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standyourself:投行咨询面试实习经验分享
欧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分享

欧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分享第一轮是笔试,不是shl的题目,是好像financial appraisal之类的,对finance没有什么要求,要用的信息都有给出,不过题目一定要看仔细,我开始做的太快,后来做到15题才发现从10题开始的都是不对的,所以浪费了时间,最后2题没有做。
不过很幸运地过了笔试,后来才知道,正确率很重要!第二轮电话面试,英文,45分钟,问了为什么要申请该银行,其他基本上都是behavior question,各个方面的skill都有涉及,communication, leadership, working under pressure之类,关键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例子,而且说的要条理清晰一点,只记得当时一个我比较意外的题目,就是有没有被批评过……第三轮伦敦AC。
对于这轮自己比较重视了,因为机会实在是不多阿,而且也是自己第一AC,所以去学校career service 恶补了一个月的financial times,了解一下金融新闻。
又复习了一下基本的finance 知识。
当时要应付学校的考试,所以也没有很多时间准备,而且觉得自己希望不大,所以去面的时候心态比较好,就当作是锻炼机会。
没有群殴。
先发了一迭资料,看40分钟,就是选从两个行业6个公司里选择一个投资。
然后对一个associate present,那个人非常nice,我讲完了,和我一起讨论这个case,问了我几个问题,还和我share了一下他的想法,受益匪浅。
不过在整个过程中,我也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有想法就会说出来,交流地很顺利。
然后被带去另一个房间,被问了很多scenario question, 面试官也很nice, 一边问问题,一边说这些问题好silly,呵呵。
比如新接触一个行业,应该怎么去了解这个行业;如果和在另一个国家的同事工作应该怎么沟通;如果和某同事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现在又要合作,会怎么做。
最后看看有时间,于是和他讨论了一下最近有关公司的新闻(ft的阅读才派上了用场)。
投资银行面试经历

投资银行面试经历投资银行分享(一)准备工作1、分析自己哪种type的人是投资银行所看重的呢?我这里先将投行看重的一些Qualification列出来,我能想到的有Analytical Skills、Business Sense、Quick Learner、Communication Skills、integrity、Interpersonal Skills、Leadership Skills、Motivation and Energy、Quantitative Skills、Team Player等等,然后在自己的经历中寻找可以证明自己具备各个qualification的例子(最好是小),注意,不建议去编故事,欺骗的结果会很惨的。
如果你的经历较少,建议你先将自己的经历仔细分析和挖掘一下,考虑这些经历可以着重说明你具备哪种技能,进而在今后的面试中将面试官向这些方面引导,胜算会更大。
2、分析行业真正的去了解投资银行业,知道这个行业在做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有哪些重要的player以及他们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差异等等(在中国活跃的投行有那么几家,在管理运作和优势劣势方面仍有一定的不同,要通过新闻等各种渠道了解它们)。
3、分析目标公司知道这个公司的优势在哪里(去网站上仔细看看吧),曾经做过哪些deal和拥有的大客户(特别是在亚太市场上,做一个news run),他们的文化(如果可以说明你的性格适合这种文化就更好了,如Goldman的Team Player文化)等等。
4、分析你要申请的部门和职位投行有很多部门,工作性质差异非常大,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就不太一样。
而且,在列举公司业绩的时候也要有的放矢。
举个例子,QFII就不是IBD的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在Goldman里也不是IBD 的业务。
在面试IBD的时候强调这些,并不一定能够有效的刺激面试官的神经。
5、熟悉简历上写的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没有理由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实习经验

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实习经验在我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家知名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部门的实习项目。
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金融知识和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投资银行行业的工作方式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实习期间的经验和感悟。
在实习的初期,我被分配到了投资银行部门的交易团队。
作为一个新手,我的第一任务是熟悉团队的日常工作,并参与到团队的项目中。
我发现,在投资银行业,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责,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复杂的交易和项目。
因此,我积极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以更好地理解项目,并为团队做出贡献。
在团队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一项跨国并购交易。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公司的研究报告、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等信息。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习到了如何对一家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股价和估值。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研究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这是投资银行分析师的核心能力之一。
