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静电的危害和防护

一、静电的危害静电有三方面的危害:引起爆炸和火灾,给人以电击,妨碍生产。
其中主要危害是由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条件是:(1)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足够的静电,以至局部电场强度过大,造成两极间介质的击穿,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2)现场存在爆炸性混合物,且浓度在该混合物爆炸极限之内;(3)静电火花有一定的大小,火花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带静电导体的尖端附近容易发生火花放电。
导体发生火花放电时,其上能量一次释放,而且火花集中,危险性较大。
绝缘体上比较容易出现刷形放电,每次放电能量较小,且不太集中,但当爆炸物引燃能量较小时,仍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加之绝缘体上静电往往不能通过一、二次放电而全部消失,其上仍然有残存静电的危险,因此也丝毫不能忽视带静电绝缘体的危险性。
在接触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工艺过程中,人体有时会受到意外的电击,这种电击不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带电的电器设备而引起的,也不是由于电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而是静电放电造成的。
这种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而是瞬间冲击性的电击。
实验表明,冲击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高于交流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能量不大,因此引起的电击直接致伤、致命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由于静电电击而引起的二次事故,例如,静电电击后突然跌倒在危险场合或电击后由高处坠落等,也往往会酿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此外,静电电击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精神紧张、妨碍工作等。
雷电和电容器残留电荷,也属静电。
它们有比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大得多的能量,由雷电放电和电容器放电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比较多见。
二、静电的防护措施解决静电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防止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二是将产生的静电尽快消除。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导体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对绝缘体的静电,接地效果不理想,而且相当于把大地电位引向绝缘体,有可能反而增加火花放电的危险性,所以带静电的绝缘体不宜采用接地方法。
ESD防护基础知识

3.防静电工作区标记
根据GJB3007-97国家军标规定: A级防静电工作区允许的对地静电电位不超过±100V; B级防静电工作区是指允许的对地静电电位不超过±1000V。 4.防静电工作区系统电阻的确定
静电的泄放必须“安全”,所谓“安全性”是指无论对元器件, 还是人身都必须保证绝对的安全。安全性有两个指标:一是静电电压 必须在1秒钟内降至100V;二是放电电流不能高于5mA。因此静电防护 的系统电阻选择在:106Ω -109Ω 。
相对湿度下静电电压(V)
10% 12000 6000 2000 11500 14500 26000 21000
40% 5000 800 700 4000 5000 20000 11000
55% 3000 400 400 2000 3500 7000 5500
第二部分 ESD防护技术
一.ESD防护的必要性
2.在手腕带佩戴上,禁止
1)将手腕带缠绕在手腕上,而不将其接地;
2)将手腕带佩戴在衣服袖口上或将其藏在防静电工作服的 松紧袖口内;
3)将鳄鱼夹直接夹持在设备、线体外壳上或非专用静电接 地端的其它点上。
★防静电手腕带的佩戴
4.ESD防护过程控制要求
1)静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渗透到生产的全过程,每个 环节都必须同样重视,万不可厚此薄彼。
六、静电防护系统的组成
完备的静电防护硬件系统包括: A.人体静电防护、 B.环境静电防护、 C.操作系统静电防护、 D.静电保护接地、 E.离子风静电消除器、 F.静电检测及监控仪表、 G.防护措施的日常维护
七、人体静电防护
人体在日常活动和生产操作中可产生的电压为数十伏到数万 伏的静电,而放电过程是及其短促的,所以静电放电过程中释 放的能量可达几十瓦,这足以引起芯片微区烧毁或SiO2膜击穿。
ESD静电防护基础技术

ESD静电防护的重要性
保障人体安全
防止静电对人体造成电击或电损伤。
提高设备可靠性
避免静电对敏感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或损坏。
ESD静电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ESD静电防护始于20世纪初,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ESD静电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展
ESD静电防护技术不断发展,从基本的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工作台到复杂的防静电系统,为电子制 造、存储和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03
详细描述
航空航天制造企业需要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
面采取全面的静电防护措施,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ESD静电防护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是确保产 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总结词
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是确保安全生 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防静电管理体系, 包括制定防静电工作规范、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 具、培训员工等,以确保汽车生产过程中的静电 得到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化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包括 建立防静电工作区、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培 训员工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得到有效控 制,防止因静电引发的事故。
接触放电法
通过接触测试对象并对其进行静电放电,以评估其接触放电的敏感 性和耐受性。
ESD静电防护标准与评估指标
ESD防护等级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将静电防护等级分为1至10级,其中1级为最低 ,10级为最高。
ESD敏感度等级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将静电敏感度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 A级为最高,C级为最低。
esd静电防护基础 技术
2023-11-07
ESD防护培训教程

