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运输配送系统模型
服装行业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方案

服装行业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方案第1章引言 (3)1.1 服装行业概述 (3)1.2 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的意义 (3)第2章服装行业仓储现状分析 (4)2.1 仓储设施与管理 (4)2.2 仓储作业流程 (4)2.3 现存问题与挑战 (5)第3章智能仓储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 (5)3.1.1 数据采集与处理层 (5)3.1.2 仓储管理层 (5)3.1.3 传输层 (5)3.1.4 设备控制层 (5)3.1.5 用户界面层 (6)3.2 关键技术 (6)3.2.1 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 (6)3.2.2 仓储管理系统(WMS)技术 (6)3.2.3 仓储控制系统(WCS)技术 (6)3.2.4 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6)3.2.5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6)3.3 设备选型与布局 (6)3.3.1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 (6)3.3.2 输送线设备 (7)3.3.3 仓储管理系统(WMS)与仓储控制系统(WCS) (7)3.3.4 传感器、RFID等数据采集设备 (7)第4章仓储信息化管理 (7)4.1 仓储管理系统(WMS) (7)4.1.1 系统架构 (7)4.1.2 功能特点 (7)4.1.3 系统实施与部署 (7)4.2 仓储数据分析与优化 (8)4.2.1 数据采集 (8)4.2.2 数据分析 (8)4.2.3 优化策略 (8)4.3 仓储安全与监控 (8)4.3.1 安全管理 (8)4.3.2 监控系统 (8)4.3.3 应急预案 (8)第5章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9)5.1 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9)5.1.1 网络布局设计 (9)5.1.2 网络节点功能划分 (9)5.1.3 网络容量与运力配置 (9)5.2 配送路径优化 (9)5.2.1 路径优化算法 (9)5.2.2 多目标优化 (9)5.2.3 动态路径规划 (9)5.3 配送设备与工具 (9)5.3.1 自动化设备选型 (9)5.3.2 智能配送工具 (10)5.3.3 设备管理与维护 (10)第6章无人化物流配送技术 (10)6.1 自动化拣选技术 (10)6.1.1 自动化立体仓库拣选技术 (10)6.1.2 智能拣选技术 (10)6.1.3 分拣技术 (10)6.2 无人驾驶配送车辆 (10)6.2.1 环保节能 (10)6.2.2 安全可靠 (10)6.2.3 高效配送 (11)6.3 无人机配送 (11)6.3.1 快速响应 (11)6.3.2 灵活适用 (11)6.3.3 成本优势 (11)第7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1)7.1 供应链协同机制 (11)7.1.1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1)7.1.2 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 (11)7.1.3 供应商管理库存 (11)7.2 信息共享与数据对接 (11)7.2.1 信息化平台建设 (12)7.2.2 数据对接与集成 (12)7.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12)7.3 供应链金融服务 (12)7.3.1 票据融资 (12)7.3.2 货物融资 (12)7.3.3 信用融资 (12)第8章服装行业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案例分析 (12)8.1 国内案例 (12)8.1.1 某知名服装品牌智能仓储改造项目 (12)8.1.2 某服装电商企业智能物流配送实践 (13)8.2 国际案例 (13)8.2.1 ZARA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体系 (13)8.2.2 Amazon Go智能零售仓储模式 (13)8.3 成功经验与启示 (13)第9章智能仓储与物流配送实施策略 (14)9.1 项目策划与筹备 (14)9.1.1 项目目标确定 (14)9.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4)9.1.3 项目实施方案制定 (14)9.1.4 设备选型与采购 (14)9.2 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 (14)9.2.1 人员培训 (14)9.2.2 团队建设 (14)9.2.3 岗位职责与绩效评估 (14)9.3 项目评估与优化 (14)9.3.1 项目实施过程监控 (14)9.3.2 项目效果评估 (14)9.3.3 项目优化与调整 (15)9.3.4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第10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技术创新与应用 (15)10.3 政策环境与产业协同发展 (15)第1章引言1.1 服装行业概述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

S
M
E
.
U
S
T
B
S
M
E
.
