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案例-小班案例:老师我不哭了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学反思老师我不哭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老师我不哭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老师我不哭了幼儿园教学反思:老师我不哭了以自我为中心是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表现在孩子孩子身上就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的损害之时,他就会表现出及要坏的情绪甚至打人。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

在玩乐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都在滑梯上高兴的玩着,这时候一位小朋友从地面上抓了土往滑梯上扔,弄得乱石尘土飞扬并弄脏了小朋友的睡衣。

我急忙制止了实情,把她叫到了一边,用比较重的脑子对她说“呀你把小朋友的衣服弄得多脏呀?你这样做,对不对?”刚开始她不屑一顾,对我的话不理睬,又过了一会儿,她哭了。

面对着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我从心中不停的问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当她犯错误的时候?”。

她哭得越来越郁闷了,好像那张被泪水滑过的脸,我的心砰砰直跳,我为自己刻意的语言感到后悔。

几分钟后她不哭了,我让其他的小朋友回教室了,惟独留下了她,我蹲下来问她“刚才你做的对不对?”,看到其他小朋友宿舍都回学生宿舍了,她有点着急,眼泪又出来了,我轻轻地抱起她,帮她擦干了泪。

悄悄的告诉她“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是不对的,这样做是不礼貌的”,简短的一句话,她似乎明白了,撅着小手掌对我说“老师,刚才我做的不对。

”只见她瞳孔那红彤彤的眼睛我笑了,告诉她“有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她冲着我伸手的点了点头。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宝宝,你得到报酬的将是孩子最真诚的回报。

下午奶奶来接她时,我详细告诉了她妈妈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家长全盘否定了我的做法。

幼稚园当她要离开幼儿园时照着我就喊“明天我还来上学”!一句发自内心的话真诚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虽然我已经很疲惫,但我的心里是吃惊的,我正在期待明天的到来.。

小班我不哭教案

小班我不哭教案

小班我不哭教案小班我不哭教案在幼儿园的小班里,有时会遇到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而哭泣不止。

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安抚这些孩子,让他们重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为“小班我不哭”的教案,旨在帮助老师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

首先,为了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泣,老师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

这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简短的对话来实现。

老师可以问孩子他们为什么哭泣,或者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他们感到不开心。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其次,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减少他们的哭泣。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捉迷藏或唱歌跳舞,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忘记他们的不快,并开始享受幼儿园的乐趣。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特殊任务或责任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让孩子帮助整理教室或分发材料,这样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有价值。

这种参与感可以帮助孩子们摆脱负面情绪,并重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

除了分散注意力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安全、温暖的环境来帮助孩子们克服哭泣。

这可以通过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区域来实现,让他们可以在那里放松和冷静下来。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安抚技巧,如轻拍孩子的背部或给予温暖的拥抱,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除了以上的方法,老师还可以与孩子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

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此外,老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在家中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最后,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哭泣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错误或不良行为。

因此,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孩子们将更容易克服哭泣,并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总之,“小班我不哭”教案旨在帮助老师有效地处理幼儿园小班中孩子哭泣的情况。

(幼教精选)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我不哭了》 - 观察记录 -

(幼教精选)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我不哭了》 - 观察记录 -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我不哭了-观察记录-教育笔记;我不哭了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

第一天入园通常会消失哭闹现象,这种心情也叫"入园焦虑症'。

由于他们从诞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生疏与担忧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惊心理。

圻圻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她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她的哭声了,此时爷爷正抱着她。

走进教室时她始终拉着爷爷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爷爷的衣角。

当她觉察爷爷有要走的趋势时,她会想各种方法让爷爷留下来,比方陪她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

圻圻觉察爷爷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头哭闹的很厉害,要找爷爷,在老师的劝慰下圻圻的哭声渐渐小了,可是当她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她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爷爷,睡醒了也会哭着找爷爷,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

其次天第三天还是这样。

开学半个月后,别的孩子根本上不哭了,而圻圻也比入园时进步了许多,平常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到现在开学快两个月了,圻圻不仅不哭了,还会劝慰其他哭的孩子。

对于圻圻的状况,我们了解到她从小就跟着爷爷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爷爷身边,因此对爷爷的依恋性特殊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别产生的担忧心情以及环境的生疏产生的担忧全感使她有了这种哭闹心情。

对于圻圻我采纳先劝慰后冷处理的方法。

当圻圻爷爷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她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临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她就渐渐不哭了,宁静地坐在那里。

我还觉察圻圻的自理力量以及动手力量很强,我就让圻圻帮助叠叠被子,分发餐具等,同时采纳表扬的方法使她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意感。

使她喜爱上幼儿园。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急躁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8篇)《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在上班,能高兴地等待妈妈来。

活动准备毛绒玩具小猴子若干、篮子、音乐磁带、FLASH“猴妈妈上班”、录像“我的妈妈在上班”活动过程●感知体验通过“猴宝宝哭了”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帮助猴宝宝,让幼儿感知宝宝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

