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气候

合集下载

赞美寿光的诗

赞美寿光的诗

赞美寿光的诗在东方的大地上,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那就是寿光。

它坐落在山东省的中心,是一个充满繁华和活力的地方。

寿光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于世,而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赞美寿光的诗歌,可以从它的自然环境开始描绘。

寿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地处山海之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春天,桃花和樱花盛开,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夏天,阳光明媚,海风轻拂,沙滩上游人如织;秋天,金黄的稻田似乎永不止境,丰收的季节让人心生喜悦;冬天,寒风凛冽,但白雪覆盖的大地却散发着宁静与美丽。

这样的自然环境,让人们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

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寿光还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而闻名。

这里有众多的古建筑,如古老而庄严的寺庙和神秘的古墓葬。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的城市映衬着这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带人们穿越回古老的时空。

而寿光的人民也以其淳朴和热情的个性而让人难以忘怀。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农田和市场上,人们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

这样的人情味,让人们无论是来自哪里,都能够找到家的感觉。

当人们品尝到寿光丰富的农产品时,更是对这座城市赞叹不已。

寿光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产出的蔬菜、水果和海鲜都享有盛誉。

无论是新鲜的大闸蟹、鲜美的黄瓜,还是甜蜜的苹果和橙子,都能够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寿光的农产品也远销国内外,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寿光,你是我们心中的明珠,你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为之赞叹。

无论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还是丰富的农产品,寿光都拥有着无穷的魅力。

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品味到了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赞美寿光,让这座城市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更加美好的地方。

寿光哪里西红柿最多种植

寿光哪里西红柿最多种植

寿光哪里西红柿最多种植寿光市位于山东省渤海湾经济开发区,是中国西红柿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寿光市以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阳光资源、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环境,成为西红柿种植的理想区域。

总体来说,寿光市境内西红柿种植最多的地区主要有青岛、台布、马连庄等。

其中,马连庄是寿光市西红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一、马连庄地区的优势:1. 地理位置:马连庄位于寿光市东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2. 气候条件:马连庄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红柿的生长发育。

3. 土壤条件:马连庄的土壤主要以黄土为主,土壤肥沃,透气性强,保水性好,为西红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4. 灌溉条件:马连庄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灌溉。

在春夏季节,充足的灌溉水源可以满足西红柿生长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5. 种植技术:寿光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在马连庄地区组织开展了西红柿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马连庄地区的西红柿种植特点:1. 品种选择:马连庄地区以种植大果型西红柿品种为主,如“寿光特早”、“寿光中早”等。

这些品种果实较大,肉质鲜嫩,口感好,外观亮丽,深受市场青睐。

2. 栽培管理:马连庄地区注重科学管理,采用种植净化、田间保健、轮作休耕等措施,积极推行无土栽培、排水施肥、饮用水灌溉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

3. 市场优势:寿光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寿光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这为当地农民的西红柿销售提供了便利,使得种植者可以快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保证了经济效益。

4. 政策扶持:寿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技术培训、产业结构调整等,为西红柿种植者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三、马连庄地区西红柿产业的发展前景: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西红柿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好的蔬菜,一直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寿光蔬菜产业调查报告

寿光蔬菜产业调查报告

蔬菜产业的产销模式
直销模式
通过自建门店或电商平台,实现蔬 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配送模式
通过专业的配送公司,将蔬菜产品 配送到企业、学校、机关等团体用 户。
订单模式
与蔬菜加工企业合作,按照企业需 求进行生产,并由企业进行销售和 配送。
联合经营模式
多个蔬菜生产者联合起来,共同进 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资源共 享和风险共担。
02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
寿光市是著名的蔬菜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和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
2
近年来,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 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3
目前,寿光市拥有大量的蔬菜种植户和种植基 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等手段,提升 寿光蔬菜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销售渠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 量。
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推动寿光蔬菜产业向 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寿光蔬菜产业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 一条完整的蔬菜产业链。
04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挑战与 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挑战
0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全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寿光蔬菜产业造成
了一定压力。
02
产业链不完善
寿光蔬菜产业链尚不够完善,存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之间的脱
节现象。
03
技术水平不高

寿光市2023年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寿光市2023年夏季气候特征分析

寿光市2023年夏季气候特征分析高学芹;秦姗;单英超【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快报》【年(卷),期】2024(13)3【摘要】本文通过对寿光市2023年夏季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近65年来,寿光市夏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

