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doc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48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1. (4分)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寸(一3)2二-3B. -7^二一3C.寸(±3)2二±3D.佇二±32. (4分)直线y= - |x - 3与育线y=a (a为常数)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a可能的值为()A. - 3B.・ 4C. 3D. 43. (4分)如图,在AABC屮,AB=AC,点D, E分别在边BC」和AC上,若AD=A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4 5 64 (4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两个对称的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B.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C. 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对称D. 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5 (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已知a, b, 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 在RtAABC 中,ZC二90°,所以a2+b2=c2D. 在RtAABC 中,ZB=90°,所以a2+b2=c21 2 A/A. V3B. V5C. V6D.听9. (4分)王老师给出了下列三条•线段的长度,其中能首尾相接构成育角三角形的是()C・ ZB=ZCD・ ZBAD=ZBDAA. 1, 2, 3B.品、苗,75 JC. 6, 8, 9D. 5, 12, 1310. (4分)如图,在钝角△ ABC屮,过钝角顶点B作BD±BC交AC于点D.用尺规作图法在BC边上找一点P,使得点P到AC的距离等于BP的长,下列作法正确的是()的度数是( )A. 45°B. 55° C ・ 60° D ・ 75°A. 4B. 5C. 6 D ・ 7 & (4分)如图,数轴上点A, B 分别对应1, 2,过点B 作PQ 丄AB,以点B 为 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PQ 于点C,以原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 交数轴于点M,则点M 对应的数是()7. (4分)在实数:瑞卜, 品,2n, 迈,0.36, 0/ 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加1),514 2f V9 无理数的个数为(A.作ZBAC的角平分线与BC的交点B. 作ZBDC的角平分线与BC的交点C. 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D. 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口・(4分)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x(・3)取相矽12. (4分)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10 4A・ 2+V10 B. 2+2后 C. 12 D・ 18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13. (4分)27的立方根为_______ ・14. (4分)已知一次函数y二kx+b (kHO)的图象经过点(3, - 3),且与直线y二-|x平行,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 ・15. (4分)在RtAABC中,ZACB=90°, ZA与ZB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F,则ZAFB的度数是________ ・16. (4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其操作方法是按顺序进行按键输入尸回日•小明按键输入因口]⑥日显示结果为4, 则他按键因\T\ 0 00 日输入显示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分)小明从家跑步到学校,接着马上原路步行冋家.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则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___ 米. Array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2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18. (6分)已知a是16的算术平方根,b是9的平方根,c是- 27的立方根,求a2+b2+c3+a - c+2 的值.19. (7分)如图,在ZXABD和AFEC中,点B, C, D, E在同一直线上,且AB=FE, BODE, ZB二ZE,试说明:ZXCDM是等腰三角形.20. (7 分)如图,在AABC 中,AB=AC, ZA=36°, BD 平分ZABC 交AC 于点 D.21. (8 分)如图,在AABC 中,ZC=90°, ZA=30°, BD 是ZABC 的平分线,CD=5cm,求AB 的长.屮,ZC=90°, AC=3, BC=4.(1)若点B 的坐标为(-3, 5),试在图中画出直角坐标系,并写出A 、C 两点 的坐标;(2)根据(1)的坐标系作出与A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 AiBiCi ,并写出Bi 、 Ci 两点的坐标.23. (8分)学校广场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草坪,已知AB=3米,BC=4米,CD=12 米,DA=13米;且AB 丄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在RtAABC求证:AD=BC.OMiiiiielsuiiiiiO24. (9分)用A4纸复印文件,在甲复印店不管一次复印多少页,每页收费0.1 元在乙复印店复印同样的文件,一次复印页数不超过20时,每页收费0.12元; 一次复印页数超过20时,超过部分每页收费0.09元.设在同一家复印店一次复印文件的页数为x (x为非负整数).(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一次复印页数(页)530• • •1020甲复印店收费(元)0.52• • •乙复印店收费(元)0.6 2.4• • •(2)设在甲复印店复印收费“元,在乙复印店复印收费y元,分别写tByi,y2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当x>70时,顾客在哪家复印丿占复印花费少?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48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1. (4分)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讥一3)2二-3 B. 二一3 C.寸(±3)2二±3 D. 佇二±3【解答】解:A、V(-3)2= -3|=3;故A错误;B、- | 3 | = - 3;故 B 正确;C、7(± 3)2= ±3 二3;故 C 错误;D、4 =3;故D错误・故选:B.2. (4分)直线y= - |x - 3与直线y=a (a为常数)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a可能的值为()A. - 3 B・一 4 C. 3 D. 4【解答】解:;•直线y二-彳x - 3与y轴的交点为(0, -3),而直线y二-与直线y=a (a为常数)的交点在第四象限,Aa< - 3.故」选:B.4 (4分)如图,在AABC中,AB=AC,点D, E分别在边BC和AC上,若AD=A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 ZADB二ZACB+ZCAD B・ ZADE=ZAEDC・ ZB=ZCD. ZBAD=ZBDA【解答】解:VZADB是ZXACD的外角,A ZADB=ZACB+ZCAD,选项 A 正确;VAD=AE,・・・ZADE二ZAED,选项B正确;TAB二AC,/. ZB=ZC,选项C正确;・.・ABHBD,A ZBAD=ZBDA不成立,选项D错误;故选:D.4. (4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两个对称的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肓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B.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C. 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对称D. 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解答】解:A、B、D都正确;C、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不一定全等,故不一定轴对称,错误. 故选:C. 55 (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已知a, b, 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 在RtAABC 中,ZC=90°,所以a2+b2=c2【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A、不确定c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是斜边,故木命题错误,即B选项错误;C、Z 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本命题正确,即C选项正确;D、Z B=90°,所以斜边为b,所以a2+c2=b2,故本命题错误,即D选项错误;故选:C.6. (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二CE, AD与BE相交于点P,则ZAPE 的度数是()D.在RtAABC 中,ZB=90°,所以a2+b2=c2A. 45°B. 55°C. 60°D. 75°【解答】解:・・•等边AABC,・•・ ZABD=ZC, AB=BC,(AB 二BC在BCE 屮,]ZABD 二ZC,〔BD 二CEAAABD^ABCE (SAS),・・・ ZBAD=ZCBE,V ZABE+ZEBC=60°,A ZABE+ZBAD=60°,・•・ ZAPE 二ZABE+ZBAD 二60°,・•・ZAPE=60°・故选:C.A. 4B. 5C. 6D. 7【解答】解:因为存3, =2, Jj =|,所以无理数有:71,忑,271, 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加1) 共4个.故选:A.& (4分)如图,数轴上点A, B 分别对应1, 2,过点B 作PQ 丄AB,以点B 为 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PQ 于点C,以原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 交数轴于点M,则点M 对应的数是( )(相邻7. (4分)在实数: 2017 2018 n, 典, 品,2n, 换,0.36, 0.3737737773... 两个3 Z 间7的个数逐次加1),購,无理数的个数为(OA. V3B. V5C. V6D. ^7【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OC, 由题意可得:OB=2, BC=1, 则OC二心2+ 12沁' 故点M对应的数是:晶.故选:B. 9的是()A、1, 2, 3B. V3»两,V5 C・ 6, 8, 9D・ 5, 12, 13 【解答】解:A、由22+l2=5^32,故本选项错误;B、由(馅)2+(V4)J7工(75) r故木选项错误;C、由62+82=100^92,故本选项错误;D、由52+122=169=132,故本项正确.故选:D.10. (4分)如图,在钝角AABC中,过钝角顶点B作BD丄BC交AC于点D.用尺规作图法在BC边上找一点P,使得点P到AC的距离等于BP的长,下列作法正确的是()B. 作ZBDC的角平分线与BC的交点C. 作线段BC的垂宜平分线与BC的交点D. 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9 (4分)王老师给出了下列三条线段的长度,其中能首尾相接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答】解:如图作ZBDC的平分线DP交BC于P,作PE丄AC于E.•・・PB丄BD, PE丄CD, PD平分ZBDC,・・.PE二PB・故选:B.口・(4分)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取相題【解答】解:根据程序框图可得y=-xX (-3) -6=3x-6,化简,得y=3x - 6, y=3x - 6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 -6),与x轴的交点为(2, 0).故选:D.12. (4分)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10 4A. 2+J16B. 2+2^10 C・ 12 D・ 18【解答】解:展开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X (10^2・4)二2;-6x(・3)腰长=\^ l2 + 32=V10»所以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2+2伍,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13. (4分)27的立方根为3【解答】解:V33=27,A 27的立方根是3,故答案为:3.14. (4分)已知一次函数y二kx+b (kHO)的图象经过点(3, - 3),且与直线y= -|x平行,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Ik-旦【解答】解:由题意: 3 ,解得《3,〔3k+b 二-3 lb=ly= - yx+1,・••直线与正半轴的交点为(0, 1)或(4, 0),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丄X4X1二2, 故答案为2・15. (4分)在RtAABC屮,ZACB=90°, ZA与ZB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F,则【解答】解:ZAFB的度数是135。
威海市乳山市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公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 B.=﹣2 C.=±2 D.=±22.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2,2,B.,2,C.9,12,18 D.12,15,203.通过估算比较大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4.已知点(﹣3,y1),(1,y2)都在直线y=kx+2(k<0)上,则y1,y2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C.y1<y2D.不能比较5.如图,AB=AC,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ABE≌△ACD的是()A.∠B=∠C B.∠AEB=∠ADC C.AE=AD D.BE=DC6.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若BC=6,则BE=()A.2B.3 C.D.67.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若位于点(1,﹣1),则位于点()A.(3,﹣2)B.(2,﹣3)C.(﹣2,3)D.(﹣3,2)8.关于一次函数y=2x﹣1,y=﹣2x+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直线y=﹣x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y轴对称 D.关于直线y=x对称9.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A.105°B.120°C.115°D.135°10.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1<x<0时,y的取值范围是()A.1<y<B.<y<1 C.y>1 D.0<y11.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是格点,则以A,B,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有()A.2个B.3个C.4个D.5个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BE=4,则AD的长是()A.4 B.2 C.6 D.2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要求填出最后结果)13.52的平方根是.14.已知与互为相反数,则ab的值为.15.如图,AB∥EF,∠C=∠D=85°,CF=BD,若∠A=40°,则∠EFD=.16.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图象的关系式是y=2x+2,则原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17.已知点P的坐标为(1+a,2a﹣2),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是.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DC落在对角线AC上,折痕为CE,且D点落在D′处,若AB=3,AD=4,则S△CED′:S△CEA=.三、耐心做一做(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66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精确到0.01)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1),AB=AC.(1)求点C的坐标;(2)比较点C的横坐标与﹣3.3的大小.2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上一点,BD=CE,∠1=∠2,试判断BC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2.利群超市经销某品牌童装,单价为每件40元时,每天销量为60件,当从单价每件40元降了20元时,一天销量为100件,设降x元时,一天的销量为y千克.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若某天销售童装80件,则该天童装的单价是多少?23.某通讯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讯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且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讯时间x(分钟)与收费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是(填①或②),月租费是元;(2)分别求出①、②两种收费方式中y与自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请你根据用户通讯时间的多少,给出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议.24.如图,∠ABC=90°,∠EBE′=90°,AB=BC,BE=BE′,若AE=1,BE=2,∠BE′C=135°,求EC的长.25.如图,在△ABC中,点E,F在BC上,EM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M,FN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N,∠EAF=90°,BC=12,EF=5.