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姻与家庭36页PPT

合集下载

婚姻+家庭 PPT课件

婚姻+家庭   PPT课件

古罗马法和基督教旧教会
法中的规定为男14岁,女 12岁。1917年颁行的《天 主教会法典》已改为男16 岁,女12岁;教徒所在国 法定婚龄高于此规定者,
依其规定。
现代国家婚龄差距很大
最高法定婚龄 高法定婚龄
普通法定婚龄 低法定婚龄
国家政策: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男25岁、女23周岁以上 结婚,构成晚婚。
1、生理因素(优生学考虑)
根据专家估计,每个正常人身 上可能携带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有害 的隐性等位基因,近亲通婚会使得 这些隐性等位基因有更多的相遇机 会,并且产生遗传上的异常。
2、伦理因素
结婚的 禁止条件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 结婚的疾病
结婚制度
一、结婚概述 二、结婚的条件 三、结婚的程序 四、婚姻的效力
结婚制度
一、结婚概述 二、结婚的条件 三、结婚的程序 四、婚姻的效力
二、结婚的条件
结婚的必备条件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
(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 内的旁系血亲_ (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 应当结婚的疾病
结婚的必备条件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
8.对待失恋的正确态度
失恋不失德:不能因爱生恨 失恋不失态:不能消极颓废 失恋不失学:不能耽误正常的学习
生活 失恋不失命:不能出现意外情况
调适方法
倾诉、宣泄 冷静分析 接受现实 情感转移 升华
二、婚姻与家庭
家庭 婚姻 恋爱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 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
友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就等于两个世界! 爱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只等于一个世界! 淡淡的牵挂是友情 深深的思念是爱情

农村婚姻与家庭

农村婚姻与家庭

二、家庭关系的变化
(一)家庭网络的变化 家庭网络是指家庭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中,家族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占据 着很重要的地位,网络系统是以亲属关系为主干的。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从农业生产中 转移到了商品生产和其他的生产中,家族内部的关系由 此发生了弱化。
(二)家庭权威的变化
家庭权威是指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即通常所说 的“当家人”的决断和制裁力量。家庭权威是指一个家 庭中的核心人物,即通常所说的“当家人”的决断和制 裁力量。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家庭中的权威通常是一 个家庭中辈分最高的人。由于年轻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明 显优势,年轻人已经成为农村家庭中的新权威。
学习讨论题
1.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 2.现阶段农村婚姻家庭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对其未 来走向有什么设想? 3.怎样进行户是以居住地为标志的地域性群体。
家庭可能是一户,也可能不是一户。
中国农村家庭与户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
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三、家庭类型
核心家庭——小家庭
主干家庭——三代同堂 联合家庭——大家庭 其他家庭——特殊家庭
第三节 农村家庭的嬗变
1957年·江村
2014年·江村
一、家庭功能的变化
二、农村家庭建设的意义与内容
(一)农村家庭建设的意义: 农村家庭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善社会道德建设和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家庭建设的主要内容:
家庭道德建设
家庭法制建设
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经济建设
基本概念
婚姻 生育文化 家庭类型 家庭权威 婚姻家庭问题 婚姻观 家庭 家庭网络 家庭文化 家庭建设