寿光市2023年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平均气温27.3℃较历年同期显著偏高1.1℃,阶段性高温特征明显,共出现高温27 d。

2023年夏季降水日数共27 d,无暴雨;降水量253.0 mm,较历年同期偏少34%,偏旱。

2023年夏季日照总时数737.9 h,较历年同期偏多80.4 h;日照百分率57%,晴、阴天日数分别为52 d、14 d。

2023年夏季平均风速1.7 m/s,较历年同期偏小,大风3 d,主导风向SE (频率12%)。

2023年夏季平均相对湿度67%,平均水汽压23.6 hPa,均较历年同期偏小。

寿光市2023年夏季气候特征:晴热少雨、偏旱,阶段性高温特征明显,光热资源充足,气候年景总体一般。

【总页数】7页(P735-741)【作者】高学芹;秦姗;单英超【作者单位】寿光市气象局潍坊【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寿光市202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2.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近40年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4.寿光市202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5.寿光市2022年夏季气候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2 统 计结 果分 析
2 . 1 地温 与气 温的气候 倾 向率 利用 公式 ( 1 ) 计算寿 光市
1 9 6 1 — 2 0 1 0 年 地 温与 气 温 的月 、 季、 年气 候 倾 向率 , 结果 见
表1 、 表2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 气 温月变化率 均高于地温 变化
1 资料 与方 法
温均呈 增 温趋势 , 而地 温在夏 季稍 有下 降 。四季 中变化率 大小依 次为冬 季 、 春季 、 秋季、 夏季 。近 5 0 a 来, 冬季 气温上 升约3 . 1 ℃, 地温 上升 约 2 . 6  ̄ C, 夏 季气温 上升 约 0 . 9 5  ̄ C, 夏季
面) 和气温、 极 端平 均 ( 包括 平 均最 高 、 最低 地 温 、 气温) 资
选用寿 光市气 象观测 站 1 9 6 1 — 2 0 1 0 年平 均地温 ( 0 c m地
率, 气温 1 ~1 2 月均呈 增温趋 势 , 而地 温 的5月 、 8 月则呈 降 温趋 势 。另地 温与气 温 的月变 化率 规律基 本一致 , 变化 率 最 大 的 是 2月 份 , 5 0 a 来气 温升 高约 4 . 5  ̄ C, 地 温 升 高 约 4 . 3  ̄ C; 变化 率最 小 的是 8 月份 , 5 0 a 气 温升 高仅 0 . 5 q c , 地 温 则下 降约 1 ℃。由表 2 可 以看出 , 在春 、 夏、 秋、 冬 四季 中 , 气
来, 年 平均地温与 气温的差值 呈递减趋 势 , 平均递 减率为一 0 . 1 8  ̄/ 1 0 a 。 ( 4 ) 地 温突变发 生在 1 9 8 8 年, 气温 突变发生在
1 9 9 3 年, 突 变 前后 气 温 较 地 温 的 变化 更 为剧 烈 , 也 就是 说 气 温 对 气候 变化 反 应 较 地 温 敏 感 。

寿光市苹果花期霜冻的危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寿光市苹果花期霜冻的危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寿光市苹果花期霜冻的危害特点及防御对策摘要对寿光市苹果花期霜冻气候特征、发生机理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以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晚霜危害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苹果;花期霜冻;危害;防御;山东寿光由于全球冬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暖冬与倒春寒天气频繁出现。

受暖冬气候影响,春季果树萌芽、开花期偏早,常遇到晚霜冻害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1寿光市苹果花期霜冻气候特征分析霜冻指在温暖季节里,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时,地表面或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短时降至0℃以下时,使农作物受到冻害的现象。

霜冻出现时可能见霜(白霜),也可能不见霜(黑霜)。

是寿光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晚霜冻。

晚霜冻是在初春气温回暖季节里,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短期内近地面气温骤然降低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一种严寒现象。

在小麦拔节和果树开花后出现的晚霜冻,其危害特别严重。

如2002年4月25日的晚霜冻,使13 023hm2果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据气象资料统计,寿光平均终霜冻(按地面0℃统计)日为4月5日,最早终止在2月10日(1976年),最晚在4月25日(2002年)。