通过这次实习项目,我提高了我的研究和分析技能,并对跨国并购交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与项目外,我还有机会观察和学习投资银行的市场交易活动。
在交易室中,我见证了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和交易策略的制定过程。
我注意到,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对投资银行业务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及时而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是成功的关键。
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观察能力,我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各种金融工具和市场指标,并与交易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实践中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些与投资银行相关的培训和讲座。
这些培训不仅加强了我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还让我认识到终身学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金融行业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在实习期间坚持不懈地学习,并通过主动参与项目和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海归找工作】投资银行面经分享

【海归找工作】投资银行面经分享最近刚拿到Morgan Stanley Summer Internship 的offer。
今年的申请比较悲壮,申请了13家银行,拿到了7家的电面,5家AC,现在拿到了2个summer的offer。
其中有一家因为申请的是off cycle所以才面试,还没有通知AC。
还有一家是AC面完,一个月还不给回复的,原来AC也有默拒的。
当然还有Nomura这种电面完2个月都不给回复的,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相比论坛里的很多很早就拿到很多offer并且低调的大神们,我的背景真的很弱,而且对金融行业的了解也非常少。
本人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帮助正在找实习的童鞋。
如果有不正确的描述和理解,请大家及时指出。
下面首先先给大家介绍几个找工作和面试的tips :1. 签证:大公司都是签证的,这个是不用担心的。
不过法企的话是不会给在伦敦的工作签证的。
PS: Assest Management有些不给签证例如Fidelity,不过M&G是给签证的。
2. 简历:简历一定要找人改过之后再开始网申!!其实网申也就是筛简历,如果你这关过不了的话,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认识一些在行业工作的朋友或者校友什么的,一定要让别人给自己的简历提些意见。
因为有的时候你的简历写出来,很多描述也许不是很清楚会让人产生困惑。
如果别人都看不懂你做了些什么,也就无法判断你是否很有能力。
3. Corporate or Markets :今年班级申请IBD London office的,每个中国人至多拿到了两个面试(GS,HSBC,RBS, Barclays ect)。
Markets这边拿到面试的情况还是好一点的。
而且最后IBD没有人拿到offer,Markets这边有4个中国人(我指的是初中之前在大陆或者港澳念的)拿到。
虽说学校老师是说能申请IBD就申请IBD,因为毕竟市场不好,M&A的工作更好找些。
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过什么大公司的实习(Beijing DB Offcycle这种),想和欧洲人在IBD这里竞争,那希望还是相对较小一些的。
一份来自精品投行的实习经验分享

一份来自精品投行的实习经验分享一份来自精品投行的实习经验分享杨南晔·2014-05-14 16:53作者的话:在一个外资的精品投行实习了许久,这个星期就要结束了。
虽然很苦总是加班也经常挨骂,但还是很怀念那里的环境,对投行的工作也有很多心得体会,所以准备记录下一些和有志之士共同分享。
进入投行之前在网上做research的时候发现对于投行的介绍已经是非常得五花八门,投行的作用职能都很详细我就不多一一细说了。
然而要了解这一工作,并不是单单了解一个投行一个部门的职能或者历史就够了,更应该了解作为投行的analyst也好intern也好,每天做的都是什么样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更好地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由内而外的了解。
(当然了,不仅仅是对于投行,对于所有的工作都是这样)所以我写这篇心得也是尽量能填补这个空白(写的不好的话勿喷......)。
所有的投行内容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仅供参考。
1. Overview:要想了解投行的工作,就要先从投行的几项general的材料开始:Teaser:Teaser就是一些包含了项目(比如并购目标公司等)的一些基本信息(如财务数据,投资亮点等)的材料,并且,形式多样,有可能是email(email 版本或称Cover Email)或者pdf 的soft copy,也有直接打印寄出的宣传单等。
主要发给项目的主要潜在合作者(收购方、出售方、融资方等),来吸引他们与投行取得进一步联系。
PitchBook:Pitch Book 可谓是投行各种材料中的重中之重。
Pitch book就是投行的招标书,一个公司如果有与投行的潜在合作机会,那么许多投行都会蜂拥而至,对这一机会进行招标,从而确立这样的一个合作关系。
Pitch Book 在每个投行里的内容、版式都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业务也有不同的版本。
虽然Pitch Book多种多样,但是他们套路都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非包括:介绍自己是谁,有多么多么好,在这个行业做了多少成功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这一个特殊的机会,有多少准备,(并购:如,有很多长期的私募、银行等融资伙伴,与潜在的收购方有过合作,找到的潜在收购方已表达出收购意向等;承销:有很多私募、基金等长期合作伙伴,非常愿意购买我们卖出的证券等),最后也会说明自己的收费结构和标准,以及人员团队的简介等等。
实习报告投资银行实习经历分享

实习报告投资银行实习经历分享实习报告:投资银行实习经历分享在我大学期间,我有幸获得了一次投资银行实习的机会。