婚姻与家庭PPT

婚姻与家庭PPT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 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婚姻的成功体现家庭的幸福 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婚姻的意义
法律确认的男女夫妻关系
亲属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法律行为; 谨记:结婚是一种法律行为.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严忠树致 青年夫妇的信
That’s all
数控2班 贾旭成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 4、婚姻与家庭的价值
价值: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细胞不健康 必然也会影响到社会这个肌体的健壮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和谐家庭的构建需要稳定的婚姻关系.
因此,并非所有的两性结合都能成为婚姻关系,只有符合一定的社会风俗 和法律制度的两性结合才是婚姻.
同居多年,仍为后来者让路
• 侯某与赵大为打算在旅行结婚后办理结婚证; 旅行回来 后,因侯某工作太忙,恩爱的两人将此事忘记,一年后有了 爱情的结晶; 三年后,赵某与同事艾相恋并同居,在艾某 的要求下登记结婚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 4、婚姻与家庭的价值 • 5、婚姻的演变 • 6、家庭美德
• 尊老爱幼 • 男女平等 • 夫妻和睦 • 勤俭持家 • 邻里团结
家庭美德
• 一对夫妻相互承认他 们在精神上、灵智上、 性格上是不尽相似的, 但他们愉快地接受这 一点,而且两人都把这 看成是心灵上互相得 益的良机,这样的家庭 必定是幸福的.
• 案件定性: 1、虽然侯某与赵某在一起生活了仅5年,但他们的婚姻属 于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 2、侯某与赵某同居期期间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予以分割 有两人共同购买的的房屋收入与存折证明; 3、 孩子与侯某与赵某的关系不受影响,应由他们抚养;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PPT教学文案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PPT教学文案
加强家庭中的婚姻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家庭和谐的基础,对社 会的和谐建立、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婚姻作为社 会的一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全社 会婚姻关系主体们要共同努力,建设真正和谐的婚姻、家庭,为 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 4、婚姻与家庭的价值 • 5、婚姻的演变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 4、婚姻与家庭的价值 • 5、婚姻的演变 • 6、家庭美德
• 尊老爱幼 • 男女平等 • 夫妻和睦 • 勤俭持家 • 邻里团结
家庭美德
• 一对夫妻相互承认他 们在精神上、灵智上、 性格上是不尽相似的, 但他们愉快地接受这 一点,而且两人都把 这看成是心灵上互相 得益的良机,这样的 家庭必定是幸福的。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PPT
同居多年,仍为后来者让路!
• 侯某与赵大为打算在旅行结婚后办理结婚证; 旅行回来 后,因侯某工作太忙,恩爱的两人将此事忘记,一年后有 了爱情的结晶; 三年后,赵某与同事艾相恋并同居,在 艾某的要求下登记结婚
• 案件定性: 1)、虽然侯某与赵某在一起生活了仅5年,但他们的婚姻 属于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 2)、侯某与赵某同居期期间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予以 分割(有两人共同购买的的房屋收入与存折证明); 3)、 孩子与侯某与赵某的关系不受影响,应由他们抚养;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与家庭的属性 • 2、婚姻与家庭两者关系 • 3、尊重婚姻创和谐家庭 • 4、婚姻与家庭的价值
价值: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细胞”不健康 必然也会影响到社会这个“肌体”的健壮

农村社会学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汇总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汇总PPT课件

第一节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一、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
1、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 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这 种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婚姻从表现形式上是男女 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则是 男女之间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 一种社会行为。其社会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3、择偶距离(通婚圈)
择偶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一个社区的开放程度。择偶距离 越远,其社区的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北大社会学系的一项调查 显示,目前农村男女的择偶距离一般较近,有近半数以上的婚 姻在5公里以内。而且不少局部调查发现,同村内部通婚呈逐渐 增多趋势。为什么农民倾向于就近择偶呢?首先,居住地邻近的 人们往往意味着文化背景相似,风俗习惯相同,这样有利于人 们的交往,而且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相互了解,结为亲家较放 心;其次,人们居住近,交往起来比较方便,结婚后双方家庭 的亲属网络扩大,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互相帮助;第三,农村 中的异性交往大多在农田或乡村企业,社交面较狭窄,所以未 婚男女往往只能在同一地域选择配偶,或由出嫁到附近地区的 亲属、邻居相互牵线介绍,乃至通婚圈难以扩大;第四,一些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使得这里的男青年 不愿外娶,女青年不愿远嫁,这也加剧了通婚圈的狭窄。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思格斯曾说:“个体婚制是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根据这 种形态,我们就可以研究文明社会内部充分发展着的对立 和矛盾的本质”。中国2亿多个农村家庭,其结构、功能、 关系的状态和变迁,势必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社会转型 时期的稳定、协调、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择偶标准
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际 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关于择偶标准的理 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社会交 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期待交往 对方某种回报或者是回报对方的,并且在实施交换的过程中 使参加交换的每一方都感到平等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择偶中 的“郎才女貌”,或者是用较高的经济地位去交换某种显益 的社会地位等等。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它强调在择偶时 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如支配欲强的男性 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第三种是价值理论,它认为 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已逐渐将某种价值观内 化于个性之中,这种价值观即成为其择偶的依据,而同一种 社会阶层内部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相 同的价值观,如常见的“门当户对”之说。

农村社会学第十一章农村婚姻与家庭教材教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第十一章农村婚姻与家庭教材教学课件

