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合集下载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分析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力的概念、实例和弹簧测力计的介绍。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强调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详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包括调零、挂钩码、读数等步骤。

3.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感受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Array【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3)简述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提问回顾上节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实验:利用橡皮筋把粉笔或纸球弹出。

提出问题:(1)为什么粉笔头会飞出?(2)粉笔受到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3)橡皮筋为什么会给粉笔头一个力?师述: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板书课题: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弹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弹力【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1】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2】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释等方式了解弹力的定义。

【学生活动2】通过回答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构造,并找出其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找出主要构造,讨论、交流知道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回顾刻度尺的使用,从而明确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3.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力的测量;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动脑思考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测力计的刻度表示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测量前的准备、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测量后的数据处理。

3.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分析。

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分析;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3. 数据记录表;4.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测量方法,引出弹簧测力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

教案: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科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应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3.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实验准备1. 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细线、钩码等实验器材。

2. 检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准备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七、实验步骤1. 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2. 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 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5. 让学生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与弹簧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利用弹簧测力计。

进程与方式: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踊跃探索制作和利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利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2.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进程。

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式。

【教学难点】1.形变、弹力【教具准备】臂力器,体重秤,弹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气球分组实验:弹簧、铁架台、刻度尺〔30cm〕、钩码【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发动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进展新课一、弹力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发动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发动。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一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发动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发动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窗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咱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一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窗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咱们都看不出来。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实验器材:绳子、挂钩、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认识弹簧测力计(15分钟)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体会测力原理。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这一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错误。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案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弹弓、弹簧、玩具小车、厚玻璃瓶(带插细玻璃管的橡皮塞,装有红水)、青蛙玩具(能上弦)、弹簧测力计。

学生: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铝导线、橡皮泥、木块、钩码、木板、支架、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师:有没有同学玩过弹弓?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自己玩弹弓的本领?一名学生表演玩弹弓,其余的学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必要时可以相互讨论。

为什么弹弓能把粉笔头弹出去,黑板在被粉笔头碰击之后为什么发出“砰”的声音而且还会留下粉笔印?学生思考讨论。

生:因为弹弓有能量。

师:对,我们把这个力叫弹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动手操作,感知弹力1、弹性、塑性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师: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和力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细绳等)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实验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板书设计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形变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观察分度值、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一致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2. 请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请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步骤。

4. 请结合实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新知的能力。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气球、锯条、弹簧、直尺、弹簧秤、钩码(10个)、细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用:橡皮筋、硬导线、测力计、钩码、头发、橡皮泥、气球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丰富的弹力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弹力的浓
厚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观看些运动图片(射箭、跳水、蹦极、蹦床)说说这些运动中所用器材的共性。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出的皮筋和硬导线等分别做挤压或拉伸小实验。

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用力拉皮筋,皮筋伸长,失去拉力,皮筋恢复原来长度。

2、硬导线用力弯,变形,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课件投影老师推荐的物体,同学们对其分类。

并找出他们的不同点:橡皮筋类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物体的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板书:1、弹性形变
试一试:用力弯折细木条,当力量过大时细木条会怎样
结论: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二)弹力
小实验:拉长橡皮筋和弹簧,体会手的感觉
(板书:2、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接着列举:拉力器、弹弓、弹簧秤、摩托车的减震器……
前面物体形变都很明显,那么用手按压桌面、捏瓶子能产生形变吗
探究:拉弹簧、皮筋观察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三)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提问逐步引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

(1)了解测力计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板书)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提环、秤钩(板书)
(3)用手将弹簧秤的示数拉至1N、2N、4N、5N,体验它们的大小,并体会测力计的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板书)
(4)进行实验
分别将1、2、3个钩码悬挂于测力计下,读出示数并填表。

2、交流与总结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注意:(板书)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轻轻拉动测力计挂钩确保测力计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壳摩擦。

(2)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3)读数: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与指针相平。

(板书)
3、练一练: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2N、5N,感受一下1N、2N、5N的力有多大。

(2)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
4、各种各样的测力计:多媒体投影各种各样的测力计图片
三、课堂小结
一弹力
1.弹性形变: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二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构造:弹簧、刻度盘、指针。

4.使用:观察、检查、测量、读写。

如果同学们还想更具体地了解弹力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可以上百度搜索更多的比如:奥运会有关视频、图片等。

作业:P110:1、2、3
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形变: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二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构造:弹簧、刻度盘、指针。

4.使用:观察、检查、测量、读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