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栖息地--导游实务经典案例
导游实务指导——旅游事故案例五

杭州导游程先生一次接待美国的一个旅游团,有两位客人的行李不见了。
程先生急忙同客人一起到国际行李查询处登记并办理行李查询手续。
到酒店后,马上陪他们买了急用的物品。
由于丢失行李,一路上失主的情绪十分的低落。
程先生为了此事不影响大家的游兴,不断地安慰两位客人,尽量地调动失主的情绪,在旅游活动中多照顾,多给表扬的机会。
其他客人见状都很会意,有客人开玩笑:“程先生真是厚此薄彼,早知如此,我也会丢件行李的。
”失主听后不禁破涕为笑。
第三天,机场通知行李找回。
优秀导游案例

优秀导游案例
以下是一个优秀导游的案例,展示了其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
导游小李带领着一队游客参观故宫。
在游览过程中,她不仅详细介绍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特别注意游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当一位游客对某个展品特别感兴趣时,小李主动停留,为其详细讲解该展品的背后故事和历史意义。
同时,她还时刻关注着游客的步伐和体力状况,适时提醒大家休息,确保大家都能充分享受这次旅行。
在游览过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
小李迅速反应,引导游客到附近的建筑物中避雨,并安抚大家的情绪。
她还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大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援。
在等待雨停的过程中,她还组织了一些互动游戏和活动,让游客们在等待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雨停后,小李再次带领游客继续游览。
她时刻关注着游客的安全,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和周围的危险因素。
她还主动帮助游客拍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故宫的趣味故事和传说。
最后,当游客离开故宫时,小李认真总结了这次旅行的重点和亮点,并询问大家对导游服务的需求和建议。
她表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这个案例中,导游小李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她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巧,还特别注重游客的需求和体验。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她能够迅速应对,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她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这种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是优秀导游的重要品质之一。
导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然而,在旅游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等原因,旅游纠纷时有发生。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导游与游客之间的法律纠纷展开,旨在分析旅游纠纷中导游的法律责任及维权途径。
二、案例简介2019年8月,某旅行社组织了一趟海南五日游。
游客小王(化名)通过旅行社报名参加了此次旅游。
在旅行过程中,小王发现导游小李(化名)存在以下问题:1. 小李在行程安排上存在误导,未提前告知游客部分景点门票已包含在团费中。
2. 小李在行程中强制游客购物,要求游客购买价值不菲的纪念品。
3. 小李在讲解过程中,态度恶劣,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耐烦。
4. 小李在行程中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如未安排游客入住五星级酒店等。
小王和其他游客对小李的行为表示不满,遂向旅行社投诉。
旅行社在核实情况后,决定退还小王等游客的团费,并对导游小李进行了处罚。
然而,小王等游客认为旅行社的处理结果未能弥补其损失,遂将旅行社和导游小李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1. 导游的法律责任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法律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
(2)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3)不得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误导旅游者。
(4)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
在本案例中,导游小李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误导游客,未提前告知景点门票已包含在团费中。
(2)强制游客购物,要求游客购买价值不菲的纪念品。
(3)态度恶劣,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耐烦。
(4)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如未安排游客入住五星级酒店等。