这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和难忘的经验,不仅为我的个人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也为我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将分享我的实习经历和所学到的宝贵经验。
1. 公司背景与实习岗位介绍我所实习的投资银行是一家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总部位于纽约。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被分配到了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进行市场研究和分析、参与交易流程等。
2. 实习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承担了多项工作任务。
首先是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参与不同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还负责撰写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报告和分析,提供给公司高层进行参考。
这些工作任务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投资银行的运作机制和业务流程。
3. 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提升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到了如何进行金融分析和市场研究这些专业知识外,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表达,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增强了自信心。
4.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工作压力。
投资银行的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对自身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学会了有效的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确保高效地完成工作。
其次是专业知识的不足。
作为一名大学生,实习机会是我接触金融领域的首次经历,对一些专业知识还不够熟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动向导师请教,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并自己进行学习和研究。
5. 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不仅了解了投资银行行业的运作模式和核心业务,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我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人际交往技巧,增强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适应能力和领导力。
银行投行业务实习总结

银行投行业务实习总结在银行投行业务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以下是我的总结:1. 项目经验: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不同的项目,包括企业融资、并购和资产管理等。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我学到了如何进行市场研究、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
我也有机会与各种类型的客户交流,了解了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团队合作:在实习期间,我加入了一个专业的团队,并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
与团队成员合作的经验让我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工作。
我也学到了很多团队合作的技巧,例如如何领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处理冲突等。
3. 资金管理: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与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
我学到了如何制定和执行资金策略,以及如何优化资金利用效率。
我也了解了如何评估和管理风险,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4. 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我学到了金融分析、财务建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我也熟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学会了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
5. 学习态度:在实习期间,我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主动寻求新的学习机会。
我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并与导师和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学习态度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并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挑战。
总的来说,银行投行业务实习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通过实践,我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投资银行面试经验

投资银行面试经验1 . Personalities (性格特点)性格特点比拟适合投行气氛或者比拟受投行喜爱的有几个方面:激情( Passion )、执著( Persistence )、勤奋( Diligence )、仔细 / 注重细节( Carefulness )、正直( Integrity )、坦诚( Honesty )、富于进取( Aggressive )、敢负责任( Responsible )、适当幽默( Humor )、自我驱动( Self-driven/Self-motivated )、对人友好( Outgoing and Friendly )、善于分享与合作( Sharing & Cooperative )等等。
