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合集下载

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学案(无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学案(无答案)

13.1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黄测力计。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橡皮筋、弹簧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不受力时又,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泥巴等物体变形后不能,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2.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实力物体是物体。

3.弹黄测力计是测量的工具,一起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造成读数错误。

②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③看清分度值:使用时,先弄清楚表示多少牛顿。

④看清量程:所测力超过测力计量程。

⑤测量时,拉力及弹簧的伸长方向要与外壳平行,以避免摩擦,减少误差。

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

合作探究1.讨论:(1)“形变”的含义(2)哪些力属于弹力(3)互相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存在吗?2.教师分组分发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1)讨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你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多少?加在测力计的力不许超过多少牛?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为什么呢?(3)你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多少?(4)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指针不在零点,应该怎么调?3. 制成弹簧测力计需要哪些器材呢?请各小组马上做出选择。

然后讨论如何制作弹簧测力计、即具体制作方案。

展示升华P54《动手动脑学物理》每课一练基础练习1.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____.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____,可以测量力的大小,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种.2.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拉力、压力都属于___.3.使用弹簧秤时应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4.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5.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试试弹簧的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6.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7.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13—1-1所示.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能力拓展1.一弹簧秤竖直悬挂时,给秤钩施力的示数为8 N,若把弹簧秤拿下来,用两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和吊环时,每只手用力8 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2.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的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需要拉力为 N。

《13.1弹力_弹簧测力计》导学案(1)

《13.1弹力_弹簧测力计》导学案(1)

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主备人:张志华审核人:时间:2012-10-10【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重点、难点)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重点)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温故知新】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变2、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2)【学习过程】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弹性和塑性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1、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弹力:1、弹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

3、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2、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弹簧测力计由三部分组成:弹簧、秤钩和刻度盘【达标测评】1、橡皮泥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当弹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发生_____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

2、测力计是根据这一特性制成的,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就是其中的一种。

3、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1)测量前要观察量程和,指针要。

九年级物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九年级物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 的大小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N
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牛, 女子大约是390牛,一般人右手的 最大握力大约是560牛,左手的大 约是430牛。
活动
观察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讨论图8-5“议一议”)
5、弹簧测力计 (1)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提环、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就越长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了解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 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3)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若不在,应调零 (4)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 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 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第八章 力
星球的运动、 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都离不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力无所不在, 它左右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积的 改变,叫做形变。 (1)弹性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 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范性形变
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想一想 哪些物体能产生 弹性形变??
当拉长橡皮筋和 压缩弹簧时,你 的手有什么感觉?
2.弹力 (elastic force)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 这个力叫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观察物体形变大小 与外力大小的关 系!!!
结论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 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背景】在新课标要求下启发学生学习掌握《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知识要点【教学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科目】物理【教学年级】初中九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

在课堂探究的时候活泼的性格使他们会积极参与,但是在练习的时候活泼的性格又会使他们浮夸,所以课堂采用了启发,引导作为探究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小测和小组统计作为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启发教育:故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物体.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样貌.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形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貌?现在我们用力改变弓、弹簧、橡皮泥的形状。

大家观察,它们都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但它们有什么区别?弓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0%AD%B9%AD&in=2801&cl=2&lm=-1&st=-1&pn=4&rn=1&di=5089588605&ln=1998&f r=&fm=index&fmq=1009821421504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4&-1&di5089588605&objURLhttp%3A%2F%2Fwww.hainin %2Fd%2Ffile%2F201009%2Fff6850744dbd91ad6f2d96765bb651da.jpg&from URLhttp%3A%2F%%2Fe%2Fwap%2Fshow.php%3Fclassid%3D2%26 id%3D60825&W546&H408&T8608&S48&TPjpg橡皮泥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 %F0%C6%A4%C4%E0&in=8302&cl=2&lm=-1&st=-1&pn=2&rn=1&di=41748783450&ln= 2000&fr=&fm=detail&fmq=1009821521443_R&ic=0&s=&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41748783450&objURLhttp%3A%2F%2F %2Fp%2F20110102%2F20110102102445-1464585759.jpg&fromUR Lhttp%3A%2F%%2Fz%2Fq253652907.htm%3Fsp%3D1001&W140&H140&T7466&S4&TPjpg二、新课教学启发教育:1、弹性与塑性总结上面问题学生的见解后的出:像钢尺、弹簧那样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特性叫弹性。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 习 方 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为 。 2.物体受力会发生_______,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 的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3.物体发形变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_________, 它是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 4.弹簧测力计制造原理: 。 5.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超过它的 。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
达 标 测
编号:
WL9—013