U
S
T
B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三)决策分析系统 主要精力集中在决策应用上,以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 较物流战略或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 1、车辆日常工作计划; 2、存货管理 3、设施选址 4、作业比较 5、成本效益评价 与管理控制不同的是决策分析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评估未来策略 的可选方案,因此需要相对的零散模块和灵活性,以便在 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
口进 岸口 、方 港机 口场
商 检 、 海 关
L/C
开证行 (进口行)
国际运输
国际运输
国际货运承运人
物流 资金流 商流 其他业务
注:信息流贯穿整个贸易过程
S M E . U S T
B
物流信息分为物流系统内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 1、物流系统内信息 2、物流系统外信息
S
M
E
.
U
S
T
B
2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 必备条件
技术路线
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应开发基于不同技 术路线的两套版本物流信息系统: 基于Java技术路线的高端版本 基于Windows技术路线的低端版本
S
M
E
.
U
S
T
B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 构成、功能与特征
S
M
E
.
U
S
T
B
21世纪是物流的世纪
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关系: 物流时代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可以说,没 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可见两者之间是相 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
物流工程第五章

21
产品原则布置的优缺点
优点: 产品产出率高,单位产品
成本低,专用设备投资也 因产量大而摊薄; 每一产品都按自己的工艺 流程布置设备,因此加工 件经过的路程最直接、最 短,无用的停滞时间也最 少; 由于操作人员只做一种产 品的一个工序,效率高且 所需培训少; 生产管理和采购、库存控 制等工作也因变化少而相 对简单。
工艺原则布置在服务业中也很常见,此时称为过 程原则布置。
例如综合医院的布置一般是将功能相似的检查设 备,如牙齿的X射线检查仪、内脏的X射线检查仪 等及相应的医护人员组成放射科,或将服务功能 相似的医生,如外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等分别组 成外科、精神科。
此外,汽车修理间、航空公司和公共图书馆都属 于这一类。
7
作业单位的层次
设施
部门 部门 部门
工厂总平 面布置图
块 状 布 置
部门 图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
车间布 宏观
置图
详 细 布 置 图
工作地 工作地 工作地
宏观--微观的多次轮回
工作地布置 微观 设备布置图
9
5.1.2 设施布置的原则
设施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物流、信息 流、生产经营能力、工艺过程、灵活性、效率、 成本和安全等方面,并反映一个组织的工作质量、 顾客印象和企业形象等内涵。
缺点: 主要在于但它要求较多的
专用设备; 对产品种类及产量变化、
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响应较 差; 线上工作重复单调乏味, 缺乏提升机会,可能会导 致工人的心理问题或职业 伤害; 为了避免停产,设备备用 件的库存可能比较大。
运筹学中的运输问题

1 运输问题基本概念
例1 某公司有三个加工厂A1、A2、A3生产某产品,每日 的产量分别为:7吨、4吨、9吨;该公司把这些产品分别 运往四个销售点B1、B2、B3、B4,各销售点每日销量分 别为:3吨、6吨、5吨、6吨;从各工厂到各销售点的单 位产品运价如表1所示。问该公司应如何调运这些产品, 在满足各销售点的需要量的前提下,使总运费最少?
(3)销大于产(供不应求)运输问题
(以满足小的产量为准) i
j=
2 运输问题数学模型和电子表格模型
例2 某厂按合同规定须于当年每个季度末分别提供 10,15,25,20台同一规格的柴油机。已知该厂各 季度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每台柴油机的成本如表所示。 如果生产出来的柴油机当季不交货的,每台每积压 一个季度需储存、维护等费用1500元。要求在完成 合同的情况下,做出使该厂全年生产(包括储存、 维护)费用最小的决策。
表1 各工厂到各销售点的单位产品运价(元/吨)
B1
B2
B3
B4 产量(吨)
A1
3
A2
1
A3
7
销量(吨) 3
11
3
10 7
9
2
84
4
10
5
9
6
5
6
对于例1,其数学模型如下: 首先,三个产地A1、A2、A3的总产量为7+4+9=20;四个
销地B1、B2、B3、B4的总销量为3+6+5+6=20。由于总产 量等于总销量,故该问题是一个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3 各种变形的运输问题建模
现实生活中符合产销平衡运输问题每一个条件的情况很少。一 个特征近似但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特征却并不符合产销平衡运 输问题条件的运输问题却经常出现。 下面是要讨论的一些特征:
第5章 交通分布模型——【吉林大学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利用已有的出行矩阵,估计未来的出行情况。
一.统一增长系数法
已知总体增长率: Tij tij
Tt
对于 i, j 对
例题:已知4×4基 年出行矩阵,三年 后交通增长20%, 将t i j乘以1.2,得未 来出行矩阵。
第二节 增长系数法
一.统一增长系数法