(1)求∠BAC的度数;(2)求S△EAF.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公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 B.=﹣2 C.=±2 D.=±2【考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分析】依据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回答即可.【解答】解:A、=2,故A错误;B、=﹣2,故B正确;C、=2,故C错误;D、=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2,2,B.,2,C.9,12,18 D.12,15,20【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分别计算较小两数的平方和,看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若等于就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22+22=()2,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2+22≠()2,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92+122≠182,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152+122≠202,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关键知道两个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3.通过估算比较大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考点】实数大小比较;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立方根的定义估算各根式的大小,然后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A、因为64<69,所以4<,由=4,可知,故A正确,与要求不符;B、=﹣3,<﹣=﹣3,故<,故B错误,与要求相符;C、<3,故此,<1,故此,则C正确,与要求不符;D、2=,,故D正确,与要求不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数大小比较,掌握无理数的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点(﹣3,y1),(1,y2)都在直线y=kx+2(k<0)上,则y1,y2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C.y1<y2D.不能比较【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直线系数k<0,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3<1,则y1>y2.【解答】解:∵直线y=kx+2中k<0,∴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3<1,∴y1>y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此题要熟知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如图,AB=AC,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ABE≌△ACD的是()A.∠B=∠C B.∠AEB=∠ADC C.AE=AD D.BE=D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要判定△ABE≌△ACD,已知AB=AC,∠A是公共角,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和一角相等的条件,故添加∠B=∠C、∠AEB=∠ADC、AE=AD后可分别根据ASA、AAS、SAS判定△ABE≌△ACD,而添加BE=DC后则不能.【解答】解:A、添加∠B=∠C可利用ASA证明△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EB=∠ADC可利用AAS证明△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E=AD可利用SAS证明△ABE≌△AC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EB=DC不能证明△ABE≌△ACD,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6.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若BC=6,则BE=()A.2B.3 C.D.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ED垂直平分BC,得到BD=BC=3,∠BDE=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E,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ED垂直平分BC,∴BD=BC=3,∠BDE=90°,∵∠B=30°,∴DE=BE,∴BE2=DE2+BD2,即:BE2=(2BE)2+32,解得:BE=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7.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若位于点(1,﹣1),则位于点()A.(3,﹣2)B.(2,﹣3)C.(﹣2,3)D.(﹣3,2)【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分析】根据已知点的位置,建立符合条件的坐标系,从而确定其它点的位置.【解答】解:由“位于点(1,﹣1)”知,y轴为从左向右数的第四条竖直直线,且向上为正方向,x轴是从上往下数第四条水平直线,这两条直线交点为坐标原点.那么“”的位置为(﹣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位置的确定,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原点和x,y轴的位置及方向.8.关于一次函数y=2x﹣1,y=﹣2x+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直线y=﹣x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y轴对称 D.关于直线y=x对称【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由y=﹣2x+1=﹣(2x﹣1)得到﹣y=2x﹣1,即可判断一次函数y=2x﹣1,y=﹣2x+1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解答】解:∵y=﹣2x+1=﹣(2x﹣1),∴﹣y=2x﹣1,∴一次函数y=2x﹣1,y=﹣2x+1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决问题.9.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A.105°B.120°C.115°D.135°【考点】全等图形.【分析】首先证明△ABC≌△AEF,然后证明∠1+∠3=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5°,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在△ABC和△AEF中,,∴△ABC≌△AEF(SAS),∴∠4=∠3,∵∠1+∠4=90°,∴∠1+∠3=90°,∵AD=MD,∠ADM=90°,∴∠2=45°,∴∠1+∠2+∠3=135°,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10.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1<x<0时,y的取值范围是()A.1<y<B.<y<1 C.y>1 D.0<y【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再求出x=﹣1时y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图可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1),(2,0),∴,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当x=﹣1时,y=,∴当﹣1<x<0时,y的取值范围是1<y<.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是格点,则以A,B,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网格型.【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为顶角顶点时;②当B为顶角顶点时;③当C为顶角顶点时;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B==,分三种情况:如图所示:①当A为顶角顶点时,符合△ABC为等腰三角形的C点有1个;②当B为顶角顶点时,符合△ABC为等腰三角形的C点有2个;③当C为顶角顶点时,符合△ABC为等腰三角形的C点有1个;综上所述:以A,B,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有1+2+1=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情况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BE=4,则AD的长是()A.4 B.2 C.6 D.2【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得到AE=BE=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对顶角的性质得到∠AED=∠CEF=60°,求得∠A=3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AE=BE=4,∵∠ACB=90°,∠F=30°,∴∠AED=∠CEF=60°,∴∠A=30°,∴AD=AE=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要求填出最后结果)13.52的平方根是±5.【考点】平方根.【分析】先求得52=25,然后再求25的平方根即可.【解答】解:52=25,∵(±5)2=25,∴25的平方根是±5,即52的平方根是±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与互为相反数,则ab的值为﹣12.【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a、b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与,∴a﹣3=0,4+b=0,解得a=3,b=﹣4,∴ab=3×(﹣4)=﹣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5.如图,AB∥EF,∠C=∠D=85°,CF=BD,若∠A=40°,则∠EFD=5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已知条件证明△ABC≌△DFE(ASA),得到∠A=∠E=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解答.【解答】解:∵AB∥EF,∴∠ABC=∠EFD,∵CF=BD,∴CF+BF=BD+BF,∴BC=DF,在△ABC和△DFE中,∴△ABC≌△DFE(ASA),∴∠A=∠E=40°,∴∠EFD=180°﹣∠D﹣∠E=180°﹣85°﹣40°=5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ABC≌△DFE(ASA).16.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图象的关系式是y=2x+2,则原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2x﹣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解答】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kx+b+3=2x+2.∴k=2,b=﹣1,∴y=2x﹣1,故答案为:y=2x﹣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7.已知点P的坐标为(1+a,2a﹣2),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是3或.【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到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列出绝对值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点P(1+a,2a﹣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1+a|=|2a﹣2|,∴1+a=2a﹣2或1+a=﹣(2a﹣2),解得a=3或a=.故答案为:3或.【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是基础题,难点在于列出绝对值方程并求解.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DC落在对角线AC上,折痕为CE,且D点落在D′处,若AB=3,AD=4,则S△CED′:S△CEA=3: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DC=AB=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C=5,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C=DC=3,最后根据S△CED′:S△CEA=D′C:AC求解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DC=AB=3.在Rt△ADC中,AC==5.∵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C=DC=3,∴S△ECD′:S△CEA=D′C:AC=3:5.故答案为: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S△ECD′:S△CEA=D′C:AC是解题的关键.三、耐心做一做(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66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精确到0.01)【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先化简绝对值,然后≈1.414,≈1.732,代入计算.【解答】解:原式=﹣++﹣≈﹣+≈1.6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主要利用了实数的近似值,比较简单,关键记住,的近似值.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1),AB=AC.(1)求点C的坐标;(2)比较点C的横坐标与﹣3.3的大小.【考点】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1)由勾股定理得出AB=AC==,求出OC=1+,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2)由≈2.236,得出|1+|<3.3,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由勾股定理得:AB=AC==,∴OC=1+,∴点C的坐标为(﹣1﹣,0);(2)∵≈2.236,∴|1+|<3.3,∴﹣1﹣>﹣3.3,即C的横坐标>﹣3.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上一点,BD=CE,∠1=∠2,试判断BC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AD=∠BCA=60°,AB=AC,由SAS证得△ABD≌△ACE,得出∠BAD=∠CAE=∠BCA,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C与AE的位置关系是:BC∥AE;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BAD=∠BCA=60°,AB=A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AD=∠CAE=60°,∴∠CAE=∠BCA,∴BC∥A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利群超市经销某品牌童装,单价为每件40元时,每天销量为60件,当从单价每件40元降了20元时,一天销量为100件,设降x元时,一天的销量为y千克.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若某天销售童装80件,则该天童装的单价是多少?【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y=kx+b,把(0,60)和代入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方程80=2x+60,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1)y=kx+b,由题意知,当x=0时,y=60,可得:b=60,所以解析式为y=kx+60,当x=20时,y=100,可得:100=20k+60,解得:k=2,所以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2x+60;(2)由80=2x+60,解得x=10,所以40﹣10=30(元),所以该天童装的单价是每件30元.【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问题,关键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解即可.23.某通讯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讯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且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讯时间x(分钟)与收费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是①(填①或②),月租费是30元;(2)分别求出①、②两种收费方式中y与自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请你根据用户通讯时间的多少,给出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议.【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根据当通讯时间为零的时候的函数值可以得到哪种方式有月租,哪种方式没有,有多少;(2)根据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设出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即可;(3)求出当两种收费方式费用相同的时候自变量的值,以此值为界说明消费方式即可.【解答】解:(1)①;30;(2)设y1=k1x+30,y2=k2x,由题意得:将(500,80),(500,100)分别代入即可:500k1+30=80,∴k1=0.1,500k2=100,∴k2=0.2故所求的解析式为y1=0.1x+30;y2=0.2x;(3)当通讯时间相同时y1=y2,得0.2x=0.1x+30,解得x=300;当x=300时,y=60.故由图可知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内,选择通话方式②实惠;当通话时间超过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实惠;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②一样实惠.