ESD防护培训教程引言: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是电子行业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性能下降。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ESD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教程旨在提供ESD 防护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巧,帮助读者了解ESD的原理、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护。
第一部分:ESD的基本原理1.1静电放电的定义静电放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的电势差足够大时,电荷会通过空气或接触途径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形成电流。
1.2静电放电的产生静电放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包括摩擦、接触、分离、电场感应等。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静电产生途径包括塑料袋的摩擦、衣物与座椅的摩擦、人体与设备的接触等。
1.3静电放电的危害静电放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损坏电子元器件、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影响设备的性能等。
ESD损伤通常不易被立即发现,但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
第二部分:ESD防护措施2.1控制环境湿度湿度是影响ESD防护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静电容易产生并积聚在物体表面。
因此,控制环境湿度是防止ESD 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常,将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2使用防静电材料防静电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用的防静电材料包括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使用防静电材料可以有效减少人体与设备之间的静电放电。
2.3地线连接地线连接是将设备、工作台、人体等接地,以消除静电。
通过地线连接,静电可以有效地从物体表面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地线连接设备包括防静电地垫、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接地线等。
2.4静电放电防护包装静电放电防护包装是一种特殊的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在电子元器件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静电放电防护包装可以保护元器件免受ESD损伤。
防静电整理

四、影响纤维带静电的因素
外界因素---相对湿度影响
半 衰 期 (s)
度(%) 相对湿度对纤维半衰期的影响
相对湿
四、影响纤维带静电的因素
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含水率一定时,温度提高,有利于降低表 面比电阻。 纤维的导电能力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对纺织品来说,一般是在室温下使用,因此, 温度的影响较湿度小。总之,织物的带电性能 受环境或季节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测试织 物的抗静电性能,要在恒温恒湿下进行。
三、静电的产生方式
静电产生的方式有很多,如接触、摩擦、冲流、泠冻、电解、压电、温差等, 但主要的有三种形式:
1)摩擦起电
2)接触分离起电 3)感应带电
三、静电的产生方式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当两种具有不同的电子化学势的材料相互接触时, 电子从化学势高的材料向化学势低的材料转移。当接 触后又快速分离时,总有一部分转移出来的电子来不 及返回到它们原来所在的材料,从而使化学势低的材 料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化学势的材料因电子的不足 而带正电。
四、影响纤维带静电的因素 本身结构与性质---比电阻
表面比电阻Rs(ρs): 表示每平方单位试样的对应边间的电阻。
体积比电阻Vs(ρ v):试样在三维长度都等于单位长度时的电阻。 表面比电阻远小于体积比电阻,大约相差102—103倍, 故表面比电阻对电荷的泄漏占支配地位。表面比电阻越大, 电荷泄漏越慢,纤维越易积蓄电荷。 纤维带电量的大小,等于摩擦时发生的电量积累与纤 维表面电导遗失电量的代数和。
七、静电的防止
• 3、改善机件/的摩擦和导电。 通过改进机件的材料和结构,减少摩擦 和静电的产生,并加速静电的导走。 • 4 、不同原料合理搭配。 通过选配合适的材料及混纺或交织,使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彼此中和产生的静电。如 锦纶与皮革摩擦会产生+3800V的静电压,而 涤纶与皮革摩擦后会产生-1400V的静电压, 两者混合后(锦/涤 40/60)静电压很低,难 以察觉。因此配合产生的化纤地毯达到了比 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静电防护原理与技术

泄漏法
抗静电剂
高压静电消除器
通过增加物体的电阻和电容来加快静电荷的泄漏,从而消除静电。
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抗静电剂,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从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利用高压电场的作用将空气中的离子击活,从而中和带电体上的静电荷。
静电危害的预防措施
03
静电危害的类型及影响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静电火花放电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03
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企业与学术界的合作,可以加速静电防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静电防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静电防护的技术类型及特点
电子工业
静电防护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石油化工
航空航天
医疗领域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静电防护技术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算法,实时监测和预测静电的产生和分布情况,实现精准防护。
静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材料创新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具有优异静电防护性能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如具有高导电性、轻质、环保等特点的新型材料。
离子中和
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中和静电荷。特点是对绝缘体和导体都有效,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维护。
抗静电剂
在材料中添加抗静电剂,降低其表面电阻,减少静电产生。特点是适用于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但对抗静电剂的选用和用量要求较高。
接地
将设备、管道等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使静电泄放到大地。特点是简单易行,但可能因接地不良或电阻过大而失效。
系统集成
未来静电防护技术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将各种防护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综合防护。例如,将静电屏蔽、接地、离子中和等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种全方位的静电防护方案。
静电知识