寿光市春季苹果开花期间,年平均发生霜冻的日数为3d,其中4月上旬发生最多,为2.1d,4月中旬发生天数为0.8d,4月下旬发生最少,为0.1d。

寿光苹果盛花期出现在4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前期,遭受霜冻的几率较大。

2霜冻对苹果花果危害的生理机制2.1发生机理果树遭到低温袭击后,霜冻直接伤害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细胞膜首先遭受损伤,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体内水分平衡失调,甚至细胞结冰,局部组织受损伤而死亡[1]。

2.2发生内因一是不同的品种抗寒力不同。

不同的苹果品种,在长期品系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遗传特性和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抗寒力有一定的差异,发芽早的受害重,迟的受害轻。

如印度苹果,开花偏早,发生晚霜时受害程度就严重。

二是树龄、树势成熟度不同其抗寒力也不同。

寿光介绍

寿光介绍

地貌: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平的微地貌差异。
全市地形总体分为3部分,划分成7个微地貌单元。寿南缓岗区西起孙家集镇大李家庄,经东埠乡张家庙子附近至王望乡管村以南,为泰沂山区北部洪积扇尾。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土质较好。全区地形部位高,地面起伏大,地表径流强,潜水埋深大于5米。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和潮褐土。中部微斜平原区 地势平缓,坡降很小。布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洼地等微地貌单元。因受河流影响,各个地貌单元呈南北走向间隔条带状分布。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丹河以东,南起田马北,北至五台乡南端;弥河沿岸南起胡营、纪台乡以北,北至道口、南河乡南部,以及寿光城以北,地形部位较高,海拔多在9米以上,潜水较深,水热条件好,主要发育着褐土化潮土和潮土。河间洼地与河滩高地呈间隔平行分布。缓平坡地主要分布在丰城、南柴乡中南部的马店乡大部,地形部位低,潜水较浅,多发育湿潮土,部分低洼地区发育着砂姜黑土。滨海浅平洼地 主要包括侯镇、大家洼镇和道口、杨庄、卧铺乡的全部或大部,南河乡、台头的北部。地形部位低,海拔在4~7米之间。成土母质为海相沉积物与河流冲积物迭次相间。地下水埋深1~3米,矿化度较高。土壤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潮盐土。
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有公路、铁路通全国各地,交通便利。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区31公里,至广铙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正东达寒亭区界24.4公里,正西达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达昌乐和青州市交界处16.8公里,正北达广饶县界42.48公里,东北达寒亭区界40公里,西北达广饶县界20.8公里,西南达青州市界12.4公里,东南达昌乐县界16公里。

寿光气候

寿光气候

寿光气候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受暖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1.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4小时,日照率为59%,年内日照分布不均,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74.3小时,日照率为59%。

0℃以上的日照时数为2086.4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80%。

10℃以上的日照时数为1568.6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0%。

2.辐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4.3行卡/平方厘米。

五六月份最多,为15.1行卡/平方厘米。

12月份最少,为5.7千卡/平方厘米。

3.气温:1959~1989年,寿光气象局统计,历年平均气温为12.4℃。

境内温度相差在0.1~0.3℃之间,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6.2℃。

1月最低,为-3.4℃。

月平均气温较差29.6℃。

极端最低气温-22.3℃,出现在1972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1℃,出现在1968年6月11日。

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平均气温升到6℃以上,0℃以下温度出现较少。

夏季天气炎热,平均气温23℃以上,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的时间,平均每年68天。

秋季气温逐日降低,平均气温19℃,有寒潮出现。

冬季从12月开始,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日气温低于-10℃以下的时间平均每年22天。

4.积温:指标温度0℃的积温年平均4737.5℃,80%保证率积温为4618℃。

最多年积温达5043.1℃(1977),最少年积温4420.0℃(1976)。

指标温度10℃的积温年平均4268.1℃,80%保证率积温4129℃,最多年达4552.8℃。

指标温度15℃的积温年平均3662.1℃,最多年达3907.7℃,最少年3138.3℃。

指标温度20℃的积温年平均为2657.4℃,最多年3128.8℃,最少年仅1235.7℃。

5.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光气候
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受暖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1.日照: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4小时,日照率为59%,年内日照分布不均,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74.3小时,日照率为59%。