【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此类题是近年2016届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注意利用一次函数求最值时,关键是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由函数y随x的变化,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24.如图,∠ABC=90°,∠EBE′=90°,AB=BC,BE=BE′,若AE=1,BE=2,∠BE′C=135°,求EC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SAS证明△ABE与△CBE'全等,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E+∠EBC=∠ABC=90°,∠E'BC+∠EBC=∠E'BE=90°,∴∠ABE=∠E'BC,在△ABE与△CBE'中,,∴△ABE≌△CBE'(SAS),∴CE'=AE=1,∵∠EBE'=90°,BE=BE'=2,∴EE'2=22+22=8,∵∠EBE'=90°,BE=BE',∴∠BE'E=45°,∵∠BE'C=135°,∴∠EE'C=135°﹣45°=90°,∴.【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根据SAS证明△ABE与△CBE'全等.25.如图,在△ABC中,点E,F在BC上,EM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M,FN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N,∠EAF=90°,BC=12,EF=5.(1)求∠BAC的度数;(2)求S△EAF.【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BAE,∠C=∠CAF,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CAF=45°,由∠BAC=∠BEA+∠EAF+∠CAF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B=EA,FA=FC,根据EA•FA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EM垂直平分AB,∴∠B=∠BAE.∵FN垂直平分AC,∴∠C=∠CAF.∵∠B+∠BAE+∠EAF+∠C+∠CAF=180°,∠EAF=90°,∴2∠BEA+2∠CAF=90°,∴∠BEA+∠CAF=45°,∴∠BAC=∠BEA+∠EAF+∠CAF=45°+90°=135°;(2)∵EM垂直平分AB,∴EB=EA.∵FN垂直平分AC,∴FA=FC.∵BC=12,EF=5,∴EA+FA=12﹣5=7.∵EF=5,∠EAF=90°,∴EA2+FA2=(EA+FA)2﹣2EA•FA=EF2=25,∴EA•FA=6,∴S△EAF=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山东省乳山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20 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乳山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点P (a ,b )在函数y =3x +2的图象上,则代数式6a ﹣2b +1的值等于( )
A .5
B .3
C .﹣3
D .﹣1 2.√83的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
( )
A .11
B .12
C .13
D .14
4.如图,在△ABC 中,∠ACB =90°,BE 平分∠ABC ,ED ⊥AB 于D .如果∠A =30°,
AE =8cm ,那么CE =(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5.估计√6+1的值在( )
A .2 到3 之间
B .3 到4 之间
C .4 到5 之间
D .5 到6 之间
6.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1的度数为( )
A .105°
B .100°
C .95°
D .110°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3a ﹣5,a +1).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与到y 轴的
距离相等,且点A 在y 轴的右侧,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1 或 3
8.取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所示的方法折叠一角,得到折痕EF ,若∠BEF =54°,则∠
BFC 等于( )。
威海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威海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购买单价为a 元的物品10个,付出b 元(b >10a ),应找回( )A .(b ﹣a )元B .(b ﹣10)元C .(10a ﹣b )元D .(b ﹣10a )元2.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a ,CD 的长度为b ,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A .3a+bB .3a-bC .a+3bD .2a+2b3.如图,C 为射线AB 上一点,AB =30,AC 比BC 的14多5,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单位/秒和1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M 为BP 的中点,N 为QM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 =2AC ;②AB =4NQ ;③当PB =12BQ 时,t =1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4.-2的倒数是( )A .-2B .12-C .12D .25.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40BOD ∠=︒ ,若过点O 作OE AB ⊥,则COE ∠的度数为( )A .50︒B .130︒C .50︒或90︒D .50︒或130︒ 6.计算(3)(5)-++的结果是( )A .-8B .8C .2D .-27.直线3l 与12,l l 相交得如图所示的5个角,其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A .3∠和5∠B .3∠和4∠C .1∠和5∠D .1∠和4∠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 .对顶角相等D .线段AB 的延长线与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9.如图,已知直线//a b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连结AB .点D 是直线,a b 之间的一个动点,作//CD AB 交直线b 于点C,连结AD .若70ABC ︒∠=,则下列选项中D ∠不可能取到的度数为()A .60°B .80°C .150°D .170°10.探索规律:右边是用棋子摆成的“H”字,第一个图形用了 7 个棋子,第二个图形用了 12 个棋子,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成 第 20 个“H”字需要棋子( )A .97B .102C .107D .11211.有 m 辆客车及 n 个人,若每辆客车乘 40 人,则还有 25 人不能上车;若每辆客车乘 45 人,则还有 5 人不能上车.有下列四个等式:① 40m +25=45m +5 ;②2554045n n +-=;③2554045n n ++=;④ 40m +25 = 45m - 5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2.﹣2020的倒数是( )A .﹣2020B .﹣12020C .2020D .12020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 ﹣2=x 的解为x =﹣1,则a 的值为( )A .1B .﹣1C .3D .﹣3 14.解方程121123x x +--=时,去分母得( ) A .2(x +1)=3(2x ﹣1)=6 B .3(x +1)﹣2(2x ﹣1)=1C .3(x +1)﹣2(2x ﹣1)=6D .3(x +1)﹣2×2x ﹣1=6 15.如图,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重叠在一起,且OB 恰好平分COD ∠,则AOD∠的度数为( )A .100B .120C .135D .150二、填空题16.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13,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7.若|x |=3,|y |=2,则|x +y |=_____. 18.下面每个正方形中的五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则第4个正方形中间数字m 为________,第n 个正方形的中间数字为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20202020x x n +=+①与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3232020(32)2020y y n --=--②,若方程①的解为x =2020,那么方程②的解为_____. 20.把5,5,3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21.已知单项式245225n m x y x y ++与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22.甲乙两个足够大的油桶各装有一定量的油,先把甲桶中的油的一半给乙桶,然后把乙桶中的油倒出18给甲桶,若最终两个油桶装有的油体积相等,则原来甲桶中的油是乙桶中油的______倍。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是最小的有理数B.0是最小的整数C.0的倒数和相反数都是0 D.0是最小的非负数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A. B.C. D.4.甲数为x,乙数为y,则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和除甲数与乙数的3倍的差,可表示为()A. B. C. D.5.为了解某校七年级500名学生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检测,这50名学生的身高是()A.总体 B.个体C.样本容量 D.总体的一个样本6.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2+9x的和等于3x2+4x﹣1,则这个多项式是()A.﹣5x﹣1 B.5x+1 C.﹣13x﹣1 D.13x+17.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的利率为2.2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假设她把所有奖金存入银行一年,预计一年到期后,提取本金及利息时要交纳13500元利息税,则屠呦呦的奖金是()元.A.3×105B.3×106C.3×107D.3×1088.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A.2或2.5 B.2或10 C.10或12.5 D.2或12.59.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匀速前进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的行驶速度相同10.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如图所示,若所有日期之和为81,则n 的值为()A.9 B.15 C.11 D.2711.已知下列方程:①x﹣2=;②0.2x=1;③;④x﹣y=6;⑤x=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A.2个B.3个C.4个D.5个12.一学生从家去学校每小时走5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走4千米,结果返回的时间比去的时间多用10分钟,设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则正确列出的方程是()A.5x=4(x+)B.5x=4(x﹣)C.5(x﹣)=4x D.5(x+)=4x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3.单项式﹣πx2y的系数是,次数是.14.从M点向同一方向作两条线段MN=10cm,MP=16cm,若MN的中点为A,MP的中点为B,则AB=cm.15.若2x3y2n和﹣5x m y4是同类项,那么m+n=.16.方程2+3x=1与3a﹣(1+x)=0的解相同,则a=.17.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值为.18.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19.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比较a,b,﹣a,﹣b的大小:(2)化简|a+b|+|a﹣b|.20.x2﹣[2+(x2﹣y2)]﹣(﹣),其中x=﹣2,y=﹣.21.计算:(1)(﹣4)2×[(﹣1)5+(﹣)3)](2).22.据测定,海底扩张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在太平洋海底,某海沟的某处宽度为100米,某两侧的地壳向扩张的速度是每年6厘米,假设海沟扩张速度恒定,扩张时间为x年,海沟的宽度为y米.(1)写出海沟扩张时间x年与海沟的宽度y之间的表达式;(2)你能计算以下当海沟宽度y扩张到400米时需要多少年吗?2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这是一个高中或者大学里常见的数学指示,但是只要你开动脑筋,用你所学的七年级数学知识同样可以完美解决,敢不敢挑战一下?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形如的式子叫做二阶行列式,它的运算法则用公式表示为=ad﹣bc,解决以下问题:(1)你能仿照上面的解释,表示出的结果吗?(2)依此法则计算的结果是多少?(3)再进一步,挑战一下!如果=4,那么x的值为多少?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图1、2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1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xx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是最小的有理数B.0是最小的整数C.0的倒数和相反数都是0 D.0是最小的非负数【考点】有理数.【分析】根据零的意义,可得答案.【解答】解:A、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故A错误;B、没有最小的整数,故B错误;C、0没有倒数,故C错误;D、0是最小的非负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零是自然数,是最小的非负数,是整数,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等相关的定义或定理分别判断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此选项正确;(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此选项错误;(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此选项正确;(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根据射线与直线都无限长,故此选项错误;故正确的有2个.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概念公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熟记其内容是解题关键.3.如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A. B.C. 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1﹣4﹣1型,2﹣3﹣1型,2﹣2﹣2型,3﹣3型,只有C不属于其中的类型,不能折成正方体,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选项A,B,D折叠后都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只有C折叠后第一行两个面无法折起来,而且下边没有面,不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记住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类型1﹣4﹣1型,2﹣3﹣1型,2﹣2﹣2型,3﹣3型.4.甲数为x,乙数为y,则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和除甲数与乙数的3倍的差,可表示为()A. B. C. D.【考点】列代数式.【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和为3x+y,甲数与乙数的3倍的差为x﹣3y,再进一步相除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和除甲数与乙数的3倍的差为.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列代数式,理解题意,找出题目叙述的运算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为了解某校七年级500名学生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检测,这50名学生的身高是()A.总体 B.个体C.样本容量 D.总体的一个样本【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答】解:为了解某校七年级500名学生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检测,这50名学生的身高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6.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2+9x的和等于3x2+4x﹣1,则这个多项式是()A.﹣5x﹣1 B.5x+1 C.﹣13x﹣1 D.13x+1【考点】整式的加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根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x2+4x﹣1)﹣(3x2+9x)=3x2+4x﹣1﹣3x2﹣9x=﹣5x﹣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7.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的利率为2.2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假设她把所有奖金存入银行一年,预计一年到期后,提取本金及利息时要交纳13500元利息税,则屠呦呦的奖金是()元.A.3×105B.3×106C.3×107D.3×108【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首先利用已知求出奖金总数,再利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解答】解:设屠呦呦的奖金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2.25%•x×20%=13500,解得:x=3000000,将3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10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8.