因此,导游小李的行为违反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旅行社的法律责任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的组织者,在旅游过程中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为旅游者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旅游服务。
导游实务案例

俗话说,祖国山水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
导游是一个旅游团队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旅游行业的形象大使,是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旅游界常说:“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
在一般人看来,导游常常带团出门,天南海北到处跑,“吃喝玩乐”,挺潇洒的,其实这是对导游工作的误解。
当一名出色的导游,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人这样给导游下个这样一个形象的定义“铜头,铁腿,蛤蟆肚,婆婆嘴”。
其实,从外事角度看,导游是“民间大使”;从服务角度说,导游是“特殊的保姆”;从宣传角度上讲,导游又是“政策宣传员”;从知识结构角度衡量,导游应该是一名“杂家”。
每次带团出游,从安排车辆、吃饭住宿、旅游线路,到提醒游客在当地的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真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
俗话说:“要受气看足球,要受累去旅游”,但是行千里路胜似读万卷书。
某旅行社组织了黄山2日游,导游员王X全程陪同该团队,她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不久,从事导游工作时间还不长的女孩子,但组织能力较强、旅游知识较丰富,在前往黄山的途中,王X还为游客唱了几首歌,并介绍了安徽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
但一些游客却觉得不够刺激,其中游客A非要王X讲几个“黄色”笑话,并说所有的导游都应该会讲。
王X此时感到非常为难,她认为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讲“黄色”笑话是不妥当的,就婉言拒绝了游客A,并提议让所有游客参与做一个互动游戏,游客A拒绝并指责导游员不开放,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遂产生怨气。
抵达目的地后,游客A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怀疑是导游员王X 拿错了,要检查导游员的包并搜身。
导游员反复说明自己没拿,对其要搜身更是不能接受。
但游客A坚持要查包搜身,否则就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她和旅行社。
导游员王X想着自己刚参加工作,为了避免旅行社遭受投诉而委曲求全,就让游客A检查了自己的包,并让一名女游客搜查了身上的衣服,均未发现游客A的手机。
[点评、处理]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向旅游者讲解旅游地点的人文和自然情况,介绍风土人情和习俗;但是,不得迎合个别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在讲解、介绍中掺杂庸俗下流的内容。
2010年导游实务案例分析:旅游车的轮胎爆了

旅游车的轮胎爆了出了上饶火车站后,旅游团的全陪杨小姐和武夷山的地陪王小姐顺利地接上了头。
此团由25位年轻人组成,目的地是武夷山。
从上饶到武夷山,汽车有四个多小时的路程。
坐了近七个小时的火车现在又坐上汽车,游客们虽已有些疲劳,但第一次到一个地方的新鲜感使他们游兴丝毫未减。
游客们一边认真地听王小姐的沿途讲解,一边欣赏车窗外的田野风光,还不时地提出些问题。
车厢里始终洋溢着欢笑声。
车行两个多小时后,路况越来越差,车越来越难走。
王小姐诙谐地称这段路为“妈妈的摇篮”,又说大家来这儿旅游是为老区建设做贡献。
车上的年轻人都乐了,兴奋地大声笑闹。
过了一会儿,天渐渐黑下来。
车子驶上了一个大山坡,车灯所照之处,尽是雨后从山上坍塌下来的石块泥土。
杨小姐一边叮嘱游客坐稳,一边关照司机把车开慢点。
车子在山坡上扭秧歌似地行驶着,游客们也都累了,王小姐停止了她的讲解,因为她知道,这时游客最需要的是闭目养神。
除了车子行驶的声音,四周非常平静。
突然,一声炸响从车底下传来,车上昏昏欲睡的游客都被惊醒了。
“车胎炸了,这下坏了,我们要在车上过夜了。
”车上有人说。
司机马上刹住了车,王小姐、杨小姐随着司机下了车,司机绕着车子检查了一番,说:“糟糕,炸了两个轮胎。
”怎么办?车子刚好驶在半山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而此时是晚上七点多,游客们肚子已咕咕直叫。
杨小姐和王小姐、司机商量了一下,当机立断:由杨小姐先安抚游客,把情况跟大家说清楚,然后全体下车;地陪王小姐配合司机先把备用轮胎换上,尔后两人尽快去前面山脚下一个汽车修补厂补胎。
司机驾着车和王小姐走了。
全陪杨小姐和二十多位年轻人留在武夷山的这条公路上,虽然大家都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但因人多,心里并不发慌。
杨小姐真诚地向游客道了歉,请他们原谅自己没把防范工作做好(说实话,这种事情没办法预防)。
游客们被杨小姐的真诚所打动,都表示只要把车修好,他们等久一点,再饿一点也能坚持。
武夷山的夜景是那样的美。
夜空中晶莹的繁星点缀在黑色的苍穹上,树丛中有不知名的小虫在呜叫。