0℃以上的日照时数为2086.4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80%。

10℃以上的日照时数为1568.6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0%。

2.辐射: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4.3行卡/平方厘米。

五六月份最多,为15.1行卡/平方厘米。

12月份最少,为5.7千卡/平方厘米。

3.气温:
1959~1989年,寿光气象局统计,历年平均气温为12.4℃。

境内温度相差在0.1~0.3℃之间,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6.2℃。

1月最低,为-3.4℃。

月平均气温较差29.6℃。

极端最低气温-22.3℃,出现在1972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1℃,出现在1968年6月11日。

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平均气温升到6℃以上,0℃以下温度出现较少。

夏季天气炎热,平均气温23℃以上,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的时间,平均每年68天。

秋季气温逐日降低,平均气温19℃,有寒潮出现。

冬季从12月开始,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日气温低于-10℃以下的时间平均每年22天。

4.积温:
指标温度0℃的积温年平均4737.5℃,80%保证率积温为4618℃。

最多年积温达5043.1℃(1977),最少年积温4420.0℃
(1976)。

指标温度10℃的积温年平均4268.1℃,80%保证率积温4129℃,最多年达4552.8℃。

指标温度15℃的积温年平均3662.1℃,最多年达3907.7℃,最少年3138.3℃。

指标温度20℃的积温年平均为2657.4℃,最多年3128.8℃,最少年仅1235.7℃。

5.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

1959~1967年,平均降水量677.5毫米。

1968~1976年,平均降水量为572.6毫米。

1977~1985年,平均降水量为511.4毫米。

1989年降水量360.8毫米。

降水量有逐年减少的势头。

境内年平均水差异不大,为10~30毫米,干旱和湿润季节分明。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春季平均降水量79.3毫米。

夏季降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降水量为98.3毫米,占夏季降水量的25.4%。

秋季降水量101.2毫米。

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1%。

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8.7天,最多年108天(1964),最少年58天(1965)。

降水日数以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

历年最长的连续降水日数为9天,降水量180.5毫米,出现于1959年8月。

一日最大降水量148.8毫米,出现在1964年7月28日。

历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71天,出现于1973年11月10日至19741月19日。

历年降雪平均始于11月28日,止于来年3月18日,年平均降雪日数9.5天。

6.蒸发:
1959~1989年,平均年蒸发量2029.5毫米,最大年2531.8毫米,最少年1620.2毫米。

年内蒸发变率较大,3~5月份占全年蒸发总量的30~35%,6~9月占45~50%,10月份至次年2月仅占20%左右。

一日最大蒸发量为29.6毫米,出现在1972年6月16日。

7.湿度:
1959~1989年,年理均相对湿度为66%,与1933年相比低21.5%。

最高为74%(1974),最低为59%(1968)。

季理均湿度以夏季最高,为75%。

春季最低,为58%。

月平均湿度以8月最高,为82%。

3、4月最低,为57%。

8.风向\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为9%。

冬春季盛行西北偏北风,夏变两季盛行东南风。

全年平均风速3.5米/秒。

4月份最大,平均4.5米/秒,最大风速达22.3米/秒,8月最小,平均风速2.5米/秒。

9.地面温度:
寿光气象资料统计(1959~1989),年平均地面温度在15℃。

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下,以1月份最低,为-3.1℃,4~10月份各月平均温度都在平均值以上。

历年平均最高地面温度为30℃,最低为5.9℃,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6.1℃(1970年6月),极端最低为-29.4℃(1972年1月)。

10.地中温度:
(0~20厘米)土壤浅层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大致相似。

其特点是:各月地温均比气温高,深度越浅地温变幅度越大,地温较气温有明显的落后性。

冬季零度以下开始封冻,三四月份地温迅速回升,七八月份地温最高,从10月份开始又急剧下降。

寿光4~5月为春播期,主要利用5厘米和10厘米地温。

11.冻土:
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

冻土初日平均在11月21日,最早为11月10日,最晚为12月13日。

冻土终日平均为3月16日,最早为3月4日,最晚为4月5日。

地中10厘米深土壤冻结初日平均为12月14日,最早为11月23日,最晚为12月25日。

平均解冻初日为2月25日,最早为2月4日,最晚为3月13日。

历年连续最长冻土日数为87天,出现在1967~1968年间。

地中30厘米深土壤冻结初日最早为12月30日,最晚为2月5日。

解冻日期最早在1月5日,最晚为3月11日。

最长连续冻土日期为72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