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A.2或2.5 B.2或10 C.10或12.5 D.2或12.5【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行程问题;压轴题.【分析】如果甲、乙两车是在环形车道上行驶,则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两车在相遇以前相距50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50﹣50)千米;二、两车相遇以后又相距50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50+50=500千米.已知车的速度,以及时间就可以列代数式表示出路程,得到方程,从而求出时间t的值.【解答】解:(1)当甲、乙两车未相遇时,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解得t=2;(2)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50千米时,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解得t=2.5.故选A.【点评】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有两种情况、能够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9.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匀速前进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的行驶速度相同【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数与式.【分析】根据折线图,把某人骑自行车的行分为三段,即行驶﹣停止﹣行驶,再根据时间段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图象从0到1时,以及从2时到3时,这两段时间,行驶路程s与行驶时间t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关系,因而都是匀速行驶,同时,两直线平行,因而速度相同,D正确;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A正确;而从1时到2时,路程S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C正确;说法B不正确.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10.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如图所示,若所有日期之和为81,则n 的值为()A.9 B.15 C.11 D.27【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观察图片,可以发现日历的排布规律,因此可得出日历每个方块的代数式,从而求出n的值.【解答】解:日历的排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当中间那个是n的话,它的上面的那个就是n﹣7,下面的那个就是n+7,左边的那个就是n ﹣1,右边的那个就是n+1,左边最上面的那个就是n﹣1﹣7,最下面的那个就是n﹣1+7,右边最上面的那个就是n+1﹣7,最下面的那个就是n+1+7,若所有日期数之和为81,则n+1+7+n+1﹣7+n﹣1+7+n﹣1﹣7+n+1+n﹣1+n+7+n﹣7+n=81,9n=81,解得:n=9.故选:A.【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此题的关键是联系生活实际找出日历的规律,所以学生平时要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11.已知下列方程:①x﹣2=;②0.2x=1;③;④x﹣y=6;⑤x=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分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b=0(a,b是常数且a≠0).【解答】解:①不是整式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②0.2x=1是一元一次方程;③=x﹣3是一元一次方程;④x﹣y=6,函数2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⑤x=0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有:②③④共3个.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一次项系数不是0,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12.一学生从家去学校每小时走5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走4千米,结果返回的时间比去的时间多用10分钟,设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则正确列出的方程是()A.5x=4(x+)B.5x=4(x﹣)C.5(x﹣)=4x D.5(x+)=4x【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一学生从家去学校每小时走5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走4千米,结果返回的时间比去的时间多用10分钟,设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可知去学校和返回家的路程是一定的,从而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设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则5x=4(x+).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3.单项式﹣πx2y的系数是﹣π,次数是3.【考点】单项式.【分析】由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是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即可求解.【解答】解:单项式﹣πx2y的系数是﹣π,次数是3,故答案为:﹣π,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的系数及其次数的定义,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注意π是常数.14.从M点向同一方向作两条线段MN=10cm,MP=16cm,若MN的中点为A,MP的中点为B,则AB=3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A,MB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解答】解:由MN的中点为A,MP的中点为B,得MA=MN=×10=5cm,MB=MP=×16=8cm,由线段的和差,得AB=MB﹣MA=8﹣5=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MA,MB的长是解题关键.15.若2x3y2n和﹣5x m y4是同类项,那么m+n=5.【考点】同类项.【分析】由同类项的定义可知:m=3,2n=4,从而可求得m、n的值,然后计算即可.【解答】解:∵2x3y2n和﹣5x m y4是同类项,∴m=3,2n=4.∴n=2.∴m+n=3+2=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类项的定义,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求得m、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6.方程2+3x=1与3a﹣(1+x)=0的解相同,则a=.【考点】同解方程.【分析】先得出方程2+3x=1的解,然后代入3a﹣(1+x)=0可得出关于a的方程,解出即可.【解答】解:2+3x=1,解得:x=﹣,将x=﹣代入3a﹣(1+x)=0可得:3a﹣(1﹣)=0,解得: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的知识,解决的关键是能够求解关于x的方程,要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含义.17.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值为7.【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图表型.【分析】把x=﹣2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解答】解:把x=﹣2代入运算程序中得:(﹣2)2×3﹣5=12﹣5=7,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为3n+1(用含n的式子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先写出前三个图案中基础图案的个数,并得出后一个图案比前一个图案多3个基础图案,从而得出第n个图案中基础图案的表达式.【解答】解:观察可知,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4=3+1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7=3×2+1,第3个图案由10个基础图形组成,10=3×3+1,…,第n个图案中基础图形有:3n+1,故答案为:3n+1.【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19.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比较a,b,﹣a,﹣b的大小:(2)化简|a+b|+|a﹣b|.【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数轴;绝对值.【专题】作图题;实数.【分析】(1)首先根据﹣a与a,﹣b与b互为相反数,﹣a与a,﹣b与b表示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然后根据数轴的特征: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比较a,b,﹣a,﹣b的大小即可.(2)根据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a>0>b,而且|a|<|b|,所以a+b<0,a﹣b>0,据此化简|a+b|+|a﹣b|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b<﹣a<a<﹣b.(2)∵a>0>b,而且|a|<|b|,∴a+b<0,a﹣b>0,∴|a+b|+|a﹣b|=﹣(a+b)+(a﹣b)=﹣a﹣b+a﹣b=﹣2b【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此题还考查了数轴的特征和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3)此题还考查了绝对值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20.x2﹣[2+(x2﹣y2)]﹣(﹣),其中x=﹣2,y=﹣.【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x2﹣2﹣x2+y2+x2﹣y2=x2+y2﹣2,当x=﹣2,y=﹣时,原式=4+﹣2=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计算:(1)(﹣4)2×[(﹣1)5+(﹣)3)](2).【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原式=8×(﹣1+﹣)=﹣8+6﹣1=﹣3;(2)去分母得:4x﹣2﹣2x﹣1=﹣6,移项合并得:2x=﹣3,解得:x=﹣1.5.【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据测定,海底扩张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在太平洋海底,某海沟的某处宽度为100米,某两侧的地壳向扩张的速度是每年6厘米,假设海沟扩张速度恒定,扩张时间为x年,海沟的宽度为y米.(1)写出海沟扩张时间x年与海沟的宽度y之间的表达式;(2)你能计算以下当海沟宽度y扩张到400米时需要多少年吗?【考点】函数关系式.【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扩张时间x年时海狗增加的宽度为6x米,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y与x的表达式得出当y=400时,6x+100=400,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海狗增加的宽度为6x米,∴海沟扩张时间x年与海沟的宽度y之间的表达式为:y=6x+100;(2)当y=400时,6x+100=400,解得:x=50,答:当海沟宽度y扩张到400米时需要50年.【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表达式的确定以及应用;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表达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这是一个高中或者大学里常见的数学指示,但是只要你开动脑筋,用你所学的七年级数学知识同样可以完美解决,敢不敢挑战一下?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形如的式子叫做二阶行列式,它的运算法则用公式表示为=ad﹣bc,解决以下问题:(1)你能仿照上面的解释,表示出的结果吗?(2)依此法则计算的结果是多少?(3)再进一步,挑战一下!如果=4,那么x的值为多少?【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新定义;实数.【分析】(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原式即可;(2)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3)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原式=mq﹣np;(2)原式=8+3=11;(3)已知等式化简得:5x﹣3(x+1)=4,去括号得:5x﹣3x﹣3=4,移项合并得:2x=7,解得:x=3.5.【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图1、2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1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考点】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专题】图表型.【分析】(1)读图可得:A类有60人,占30%即可求得总人数;(2)计算可得:“B”是100人,据此补全条形图;(3)用样本估计总体,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则学校有3000×5%=150人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0.5小时以下.【解答】解:(1)读图可得:A类有60人,占30%;则本次一共调查了60÷30%=200人;本次一共调查了200位学生;(2)“B”有200﹣60﹣30﹣10=100人,画图正确;(3)用样本估计总体,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0.5小时以下占5%;则3000×5%=150,学校有150人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0.5小时以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019学年山东威海市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9学年山东威海市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而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从左起第2,3,4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第1个图形不能重合,故选:C.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2<x<4+2,即2<x<6.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2<x<6,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2,6,8都不符合不等式2<x<6,只有4符合不等式.故选:B.3.若=3,则a的值为()A.3 B.±3 C.D.﹣3【考点】21:平方根;22:算术平方根.【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3,∴a=±3.故选:B.4.下列各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A.﹣2与B.|﹣|与C.﹣2与(﹣)2 D.2与【考点】14:相反数;15:绝对值;22:算术平方根;24:立方根;28:实数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511:实数.【分析】利用相反数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2与(﹣)2互为相反数,故选:C.5.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顺次连接这三个点,得到另一个三角形,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考点】P5: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可得出对应点关于y轴对称,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顺次连接这三个点,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点的坐标关于y轴对称,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6.若点A(x1,y1)和B(x2,y2)是直线y=﹣x+1上的两点,且x1>x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考点】F8: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根据k=﹣<0,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y1与y2的大小关系.【解答】解:∵k=﹣<0,∴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选:A.7.△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其对角分别为∠A、∠B、∠C.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A﹣∠C B.a:b:c=5:12:13C.b2﹣a2=c2D.∠A:∠B:∠C=3:4:5【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KS: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A、D即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即可.【解答】解:A、∵∠B=∠A﹣∠C,∴∠B+∠C=∠A,∵∠A+∠B+∠C=180°,∴2∠A=180°,∴∠A=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b2﹣a2=c2,∴b2=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8.