1、是谁在哭呀?(猴宝宝)它为什么哭?(幼儿泛议):猴宝宝在幼儿园想妈妈了。

2、那么猴妈妈送好宝宝上幼儿园,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观看FLASH):猴妈妈去上班了。

它在果园里忙着摘果子、分果子,还要卖果子赚钱,很辛苦的。

它也很想宝宝的,下班就来接宝宝。

3、(出示许多猴宝宝)哎呀,这么多猴宝宝都在哭,我们来抱抱它们吧!(发现、引导幼儿的动作与语言)动作——亲一亲,抱一抱,拍一拍;帮猴宝宝擦眼泪……●迁移生活观看“我的妈妈在上班”的录像,进一步体验我在幼儿园,妈妈在上班。

1、你们的妈妈又到哪里去了呢?(观看录像)2、妈妈说什么呀?想宝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妈妈幸福地想念着宝宝,所以你们也要高高兴兴地想着等着妈妈来。

3、你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告诉妈妈吗?:快乐的想着妈妈你也能把快乐带给妈妈。

●情感表现歌表演“笑一个吧”,体验幼儿园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

1、跟随音乐歌表演。

2、屏幕上滚动播放所有宝宝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照片。

:我们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真开心,妈妈很快就会来接我们的。

《我不哭》幼儿园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跌倒了不哭,打针吃药时也不哭”是勇敢坚强的表现。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我不哭”提示自己努力控制情绪。

3、能用语言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课件ppt、儿歌【活动过程】(一)图片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了解儿歌中的人物。

师:我们班不止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三个小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小熊、小猴子、小猫咪)(二)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跌倒了不哭,打针吃药时也不哭”是勇敢坚强的表现。

教学案例 老师,我不哭

教学案例 老师,我不哭

幼儿园教学案例:老师我不会做案例背景: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

因此,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各方面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的所有事情家里都代办了,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我考虑孩子们刚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无论孩子们遇到什么不会做事时,我总是安慰他们,没关系的,不会老师会帮你的,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里。

经常碰到一点困难,比如说大小便之后,裤子不知道穿上,就在那里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穿上”,他就说:“老师我不会。

”我就给穿上了。

认为自己是对孩子负责,但随之原本有些事情打算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之后接下来有的事情其他孩子会说:“老师,我不会。

”我班里的王俊皓小朋友就老是那样喊。

以下呈现的是他在一次活动中的表现。

案例实录: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了一次艺术《漂亮的小花衣》。

我要求孩子们伸出一个手指,然后手指蘸上颜料。

之后点在艺术书上的白色的裙子上应该来说活动的难度并不大。

可让孩子们自己来点画时,有的孩子伸着手坐在那里不动,我猜想是不是怕弄脏衣服,还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老师不动手,眼中充满了求助的眼光。

突然班上王俊皓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我点不好,你帮帮我吧!”于是那些原本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也跟随着喊了起来:“老师,我也不会。

”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就跟王俊皓说:“皓皓,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点的特别漂亮,动动看。

不要怕衣服脏了”看到老师没有帮他,他就大哭起来了,还很伤心。

案例分析: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皓皓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点画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

”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皓皓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二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二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为好朋友画像》含反思二
- 1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不哭》一
小班教案《我不哭》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让幼儿知道遇事不哭,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不哭》教案吧。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遇事不哭。

2、引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3、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不同的事件,学习用不同的语句及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视听讲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幼儿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故事的内容。

师:巧虎小的时候总爱哭,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使幼儿知道观看视频故事的重点,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看视频,教育幼儿有事好好说,不哭。

1、请幼儿观看视频。

(巧虎的小汽车到了椅子底下,拿不到)
(1)提问:巧虎为什么哭?它遇到了什么事情?
(2)提问:巧虎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讨论后说一说)
2 / 2。

小班语言我不哭教案与反思.doc

小班语言我不哭教案与反思.doc

小班语言我不哭教案与反思篇一:小班幼儿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小班幼儿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一、现象描述小班新生入园是其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

物化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

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园的哭闹现象。

1.持续型哭闹轩轩妈妈早上送轩轩来园后即偷偷走掉了。

轩轩在发现妈妈离开后立即开始哭闹,要找妈妈。

教师百般哄劝均无效。

午睡时轩轩在床上哭着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哭,直到晚上妈妈来接才停止哭闹。

2.间歇型哭闹杰杰来到幼儿园很乖,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午餐时,杰杰突然哭着要妈妈。

老师去哄他,姐姐不哭了。

到了睡觉的时间,杰杰又坐在自己的床上哭了起来,怎么都不睡觉。

老师把他带出来,她不哭了。

下午吃点心时,杰杰又看着点心哭着要妈妈。

3 .感染型哭闹晨晨早上来园后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再见,后来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跟着老师做游戏。

