构件。
F=3n-2PL-PH
=33-2 5-0
= -1 (不能动)
F<0,超静定结构
• 运动副特性:运动副一经形成, 组成它的两个构件间的可能的相对 运动就确定。而且这种可能的相对运动, 只与运动副类型有关, 而与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 工程上常用一些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
整理ppt
9
§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练习题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练习题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练习题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基本要求:(1)掌握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及运动链等概念(2)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能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计算下列机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2-1 2-22-3 2-42-5 2-6 2-72-8)2-9)2-10)2- 11)2-12 2-13 2-14 2-152-16)2-17 2-18 2-19 2-20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速度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利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2)能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一般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3-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全部瞬心的位置。

(g)(h)3-2 图示机构的位置,已知原动件AB以等角速度转动,用瞬心法或矢量方程图解法求构件3的角速度要求:(1)利用瞬心法要求在图上标出全部速度瞬心,写出ω3的表达式;(2)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要求以任意比例尺作出机构的速度图,写出作图的矢量方程及ω3的表达式。

(a) (b)(c) (d) (f) (g)3-3如图所示的高副机构中,设已知机构的尺寸及原动件1以匀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1试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位置,并用瞬心法求构件3 的移动速度v。

33-4图示机构,L AB=50mm,L BC=60mm,L CD=60mm,LAD=100mm,ω1=30rad/s,(1)求机构的所有瞬心(2)用瞬心法求杆BC中E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基本要求能对几种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总反力进行分析4-1 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设已知机构尺寸,图中虚线圆为摩擦圆,滑块与导路的摩擦角为φ,驱动力为F,阻力矩为M,试在下列各机构位置简图中画出各运动副中反力方向(必须注明力矢量的脚标)(d)4-2 图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1受驱动力偶M d作用,克服滑块3上所受的工作阻力F r,使该机构运转。

第2章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共24页文档

第2章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共24页文档
高副数为PH=1
解: F=3n – 2PL – PH =3×4 – 2×5 – 1 =1
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原动件数大于机构自由度
若原动件1和3给定的运动同 时满足,势必将杆2拉断.
2)原动件数小于机构自由度 当给出两个原动件,使1、
4构件均处于给定位置,才能 使从动件获得确定的运动.
第二节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在研究机构运动时,为了便于分析,常撇开机构的复杂外 形和构造,仅用简单的符号和线条表示,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定 出各运动副及构件的位置。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之间相对 运动关系的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分析机械的动作原理,确定原动部分和工作部分 2.沿着运动传递路线,确定运动部件 3. 选择适当地的投影平面
零件 构件 运动副 运动副的类型 运动链 机构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机构的组成
一、零件
零件:标准件;非标准件
二、构件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
机架 构件 原动件
从动件
作为参考系的构件
给定运动规律的 活动构件
4.选择适当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互位置,用简单 线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绘制图示发动机机构运动简图。
1
D
8
2 3
7
C
5
B
6Hale Waihona Puke 4A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自由度:机构中各构件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1. 自由度的计算

机械原理-郭宏亮-孙志宏-第二章答案

机械原理-郭宏亮-孙志宏-第二章答案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判断题(1)机构能够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

(错误 )(2)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两个约束。

(错误 )(3)移动副和转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相等。

(正确 )(4)一切自由度不为一的机构都不可能有确定的运动。

(错误 )(5)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六个自由度。

(错误 )2.选择题(1) 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 D )。

A .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B .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C .两构件相连接D .两构件既连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2) 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D )无关。

A .构件数目B .运动副的类型C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D .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3) 有一构件的实际长度0.5m L =,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中的长度为20mm ,则画此机构运动简图时所取的长度比例尺l μ是( D )。

A .25B .25mm/mC .1:25D .0.025m/mm(4) 用一个平面低副连接两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B )个自由度。

A .3B .4C .5D .6(5) 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A )。

A .虚约束B .局部自由度C .复合铰链D .真约束(6)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D )。

A .机构的自由度0≥FB .机构的构件数4≥NC .原动件数W >1D .机构的自由度F >0, 并且=F 原动件数W(7) 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不确定是( C )。

A .(a )和(b )B .(b )和(c )C .(a )和(c )D .(a )、(b )和(c )(a) (c)(b)图2-34(8)Ⅲ级杆组应由( B )组成。