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 cm,△ABD的周长为13 cm,则AE的长为()A.3 cm B.6 cm C.12 cm D.16 cm【考点】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ABC的周长为19 cm,△ABD的周长为13 cm,∴AB+BC+AC=19cm,AB+BD+AD=AB+BC+DC=AB+BC=13 cm,∴AC=6cm,∵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AC=3cm,故选:A.9.如图,盒内长、宽、高分别是6cm、3cm、2cm,盒内可放木棒最长的长度是()A.6cm B.7cm C.8cm D.9cm【考点】KU: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554: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两次运用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可解决.【解答】解:本题需先求出长和宽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3cm.这根最长的棍子和矩形的高,以及长和宽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组成了直角三角形.盒内可放木棒最长的长度是=7cm.故选:B.10.已知A,B两点的坐标是A(5,a),B(b,4),若AB平行于x轴,且AB=3,则a+b的值为()A.﹣1 B.9 C.12 D.6或12【考点】D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专题】55:几何图形.【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求出a的值,再根据A、B为不同的两点确定b的值.【解答】解:∵AB∥x轴,∴a=4,∵AB=3,∴b=5+3=8或b=5﹣3=2.则a+b=4+8=12,或a+b=2+4=6,故选:D.11.如图,△ABC中,点D是边AB上一点,点E是边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与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DE=EF B.AD=CF C.DF=AC D.∠A=∠ACF 【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55:几何图形.【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F,∠2=∠A,求出AE=EC,根据AAS证△ADE ≌△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解答】解:∵CF∥AB,∴∠1=∠F,∠2=∠A,∵点E为AC的中点,∴AE=EC,在△ADE和△CFE中,∴△ADE≌△CFE(AAS),∴DE=EF,AD=CF,∠A=∠ACF,故选:C.12.A,B两地相距80km,甲、乙两人骑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如图,l1,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离B地的距离y(km)与骑车时间x(h)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甲骑车速度为30km/小时,乙的速度为20km/小时;②l1的函数表达式为y=80﹣30x;③l2的函数表达式为y=20x;④小时后两人相遇.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FH: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533: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速度=,即可求出两人的速度,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判定②③正确,利用方程组求出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判断④即可.【解答】解:甲骑车速度为=30km/小时,乙的速度为=20km/小时,故①正确,设l1的表达式为y=kx+b,把(0,80),(1,50)代入得到:,解得,∴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0x+80,故②正确,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把(3,60)代入得到k′=20,∴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0x,故③正确,由,解得x=,∴小时后两人相遇,故④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要求填出最后结果)13.的平方根是±2.【考点】21:平方根;22: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14.如果点P在第四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3,﹣4).【考点】D1: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在第四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15.如图,已知△ABC≌△DEF,∠A=50°,∠ACB=30°,则∠E=100°【考点】KA: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55:几何图形.【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DC=50°,∠ACB=∠F=30°,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ABC≌△DEF,∴∠A=∠EDC=50°,∠ACB=∠F=30°,∴∠E=180°﹣30°﹣50°=100°.故答案为:100°.16.把直线y=2x﹣1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考点】F8: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F9: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53:函数及其图象.【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平移后函数解析式,再求出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即可.【解答】解:直线y=2x﹣1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2x﹣1+3=2x+2,当y=0时,则x=﹣1,故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17.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12,BC=16,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ADB的面积为60【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55:几何图形.【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AE,BE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DE的长,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解答.【解答】解:∵AC=12,BC=16,∴AB=20,∵AE=12(折叠的性质),∴BE=8,设CD=DE=x,则在Rt△DEB中,82+x2=(16﹣x)2,解得x=6,即DE等于6,所以△ADB的面积=,故答案为:6018.已知一次函数y=kx+2(k≠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或y=﹣x+2.【考点】F8: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53:函数及其图象.【分析】先求出一次函数y=kx+b与x轴和y轴的交点,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可得一次函数y=kx+2(k≠0)图象过点(0,2),令y=0,则x=﹣,∵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2×|﹣|=2,即||=2,解得:k=±1,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2或y=﹣x+2.故答案为:y=x+2或y=﹣x+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19.计算:(1)﹣﹣;(2)+|﹣3|+(2﹣)0;(3)已知2x+1的平方根是±3,3x+y﹣2的立方根是﹣3,求x﹣y的平方根.【考点】21:平方根;24:立方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专题】11:计算题;511:实数.【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以及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求出值;(3)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求出x与y的值,即可求出所求.【解答】解:(1)原式=﹣3﹣﹣9=﹣12;(2)原式=+3﹣+1=4;(3)根据题意得:2x+1=9,3x+y﹣2=﹣27,解得:x=4,y=﹣37,则x﹣y=4﹣(﹣37)=41,即41的平方根是±.20.尺规作图:(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工厂A和工厂B,位于两条公路OC、OD之间的地带,现要建一座货物中转站P.若要求中转站P到两条公路OC、OD的距离相等,且到工厂A和工厂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用尺规作出P的位置.【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N4: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结合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线的方法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21.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A、B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P出发,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A轮船每小时航行12海里,B轮船每小时航行16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点R、Q处,且相距30海里.已知B轮船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A轮船沿哪个方向航行?请说明理由;(2)请求出此时A轮船到海岸线的距离.【考点】KU:勾股定理的应用;TB: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专题】554: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分析】(1)直接得出RP=18海里,PQ=24海里,QR=30海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方向角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sin60°=,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RP=18海里,PQ=24海里,QR=30海里,∵182+242=302,∴△RPQ是直角三角形,∴∠RPQ=90°,∵B轮船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RPS=30°,∴A轮船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2)过点R作RM⊥PE于点M,则∠RPM=60°,则sin60°=,解得:RM=9.答:此时A轮船到海岸线的距离为9海里.22.(1)点P的坐标为(x,y),若x=y,则点P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是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若x+y=0,则点P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是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已知点Q的坐标为(2﹣2a,a+8),且点Q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点Q的坐标.【考点】F3:一次函数的图象;F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专题】533:一次函数及其应用;66:运算能力;67:推理能力.【分析】(1)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0判断出x、y互为相反数,然后解答.(2)根据点Q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得到a的值,再求解即可.【解答】解:(1)∵点P的坐标为(x,y),若x=y,∴点P在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x+y=0,∴x、y互为相反数,∴P点在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故答案为: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点Q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2﹣2a|=|8+a|,∴2﹣2a=8+a或2﹣2a=﹣8﹣a,解得a=﹣2或a=10,当a=﹣2时,2﹣2a=2﹣2×(﹣2)=6,8+a=8﹣2=6,当a=10时,2﹣2a=2﹣20=﹣18,8+a=8+10=18,所以,点Q的坐标为(6,6)或(﹣18,18).23.如图,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E=AF,CE、BF交于点P.(1)求证:CE=BF;(2)求∠BPC的度数.【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欲证明CE=BF,只需证得△BCE≌△ABF;(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E=∠ABF,则由图示知∠PBC+∠PCB =∠PBC+∠ABF=∠ABC=60°,即∠PBC+∠PCB=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PC=120°.【解答】(1)证明: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A=∠EBC=60°,∴在△BCE与△ABF中,,∴△BCE≌△ABF(SAS),∴CE=BF;(2)解:∵由(1)知△BCE≌△ABF,∴∠BCE=∠ABF,∴∠PBC+∠PCB=∠PBC+∠ABF=∠ABC=60°,即∠PBC+∠PCB=60°,∴∠BPC=180°﹣60°=120°.即:∠BPC=120°.24.如图,点A的坐标为(﹣,0),点B的坐标为(0,3).(1)求过A,B两点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过B点作直线BP与x轴交于点P,且使OP=2OA,求△ABP的面积.【考点】F8: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1)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ax+b,把A、B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2)分为两种情况:①当P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②当P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求出AP和OB,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1)设过A,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为y=ax+b(a≠0),则根据题意,得,解得,,则过A,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为y=2x+3;(2)设P点坐标为(x,0),依题意得x=±3,所以P点坐标分别为P1(3,0),P2(﹣3,0).==,=×(3﹣)×3=,所以,△ABP的面积为或.25.如图,在△ABC中,∠BAC=90°,BE平分∠ABC,AM⊥BC于点M,交BE于点G,AD平分∠MAC,交BC于点D,交BE于点F.(1)判断直线BE与线段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30°,图中是否存在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来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KL: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专题】552:三角形.【分析】(1)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5=∠C;由AD平分∠MAC,得到∠3=∠4,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BAD=∠ADB,推出△BAD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5=∠C=30°,AM⊥BC,可得∠ABD=60°,∠CAM=60°,进而得到∠ADB=∠3+∠C=60°,∠BAD=60°,依据∠ABD=∠BDA=∠BAD,可得△ABD是等边三角形;依据∠AEG=∠AGE=∠GAE,即可得到△AEG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1)BE垂直平分AD,理由:∵AM⊥BC,∴∠ABC+∠5=90°,∵∠BAC=90°,∴∠ABC+∠C=90°,∴∠5=∠C;∵AD平分∠MAC,∴∠3=∠4,∵∠BAD=∠5+∠3,∠ADB=∠C+∠4,∠5=∠C,∴∠BAD=∠ADB,∴△BAD是等腰三角形,又∵∠1=∠2,∴BE垂直平分AD.(2)△ABD、△GA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5=∠C=30°,AM⊥BC,∴∠ABD=60°,∵∠BAC=90°,∴∠CAM=60°,∵AD平分∠CAM,∴∠4=∠CAM=30°,∴∠ADB=∠3+∠C=60°,∴∠BAD=60°,∴∠ABD=∠BD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Rt△BGM中,∠BGM=60°=∠AGE,又∵Rt△ACM中,∠CAM=60°,∴∠AEG=∠AGE=∠GAE,∴△AEG是等边三角形.。