静电知识一、什么是静电,静电危害不容忽视。
静电:静止未流动的电荷。
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某些物料上。
静电放电:当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件相互接近到某程度或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的现象。
静电荷的基本单位:库伦 Coulomb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
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对此现象的简单概括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摩擦起电”。
在干燥的季节,我们如果穿着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上活动,人体上的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
若人体静电超过2~3千伏,当人接触接地金属时则会产生静电电击。
除了摩擦产生静电外,电感应、电容效应、压电效应也产生静电。
电容效应只增加静电破坏的风险程度,并没有改变电荷量!“被自己电了一下”对南方的朋友也许是不可思议,但北方干燥地区的朋友对此一定感受很深。
静电的能量和破坏性是不能小看的。
如果我们带着如此能量接触电子元器件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精密的元件可能会被瞬间的高压击毁。
也许,当你欢天喜地地捧起“保超XXXMHz”的CPU时,很可能CPU的忌日就到了。
不光CPU,主板、显卡、硬盘等其他电子器件也一样“不堪一击”。
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静电的可怕。
很简单,他们没有吃过静电的亏。
其中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环境原因,如湿度不同的地区静电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电子产品本身及其包装都可能对静电做了预防措施;也可能只是运气,譬如,当一个满怀静电的冒失鬼迫不及待地打开机箱时,很走运,机箱是接地的,所以,在他去接触那颗宝贵的CPU前,他身上的静电已经消失了。
但是,即便有种种因素使我们的电器躲过静电的劫难,我们也不能否认静电的危害。
这就像我们虽然没有发生过车祸,但也不能忘记飞驰的汽车可以把你XX掉,所以我们不能站在路中间。
同样的,在需要接触电子元器件时,我们也不能冒险。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身上的静电消除掉。
静电防护(方法)

电子行业中的静电危害及防护一.何谓静电1 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会产生静电。
2 静电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摩擦、接触和分离、感应。
3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较明显的静电有:闪电;冬天在地垫上行走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在冬天穿衣时所产生的噼啪声。
这些对我们人体没有影响,但它对电子元件及电子线路板有很大的冲击。
二.静电防护(1)静电的存在的危害:1 静电吸附(微尘污染):静电吸附力与静电量成正比。
2 静电放电(ESD):静电放电的电流与静电量成正比,静电放电的电流所导致的破坏性能量,除会损害产品外,亦可能会产生射频干扰、影响电脑操控程序的生产运作。
3 静电在电子工业中的危害举例:A 晶片制造:----静电吸附微尘粒子,污染晶片----由静电放电产生的射频,干扰生产,令机件无故停顿B 集成电路:----静电放电击穿氧化层,造成短路----静电放电的放电电流把金属层的线路部份熔化,造成开路----静电放电所产生的高温,改变半导体的属性,造成不正常的运作。
----静电放电造成一些微损害,当成品在正常工作时,微损害会扩大,造成最终产品的故障。
C 集成电路在电路板上的装配:在插件时、焊接后、或维修时,都可能产生静电放电效应,破坏板上元件D 液晶片的制造:----静电吸附微尘于玻璃上,造成污染----静电残留在两片玻璃之间,若放电时,影响液晶片的显示总之静电危害主要有两种现象:1完全失去功能:器件不能操作,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10%。
2 间歇性失去功能:器件可以操作但性能不稳定,维修次数因而增加,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90%。
(2)缺乏静电防护,可能造成:增加成本、减低质量、引致客户不满而影响公司信誉(3)静电防护静电防护要领:1 在静电安全区域使用或安装静电排除装置2 用静电屏蔽容器运送及存放静电敏感元件或LCD3 定期检测所安装的静电防护系统是否操作正常4 确保供应商明白及遵从以上三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防护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从生产工艺方面,有两种静电防护途径:
1, 首先是消除产生静电的材料与过程,通过材料的选用,使静电产生的途径不存在了或者减少了,从源头消除了静电放电的产生与积累,是静电防护的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次是通过离子风扇泄放或中和防止静电放电,因为产生静电的所有途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我们需要安全地泄放或中和那些要发生的静电,防止静电放电的发生。
2、人体防静电系统人体防静电系统主要由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工作服、鞋袜等组成,必要时还需要辅以防静电工作帽、手套、脚套等物品。
这种整体的防静电系统兼备静电泄放、中和和屏蔽的作用,防静电手腕带由静电导电材料制成,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把人体静电直接导走,所以手腕带使用时必须与皮肤接触良好,使皮肤上的瞬时静电电压小于100V。
防静电工作椅、桌垫、地垫、防静电工作椅的材料使用静电导电织物为面料,它们在与人的接触中不产生静电,并能将人体本身所带静电很快泄放,导入大地,起到静电防护作用。
(防静电服的防静电原理是什么?)
防静电的基本方法:
(1)接地
把静电引导入大地按照材料的电阻率,材料可以分为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和绝缘材料三种。
对于导体和静电亚导体,如果可以接地的话,只要用一根导线把它接地就能把它上面的电荷引导入大地,这是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
如工人带防静电手腕带及工作表面接地等。
(2)静电屏蔽
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在或运输过程中会曝露于有静电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最通常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作为保护。
(3)中和法。
旨在使静电荷通过中和的办法达到消除目的,利用静电消除器,产生异性电荷的离子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
(无尘室车间一般采用哪些除静电方法?)
(4)避免尖端放电。
使带电体及周围物体的表面保持光滑和洁净,以减少尖端放电可能。
(本文整理:防静电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