申请者在平常对这些要非常注意,寻觅出哪些地方是自己缺乏的地方并逐渐加以改良。
而其实,有些性格特点是短期内难以速成的,如果没有也是装不出来的,投行的人通过面试就可以把他们认为性格不适宜的人选打掉。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性格特点,这也是我为什么把这点列为首位的原因。
没有持续的激情和执着是很难在投行长期立足的,而老实( Honesty ) 一向是许多所欠缺的。
申请者在准备面试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哪些性格特点比拟切合投行的口味,然后着重选几点(不必过多,我一般选 3 点),一定要找出支持的实例,以此来打动面试官。
而不能空口无凭地说“ 我是一个勤奋苦干积极进取的人” 类似的套话(想想看,很多是不是从小就被某种环境或者气氛训练出来善于说这样的空话套话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五)中强调认真准备投行网上申请的 open questions 的答复的原因,仔细考虑认真斟酌这些 open questions 的答案,就会发现,投行就是在要申请者说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以实例加以证明。
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推敲过程,就是一个对自身的一个再认识过程,能否自己把自己的外壳敲碎,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入分析自己真正的性格特点,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也绝对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来没想过在校内上写面经,直到前几天看到浙大的一位朋友写了一篇“我的投行求职之路”,点击率很快过万,不免心动。
因此,抱歉起这么雷人的一个题目完全是为了点击率。
相比她而言,我的投行之路走的未免太容易了。
去年在Deutsche Bank HK做暑期实习,之后拿到return offer,签约,求职之路就算结束了。
而DB是我面的第一家投行,尽管在s ummer的时候拿了5家投行的invitation,又面了其中3家,加上之前在McKinsey,Bain 的面试和实习,但是一路很幸运,因此面试经验算不得丰富。
外资投行每年在大陆学生中只招寥寥数十人,复旦本硕加一起也总会有几个,都是奇人(混迹于校内却从没有人写过面经,异常低调)。
如果说我也有奇怪的地方,恐怕就在我是国际政治专业,文科且跟经管不沾边儿。
国关院今年还有两个进了大麦的(这是我后面point B的强力佐证),据说国关因此名声大噪。
上学期做了n多场大范围小范围的报告,包括公司宣讲会上的发言,实在有些夸张(觉得自己的积累完全没到这种程度)。
话重复了太多遍…又有约稿写面试经验,忙乎着居然也忘记… 趁着尚有些闲暇的时候把自己有限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四年来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或许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些人的人生,想想非常exciting。
也省去了很多次的吃饭、讲座、报告,很多次的重复。
A.Seek for your passion! Seek hard!
一切的一切,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从这一点开始。
08年去了三趟美国,回来之后很多人问我“中国学生跟美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就在这里:美国学生会不断的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不断寻找自己的passion所在。
所以周围朋友的专业经常是稀奇古怪的,Russian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tc. 不会一下子都拥到商学院。
然后很多人会突然跑到非洲,跑到印度,跑到云南,做volunteer或其他,完成一种体验。
自主判断并做选择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中国学生不是天生欠缺,而是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太少了。
从小到大按着社会期望或家庭期望去做选择,等于没有自主判断的机会,上了大学突然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
很多人在工作、读研、出国之间摇摆,摇摆中错过了很多机遇,很多到大四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经常听到的c omplaint就是:“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Wizard’s rule No.1,try hard to find your passion。
越早确定方向,stay fo cus,就能抓住越多的机会。
大学中面临的机遇和选择太多了,但是每一个方向所需要积累的东西又是不同的。
如果想找工作,就要做相关的实习,尽量丰富国际交流和学生活动的经历;如果想直研,就要多花时间在学术上,成绩要优异;如果想出国,就尽量争取先出国交流,拿到很牛的推荐信…如果你一开始想直研,三年只关注学业,大四突然决定找工作了,就有些被动,该积累的东西没有积累。
但这不是说大一就要确定方向,相反,大一大二的时候尽可能多的explore不同的发展路径,通过跟学长交流、搜索信息,了解各条路都是怎么样的。
如果想交流就把T
OEFL早点考掉,然后经常关注外事处网站等等。
不怕你一直改变主意,只要你一直在想、在关注就可以了。
尽量想的长远一些。
听说有人努力申请出国,然而问他出国读完想做什么,曰:回来考公务员。
Faint.
早做选择的另一个好处:先手优势可以保持到最后。
当你比其他人先积累了一些经历(GPA,实习,活动,etc),下一个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就更容易得到,依此想滚雪球一样,上一次的成功带来下一次的机遇。
我自己的经历是,一直强烈的想做business,于是每学期都听很多相关的课程,看相关的书,搜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发展情况。
从大一到大四GPA一直保持第一名,这个先手优势是个意外的结果(大一时完全不知道成绩的重要性),但是这显然是后面所有机会的一个开头——Goldman Sachs Global Leaders(每个院推荐两名参加选拔,这样的机会基本是按照成绩来排的),Berkeley的交流,还有后面申请实习的简历关。
B.Interview: It's all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are!