威海市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威海市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数3,﹣3,13,13-中,最小的数为( ) A .﹣3B .13C .13-D .32.如图,实数﹣3、x 、3、y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P 、Q ,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3.若34(0)x y y =≠,则( ) A .34y 0x +=B .8-6y=0xC .3+4x y y x =+D .43x y = 4.如图,将线段AB 延长至点C ,使12BC AB =,D 为线段AC 的中点,若BD =2,则线段AB 的长为( )A .4B .6C .8D .125.下列数或式:3(2)-,61()3-,25- ,0,21m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原点右边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6.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a >bB .﹣ab <0C .|a |<|b |D .a <﹣b7.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40°时,∠BOD 的度数是( ) A .50°B .130°C .50°或 90°D .50°或 130°8.方程3x ﹣1=0的解是( ) A .x =﹣3B .x =3C .x =﹣13D .x =139.如图是由下列哪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 )A .圆柱B .三棱锥C .三棱柱D .四棱柱 10.单项式﹣6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为( )A .6,1B .﹣6,1C .6,2D .﹣6,2 11.若代数式3x ﹣9的值与﹣3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为( ) A .2B .4C .﹣2D .﹣412.如图的几何体,从上向下看,看到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3.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2:4:7三部分,M ,N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若MN=17cm ,则BD=__________cm.14.从一个n 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为6个三角形,则n 的值是___________.15.已知方程22x a ax +=+的解为3x =,则a 的值为__________. 16.已知|x |=3,y 2=4,且x <y ,那么x +y 的值是_____.17.已知a ,m ,n 均为有理数,且满足5,3a m n a -=-=,那么m n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 18.当a=_____时,分式13a a --的值为0. 19.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______m.20.如图所示,ABC 90∠=,CBD 30∠=,BP 平分ABD.∠则ABP ∠=______度.2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使砌的墙是直的,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细线绳作参照线.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康家里养了8头猪,质量分别为:104,98.5,96,91.8,102.5,100.7,103,95.5(单位:kg ),每头猪超过100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 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8.5对应的数记为_____.23.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根据这些规律,则第2013个图案中是由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2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和30cm ,此时箱中水面高8cm ,放进一个棱长为20cm 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后,此时水箱中的水面仍然低于铁块的顶面,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______3cm .三、解答题25.先化简,再求值:()()22326m n mn mn m n +--,其中3m =,2n =-.26.先化简,再求值: 22212144x x x x--+--,其中5x =. 27.计算(﹣1)2019+36×(11-32)﹣3÷(﹣34) 28.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AB =2BC ,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m .(1)若点C 为原点,BC =1,则点A ,B 所对应的数分别为 , ,m 的值为 ;(2)若点B 为原点,AC =6,求m 的值.(3)若原点O 到点C 的距离为8,且OC =AB ,求m 的值.29.某快车的计费规则如表1,小明几次乘坐快车的情况如表2,请仔细观察分析表格解答以下问题:(1)填空:a = ,b = ; (2)列方程求解表1中的x ;(3)小明的爸爸23:10打快车从机场回家,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0公里/小时,到家后小明爸爸支付车费603元,请问机场到小明家的路程是多少公里?(用方程解决此问题)表1:某快车的计费规则里程费(元/公里)时长费(元/分钟)远途费(元/公里)5:00﹣23:00a9:00﹣18:00x 12公里及以下23:00﹣次日5:00 3.218:00﹣次日9:000.5超出12公里的部分1.6(说明:总费用=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表2:小明几次乘坐快车信息上车时间里程(公里)时长(分钟)远途费(元)总费用(元)7:3055013.510:052018b66.730.解方程:4x﹣3(20﹣x)+4=0四、压轴题31.如图,在数轴上的A1,A2,A3,A4,……A20,这20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1,a2,a3,a4,……a20.若A1A2=A2A3=……=A19A20,且a3=20,|a1﹣a4|=12.(1)线段A3A4的长度=;a2=;(2)若|a1﹣x|=a2+a4,求x的值;(3)线段MN从O点出发向右运动,当线段MN与线段A1A20开始有重叠部分到完全没有重叠部分经历了9秒.若线段MN=5,求线段MN的运动速度.3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t >0)秒,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P、Q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33.已知:A、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时,时间t的值为(直接写结果).【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3>13>13->﹣3,∴在数3,﹣3,13,13-中,最小的数为﹣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实数-3,x ,3,y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P 、Q , ∴原点在点P 与N 之间,∴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点N . 故选B .3.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选项进行一一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解:A 中、34y 0x +=,可得34y x =-,故A 错; B 中、8-6y=0x ,可得出43x y =,故B 错; C 中、3+4x y y x =+,可得出23x y =,故C 错;D 中、43x y=,交叉相乘得到34x y =,故D 对.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等式的性质及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设BC x =,则可列出:()223x x +⨯=,解出x 值为BC 长,进而得出AB 的长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 设BC x =,则可列出:()223x x +⨯= 解得:4x =,12BC AB =, 28AB x ∴==.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问题,解题关键在于对线段间的倍数关系的理解,以及通过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5.B解析:B【解析】 【分析】点在原点的右边,则这个数一定是正数,根据演要求判断几个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32-=-8,613⎛⎫- ⎪⎝⎭=1719,25-=-25 ,0,21m +≥1 在原点右边的数有613⎛⎫- ⎪⎝⎭和 21m +≥1 故选B 【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数轴上的点的认识,抓住点在数轴的右边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由图可知a <0<b , ∴ab <0,即-ab >0 又∵|a |>|b |, ∴a <﹣b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1)∵OC ⊥OD ,∴∠COD=90°,∵∠AOC=40°,∴∠BOD=180°﹣90°﹣40°=50°,(2)∵OC⊥OD,∴∠COD=90°,∵∠AOC=40°,∴∠AOD=50°,∴∠BOD=180°﹣50°=13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8.D解析:D【解析】【分析】方程移项,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详解】解:方程3x﹣1=0,移项得:3x=1,解得:x=13,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详解】解:由图可得,该展开图是由三棱柱得到的,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确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单项式﹣6ab的系数与次数分别为﹣6,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正确把握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3x﹣9﹣3=0,解得:x=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从上面看图形,根据看的图形选出即可.【详解】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排列的两列,上一列是二个小正方形,下一列是右侧一个正方形,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13.14因为线段AB被点C,D分成2:4:7三部分,所以设AC=2x,CD=4x,BD=7x, 因为M,N分别是AC,DB的中点,所以CM=,DN=,因为mn=17cm,所以x+4x+=1解析:14【解析】因为线段AB被点C,D分成2:4:7三部分,所以设AC=2x,CD=4x,BD=7x,因为M,N分别是AC,DB的中点,所以CM=12AC x=,DN=1722BD x=,因为mn=17cm,所以x+4x+72x=17,解得x=2,所以BD=14,故答案为:14.14.8【解析】【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详解】设多边形有n条边,则n−2=6,解得n=8.故答案为8.【点解析:8【解析】【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详解】设多边形有n条边,则n−2=6,解得n=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15.2【解析】【分析】把x=3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把x=3代入方程得:6+a=3a+2,解得:a=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解析:2【解析】【分析】把x=3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把x=3代入方程得:6+a=3a+2,解得:a=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16.﹣1或﹣5【解析】【分析】利用绝对值和乘方的知识确定x、y的值,然后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x|=3,y2=4,∴x=±3,y=±2,∵x<y,∴x=﹣3,y=±2,当x=﹣解析:﹣1或﹣5【解析】【分析】利用绝对值和乘方的知识确定x、y的值,然后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x|=3,y2=4,∴x=±3,y=±2,∵x<y,∴x=﹣3,y=±2,当x=﹣3,y=2时,x+y=﹣1,当x=﹣3,y=﹣2时,x+y=﹣5,所以,x+y的值是﹣1或﹣5.故答案为:﹣1或﹣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x、y的值.17.2或8.【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详解】∵|a-m|=5,|n-a|=3∴a−m=5或者a−m=-5;n−a=3或者n−a=-3当a−m=5,n解析:2或8.【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详解】∵|a-m|=5,|n-a|=3∴a−m=5或者a−m=-5;n−a=3或者n−a=-3当a−m=5,n−a=3时,|m-n|=8;当a−m=5,n−a=-3时,|m-n|=2;当a−m=-5,n−a=3时,|m-n|=2;当a−m=-5,n−a=-3时,|m-n|=8故本题答案应为:2或8【点睛】绝对值的性质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其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8.1【解析】【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1=0,且a−3≠0,解得:a=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1=0,且a−3≠0,解得:a =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19.-80【解析】【分析】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详解】解: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解析:-80【解析】【分析】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详解】解: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80m -.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0.60【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因为BP 平分 ,所以只要求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平分,.故答案为60.【点睛】解析:60【解析】【分析】 本题是对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因为BP 平分ABD ∠ ,所以只要求ABD ∠ 的度数即可.【详解】 解:ABC 90∠=,CBD 30∠=,ABD 120∠∴=,BP 平分ABD ∠,ABP 60∠∴=.故答案为60.【点睛】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在求角中经常用到.2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即可.【详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种做法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两点确定一条直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即可.【详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种做法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考核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理解课本基本公理即可.22.5.【解析】【分析】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每头猪超过10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 8.5对应的数记为﹣1.5.故答案为:﹣1.解析:5.【解析】【分析】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每头猪超过10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8.5对应的数记为﹣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依据这一点可以简化数的求和计算.23.6040【解析】【分析】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第2个图案中有1解析:6040【解析】【分析】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第2个图案中有1+3+3=7个基础图案,第3个图案中有1+3+3+3=10个基础图案,……第n个图案中有1+3+3+3+…3=(1+3n)个基础图案,当n=2013时,1+3n=1+3×2013=6040,故答案为:60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问题,由前3个图案得出规律,写出第n 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24.4000【解析】【分析】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cm ,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详解】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cm ,由题意得:50×40×8+20×20×h=解析:4000【解析】【分析】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cm ,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详解】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cm ,由题意得:50×40×8+20×20×h=50×40×h ,解得:h=10,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的高度为:20-10=10(cm ),所以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20×20×10=4000(cm 3).故答案为:4000.【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5.24m n ;-72【解析】【分析】由题意先利用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对式子进行化简,再将3m =,2n =-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22326m n mn mn m n +--=22366m n mn mn m n +-+=24m n ;将3m =,2n =-代入得到243(2)72.