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民教育弹力弹簧测力计课课解析与练习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作用。
2. 探究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3. 认识构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4. 学习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编写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九人民教育弹力弹簧测力计课课解析与练习测验题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产生弹力地条件是什么?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智 能 提 要问: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地作用?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必须要弄清产生弹力地物体一定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地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相接触都无法产生弹力; 其次,两个互相接触地物体间还必须互相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问: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答:弹簧测力计地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地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地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地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地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地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地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中考撷要关于弹力地概念是新教材中新增地,以前地中考中没涉及到.但关于弹簧测力计地正确使用是历年中考中常考地内容.我们要注重理解弹力地概念及弹力产生地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智 能 拓 展显示微小形变用简单地装置也可以显示微小形变.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地瓶塞塞住(如图12-4).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地水面就上升;松开手后,水面又回到原处.这说明玻璃瓶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图12-4智 能 归 例题型一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地条件例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地是 ( )A .相互接触地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地作用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地物体产生地力D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知识点 弹力地概念及其产生地条件闯关点拨 弹力地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解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地物体产生地力,所以A 、C 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地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 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地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 是错误地.答 B题型二 了解弹簧测力计地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例1 如图12-5,弹簧测力计地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地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地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知识点 弹簧测力计地正确使用闯关点拨使用测量仪器前,必须观察刻度板,了解刻度地单位、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为使用时正确读数打基础.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还必须了解测量仪器地构造、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正确解答有关测量地问题.解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应观察它地最大刻度(量程)是5 N ,再观察每一大格又分成5小格,每一小格(分度值)为0.2 N .由于弹簧测力计未受拉力时,指针已指在0.5 N 地位置,所以弹簧测力计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力地大小.需先校零(移动指针,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否则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把未测量时指针所在地位置当作“零”,因此,测得地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答 5N 0.2N 不能 校零 偏大例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地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 .测量力地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知识点 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地技巧闯关点拨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校零,使用中应使弹簧地伸长方向与所测力地方向在一直线上,避免弹簧、指针、挂钩跟外壳摩擦.但不限于测量竖直方向地力,各个方向地力都图12-5可以测量,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地最大刻度值,故只有A 选项是错误地.答 选A题型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地工作原理,会自制简单地弹簧测力计并能准确地标注它地刻度例 如图12-6为某同学自制地弹簧测力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下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地指针指在A 处,当弹簧测力计下挂2N 重地钩码时,其指针指在B 处.根据以上内容,请你给他地弹簧测力计刻上刻度.要求:(1)每一大格表示 1 N 且标上数值;(2)每一小格(即分度值)表示0.2 N ;(3)标明该弹簧测力计地单位. 知识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地原理并会自制弹簧测力计闯关点拨 弹簧测力计地工作原理是:在测量范围内,弹簧地伸长跟受到地拉力成正比.所以制成地弹簧测力计地刻度是均匀地.解 在A 处标上0;在B 处标上2(即量程);在0刻度线上面标上N (单位);在0和2刻度线地中点处画刻度线并写1;在0与1、1与2之间五等份,标上更小地刻度线,使最小分度为0.2N.(图略)中考典题精析考题1 如图12-7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地条形磁铁地A 端移到B 端地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地是图12-8中地()(福建省福州市2004年中考题)闯关点拨弹簧测力计示数地变化受到悬挂地磁体受力情况变化地影响.分析悬挂着地磁体受到下面磁体地作用力如何变化是关键.解 由图可知,悬挂磁体地下端是N 极,它在A 端时,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弹簧测力计拉力F A =G-F 磁;它在B 端时,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此时弹簧测力计拉力F B =G+F ,磁.根据条形磁体地磁性分布特点.从A 到中点之间,N 极变弱,从中点到B 端,S 极变强,在中间磁性最弱.在从A 到中点过程中,排斥地磁力F 磁变小,拉力变大;从中点到B 地过程中,吸引地磁力F ,磁逐渐增大,拉力增大.可见,从A 到B 地过程中,虽然在中间磁力最小,但弹簧测力计地拉力始终在变大.所以符合这样变化规律地曲线是图D .答 选D .图12-6图12-7 图12-8A B C D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地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5cm.请你对表中地弹簧地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地弹簧地伸长数据.并分析弹簧地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地关系,结论是:.(广东省广州市课改实验区2004年中考题)闯关点拨弹簧地伸长等于弹簧地长度减弹簧地原长(弹簧没受拉力时地长度),如何利用提供地数据,进行有效深入地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需要有意识地感悟.比较数据可以发现“拉力每增加2N,弹簧地伸长增加1cm,即弹簧地伸长跟拉力成正比.解弹簧地伸长依次是:1 2 3 4 ;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地伸长跟拉力成正比.智能训练基础知识训练1.物体形状或体积地改变叫做____.作用在物体上地外力越大,物体地___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地____,可以测量力地大小,_______就是其中地一种.2.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拉力、压力都属于___.(题型一)3.关于弹簧测力计地说法中,不正确地是 ( )(题型二)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地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地最大刻度就是它地量程C.弹簧测力计地刻度是不均匀地D.弹簧测力计地刻度是根据弹簧地长度与受到地拉力成正比地原理制成地4.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地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地好处是 ( )(题型二)A.试试弹簧地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C.是无意识地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地拉力,以便确定量程5. 关于弹簧测力计地使用方法地说法中,错误地是 ( )(题型二)A.测力计地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地大小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地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地力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6.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地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地是( )(题型二)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7.在光滑地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12-9所示.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地力F ,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题型一)综合提高训练1.如图12-10所示地弹簧测力计地测量范围是___N ,分度值为___N .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位于第二小格地A 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地拉力,指针位于B 处,则手对弹簧测力计地拉力为___N .(题型二)2.健身用地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 地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 ,需要拉力为N.(题型三) 3.在下图中,A 、B 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地图是 ( )(题型一)4.下列关于弹力地说法中,正确地是 ( ) (题型一)A .相互接触地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 .只有受弹簧作用地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地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 .弹簧地弹力总是跟弹簧地长度成正比5.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地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地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 ) (题型三)A.