A.三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B.四个构件和六个低副C.二个构件和三个低副D.机架和原动件(9)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这时自由度等于( B )。

第二章 平面结构的机构分析

第二章 平面结构的机构分析

二、运动副的分类
组成机构的运动副的类型决定机构的运动形式。运动副有 多种类型,对运动副进行正确的分类,在机构设计和综合 中是非常重要的。
1、根据运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分类
见表2-1:P7
构件自由度与运动副约束
1. 构件的自由度:指一 个构件相对另一个构件 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 一个自由构件在空间具 有6个自由度。
D B 1 2 A C H F 3 5
4
E 7 G I 8 K 9
6
局部自由度
复合铰链
D B 3 5 2 F
4
E 7 G I 8
虚约束
1
6
K 9
A C H
n 8 ; PL 11 ; PH 1 F 3n 2 PL PH 3 8 2 11 1 1
例 5 计算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若存在局部自由度、复 合铰链、虚约束请标出)。
只是为了表明机构的运动状态或各构件的相互关系, 也可以不按比例来绘制运动简图,通常把这样的简图称 为机构示意图。
常用机构构件、运动副代表符号
1. 构件分类:原动件、从动件、机架(P12)
2. 绘制简图的一般步骤:
(1)分清运动状况,认清哪些是固定件、原动件、 从动件。 (2)从原动件开始,按运动传递的顺序,仔细分 析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性质,确定构件的数目 和运动种类。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 置,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连接各运动副。
带虚约束的曲轴
3)如果机构中两活动构件上某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此 时若用具有两个转动副的附加构件来连接这两个点,则将会引 入一个虚约束。
带虚约束的杆机构
4)机构中对运动起重复限制作用的对称部分也往往会引入虚 约束。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兰州2017年7月4日于家属院复习资料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4.运动副元素是指。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9.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0.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1.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

12.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铰链,(B)自由度,(C)约束。

14.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5.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16.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

试:(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23题16图 题17图17.在图示机构中,若以构件1为主动件,试:(1)计算自由度,说明是否有确定运动。

(2)如要使构件6有确定运动,并作连续转动,则可如何修改说明修改的要点,并用简图表示。

1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高副用低副代替,并选择原动件。

19.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对图示机构作出仅含低副的替代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第二章 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第二章 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定义: 定义: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 独立运动参数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F运动的构件。 ∵一个原动件只能提供一个独立参数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为: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为: 自由度=原动件数 自由度=
约束: 约束:运动副对构件独立运动所加的限制 转动副(铰链 转动副 铰链) 铰链 低副 (面接触 面接触) 面接触 F =3-2 移动副
绘制图示偏心泵 偏心泵的运动简图 题2-9 绘制图示偏心泵的运动简图
3 2 1 4
偏心泵 动画
§2-3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具有 - 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的自由度: 机构的自由度 : 机构具有 独立运动的数目。 独立运动的数目。 作平面运动的刚体在空间 的位置需要三个独立的参 数 ( x, y, θ ) 才能唯一 , 确定。 确定。 单个自由构件的自由度为 3
工业 机器人
运动链根据个平面的运动是否重合又可 以分为平面运动链和空间运动链。
4. 机构
机构是由若干构件经运动副联接而成的,很显然,机构归属于运动链,那么,运动链在什么条件下就 能称为机构呢?即各部分运动确定。分别用四杆机构和五杆机构模型演示得出如下结论: 在运动链中,如果以某一个构件作为参考坐标系,当其中另一个(或少数几个)构件相对于该坐标系 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其余所有的构件都能得到确定的运动,那么,该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定义: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定义 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 机架-作为参考系的构件 如机床床身 如机床床身、 机架-作为参考系的构件,如机床床身、车辆 底盘、飞机机身。 底盘、飞机机身。 动件-按给定运动规律运动的构件。 原(主)动件-按给定运动规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其余可动构件。 从动件-其余可动构件。 机构的组成: 机构的组成: 机构=机架+原动件+ 机构=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机械原理(填空题)--第七版

机械原理(填空题)--第七版

机械原理复习题第2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运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2.具有若干个构件的入为组合体、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机器是由原动机、传动部分、工作机所组成的。