⨯⨯-=-【点睛】本题考查整式加减运算中的化简求值,利用合并同类项原则对式子先化简再代入计算求值.26.2x x +;57. 【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化简,然后代入求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 原式221214x x x --+=-222(2)4(2)(2)2x x x x x x x x x --===-+-+; 当x=5时,原式=57.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正确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7.-3【解析】【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原式=﹣1+12﹣18+4=﹣3.【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8.(1)﹣3,﹣1,﹣4;(2)﹣2;(3)8或-40.【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即可求解;(2)根据数轴上原点的位置确定其它点对应的数即可求解;(3)根据原点在点C 的右边先确定点C 对应的数,进而确定点B 、点A 所表示的数即可求解.【详解】解:(1)∵点C 为原点,BC =1,∴B 所对应的数为﹣1,∵AB =2BC ,∴AB =2,∴点A 所对应的数为﹣3,∴m =﹣3﹣1+0=﹣4;故答案为:﹣3,﹣1,﹣4;(2)∵点B 为原点,AC =6,AB =2BC ,AB+BC=AC ,∴AB=4,BC=2,∴点A 所对应的数为﹣4,点C 所对应的数为2,∴m =﹣4+2+0=﹣2;(3)∵原点O 到点C 的距离为8,∴点C 所对应的数为±8,∵OC =AB ,∴AB =8,当点C 对应的数为8,∵AB =8,AB =2BC ,∴BC =4,∴点B 所对应的数为4,点A 所对应的数为﹣4,∴m =4﹣4+8=8;当点C 所对应的数为﹣8,∵AB =8,AB =2BC ,∴BC =4,∴点B 所对应的数为﹣12,点A 所对应的数为﹣20,∴m =﹣20﹣12﹣8=﹣40.【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29.(1)2.2,12.8;(2)x =0.55;(3)机场到小明家的路程是122公里.【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列方程,可求得a 的值,b 的值按照题中计费方式列式计算即可; (2)根据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总费用,列方程求解即可;(3)设机场到小明家的路程是y 公里,则按照夜间乘车的计费方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5a +5×0.5=13.5解得:a =2.2b =(20﹣12)×1.6=12.8故答案为:2.2,12.8;(2)由题意得:20×2.2+12.8+18x =66.718x =9.9x =0.55(3)设机场到小明家的路程是y 公里,则3.2y +0.5×100y ×60+(y ﹣12)×1.6=603 解得y =122 答:机场到小明家的路程是122公里.【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在乘车问题中的应用,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0.x =8【解析】【分析】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4x﹣60+3x+4=0,4x+3x=60﹣4,7x=56,x=8.【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四、压轴题31.(1)4,16;(2)x=﹣28或x=52;(3)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解析】【分析】(1)由A1A2=A2A3=……=A19A20结合|a1﹣a4|=12可求出A3A4的值,再由a3=20可求出a2=16;(2)由(1)可得出a1=12,a2=16,a4=24,结合|a1﹣x|=a2+a4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1)可得出A1A20=19A3A4=76,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秒,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类似火车过桥问题),即可得出关于v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1A2=A2A3=……=A19A20,|a1﹣a4|=12,∴3A3A4=12,∴A3A4=4.又∵a3=20,∴a2=a3﹣4=16.故答案为:4;16.(2)由(1)可得:a1=12,a2=16,a4=24,∴a2+a4=40.又∵|a1﹣x|=a2+a4,∴|12﹣x|=40,∴12﹣x=40或12﹣x=﹣40,解得:x=﹣28或x=52.(3)根据题意可得:A1A20=19A3A4=76.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秒,依题意,得:9v=76+5,解得:v=9.答: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以及规律性:图形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1)由相邻线段长度相等求出线段A3A4的长度及a2的值;(2)由(1)的结论,找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2.(1)﹣4,6﹣5t;(2)①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先标出点A,然后根据B在A的左侧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定点B,由点P 从点A出发向左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表示出点P即可;(2)①由于点P和Q都是向左运动,故当P追上Q时相遇,根据P比Q多走了10个单位长度列出等式,根据等式求出t的值即可得出答案;②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第一种是点P追上点Q之前,第二种是点P追上点Q之后.【详解】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则OB=AB﹣OA=4,点B在原点左边,∴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5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P所表示的数为:6﹣5t,故答案为﹣4,6﹣5t;(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根据题意得5t=10+3t,解得t=5,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当P不超过Q,则10+3a﹣5a=8,解得a=1;当P超过Q,则10+3a+8=5a,解得a=9;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点睛】在数轴上找出点的位置并标出,结合数轴求追赶和相遇问题是本题的考点,正确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33.(1)90°;(2)30°;(3)12秒或48秒.【解析】【分析】(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故答案为:90°(2)∠AOM﹣∠NOC=30°.理由:∵∠AOC:∠BOC=1:2,∠AOC+∠BOC=180°,∴∠AOC=60°.∴∠NOC=60°﹣∠AON.∵∠NOM=90°,∴∠AOM=90°﹣∠AON,∴∠AOM﹣∠NOC=(90°﹣∠AON)﹣(60°﹣∠AON)=30°.(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OM为∠BOC的平分线,∴∠BOM=∠BOC=60°,∴t=60°÷5°=12秒.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时,∵ON为为∠BOC的平分线,∴∠BON=60°.∴旋转的角度=60°+180°=240°.∴t=240°÷5°=48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
【名校名卷】山东省威海市2019年数学七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2019年数学七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E 与CD 相交于点B ,60ABC ∠=︒,95FBE ∠=︒,则DBF ∠的度数是( ).A.35︒B.40︒C.45︒D.60︒2.如图,∠1=15°,∠AOC=90°,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A.75°B.105°C.15°D.165°3.下列命题中: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邻补角一定互补.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 4.方程x ﹣4=3x+5移项后正确的是( ) A .x+3x =5+4B .x ﹣3x =﹣4+5C .x ﹣3x =5﹣4D .x ﹣3x =5+45.下列解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 ) A.由,得2x ﹣1=3﹣3x B.由,得2x ﹣2﹣x =﹣4 C.由,得2y-15=3yD.由,得3(y+1)=2y+66.已知整式252x x -的值为6,则整式2x 2-5x+6的值为( ) A .9B .12C .18D .247.多项式8x 2﹣3x+5与3x 3﹣4mx 2﹣5x+7多项式相加后,不含二次项,则m 的值是( ) A .2B .4C .﹣2D .﹣48.下列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 A.若3x+2=2x ﹣2,则x =0 B.若12x =2,则x =1 C.若x =3,则x 2=3x D.若213x +﹣1=x ,则2x+1﹣1=3x 9.观察下列等式: 第一层 1+2=3 第二层 4+5+6=7+8第三层 9+10+11+12=13+14+15 第四层 16+17+18+19+20=21+22+23+24 ……在上述的数字宝塔中,从上往下数,2018在( ) A .第42层B .第43层C .第44层D .第45层10.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 A.-3-3=0B.(-2)×(-5)=-10C.5÷15=1 D .-2+2=0 11.若a+b <0,ab <0,则( ) A .a >0,b >0 B .a <0,b <0C .a ,b 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D .a ,b 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12.若x 是2的相反数,|y|=4,且x+y<0,则x –y=( ) A .–6 B .6 C .–2 D .2 二、填空题13.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3还少20°,则这个角是_____________. 1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 为直角,∠AOE=60°,则∠BOD=__________°.15.定义一种新运算“⊕”:a b=2a-b ⊕,比如:1-3=21--3=5⊕⨯()(),若3x-2x+1=2⊕()(),那么x 的值为____. 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2的解是x=2,则m=__________.1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a c c b a b ++--+=______.18.若4x 3y 5+=,则()()38y x 5x 6y 2--++的值等于______.19.如果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为a,测量结果是b,则称|b﹣a|为绝对误差,b aa为相对误差.现有一零件实际长度为5.0cm,测量结果是4.8cm,则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是_____.20.将0.66,23,6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用“<”连接).三、解答题21.如图1,点为直线上一点,过点作射线,使,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一边在射线上,另一边在直线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逆时针旋转至图,使一边在的内部,且恰好平分,问:此时直线是否平分?请直接写出结论:直线______(平分或不平分).(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以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秒时,直线恰好平分锐角,则的值为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顺时针旋转,请探究:当始终在的内部时(如图3),与的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举例说明.22.(1)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①∠AOC与∠BOD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D与∠BOC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说明理由.(2)若将这副三角尺按图2所示摆放,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不添加字母,分析图中现有标注字母所表示的角;①找出图中相等关系的角;②找出图中互补关系的角,并说明理由.2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相距25.5千米的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的2倍还快2千米/时,甲先到达B地后,立即由B地沿原路返回.在途中遇到乙,这时距他们出发时间刚好为3小时,求两人的速度.24.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1,0,3,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MN的长为;(2)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3)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8?若存在,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果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 向左运动,同时点M 和点N 分别以每分钟2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 设t 分钟时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相等,求t 的值.25.先化简,再求值:已知|2a +1|+(4b -2)2=0,求3ab 2-[2221522a b ab ab ⎛⎫+-+ ⎪⎝⎭]+6a 2b 的值. 26.先化简,再求值:2(2)()(2)5()a b a b a b a a b +-+---,其中1,2a b =-=.27.计算:(1)225(3)()39⎡⎤-⨯-+-⎢⎥⎣⎦;(2)62311(10.5)2(3)5⎡⎤---⨯⨯+-⎣⎦ 28.一辆货车从百货大楼出发负责送货,向东走了4千米到达小明家,继续向东走了1千米到达小红家,又向西走了10千米到达小刚家,最后回到百货大楼.(1)以百货大楼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小红、小刚家的位置; (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多远?【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C 7.A 8.C 9.C 10.D 11.D 12.D 二、填空题13.75° 14.15015. SKIPIF 1 < 0 解析:7516.0 17.18. SKIPIF 1 < 0 解析:20- 19.0420.60%<0.66< SKIPIF 1 < 0解析:60%<0.66<23三、解答题21.(1)平分(2)或49(3)不变,22.(1)①∠AOC 与∠BOD 相等,见解析;②∠AOD+∠BOC=180°,见解析;(2)①∠AOB=∠COD ,∠AOC=∠BOD ;②∠AOB 与∠COD ,∠AOD 与∠BOC ,见解析. 23.甲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5千米/时. 24.(1)4;(2)1;(3)x 的值是﹣3或5(4)t 的值为23或4. 25.a 2b +1;98. 26.22ab b ,-8 27.(1)-11(2)0.25.28.(1)见解析;(2)9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 直线y=2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C.(0, 3) D.(0, −3)A.(0, 2)B.(0,32【答案】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解析】根据y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直与y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0,然后把x=0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对应的y的值即可.【解答】把x=0代入y=2x−3得y=−3,所以直线y=2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 −3).3的平方根是()2. √8A.2B.−2C.±√2D.±2【答案】C【考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解析】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3=2,2的平方根是±√2,√83. 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9cm,则其第三边的长可能为()A.2cmB.3cmC.7cmD.16cm【答案】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和9cm,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或者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解答】设第三边长为xcm.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9−6<x<9+6,解得3<x<15.4. 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30∘,AE=8cm,那么CE=()A.2cmB.3cmC.4cmD.5cm【答案】C【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D=EC,再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计算出DE,从而得到CE的长.【解答】∵BE平分∠ABC,ED⊥AB,EC⊥AC,∴ED=EC,在Rt△ADE中,∵∠A=30∘,∴ED=12AE=12×8=4,∴CE=4cm.5. 估计√5−12介于()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答案】C【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先估算√5的范围,再进一步估算√5−12,即可解答.