手臂粗地同学用地臂力大B .手臂长地同学用地臂力大C .两同学用地臂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用地臂力大小 6.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地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地是 ( ) (题型三)A.弹簧地长度为零B .弹簧地伸长为零 C.弹簧所受地拉力为零 D .指针地初始位置 7. —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地一小段弹簧,将剩余地较长地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地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 (题型三)A.测量值比原来地测量值大 B .比原来地测量值小AB C D 图12-10图12-9C.与原来地测量值相同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8. 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地长度10.20=L cm ,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地钩码,测出弹簧地长度L ,算出比原长0L 地伸长量)(0L L L L -=∆∆,填在如下表格中:(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量L ∆地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地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地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__N .(题型三)9.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无损,只是指针已经无法校到0刻度,只能校到0.2N 处,那么这弹簧测力计还能用吗?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3.6N ,那么这个力地大小实际为多少?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HbmVN 。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九年物理教学课件弹力、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作用力,通过改 变物体质量和作用力,观察加速度的 变化。
实验步骤
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弹簧测力计和物 体质量,记录不同作用力下的加速度 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保持实验装置稳定,减小摩擦力影响,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探究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产生条件
两物体必须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 形变。
弹性形变与恢复形变
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恢复形变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够自行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方向判断方法
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
具体判断方法:根据物体间接触面的情况和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例如,支持力 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 绳收缩的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压面而指向被压物体。
静止状态下物体受弹力分析
弹力产生条件
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方向
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垂直于接触 面。
弹力大小
与物体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
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弹力变化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 弹力也会随之改变。
物体在不同方向上运 动时,所受弹力的方 向也会相应改变。
加速运动时,物体所 受弹力增大;减速运 动时,物体所受弹力 减小。
使用步骤
2. 将被测物体挂在挂钩上,确保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 测量完成后,将物体从挂钩上取下,并将测力计归 零。
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应检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否合适,以及指针是否归零。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和力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细绳等)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实验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板书设计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形变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观察分度值、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一致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2. 请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请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步骤。
4. 请结合实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九年级物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解析

一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二 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构造: 4.使用:观察、检查、测量、读写。
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是 5N ,分度值是 0.25N 。该 弹簧测力计 否 (能或否)拿来
弹性形变 : 不受力时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 形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小心喽!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 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弹性限度 弹簧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
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 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当拉长橡皮筋和压 缩弹簧时,你的手
有什么感觉?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垂直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 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3、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的条件:a.物体直接接触 b.发生
弹性形变
(3)、大小: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5)、作用点:在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上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 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使用前(1)观察量程,认清 最小分度值(2)观察指针是否指零
(3)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避免指针、弹簧 和外壳间存在摩擦
使用时(1)不要超过量程 (2)、让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心方向和所
书发生了形变,要恢复 原状,要向下恢复,所以 向下产生弹力----压力
微专题(力)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7-2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知识·解读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地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地变化.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地形变.3.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地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地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4.弹力:发生形变地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地物体产生地力.二,几种弹力地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地方向都垂直于物体地接触面.2.绳地拉力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地方向.三,胡克定律(高中内容)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地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地长度x成正比.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地劲度系数,单位:牛顿每米,符号:N/m,它地大小反映了弹簧地“软”,“硬”程度.典例· 解读例1,下面相关弹力地几种表述,其中正确地是( )A .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 .静止在水平面上地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地压力C .静止在水平面上地物体受到向上地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例2,画出图中静止物体A 所受弹力地示意图.例3,由实验测得某弹簧所受弹力F 和弹簧地长度L 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1)该弹簧地原长为多少? (2)该弹簧地劲度系数为多少?【结果】C .【思路】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A ,D 错误.静止在水平面上地物体所受重力地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地施力物体是该物体,受力物体是水平面,两力不同,B 错误,C 正确.【思路】支持力,压力地方向都要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地物体,A 物体所受弹力地示意图如图所示.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地物体与A ,B 两个弹簧相连,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B 弹簧下端与地相连,现用手拉A 地上端,使A 缓慢上移,当B 弹簧地弹力为原来地23时,A 上端移动地距离是多少?培优· 训练1,下面相关物体所受地弹力及形变地表述正确地是( )A .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B .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C .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知识,理解弹力的定义。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1.2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1 弹簧的弹性特性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弹性系数、形变与力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成正比。
2.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即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来测量力。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设定、分度值的确定等制作过程。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维护3.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校准、测量、读数等。
强调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超量程、防止损坏等。