导游带团经典真实案例

导游带团经典真实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案例主要讲述了一位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有效的协调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旅行体验,为旅行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获得了旅客和业界的认可,让旅行更加安全、快乐、舒适和无忧。
二、具体案例
本案例主要以一名导游带团的实际经历为例子,详细说明了导游如何创造性地做好细节的安排,有效的掌控整体行程,充分考虑到客人的安全和快乐,不断积累导游的实践经验,使得带团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1、对客人投入时间与投入精力:在带组之前,导游会充分准备,根据旅行线路的安排,熟悉目的地的文化,做好行程安排,以及选择客人可以放心的住宿,他还会听取客人的意见,给出可行的改善方案,确保客人的安全及满意度。
2、培养团队凝聚力与氛围:导游经常会组织活动,如参观景点、拍照、游览等,并且经常组织团体聚餐,把客人当成家人一样,在一起聊天、分享生活,从而达到增进交流及相互了解的目的。
3、充分利用资源:导游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景点、住宿和餐饮等,协调客人的行程,满足客人的特殊需求,减少客人在旅行中的烦恼。
4、重视客人体验:导游会关注客人的体验,及时回复客人的咨询,积极参与客人的活动,及时协调,确保客人有一个安全及愉快的旅行体验。
三、总结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导游在带团时应如何利用资源和投入精力,培养团队凝聚力和氛围,从而拓宽客人的视野,提升客人的旅行体验,为旅行带来更多乐趣,也获得了旅客和业界的认可和肯定,让旅行更加安全、快乐、舒适和无忧。
导游业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旅游公司(以下简称“旅游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旅行社,主要从事国内外旅游业务。
2018年6月,旅游公司组织了一次前往某知名景点的旅游团,共有50名游客参加。
在游览过程中,导游王某因讲解不当,导致游客李某受到伤害,李某要求旅游公司及导游王某承担赔偿责任。
以下是该案件的详细情况。
二、案件经过1. 游览过程中,导游王某在讲解某景点历史背景时,因情绪激动,对景点进行了过度夸张的描述,引起了游客李某的不满。
2. 李某在与王某争论过程中,被王某推搡,导致李某摔倒受伤。
经医院诊断,李某左腿骨折。
3. 李某要求旅游公司及导游王某承担赔偿责任,但双方就赔偿金额及责任划分存在争议。
4. 李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旅游公司及导游王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共计10万元。
三、案件分析1. 导游王某的讲解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导游王某在讲解过程中情绪激动,对景点进行过度夸张的描述,导致游客李某不满,并在争论中推搡李某,使李某受伤。
因此,导游王某的行为构成侵权。
2. 旅游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旅行社应当对其组织的旅游活动承担安全保障责任。
在本案中,旅游公司作为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游客李某受到伤害。
因此,旅游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赔偿责任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导游王某的行为是导致李某受伤的直接原因,旅游公司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存在过错,但未直接导致李某受伤。
因此,应按责任大小划分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判决导游王某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共计5万元;旅游公司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3万元。
实务指导:导游实务案例集

案例题1 地陪⼩韩带领⾹港旅游团⼀⾏28⼈浏览W市。
按照旅⾏社计划安排,旅游团在W市浏览六个景点,安排两家商店购物。
然⽽在浏览过程中,⼩韩擅⾃增加购物点,安排游客去她朋友新开业的珍珠馆。
领队委婉提醒⼩韩不妥,但⼩韩仍我⾏我素。
到珍珠馆门前,许多游客不愿下车,⼩韩便说:“请⼤家给点⾯⼦,进去看看,不购物也没关系,游客们这才懒洋洋地进去。
⾏程结束,快抵达机场时,⼩韩致欢送辞后,领队依照惯例,给⼩韩⼀个内装⼩费的信封。
⼩韩接过后,当着游客的⾯拆开,⼀看⾥⾯装的是50元⼈民币,⼼⾥极不舒服。
她让游客在车上等⼀会⼉,⾃⼰下了车。
不⼀会⼉,⼩韩⼿上拿着⼀⼤把零钱回到车上。
她解释说:“各位朋友,我刚才已经说了,感谢⼤家在W市期间对我⼯作的⽀持和配合”,说着扬扬⼿⾥的钱,“⼤家的⼼意我领了,这⼩费我不收,钱来⾃⼤家,我把它还给各位。
”说完,⼩韩将这50⽆零钱逐⼀分发到游客⼿上。
游客⼿上拿着这些钱,眼睛却怔怔的,车厢⾥的⽓氛顿时凝固。
⼏位反应较快的游客马上拿出50元,甚⾄100元给⼩韩,说这是他们个⼈给⼩韩的⼀点⼩意思,请别嫌少,但更多的游客⽤责怪的眼神看着领队。