【解答】解:∵√5≈2.235,∴√5−1≈1.235,∴√5−12≈0.617,∴√5−12介于0.6与0.7之间,故选:C.6. 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1的度数为()A.105∘B.100∘C.95∘D.110∘【答案】A【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先求出∠2=45∘、∠3=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由图可知,∠2=90∘−45∘=45∘,∴∠1=180−45∘−30∘=105∘.7.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 b)在第二象限中,则点Q(−a, −b)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考点】点的坐标【解析】根据点P在第二象限判断出a,b的符号,进而得到−a,−b的符号判断出Q所在象限即可.【解答】∵点P(a, b)在第二象限中,∴a<0,b>0,∴−a>0,−b<0,∴点Q(−a, −b)在第四象限,8. 如图,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A.40∘B.30∘C.20∘D.10∘【答案】C【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B与∠A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到∠CA′D=∠A,而∠CA′D为三角形A′BD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A′DB的度数.【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A=55∘,∴∠B=180∘−90∘−55∘=35∘,由折叠可得:∠CA′D=∠A=55∘,又∵∠CA′D为△A′BD的外角,∴∠CA′D=∠B+∠A′DB,则∠A′DB=55∘−35∘=20∘.故选C.,9. 某油箱容量为60 L的汽车,加满汽油后行驶了100 km时,油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15如果加满汽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km,油箱中剩油量为yL,则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A.y=0.12x,x>0B.y=60−0.12x,x>0C.y=0.12x,0≤x≤500D.y=60−0.12x,0≤x≤500【答案】D【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解析】根据题意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因为油箱容量为60 L的汽车,加满汽油后行驶了100 km时,油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1,5×60÷100=0.12L/km,60÷0.12=500(km),可得:15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取值范围是:y=60−0.12x,(0≤x≤500),10. 已知点P(3, 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b, 2),则ab=()A.6B.−6C.5D.−5【答案】【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坐标不变,可得a=−2,b=3,进而可得答案.【解答】∵点P(3, 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b, 2),∴a=−2,b=3,∴ab=−6,11. 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A.5 3B.52C.4D.5【答案】C【考点】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DN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BDN中,x2+32=(9−x)2,解得x=4.故线段BN的长为4.故选C.12. 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对于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小时;②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③甲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析】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由图可知,乙晚出发1小时,故①正确;乙出发3−1=2小时后追上甲,故②错误;甲的速度是:18÷3=6(千米/小时),故③正确;乙先到达B地,故④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如图,AB=AC,要使△ABE≅△ACD,依据ASA,应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答案】∠C=∠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析】添加∠C=∠B,再加上公共角∠A=∠A,已知条件AB=AC可利用ASA判定△ABE≅△ACD.【解答】添加∠C=∠B,在△ACD和△ABE中,{∠A=∠A AB=AC ∠C=∠B,∴△ABE≅△ACD(ASA).若k<√90<k+1(k是整数),则k=________.【答案】9【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估算确定出k的值即可.【解答】∵81<90<100,∴9<√90<10,则k=9,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3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根据AB=AC可得∠B=∠C,CD=DA可得∠ADB=2∠C=2∠B,BA=BD,可得∠BDA=∠BAD=2∠B,在△ABD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解答】∵AB=AC,∴∠B=∠C,∵CD=DA,∴∠C=∠DAC,∵BA=BD,∴∠BDA=∠BAD=2∠C=2∠B,又∵∠B+∠BAD+∠BDA=180∘,∴5∠B=180∘,∴∠B=36∘,若A(0, 4),B(2, 7),C(a, −10)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a=________【答案】−28 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解析】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a值.【解答】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A(0, 4),B(2, 7)代入y=kx+b中,得:{b=42k+b=7,解得:{b=4k=1.5,∴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5x+4.当y=−10时,有1.5a+4=−10,解得:a=−28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为: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10,BC=3,求AC的长.在这个问题中,可求得AC的长为________.【答案】4.55【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析】设AC=x,可知AB=10−x,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设AC=x,∵AC+AB=10,∴AB=10−x.在Rt△ABC中,∠ACB=90∘,∴AC2+BC2=AB2,即x2+32=(10−x)2.解得:x=4.55,即AC=4.55.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AB=10,BC=3,求AC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可求得AC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9120【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解析】根据题意得到AB =10−AC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C 的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解答】∵ AC +AB =10,∴ AB =10−AC ,由勾股定理得,AC 2+BC 2=AB 2,即AC 2+32=(10−AC)2,解得,AC =9120,三.解答下列各题:(每题7分;,共66分)计算:√64−√183+(−23)−2+(π−3.14)0−(√32)2 【答案】 √64−√183+(−23)−2+(π−3.14)0−(√32)2 =8−12+94+1−32=914 【考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实数的运算【解析】首先计算乘方、开方,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 √64−√183+(−23)−2+(π−3.14)0−(√32)2 =8−12+94+1−32=91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平分∠BAC,∠C=46∘,∠DAE=10∘,求∠B的度数.【答案】∵AD⊥BC,∴∠ADC=90∘,∵∠C=46∘∴∠CAD=44∘,∵∠DAE=10∘,∴∠CAE=34∘,∵AE平分∠BAC,∴∠BAC=2∠EAC=68∘,∴∠B=180∘−68∘−46∘=66∘.【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分别求出∠DAC,∠EAC,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出∠BAC,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即可.【解答】∵AD⊥BC,∴∠ADC=90∘,∵∠C=46∘∴∠CAD=44∘,∵∠DAE=10∘,∴∠CAE=34∘,∵AE平分∠BAC,∴∠BAC=2∠EAC=68∘,∴∠B=180∘−68∘−46∘=66∘.如图,AD与BC交于点E,连接AC,BD,AD=BC,AC=BD.写出CE与DE相等的理由.【答案】CE=DE,理由如下:连接CD,在△ACD和△BDC中{AD=BC AC=BD CD=DC,∴△ACD≅△BDC(SSS),∴∠ADC=∠BCD,∴CE=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析】CE=DE,连接CD,由已知条件易证△ACD≅△BDC,进而可证明CE=DE.【解答】CE=DE,理由如下:连接CD,在△ACD和△BDC中{AD=BC AC=BD CD=DC,∴△ACD≅△BDC(SSS),∴∠ADC=∠BCD,∴CE=DE.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6,∠A=60∘,∠ADC=150∘,BC−CD=4.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答案】连接BD,∵AB=AD=6,∠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AB=AD=BD=6,∵∠ADC=150∘,∴∠BDC=90∘,设CD=x,则BC=x+4,在Rt△BCD中,可得x2+36=(x+4)2,解得x=52,∴BC=52+4=132,所以,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6+6+2×132+4=21.【考点】勾股定理【解析】连接BD,先证△ABD是等边三角形得∠ADB=60∘,AB=AD=BD=6,结合∠ADC=150∘知∠BDC=90∘,设CD=x,则BC=x+4,在Rt△B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的值,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连接BD,∵AB=AD=6,∠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AB=AD=BD=6,∵∠ADC=150∘,∴∠BDC=90∘,设CD=x,则BC=x+4,在Rt△BCD中,可得x2+36=(x+4)2,解得x=52,∴BC=52+4=132,所以,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6+6+2×132+4=21.公司销售部门提供了某种产品销售收入(记为:y1/元)、销售成本(记为:y2/元)、销售量(记为:x/吨)方面的信息如下:①x=0时,y2=2000;②x=2时,y1=2000,y2=3000;③y1与x成正比例函数关系;④y2与x成一次函数关系.1月亦团城8依据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销售量为多少吨时,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同?(3)若销售量为6吨时,求公司的利润.(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答案】设y1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1=kx,2k=2000,得k=1000,即y1与x的函数关系式y1=1000x,设y2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ax+b,{b=2000 2a+b=3000,解得{a=500b=2000,即y2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500x+2000;令1000x=500x+2000,得x=4,所以,销售量为4吨时,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同;1000x−(500x+2000)=500x−2000.把x=6代入上式,得500×6−2000=1000所以,利润为1000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解析】(1)根据题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1)的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即可;(3)根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利润,再把x=6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设y1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1=kx,2k=2000,得k=1000,即y1与x的函数关系式y1=1000x,设y2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ax+b,{b=2000 2a+b=3000,解得{a=500b=2000,即y2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500x+2000;令1000x=500x+2000,得x=4,所以,销售量为4吨时,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同;1000x−(500x+2000)=500x−2000.把x=6代入上式,得500×6−2000=1000所以,利润为1000元.如图,点A的坐标为(0, 4),点B的坐标为(8, 2),点P是x轴上一点,且PA+PB的值最小,(1)确定点P的位置,并求点P的坐标;(2)求PA+PB的最小值.【答案】如图,点P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点C的坐标为(0, −4).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u=kx−4,将点B的坐标(8, 2)代入,得8k−4=2,k=34,∴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4x−4,令34x−4=0,解得x=163所以,点P的坐标为(163, 0).∵A,C关于x轴对称,∴PA=PC,∴PA+PB=PB+PC=BC,∵B(8, 2),C(0, −4),∴PA+PB的最小值=BC=√82+62=10.【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析】(1)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BC交x轴于P,连接PA,此时PA+PB的值最小.(2)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解答】如图,点P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点C的坐标为(0, −4).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u=kx−4,将点B的坐标(8, 2)代入,得8k−4=2,k=34,∴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4x−4,令34x−4=0,解得x=163所以,点P的坐标为(163, 0).∵A,C关于x轴对称,∴PA=PC,∴PA+PB=PB+PC=BC,∵B(8, 2),C(0, −4),∴PA+PB的最小值=BC=√82+62=10.[材料阅读]材料一:如图1,∠AOB=90∘,点P在∠AOB的平分线OM上,∠CPD=90∘,点C,分别在OA,OB上.可求得如下结论:PC−PD;OC+OD为定值.材料二:(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问题解决](1)如图2,点P在∠AOB的平分线OM上,PE⊥OA,OP=m,PE=n,∠CPD的边OA,OB交于点C,D,且∠AOB+∠CPD=180∘,求OC+OD的值(用含m.n的式子表示).(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7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AB的中点,∠CPD=90∘,PC与y轴交于点C,PD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D,OC=2,连接CD.求CD的长度.【答案】如图1,作PF⊥OB,PE⊥OC,P在∠AOB的平分线OM上,则PE=PF,则△PFD≅△PEC(AAS),∴EC=ED,而OE=OF所以CO+OD=2OE,在Rt△OPE中,OE=√OP2−PE2=√m2−n2所以OC+OD=2√m2−n2;当点C在y轴上方时,如图2,连接OP同理可得:△OPC≅△BPD(AAS),所以OC=BD=2,.由直线y=−x+7,可得B(7, 0),在Rt△OCD中,CD=√22+52=√29,当点C在y轴下方时,如图3,连接OP同理可得△OPC≅△BPD(AAS);所以CO=BD=2,.由B(7, 0),可得OD=9,在Rt△OCD中,CD=√22+92=√85;综上所述,CD的长度为√29或√85.【考点】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解析】(1)证明△PFD≅△PEC(AAS),EC=ED,而OE=OF,所以CO+OD=2OE,在Rt△OPE中,OE=√OP2−PE2=√m2−n2(2)当点C在y轴上方时,可得:△OPC≅△BPD(AAS),在Rt△OCD中,CD=√22+52=√29;当点C在y轴下方时,同理可得△OPC≅△BPD(AAS),即可求解,【解答】如图1,作PF⊥OB,PE⊥OC,P在∠AOB的平分线OM上,则PE=PF,则△PFD≅△PEC(AAS),∴EC=ED,而OE=OF所以CO+OD=2OE,在Rt△OPE中,OE=√OP2−PE2=√m2−n2所以OC+OD=2√m2−n2;当点C在y轴上方时,如图2,连接OP同理可得:△OPC≅△BPD(AAS),所以OC=BD=2,.由直线y=−x+7,可得B(7, 0),在Rt△OCD中,CD=√22+52=√29,当点C在y轴下方时,如图3,连接OP同理可得△OPC≅△BPD(AAS);所以CO=BD=2,.由B(7, 0),可得OD=9,在Rt△OCD中,CD=√22+92=√85;综上所述,CD的长度为√29或√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