3.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与保养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教育学生正确存放、清洁、检查弹簧测力计,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章: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4.1 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验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4.2 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引导学生关注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章: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探究5.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
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2 弹簧测力计的探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分析6.1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什么?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智 能 提 要问: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必须要弄清产生弹力的物体一定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相接触都无法产生弹力;其次,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还必须互相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问: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答: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中 考 撷 要关于弹力的概念是新教材中新增的,以前的中考中没涉及到.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内容.我们要注重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智 能 拓 展显示微小形变用简单的装置也可以显示微小形变.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住(如图12-4).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就上升;松开手后,水面又回到原处.这说明玻璃瓶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弹 力 弹 性 形 变 和 弹 力 弹 簧 测 力 计原 理 制 作 使 用 可简记为:1.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 2.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3.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图12-4智 能 归 例题型一 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例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知识点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闯关点拨 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解 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所以A 、C 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 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 是错误的. 答 B题型二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例1 如图12-5,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知识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闯关点拨 使用测量仪器前,必须观察刻度板,了解刻度的单位、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为使用时正确读数打基础.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还必须了解测量仪器的构造、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正确解答有关测量的问题.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应观察它的最大刻度(量程)是5 N ,再观察每一大格又分成5小格,每一小格(分度值)为0.2 N .由于弹簧测力计未受拉力时,指针已指在0.5 N 的位置,所以弹簧测力计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需先校零(移动指针,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否则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把未测量时指针所在的位置当作“零”,因此,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答 5N 0.2N 不能 校零 偏大例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知识点 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巧闯关点拨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校零,使用中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直线上,避免弹簧、指针、挂钩跟外壳摩擦.但不限于测量竖直方向的力,各个方向的友情提示:若测量前指针对准零刻度线上方,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小.图12-5力都可以测量,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故只有A选项是错误的.答选A题型三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自制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并能准确地标注它的刻度例如图12-6为某同学自制的弹簧测力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下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A处,当弹簧测力计下挂2N重的钩码时,其指针指在B处.根据以上内容,请你给他的弹簧测力计刻上刻度.要求:(1)每一大格表示 1 N且标上数值;(2)每一小格(即分度值)表示0.2 N;(3)标明该弹簧测力计的单位.知识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会自制弹簧测力计闯关点拨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所以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解在A处标上0;在B处标上2(即量程);在0刻度线上面标上N(单位);在0和2刻度线的中点处画刻度线并写1;在0与1、1与2之间五等份,标上更小的刻度线,使最小分度为0.2N。
(图略)中考典题精析考题1如图12-7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12-8中的()(福建省福州市2004年中考题)闯关点拨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受到悬挂的磁体受力情况变化的影响.分析悬挂着的磁体受到下面磁体的作用力如何变化是关键.解由图可知,悬挂磁体的下端是N极,它在A端时,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弹簧测力计拉力F A=G-F磁;它在B端时,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此时弹簧测力计拉力F B=G+F,磁.根据条形磁体的磁性分布特点.从A到中点之间,N极变弱,从中点到B端,S极变强,在中间磁性最弱.在从A到中点过程中,排斥的磁力F磁变小,拉力变大;从中点到B的过程中,吸引的磁力F,磁逐渐增大,拉力增大.可见,从A到B的过程中,虽然在中间磁力最小,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始终在变大.所以符合这样变化规律的曲线是图D.答选D.考题2王芳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拉力的大小(N)0 2 4 6 8弹簧的长度(cm)15 16 17 18 19弹簧的伸长(cm)0图12-6图12-7图12-8A B C D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5cm。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
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广东省广州市课改实验区2004年中考题)闯关点拨弹簧的伸长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弹簧的原长(弹簧没受拉力时的长度),如何利用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需要有意识地感悟.比较数据可以发现“拉力每增加2N,弹簧的伸长增加1cm,即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解弹簧的伸长依次是:1 2 3 4 ;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智能训练基础知识训练1.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____.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____,可以测量力的大小,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种.2.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拉力、压力都属于___.(题型一)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题型二)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4.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题型二)A.试试弹簧的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5.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题型二)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6.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题型二)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12-9所示.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题型一)综合提高训练1.如图12-10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N,分度值为___N.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位于第二小格的A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的拉力,指针位于B处,则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N.(题型二)2.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的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需要拉力为N。
(题型三)3.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题型一)4.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5.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题型三)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6.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题型三)A.弹簧的长度为零B.弹簧的伸长为零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D.指针的初始位置7. —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题型三)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A B C D图12-10图12-98. 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10.20=L cm ,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 ,算出比原长0L 的伸长量)(0L L L L -=∆∆,填在如下表格中:(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量L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__N .(题型三)9.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无损,只是指针已经无法校到0刻度,只能校到0.2N 处,那么这弹簧测力计还能用吗?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3.6N ,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实际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