4.机器和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完成有用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5.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机架,杆组,原动件三部分组成。

6.运动副元素是指构成运动副的点、面、线。

7.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构件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数目。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一个约束,而保留了两个自由度。

9.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相对运动的联接。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1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2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F=3n-2pl-ph 。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2,至少为1。

14.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判断该机构运动的可能性(能否运动〕及在什么条件下才具有确定的运动,即确定应具有的原动件数。

15.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低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16.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32n p p --L H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复合铰链,(B) 局部自由度,(C)虚约束。

17.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局部自由度是指不影响输入与输出件运动关系的自由度;虚约束是指在特定的几何条件下,机构中不能起独立限制运动作用的约束。

18.划分机构杆组时应先按低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级别按杆组中的最高级别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与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 (1)转子的平衡精度A和平衡等级G,
国际上已标准化(表6-1)。 (2)转子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
表6-1中的转子不平衡量以平衡精度A的形式给出, 起值可由下式求得: A=[e]ω/10000 mm/s 式中ω为转子的角速度(rad/s)。 对于静不平衡的转子,许用不平衡量[e]在选 定A值后可由上式求得。 对于动不平衡转子,先由定出[e],再求得许 用不平衡质径积[mr]=m[e],然后在将其分配 到两个平衡机基面上。
质径积表示法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质径积以[mr]表示,它是与转 子质量有关的一个相对量。常用于具体给定的转 子,它比较直观又便于平衡操作。
偏心距表示法 转子的质心直回转轴线的许用偏心距以[e]表 示,它是与转子质量无关的绝对量。常用在衡 量转子平衡的优劣或衡量平衡的检测精度时, 比较方便。
两种表示的关系 [e]=[mr]/m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6-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
§6-2
§6-4 §6-5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平面机构的平衡
§6-1 机构平衡的目的及目的
1. 机械平衡的目的 机械在运转时,构件所生产的不平衡惯性力将在运 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压力。
增大运动副 中摩擦和构 件中的内应 力,降低机 械效率和使 用寿命,影 响机械本身 的正常工作也必将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 甚至产生共振。会导致工作机械及其厂房建筑受到 破坏。,
1)刚性转子的平衡
刚性转子[n<(0.6~0.75)nc1]的平衡,是按 其理论力学中的力学平衡理论进行的。
静平衡 只要求其惯性力平衡; 动平衡 同时要求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的平衡。 2)挠性转子的平衡 挠性转子[n≥(0.6~0.75)nc1]的平衡,其平衡 是基于弹性梁的横向振动理论。 (2)机械的平衡
机构的完全平衡是指机构的总惯性力恒为零。 为了达到机构的完全平衡的目的,可此采用下 列措施:
(1)利用对称结构平衡 (2)利用平衡质量平衡 研究表明 完全平衡n个构件的自由度机构的惯性力,应至 少加n/2个平衡质量;这样就使机构的质量大大 增加,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而多采用部 分平衡的方法。
结论 采用完全平衡法,平衡效果很好。但会使机构的 质量或体积大为增加,故一般采用部分平衡法。
例2 铰链四杆机构的完全平衡
C
S2 B m2B m3 m1 S1 A D S3 m2C
r’
M’ M’’
r’’
例3 曲柄滑块机构的不完全平衡(利用机构)
例4 曲柄滑块机构的不完全平衡(利用平衡质量)
mB s1
φ
m1
m2 s2
m3 s3
mC
r
m=m’+m’’
mbrb
m1 r1
m2 r2 m3 r 3
结论: 无论静不平衡转子有多少个不平衡质 量 ( 偏心质量 ), 在转子上加上或减去一个 平衡质量就可以实现转子的静平衡.
2.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动不平衡转子 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转子(b/D≥0.2),其质量 就不能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而往往是分布 在若干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这时即使转子的 质心在回转轴线上,但各偏心质量所形成的惯 性力偶的不平衡,而且其作用方位时随转子的回 转而变化的。这种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转时才 能显现出来的,故称此类转子为动平衡转子。 (2)动平衡及其条件 对于动不平衡转子,通过选定两个回转平面Ⅰ及 Ⅱ作为平面基面,再分别在这两个面上增加或除 去适当的平衡质量,使转子在运转时各偏心质量 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同时得以平衡。这 种平衡方法称为动平衡。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各偏心质量(包括平衡 质量)产生的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 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和也为零
ΣF=0,
(3)动平衡计算 动平衡计算是针对结 构动平衡转子而进行 的平衡计算。 即根据其结构计算 确定其上需增加或除 去的平衡质量,使其 设计时获得动平衡。
ΣM=0
(4). 步骤:
F1A+ F1B= F1
F1Al1= F1B (l-l1)
同理:求出 F2A, F2B 以及F3A, F3B
mArA
A基面: FA+∑F=0
B基面: FB+∑F=0
mBrB
§6-4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
经过平衡实验的转子,不可避免的还会有一些 残存的不平衡若要这种残存的不平衡量愈小, 则需平衡实验装臵愈精密、测试手段愈先进和 平衡技术愈高。因此,根据工作要求,对转子 1.许用不平衡表示方法 规定适当的许用不平衡量是很有必要的。
2.机构的部分平衡
机构的部分平衡是对机构的总惯性力只需平衡 其中的一部分的平衡。 机构的部分平衡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平衡机构平衡
(2)利用平衡质量平衡
(3)利用弹簧平衡
结论: 采用往复惯性力的部分平衡法,既可减少惯性 力的影响,又可减少需加的平衡质量。一般对 机械的工作较为有利。
例1 曲柄滑块机构的完全平衡
1)选择两个垂直与轴线的基面.
2)将不平衡质量转化到两个基面 (通过步骤将复杂的空间力系转化为 简单的两个位于基面的平面力系) 3)在两个基面对各不平衡质量进行平衡(静平衡)
动平衡
静平衡
例:
例:一动不平衡转子在三个面上存在三个不平衡 质量(m1,m2 ,m3) 其向径分别为 r1,r2 ,r3. 当 转子匀速转动时 , 试平衡该转子.
§6-5 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构的平衡,由于机构各构件在运动时所产 生的惯性力可以简化为一个通过质心的总惯 性力和总惯性力偶矩,这全部由基座承受。 所以平面机构的平衡就要设法平衡这个惯性 力和力偶矩。 机构平衡的条件:作用于机构质心的总惯性力 和总惯性力偶矩应分别为零。
通常,对机构只进行总惯性力的平衡,所以欲使 机构总惯性力为零,应使机构的质心加速度为零, 即应使机构的质心静止不动。
静平衡计算主要是针对由于结构所引起的静不平 衡的转子而进行平衡的计算,根据其结构,计算确 定需增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使其在设计时获得 静平衡。