特点:预测不真实,适合于很短时间的预测。
t
t ij
在车站的等候时间;
t nij 换车时间;
Fij 从i —> j 的旅行费用;
ij 从i —> j 的有关终点费用(停车);
所有与出行费用有关但没包含在内的属性参数(安全、舒适性、便利性等)
1,2 6 权重系数。以合适的量纲将所有属性转变为一个共同的
单位。(时间、金钱)
第二节 增长系数法
二. 注释
Tij D j每一列的和是该列出行节点的出行吸引总数
i
广义费用:可以用时间、距离、金钱表示。
某种交通方式的费用表示为:
Cij
1tivj
tw
2 ij
3titj
4tnij
5Fij
6 ij
Cij 从i —> j 的总费用(时间);
t
v ij
从i
—>
j
在车内的旅行时间;
t
w ij
到站点的步行时间;
1.弗尼斯法(Furness)
第二节 增长系数法
三.双约束增长系数法
迭 代 过 程 如 左
第二节 增长系数法
三.双约束增长系数法
例题:用Furness法求解表中出行矩阵,经过行、 列的三次迭代(共6次计算)得结果。
用佛尼斯法求解双约束出行矩阵过程如下:
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6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第5章运输层作业五一.填空题: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在TCP/IP模型中向其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的协议层称为_运输_层。
2.传输层使用了___网络层__提供的服务,并通过执行_传输层协议_,针对最高层屏蔽__通信子网_在技术、设计上的差异与服务不足,向_更高层(或写应用层)_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完善的通信服务。
3.TC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_可靠_、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4.UD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不可靠、__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5.人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报文,在运输层直接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进行封装的协议是_ UDP _。
6.在运输层,TCP协议传递给网络层I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_报文段_。
7.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它们是TCP和UDP,其中文名分别叫做传输控制协议和_用户数据报协议__。
前者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后者则属于无连接协议。
使用UDP协议,系统资源开销小,UDP报文段的首部只有_8_字节。
而对于TCP来说,其报文段的首部至少有_20_字节,传输开销比较大,TCP开销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占有CPU的处理时间。
因此,在应用层开发中运输层使用哪个协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诸如“万维网、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TCP_协议封装,而“域名转换协议DNS和IP电话”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UDP协议封装。
8.熟知端口即系统端口号是IANA指派的。
FTP服务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1_,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5_,邮局协议POP3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110_。
9.在TCP/IP网络中,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的Socket连接是由4个数字确定的,包括双方的IP地址和双方的__端口号__。
10.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
当B向A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_ n 和m __。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简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教学大纲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商务信息系电子商务教研室2006年10月制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课程代码: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方法、企业物流战略及其组织、业务流程再造。
理解和掌握企业供应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及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包装及物料的搬运等理论知识,掌握物流的功能及作用、现代物流运输技术与管理、库存管理、仓库及配送中心业务管理等实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有关的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又扩充了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3.适用专业:电子商务4.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5.先修课程:管理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名称:《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兰洪杰、施先亮、赵启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1)《供应链管理》,马士华,林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