这是我无数次说过的观点。
面试中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简历上的一切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了(这些只是为了让你进入面试),面试官最后看的就是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的个性、能力、以至潜能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家公司、这个职位。
因此表达和交流的效果决定了一切。
但是,所谓跟面试官之间的chemistry说明,比起你真正适不适合(真正聪明/善言/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让他“觉得”你适合(觉得你聪明/善言/能力强)。
个性和能力是很难通过准备改变的,但是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却可以让你looks very co ol/smart/capable,从而某种程度的“装饰”个性和能力(让他觉得你…):
传统的准备方式(非常必要):了解这个行业(业务性质、在中国的情况、发展前景),了解这家公司(主营业务、行业中的位置、中国市场的策略),了解你自己(把简历上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go through每一项活动和实习经历,找出能够体现某种能力的point,比如leadership, teamwork,etc.)。
一直被问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几点来准备:Why IBD (行业), Why GS(公司), Why you(你).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your leader ship/teamwork.
我总结的“取巧”方式:把公司的网页仔细浏览,研究公司的业务构成、行业的地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听起来跟上面一样,其实不然,这个要“研究”,深入了解,注意细节,重要的是要总结和发现一些深层的问题:e.g. 为什么有这样的战略?公司现在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等。
还有关注注意一些重要的公司新闻,有机会可以跟面试官当面探讨(最后总有提问环节)。
如果思考的到位,面试中主动谈出来,会非常的impressive,对方会觉得你真的很关注这家公司,而且很有想法。
巧妙的stand out。
每个行业的面试都很稍有差别,因为行业、职位所需要的能力都略有不同。
我只面试过投行和咨询,对这两个行业的面试稍作补充:
投行:强调leadership、teamwork,有高绩点高智商假设(当然也是为了筛人方便)因而绩点门槛较高,对多方面有所成就(e.g.成绩优异又能兼顾很多活动)或者有奇特经历的人特别有兴趣。
因为我一直面的是sales and trading,所以说说这个部门:对数字能力要求很高(trading floor上大半是理工科出身),面试经常会出些搞脑筋的题目(趣味奥赛题目之类),不会特别难但是反应要快。
一定会有technical的问题,非金融专业至少也要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咨询:特别强调analytical skills和communication skills。
除了准备前面提到的一般项目以外,case interview是一定要好好准备的,貌似这几年成功进入前三大咨询的都会“组团”mock来准备。
C.Internship: It's not that hard to get a fancy interns
hip!
首先要分清两种实习,一种是兼职实习(part-time intern),另一种是暑期实习(su mmer intern)。
这两种在性质和机会的取得上都有较大差别。
兼职实习就是平时学期间一周几天去公司做的实习,基本没有机会可以留下成为正式员工。
一般没有很严格正式的招聘程序,可能会有简单的面试。
招聘信息会在一些大的求职网站以及四大校的BBS上发布,但很多都是小公司。
兼职实习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一些特别好的实习都是内部refer的。
公司懒得发布信息再筛选,所以都是之前的实习生做完就推荐周围的朋友或学弟学妹。
我在校内上就发过DB, McKinsey和JPMorgan的实习信息。
所以说,找到好的实习并没有那么难,比如某天你恰好踩了我的页面...哈哈。
暑期实习就不大一样了,一般是全职的实习,而且是许多公司每年校园招聘的一部分,招聘过程跟正式员工(full time)招聘基本一样,暑期之后留用的机会很大。
招聘信息都会发布在公司的网站上,每年招聘时间都差不多。
投行的暑期实习是进入这个行业最好的机会(尤其是去香港的office),招聘过程跟f ull time是一样的,暑期之后留用的比例也很大。
每家公司在中国大陆每年招的人数一般小于5,一般也只在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里面选(所以很钦佩那位浙大的朋友,“浙大第一人”,她做出了比我们多得多的努力,所以复旦的筒子应该珍惜自己的机会)。
咨询公司里,Bain有很常规的兼职实习生项目,每学期招聘30-50人,所以机会还是很大的。
BCG的暑期实习也很常规,每年大概招5个以内,留下的比例也很大。
信息都在公司网站上发布,统一组织面试。
找到你的激情和梦想所在,然后就放手一搏吧。
Wish you all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