01
02
03
04
社会学角度
研究农村婚姻与家庭有助于了 解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文化
传统和社会变迁。
经济学角度
分析农村婚姻与家庭中的经济 因素,有助于揭示农村地区经
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法学角度
研究农村婚姻与家庭中的法律 关系,有助于完善农村地区的 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权益。
教育学角度
探讨农村婚姻与家庭对子女教 育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农村地 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农村婚姻 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农 民因生活压力而引发的婚姻与家庭问题。
01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形式,注重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
近代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变迁
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农村婚姻与家庭逐渐走向自由恋爱和
自主选择,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当代农村婚姻与家庭的现状
03
虽然自由恋爱和自主选择已经成为主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彩礼过重、离婚率上升等。
农村婚姻与家庭的研究意义
农村社会学第十一章农村婚姻与家 庭教材教学课件
目录
• 农村婚姻与家庭概述 • 农村婚姻的现状与问题 • 农村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 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影响因素 • 农村婚姻与家庭的未来趋势 • 针对农村婚姻与家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01 农村婚姻与家庭概述
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定义与特点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四章农村的婚姻、家庭-PPT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四章农村的婚姻、家庭-PPT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彩礼 的形式也更多的由实物转变为货 币。
注意!
彩礼
正功能:为小家庭奠定了经 济与社会的基础;具有凝聚 功能与情感表达功能等。
负功能:限制婚姻自由、加 重农村家庭负担、恶化农村 社会风气、威胁农村社会稳 定等。
4.从婚后居住看,从夫居依然是主流
• 新居制在农村青年婚姻形式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 低,农村婚姻大多仍以一方的地理流动为表现形 式,即或为从夫居,或为从妻居,而从夫居依然 是主流。
2.从结婚仪式看,日益多样化、现代化
传统农村的结婚 仪式是非常繁琐 的,典型的是以 “六礼” 为特 点的传统婚姻程 序,而且在每一 个阶段,都有很 多规定与禁忌。
现代农村结婚仪式呈现出简化、多样化、现 代化等特征。西式的婚礼在农村已不鲜见。
3.从结婚费用看,高消费日益突出
结婚费用一般包括彩礼聘金、请客费用和建 立新家的费用等。
第二种观点:孙本文 孙本文区分了家庭、家族与宗族的概念: 家庭为最小的单位,限于同居共财的亲属 宗族是对家庭的扩充,包括父族同宗的亲属
家族则更由宗族扩充,包括父族、母族、妻 族的亲属。
宗族为同姓,而家族则未必同姓,涵盖血亲 与姻亲二者。
杨善华、刘小京:
家族(宗族)基本上是男性血缘世系原则建 立起来的,存在某种组织形式(不管是严密 还是松散的)和具有家族色彩的活动,有着 一种内部认同和外部便捷(不一定很清晰) 的社会群体。
5、对自己的付出和得到非常斤斤计较。面子是“凤凰 男”极为看重的东西,有时候它比实际生活的幸福更重 要。“凤凰男”努力上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面 子,自己和大家族的面子。
“孔雀女”在大城市里长大,经常会撒娇 发嗲的富家女。她们深受父母溺爱,从小 没有受过什么苦,内心单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吃的穿的都是好的,不用讨好 谁,不需恭维谁,不必使心眼就能享受美 好的生活。

社会学——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社会学——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2018/10/28
5.社会群体的类型
• (1)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 首属(初级)群体——库利 • 次属(次级)群体——金布尔· 扬
首属群体
次属群体
人际关系
密切
疏远
互动方式
面对面的、直接的
以间接互动为主
互动频率


存在时间


9
• • • •
库利《社会组织》(1909年) 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的结合和合作等特征。 1、从个人角度来理解初级群体 2、从群体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初级群体
4
社会群体与人群
• 区别:一套共享的规范
•3.人群Leabharlann 社会群体的过渡(社会群体的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在活动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角色 关系(基本条件) •(2)、有持久的相互交往和共同的群体目标。在互动中产 生出一个或几个较为明确或逐渐明确的行动目标 •(3)、形成稳定的群体规范。在活动中产生出一套行为 模式,内化为群体成员的习惯。 •(4)、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其成员在彼此“喜欢”或 “不喜欢”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吸引的网络,对群体 有认同感。 5
社会学——婚 姻与家庭
• 地位: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 先赋地位:某人拥有的被指定的,通常不能改变的社会地位 • 自致地位: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
2
什么是社会
• 有着相互认同、团结感和集体目标的人的集合 • 由人类的模式化行为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系 • 社区:聚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结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3
1.什么是社会群体
• 社会群体是按照一定的行为模式进行互动的一组人。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基本的、具体的社会结构。 • 定义: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 (举例:机场候机的、互不相识的旅客,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群体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