2)《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李琪总主编,魏修建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4)《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大卫·辛奇-利维等著,季建华,邵晓峰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约翰·科伊尔,爱德华·巴蒂等著,文武,陈志杰,张彦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式。
第五章 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分类
三、其他分类 细分市场的承运人niche carriers 物流咨询公司
2013-7-11
5
物流服务市场七边形的解释
变量
A
G B
含义
说明 地方;地区;国际; 全球
专一服务于一家;只是 服务于少数几家;公共
客户自己管理; 第三方管理(外包); 物流专家(物流管理咨询);
2013-7-11 12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动态
Gattoma 分析预测了第三方物流的产业, 把物流服务提供商分为一般的物流服务提供 商(LSP)及新业务模式二种类型。其中LSP 又分为基本资产提供者(Prime Asset Provider)、第三方物流及牵头物流提供者 (LLP);新业务模式又分为4PL、联合服务 公司(JSC)及虚拟式网络联盟(VNC)。
2013-7-11 13
案例 C公司物流基地市场定位 与核心能力的建设
案例讨论 1. 你认为在对该公司进行市场细分的七个 变量中,哪些变量更关键?并说明理由 2. 该物流基地的SWOT矩阵得出了相应的战 略,进一步举例分析这些战略的实施
2013-7-11
14
A边 物流服务的地 理范围 B边 物流服务对象 的范围
C边 物流的管理
C F
D边 提供物流活动 的范围
运输为主;仓储为主; 配送为主;综合物流 基本水平服务;高水平 服务;标准水平服务
某些物流活动有独立的信息 技术; 有选择的物流信息技术协调; 计算机全部整合
D E
E边 提供物流服务 的水平
F边 信息技术采用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发展趋势
高 专一战略及概念物流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运输配送模型
3、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表上作业法,实质上是单纯形法。其步骤如下:
确定一个初始可行调运方案。可以通过最小元素法、 西北角法、Vogel法来完成; 检验当前可行方案是否最优,常用的方法有闭回路法 和位势法,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检验数,从而判别方 案是否最优; 方案调整,从当前方案出发寻找更好方案,常采用闭 回路法。
y1 2000 | | 10% y3 1500
x ij 0, x ij Z, i, j 1,2,3
这个问题,要求所有的决策变量取整数,故称为整数规划。
当整数规划规模很大(决策变量很多)时,求解变得十分困难,一般求对应的实 数规划模型,然后直接将最优解整数化即可。但是,规模不大时,一般采用分枝定界 法求解整数规划或者包含整数变量的混合规划。
前后舱位比例平衡
|
y 3 1500 | 0.10 200 y1 2000 y 3 1500 y1 200 y1 y1 2000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货物是按件数计算,为整数变量。
5.1 概述
3、建立数学模型
max z
3
ci ri
i 1
3
ri xij , ri ai , i 1,2,3
5.2 运输配送模型
二、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1、因素分析法模型
(1)对要选择的运输方式,按重要性因素或其他
尺度进行标定;
(2)按各种不同标准,分别给各种运输工具打分; (3)对每种运输工具计算总分; (4)选择总分最高的运输方式。
5.2 运输配送模型
用数学模型描述如下:
V ( j ) S (i, j )
第二节
运输配送模型
运输配送模型主要描述物流决策中最优的运输工具 选择(包括运输方式选择、承运人选择以及物流配 载中最佳车辆的选择等)、物流运输计划编制(包 括物流节点服务范围、物资调运等)、物流配送计 划编制(包括车辆线路问题、车辆调度问题等)。
5.2 运输配送模型
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建设中,经常碰到物资调拨中的运输问题。例如煤、 钢材、粮食、木材等物资,在全国都有若干生产基地,分 别将这些物资调到各消费基地去,应如何制定调运方案, 使总的运输费用最少?
m n i 1 i j 1 j
5.2 运输配送模型
2、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若用xij表示从Ai到Bj的运量,那么在产销平衡的条件下 ,要求得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数学模型为:
min z cij xij
i 1 j 1 m n
m (5 1) xij b j j 1, 2, , n i 1 n s.t. xij ai i 1, 2, , m j 1 x 0 ij m n 其中,ai和bj满足: a i b j 称为产销平衡条件。
ci:表示第i种货物的单件运费,i=1,2,3;
Tj:表示第j舱位的最大允载量,j=1,2,3;
qj:表示第j舱位的容积,j=1,2,3;
yj:表示第j舱位实际载重量,j=1,2,3; ri:表示第i种货物的总装载数量,i=1,2,3.