请问⼩韩在处理整个事件中有哪些不妥之处?你认为正确处理的措施应该怎样? [分析提⽰] ⼩韩在处理整个事件中的不妥之处有: (1)安排购物次数超出规定,且擅⾃带游客去⾮定点商店购物; (2)未接纳领队建议,强带游客进⾏购物; (3)当游客⾯拆开信封,令领队难堪; (4)让游客在车上等,⾃⼰下车换钱; (5)把领队按惯例给的⼩费退给游客; (6)以暗⽰⽅式向游客索要⼩费。
正确处理措施应该是: (1)带游客到定点商店购物,且避免安排次数过多; (2)遵循“⾃愿购物,需要购物”的原则,购物应建⽴在游客的需要上; (3)尊重领队意见和建议,注意给领队⾯⼦,尽量避免与领队发⽣正⾯冲突; (4)不擅离职守; (5)领队给⼩费是对⼩韩⼯作的肯定,应接受并表⽰感谢; (6)不得以明⽰或暗⽰⽅式向游客索要⼩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是一个四川的旅游团,一共24名游客。
事情出在最后一天游客们离开北京的时候。
那天,游客要乘火车去大连,我是掐着时间安排的送站计划,并没有打出很多富余。
可是,和我搭档的司机是一个新手,没有设计好当日最佳的行车路线和万一遇上堵车及早避开的准备。
结果,汽车走到崇文门遇上了严重的堵车,马路像个停车场,不一会儿工夫,我们的车就前后动弹不得了。
当时,离火车开出还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
司机几次下车查看路况,确认前进彻底无望以后,顿时就着了慌,一个劲儿摇头叹气,话里还甩出了抱怨我的意思。
这时,我哪里还顾得上和司机分辩事情发展到此究竟怪谁。
我思索片刻之后,对游客说,堵车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你们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可以放在以后再说。
现在离开车还有20多分钟,如果我们在这里等着,肯定要误火车;如果大家抓紧时间,客们的行李送上飞机”,这又是何等的平凡朴素。
W女士只是以守拙的心态出招数,她并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她的用心,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为了让游客的行李和主人一起起飞,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后来发生的事情,恰恰是拙中出巧,奇巧化解奇难,天遂人愿了。
因为获得了成功,w女士的行为成了一个创举,成了一个经典。
但是我要提醒新导游员,不要只是品味w女士以奇巧化解奇难的工作方法,还要认真体味她那种勤于守拙的职业习惯。
步行赶过去,完全有可能赶上火车。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大家看怎么办好哇?虽然有几个游客还在抱怨,但是大多数游客愿意步行赶过去试一试。
于是,我立即组织游客,各自拿起随身带的行李,下车来到便道。
一场负重赛跑就从那里开始了,24名游客肩扛手提着随身带的行李,向已经看得见钟楼的北京站奔去。
我真庆幸那个旅游团里没有带着小孩子的妇女,否则,这步行的努力是很难成功的。
也真庆幸遇上了当时穿行于北京街头的小三轮车,他们帮助我拉上了几个年老体弱的游客,大大提高了前进的速度。
我一边走一边想,按时间估算,很可能是赶不上火车了。
但是我不能放弃努力,因为一旦放弃努力,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二十几个客人当天要接着住酒店,公司赔钱不说,如果再买不到第二天的火车票,还要安排游客乘飞机走;而且,一旦行程打乱了,后面接着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呢。
终于进了北京站,离开车还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
游客们一个个早已气喘吁吁,趁着还没有停止检票赶紧进站。
进站口倒是通畅,我拿出票来递给了检票员,并向她说明了我的特殊情况。
谢天谢地,火车还停在站台边上,我们总算赶上了。
我一面招呼游客抓紧上车,一面向车尾的行李车厢跑过去。
只见行李员正在那里着急,游客的行李堆在车厢门口:人没有到,行李员也没有装车。
我和那位行李员四目一对,彼此就明白了。
于是那边游客上车,这边行李员和我验手续、上行李,几乎就在火车启动时车身向后震动的那一瞬间,游客的最后一件行李被装上了车。
“点评:
好悬呀!读这个案例紧张得简直令人喘不上气来。
前面是堵,中间是急,最后是险,假如结果是没有赶上那趟火车,这些四川的游客不把Y导游员“活吃了”才怪呢。
然而这个案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Y导游员出彩的地方就在于他面对危局敢于弄险,敢于做出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策,并且取得了成功。
北京这个地方,堵车是常见的事情,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然而谁也不敢保证不出意外。
Y导游员和他的司机搭档的遭遇就属于遇上了意外。
Y导游员认为司机“没有设计好当日最佳的行车路线和万一遇上堵车及早避开的准备”,这似乎是对臻自己搭档的一种苛求,因为相对于当时已经发生了警变化的情况,事前再好的设计和准备都不能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对于新导游员来说,Y导游员有三点可学之处。
第一是他的当机立断。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遇到瘫痪性的堵车,只要步行有可能赶上,就应该组织游客试一试。
Y导游员果敢地抓住了战机,争取了时间。
第二是他权衡利害迅速准确。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Y导游员能够迅速掂量出轻重,做出准确判断,
是因为他熟悉北京站附近的情况。
情况熟悉有助于他做判断、下决心。
第三是执行决策的执著精神。
一旦下定决心、执行计划,就要破釜沉舟、一往无前,有一种“不见输赢绝不下赌场”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