旁边的小小一直在哭。

一开始晨晨看着小小脸上的神情也变了样。

不一会他也张开嘴巴哭着要妈妈了。

4.分离型哭闹琪琪来到教室后,发现奶奶有要走的趋势,立刻大哭向门口跑去,被老师拦住了。

琪琪一直在教师里哭着跳着。

这时,教师播放了孩子们接触过的亲子音乐,琪琪的哭声也随之变小了。

不一会他就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后来一直都没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新生幼儿园入园后存在持续型哭闹、间歇型哭闹、感染型哭闹和分离型哭闹四种现象。

二、原因分析(一)小班新生幼儿的年龄特点1 .心理依恋性较强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

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

幼儿来园的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2.情绪化,易受感染小班幼儿情绪化,因此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

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就哭闹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

3.自我中心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他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

案例分析:老师_我不哭了

案例分析:老师_我不哭了

老师,我不哭了案例:杨蕊是我们班的一位内向的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会大哭,回课室的时候不肯让妈妈离开,”.当我们请她回课室的时候呢,她就会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肯放,哭的特别大声。

无论怎么安慰她,她就是不停止哭闹。

就算妈妈离开后有时会稍微的安静下来,当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呢,她也会不停重复说“爸爸妈妈来接了,拿书包”分析原因:通过案例分析,我觉得杨蕊小朋友的性格内向、胆小。

对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我从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平时在家里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妈妈,很少与外界接触,以前也从没有上过幼儿园。

所以当她刚走进了幼儿园,来到我们小小三班。

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难免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忧虑等不安情绪,这样她只有用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安。

教育策略:1、首先就是做好家园互动,跟家长的多沟通。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的家长心里总是会产生不舍的情感,就像杨蕊小朋友那样一哭,妈妈就偶尔会妥协让步,久而久之会让杨蕊小朋友呢产生依赖“孩子就会想:只要我大声哭闹,妈妈肯定会心疼,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来幼儿园”。

于是,我们老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首先在幼儿上学前,要求家长和幼儿将该说的话都说清楚,而不是在幼儿园里重复安抚孩子的话,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的。

其次,我们建议家长不要心软,不能久久不肯离去,。

听过我们的建议后,每次杨蕊的妈妈把她送到课室后,说了声再见马上就离开。

虽然开始杨蕊还是会哭,但她知道就算是哭破了嗓子,妈妈也不再妥协了,在老师的耐心开导下,她开始慢慢试着忍住自己的眼泪,自觉的跟妈妈说再见。

2、另外杨蕊小朋友们特别唱歌还喜欢别人说她长得漂亮,我们根据她的心理,为她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使她尽快与老师建立依恋关系。

我们经常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用还经常把她拉到身边,摸摸她的头,跟她说“你好漂亮”、“你真聪明”、“看到你,老师很高兴”、等等语言来激励她,让她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她。

教育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关注,杨蕊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案例:老师我不哭了
第一周的第一天:
今天是孩子们来园的第一天,高诗雨的妈妈7:20就把宝宝送来幼儿园了,宝宝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情绪,妈妈陪了一会儿后要离开了,高诗雨马上拉着妈妈哭了不让妈妈离开,而她的妈妈也就说:“妈妈不走,陪在你身边!”于是妈妈又陪着高诗雨玩了一会儿。

这样的情景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第三天:
今天高诗雨妈妈送高诗雨来园之后,给了高诗雨一包餐巾纸,高诗雨拿着餐巾纸来到老师面前说:“看,我有餐巾纸!”于是我和高诗雨聊了起来,等高诗雨想到要去找妈妈的时候,妈妈已经走了,高诗雨又哭了起来,还跑出教室要去找妈妈。

第五天:
今天早晨来园的时候,高诗雨的妈妈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看见老师在门口迎接孩子后马上转身走了。

高诗雨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只是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早点来接我!”于是我拉着她的手来到了教室里,引导她来到了娃娃家里烧饭,高诗雨一来到娃娃家里马上就开始不哭了,眼泪还挂在脸上就开始玩了起来。

第二周的第一天:
今天早上,高诗雨的妈妈大约8点左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高诗雨看到教室里有了同伴,回头和妈妈说:“妈妈再见!”说完就跟着老师进教室游戏了,一边走一边还说:“老师我不哭了”。

分析反思:
幼儿刚来幼儿园有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他们哭是最主要的表现。

这个时候老师和父母的安慰与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老师要让孩子体验到在幼儿园里老师很喜欢宝宝、和同伴一起游戏很快乐的情感。

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与孩子亲近,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等,同时也安排孩子与同伴一起游戏,使他们感受同龄人一起游戏的快乐。

但是在早晨来园的这段时间内,送孩子来园的成人的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成人送孩子来园的态度坚决的话,孩子会知道成人是希望自己来幼儿园,知道一定要上幼儿园的,这样孩子的情绪会比较快的愿意适应幼儿园的环境;相反,如果成人的态度不坚决的话,孩子会认为我去不去幼儿园是由自己决定的,此时孩子的哭闹情绪会更加厉害,他的来园情绪会更加趋于不稳定,更加不愿意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所以,孩子刚开始来园的情绪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