盘形凸轮的静平衡计算
如图所示刚性转子以ω转速匀速转动.不平 衡质量为 m1, m2 , m3 ,分别位于向径r1, r2, r3 处.试平衡该转子( mbrb )
(1)静不平衡转子
对于轴向尺寸较小 的盘形转子 (b/D<0.2), 其质量可近似认为 分布在同一回转平 面内。这时其偏心质量在转子运转时会产生惯性 力。因这种不平衡现象在转子静态时就可表现出 来, 故这类转子称为静不于静不平衡转子,利用在其上增加或除去一部分 质量,使其质心与回转轴心重合,即可使转子的惯 性力得以平衡的方法。 静平衡的条件 平衡后转子的各偏心质量(包括平衡质量)的惯 性力的合力为零。 ΣF=0 (3)静平衡计算
机械平衡的目的:设法将构件的不平衡惯性力加 以平衡;以消除或减少惯性力的不良影响。 机械的平衡是现代机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高 速高精密机械尤为重要; 但某些机械却是利用 构件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所引起的振动来工作。 对于此类机械则是如何合理利用不平衡惯性力的 问题。 2. 机械平衡的内容 在机械中,由于各条件的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 不同,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平衡方法也不同。 (1)转子的平衡 转子的不平衡惯性力可利用在其上增加或除去一 部分质量的方法加以平衡。
作往复移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其所产生的惯性力 无法在该构件上平衡,而必须就整个机构加以平衡。此 类平衡问题为机构的平衡或机械在机座上的平衡。即设 法使各运动惯性力的合力和合力偶得到完全地或部分的 平衡,以消除或降低其不良影响。
§6-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为了使转子得到平衡,在设计时就要根据转子 的结构,通过计算将转子设计成平衡的。 1.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