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合集下载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一):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茅以升简介(二):茅以升简介茅以升,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桥梁专家。

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

1933年至1937年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长期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简介(三):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简介

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简介
起,他先后担任过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
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天津
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等职,开设
了桥梁基础、土力 学、桥梁结构力学、桥梁设计等课程,培养出
许多科技人才。
茅以升认为,中国旧的教育体制主体上是封建的,有的只不
以灵活运用。教育家陶行之曾对他的教革给以高度评价,认为这
“是一个崭新的教学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先例。”
茅以升在教学之外,还担负起繁重的社会工作,如1934年至
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工程处处长,担负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工程
工作。钱塘江水深流急,海潮汹涌,加之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战
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之职,周恩来亲自指定由他设计方案并
签字。新中国的许多建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为发展中国科研教育事业,从1949年起,茅以升先后担任中
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2年起主抓铁道科学研究院
工作 。在这里,他坚持“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 的方针,主
持研究制定铁路科研发展规划,明确为铁路运输服务的科研重
茅以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祖父茅戊
年,为清末举人,对数学和水利特别关注,写过许多关于水利方面
的论著,对茅以升影响颇大。幼年时,他全家由镇江迁往南京,
7岁入思益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取江南商业学堂,后又在天津报
点,努力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运输生产建设作出了
重大贡献。
茅以升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承认。1956年,国际
桥梁及结构工作协会聘请他为个人会员;1979年,美国卡利

《茅以升立志造桥》

《茅以升立志造桥》

04
CATALOGUE
茅以升的理想与追求
对于国家建设的热忱与执着
背景介绍
茅以升出生在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就接受着爱国主义的熏陶。他深知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 人才培养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他立志要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 贡献。
VS
总结词
茅以升对国家建设的热忱与执着,驱使他 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不 断探索、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 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科技创新的追求与坚持
背景介绍
茅以升在桥梁工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这与他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和坚持是分不开的 。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还十分注重 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
总结词
茅以升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与坚持,使他不断 突破技术难关,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的创新精神也为后 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科技创 新事业。
茅以升在晚年生活比较安逸,他喜欢读书、写字 和散步等安静的活动。
社会活动
尽管年龄较大,他仍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与 同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逝世
茅以升在晚年时因病去世,但他的影响和贡献将 永远铭刻在中国工程史和科技史上。
06
CATALOGUE
总结:茅以升的精神与启示
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与追求
茅以升作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对科技创新有着 极高的重视。他主张“科学是生产力”,认为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对国家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工程实践中,茅以升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为中国桥梁建设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 献。
他善于吸收西方优秀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 新,推动了中国桥梁工程学的进步与发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茅以升立志造桥》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茅以升立志造桥》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原⽂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时候,他住在南京秦淮河附近。

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龙船⽐赛。

每到这⼀天,两岸⼈⼭⼈海,⾮常热闹。

他跟所有的⼩伙伴⼀样,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赛了。

有⼀年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不能去看龙船⽐赛。

傍晚,⼩伙伴们回来了。

茅以升说:“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有多热闹?” ⼩伙伴们低着头,⽼半天才说出⼀句话来:“秦淮河上出事了。

” “出了什么事?”茅以升吃了⼀惊。

“看热闹的⼈太多,把河上那座桥压塌了,好多⼈掉进了河⾥。

” 茅以升听以⾮常难过。

病好了,他⼀个⼈跑到秦淮河边,默默地看着断桥,暗暗发誓:我长⼤⼀定要做⼀个造桥的⼈,造的⼤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各式各样的桥。

看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收集起来。

经过长期的努⼒,他终于实现了⾃⼰的理想,成为⼀名建造桥梁的专家。

的钱塘江⼤桥就是他主持建造的。

【篇⼆】⼩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学习课⽂,了解以升是怎样⽴志造桥的。

教具准备: ⽣字词卡⽚、各种桥的图⽚。

教学过程: ⼀、说桥,认识钱塘江⼤桥 1、教师:⼩朋友们,你们见过那些桥,它们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钱塘江⼤桥,引导学⽣观察图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介绍茅以升 1、教师:⼩朋友,你们知道这座桥是谁设计的吗? 2、教师出⽰茅以升的图⽚和⽂字资料,简单地介绍茅以升。

3、导⼊新课:茅以升是我国的桥梁专家,关于他与桥梁,还有⼀个感⼈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起⾛进这个感⼈的故事,来了解茅以升为什么从⼩就⽴下了建筑桥梁的志向。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1896年-1946年),字静庵,号尹山,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见长,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以茅以升为主角的传记文学作品。

茅以升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都是传世佳话。

茅以升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酷爱文学。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他的文学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以升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年少时的茅以升酷爱游历,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阅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散文大师”。

茅以升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文学事业的坚定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更蕴含着对人生、对理想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展现了一位伟大文学家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茅以升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感受他的文学情怀和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茅以升的一生,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作品不仅留存了他个人的文学风采,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典范。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砥砺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东方洛克菲勒”。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坚持和慈善事业,成为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标杆。

茅以升于186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好学,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

在家境拮据的情况下,他通过勤奋读书,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学校。

毕业后,他决定追求更高的学历,于是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了一所著名的工科学校。

茅以升在日本学成归国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茅以升创办了一家制衣厂,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精湛的管理能力,将公司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制衣企业之一。

茅以升不仅在企业管理方面颇有建树,他还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茅以升并没有满足于商业的成功,他始终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资办学、兴办医院、修建桥梁等,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茅以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为贫困地区兴办了多所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还关心弱势群体,捐助医院设备,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回报社会。

茅以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慈善的真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茅以升离世后,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实业家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变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茅以升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将他的故事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茅以升生平简介

茅以升生平简介

茅以升生平简介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

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21年,他回到祖国怀抱。

三十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五十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20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

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20余年中当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

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编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