5.1 概述
目标函数:总运费最大 装载货物的件数约束
3
max z c1r1 c2 r2 c3 r3 ci ri
[问题]确定工厂的直送范围和配送中心的 配送范围,使总运输成本最小。 (1)直线上分界点的确定; (2)平面上分界线的确定。
三个舱位之间的重量平衡 前后舱与中舱的比例平衡
y1 2000 | | 0.15 450y2 3000y1 2000y 2 450y 2 y2 3000
y3 1500 | | 0.15 450 y 2 3000 y3 1500 y 2 450 y 2 y 2 3000
5.2 运输配送模型
二、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运输方式选择是运输决策的第一步,所谓运输
方式的选择,是根据货物特性(货物的形状、 价格、运输批量、交货日期、到达地点等),
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公司)。
在运输方式选择模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
要因素:服务的频率、速度、中转时间、中转
时间的波动性、费用、可利用性、安全、准确 和顾客服务。
每件体积(m3) 10
5 7
每件重量(kg) 8
6 5
每件运价(元) 1000
700 600
5.1 概述 又为了航运安全,前、中、后三个舱位的实际载重量大体保持各仓位最大 允载量的比例关系。具体要求:前、后舱位分别与中舱之间载重比例上偏 差不超过15%,前、后舱之间不超过10%。问该货轮应装载A、B、C货物各 多少件,才能使得运费最大?试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货物不可分)。 1、问题分析:
5.1 概述
附件1:lingo程序
sets: cangwei/1..3/:t,q,y; huowu/1..3/:a,v,w,c,r; link(huowu,cangwei):x; endsets max=@sum(huowu:c*r); @for(huowu(i):r(i)=@sum(link(i,j):x(i,j));r(i)<a(i)); @for(cangwei(j):y(j)=@sum(huowu(i):x(i,j)*w(i)); y(j)<t(j)); @for(cangwei(j):q(j)>@sum(huowu(i):x(i,j)*v(i))); -450*y(2)<3000*y(1)-2000*y(2); 450*y(2)>3000*y(1)-2000*y(2); X( 1, 1) -450*y(2)<3000*y(3)-1500*y(2); X( 1, 2) 450*y(2)>3000*y(3)-1500*y(2); X( 1, 3) -200*y(1)<2000*y(3)-1500*y(1); X( 2, 3) 200*y(1)>2000*y(3)-1500*y(1); X( 3, 2) @for(link:@gin(x));
一、物资调运模型(运输问题)(参考运筹学教材)
1、运输问题的模型和特征
, Am。需要运到n个需求地: 设某种物资有m个供应地: A 1, A 2, B1, B2, , Bn 。供应地Ai的产量为 a i ( i 1,2, , m ) ;需求地Bj 的销量 b j ( j 1,2, , n)。并且 a b (即供需平衡,若供需不平 衡可以经过适当调整,转化为供需平衡问题来解决)。从第i个供 应地向第j个需求地运输每单位物资的运费为Cij。 试问如何组织调运,既能满足供销需要,又能使总运费为最少。
5.1 概述
3、网络分析技术(关键路线法) (1)设计运输网络图
(2)计算每道运输工序所需时间
(3)找出关键线路
(4)计算各道运输工序最早和最迟的开工时间
(5)计算各道运输工序的机动时间
5.1 概述
二、配送作业方法
1、配货作业方法(配送工作的第一步) (1)分货方式 分货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种货物,从配送中心集 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 求量进行二次分配。 (2)拣选方式 拣选方式是用分拣车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 选其所需货物。
j 1
x ijvi q j , j 1, 2, 3
i 1
3
y j w i x ij , j 1,2,3
i 1
3
y j Tj , j 1, 2, 3
5.1 概述
y1 2000 | | 15% y 2 3000
y3 1500 | | 15% y 2 3000
5.1 概述
2、配送区域划分
3、车载货物的配装(考虑车辆的载重量和车辆容积,
根据货物的特性、货物需求等等情况进行配装)
4、配送路线的确定 (1)确定目标(以效益最高为目标、以成本最低为目
标、以路程最短为目标、以t.km最小为目标、以准确 性最高为目标)
5.1 概述
4、配送路线的确定
(2)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满足所有收货人对
货物的要求、满足收货人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 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进行配送、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 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和载重量的限制、在配送中心现有 配送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5.1 概述
三、运输配送的合理化
(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效率
(4)推动共同运输
5.2 运输配送Hale Waihona Puke 型 堆码技术(提高载重量)
5.1 概述 (车船配载问题)例:一艘货轮分前、中、后三个舱位。它们的容积与最大载重 量如下表所示:
前舱
最大允载量(kg) 容积(m3) 2000 4000
中舱
3000 5400
后舱
1500 1500
现有三种货物待运,已知有关数据如下表:
商品 A
B C
数量(件) 600
1000 800
data: a=600,1000,800; v=10,5,7; w=8,6,5; c=1000,700,600; t=2000,3000,1500; q=4000,5400,1500; enddata
Objective value: 801000.0
250.0000 275.0000 75.00000 150.0000 160.0000
该问题要求设计运载方案,满足硬件要求:货物数量约束、三个舱位载重 量约束、三个舱位体积约束、货物不可分割约束、三个舱位比例偏差约束。
2、变量设置: xij:表示第i种货物装入第j舱位的件数,i=1,2,3;j=1,2,3; ai:表示第i种货物的件数;
vi:表示第i种货物的单件体积;
5.1 概述
wi:表示第i种货物的单件重量,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