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计测出一个力是 4N, 则该力的大小实际是( )A、大于 4N B、等于 4N C、小于 4N D、无法确 定 4.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_______的大小的工具, 它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_,要明确____________,还必须要 _________。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___________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_________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图 5-6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请你回答: (1)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的。 (2)图中的字母“N”表示___________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是否需要校零?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个弹簧测力计去测量 10N 的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__。 (5)如果用 4.4N 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图 5-6 7.小红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 5- 7 所示的 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拉力/N 指针的位置/cm 0 2 5 3 10 4 15 5 20 6 25 7 30 7.5 40 7.5

13.1 力与机械

13.1 力与机械

第十三章力与机械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引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二、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五、教具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握力器、弹簧、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小时侯我们玩过弹弓,橡皮筋,拉它们会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弹弓、橡皮筋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弹弓、橡皮筋的特性。

例如:钢尺、钢剧条、尺、弹簧、用力按皮球等用力时会发生形状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和上面那些物质的特性不一样,例如:玩橡皮泥,玩泥巴,用力时发生形变,但撤掉外力后无法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我们把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例:弹簧、橡皮筋、蹦极、汽车减震、跳水的跳板、弹弓、弓箭等。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例:橡皮泥、面团、折纸、捏泥人等。

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有弹性的物体。

㈡新课教学:⒈弹力: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拉弹簧时,可能感觉到它对手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叫弹力,那么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又是谁呢?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 1 -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对手就有一个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结论: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越大, 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结论:外力越大 物体形变的程度
活动三: 活动三
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 的伸长量, 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
次数 1 2 3
钩码的个数
弹簧的伸长量/cm 弹簧的伸长量/cm
调零 读数
第一节 弹力 弹簧 测力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道什么是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些运动都利用了什么力?
利用了什么力?
活动一: 活动一
探究物体的形变
1.活动要求 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气球、 1.活动要求: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施 活动要求: 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手有 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
本课小结
1、弹力:物体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 弹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拉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拉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2、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 工具: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 原理:受到的拉力越大, 原理: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观察
思考题: 思考题
用手挤压玻璃瓶或压桌面,玻璃瓶或桌面发生形变吗? 用手挤压玻璃瓶或压桌面,玻璃瓶或桌面发生形变吗?
玻璃瓶的形变
桌面的形变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二: 活动二
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 关系

人教版 九年级第十三章 弹力、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 九年级第十三章 弹力、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河南初级中学赵雪美一、教案背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

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的探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而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是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探究、讨论、分析实验现象等多种方式,顺利了解弹簧秤的原理以及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组成。

弹力是三种基本常见力的一种,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

教材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测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

2、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具体感知了弹簧、钢尺、橡皮筋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对问题的讨论还是设计制作,都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思考的余地;实验室提供的器材也有许多可以互相代替的,并且允许学生自己寻找材料,这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

4、不足之处:学生的动手实验过程还可以紧凑些,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 、分度值,所测的力不能 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②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 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 指针、 弹簧、外壳间是否有过大摩擦 。 ③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测量时:④拉力的方向应沿着 弹簧的轴线方向 , 以免挂钩杆与外壳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读数时:⑤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板 垂直 。
3.5N
1.6N
用手捏一个厚 玻璃瓶,它会 发生弹性形变 吗?请设计一 个实验来验证 你的想法。
轻按桌面能使 它发生弹性形 变吗?请设计 一个实验来验 证你的想法。
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直接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观察物体形变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 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弹簧测力计
活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结构; 2、测量:挂起物理课本的力、 水平拉动笔袋的力、 斜向上拉动笔袋的力 3、讨论并归纳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填写在 学案上。
14.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力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完成学案“弹力”部 分 弹性 撤去外力后就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塑性 弹力
撤去外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 形状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