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3.弹力弹簧测力计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下《弹力弹簧测力计》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下《弹力弹簧测力计》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力和运动》的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胡克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弹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筋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如橡皮筋、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恢复原状的现象,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弹力的定义: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力。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c. 胡克定律: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弹性物体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力。
2. 弹簧测力计: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3. 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b. 测量一个弹性物体的弹力,并计算其形变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 弹簧测力计》知识全解

《弹力弹簧测力计》知识全解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
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
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难点是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仔细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把握好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实验反复测量达到熟练的程度。
主要出题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
1.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规律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即加在弹簧上的力不能太大,拉力大到一定值以后,弹簧的伸长就不再与拉力成正比,甚至无法恢复原状。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就是弹簧测力计允许测量力的最大刻度值。
2.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是指弹簧测力计上最小一格代表的力的大小值,也叫分度。
有同学会把最小刻度值误认为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数值,认为是零,这是不正确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件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可见,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思考:产生弹力需要什么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 弹簧不能完全复原。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 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3. 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 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
其他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中的弹簧测力 计形式较多,有条形盒测 力计、平板测力计、圆筒 测力计等。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分 类
握力计
拉力计
随堂练习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 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1.原理: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越大,弹簧的伸 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 刻度盘、弹簧、指针、 指针 挂钩等组成。
挂钩
弹簧 刻度盘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 针是否指零。轻轻拉动测力计挂钩确保测 力计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壳摩擦。
(2)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弹簧的轴线方向。
(3)读数: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与指 针相平。
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 度值。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
分度值: 0.2 N ;
测量值: 1.4 N 。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使 用 方 法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并在水 平方向上调零。
2.用手拉挂钩,使指针指到0.1 N、0.5 N,感 受一下0.1 N、0.5 N的力有多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三、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二、弹力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a、钢尺压弯反弹;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形变包括形变和塑性形变,弹力是指。
2、诸如力、力都是因为物体形变而产生的,这个力我们叫。
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是由、、组成。
4、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和。
(3)要检查指针是否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学案

【课题】7.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师寄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能说出什么是弹力。
2.会背会默写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难点】劲往这里使!力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形变)。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待测力的大小。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使用时应避免摩擦,测重力时应保持静止。
【知识回顾】抗击遗忘,我记得牢!,1.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是①…………………………………………………………………………。
②…………………………………………………………………………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和。
3.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人行走时,人的脚给地面往后的力,于是脚就获得了一个地面给人的大小________的,向______的力,使人能往前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弹力认真看图7-3-2,思考并回答1.在图(a)中,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跳板受力发生,由于力的作用是的,跳板也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
2.在图(b)中,手向上拉弹簧,弹簧受力发生,由于力的作用是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同时也给手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
3.结论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选填“一致”或“相反”)。
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____ _____;物体发生____ ____。
弹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目标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
弦对箭的推力ﻫC。
熊猫对竹子的拉力ﻫ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2。
如图所示的装置,GA=5牛,GB=8牛,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0牛B。
5牛 C、 8牛 D、 3牛3、有一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该秤和一端,使弹簧秤在桌面上静止,秤的示数为5N,忽略秤与桌面间的摩擦,则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是( )A、均为5N B。
均为10N C、均为2。
5N D、分别为5N和10N4、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ﻫA、秒表的重力B。
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
弹簧对秒表的拉力5、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A、 3、8 N B。
3、6 N C、 3、4N D、无法确定6。
如图,用F1和F2分别作用在测力计的圆环和挂钩上,稳定后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示数如图所示,则F1的大小为()ﻫA。
0NB。
6N C。
3N D、无法确定7、A、B、C三个弹簧测力计在一条直线上互拉,B在中间,A、C的示数都为10N,则B的示数为( )A、10N B。
20N C、 0N D、无法确定8、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
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ﻫB、仍能够直截了当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
1NﻫC。
仍能够直截了当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幸免D、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9、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如此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估计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A、 B。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

2.[2015·镇江]图7-3-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1_.2___N。
图7-3-4
3.[2015·泰州]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检查指针__是__否__指__ _在__零__刻__度__线__上_____;如图7-3-5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 力时的情景,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 __拉__力__方_ 向__与_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轴__线__方__向__不__在__同__一__直__线__上____。
图7-3-5
分层作业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两块磁体间的排斥力 D.书对桌子的压力
【解析】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因此
有弹力存在时,必然有物体发生形变,我们通常所说的压
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因此A、B、D都是
弹力,而C中两块磁体间的排斥力是另一种性质的力。
【点悟】 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而要恢复原状
其他工具:握力计、拉力计、牵引力计等。
3 .相互作用力 关 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__相__等____,方向
___相__反_____,且在同一直线上。 注 意: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而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归类探究
类型一 认识弹力
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C )
A.绳子的拉力
图7-3-2
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
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
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
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7-3-3所示
图像。图像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
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
图7-3-3
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乙____;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
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甲___。
《弹力弹簧测力计》课件教科版

《弹力弹簧测力计》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详细内容将围绕弹力的概念、弹簧的弹性特性以及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理解胡克定律。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胡克定律,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弹簧,悬挂物品。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品,包括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悬挂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弹簧的伸长程度,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理论讲解:a) 弹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b) 弹簧的弹性特性,胡克定律的介绍。
c)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如何计算弹力及使用弹簧测力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b) 记录数据,分析弹簧的弹性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2. 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常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
3.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力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各题的弹力,已知弹簧常数k和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x。
a) k=10N/m,x=0.2m。
b) k=15N/m,x=0.3m。
2. 答案:a) F=2N。
b) F=4.5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弹簧的弹性限度,了解非线性弹簧的特性,拓展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弹力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