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 考点三 文化常识适考素能特训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歌阅读8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歌阅读8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训练八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①《百家姓》是一本启蒙读物,但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华姓氏文化,以及由此________(yǎn shēng)出来的重要价值。②今天,我们特别应该唤醒这些沉睡的传统文化,加以有效的弘扬和切实的研究.③这是我们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1)请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写出词语。(1分) (2)文中第②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③句中的“不可推卸",使之更恰当.(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2分) 有专家提出“产业微笑曲线” 以指导各种产业中长期发展策略的方向.该理论图示如下: 微笑曲线理论图示

根据产业微笑曲线理论,我们可以对产业附加值得出如下结论。(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2分)( ) A.东风彩笔绘三春 B.文昌艺苑谱千篇 C.香随梅蕊送春来 D.福到门庭喜气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练习):专题八 文言文(12份)283a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练习):专题八 文言文(12份)283a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任选两题)(1)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和工部。

(2)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________、________;“花中四君子”是指梅、________、竹、________。

(3)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________,已死的父亲为________,已死的母亲为________,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________。

答案(1)户礼兵刑(2)竹梅兰菊(3)先帝先考先妣先贤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任选两题)(1)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________;官员到职工作叫________;授予官职叫________;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________。

(2)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________,三十岁叫________,四十岁叫________,六十岁叫________。

(3)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________,扬州叫________,杭州叫________,开封叫________。

答案(1)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2)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3)姑苏维扬临安或武林东京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

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答案 B解析梨花不是雪的代称。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答案 C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①“汗青”代________②“须眉”代________③“巾帼”代________④“桑梓”代________⑤“轩辕”代________⑥“三尺”代________答案①史册②男子③妇女④故乡⑤祖国⑥法律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明确每天或每周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执行情况跟踪
及时记录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 任务进行分析和调整,确保学习计划的顺利 执行。
家长参与监督和鼓励支持措施
家长监督
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分析表达效果
体会不同艺术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场 景、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运用示范
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实践运用各种艺术 手法,提高文言文表达能力。
创新思维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
激发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和新颖解读,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元视角解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发现新的意 义和价值。
03
经典名篇选读及赏析方法论述
《左传》、《史记》等经典名篇选读
《左传》选读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了解春秋时期 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外交辞令。
《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领略西汉时 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性格。
其他经典名篇
《战国策》、《汉书》等,拓宽文言文阅读视野,增 强对古代文化的感知。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高考 语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将真题按照选择题、简答题、翻 译题等题型进行分类,帮助学生 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与技巧指导
理解文意
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为解 题打下基础。
分析选项
针对选择题,要学会分析选项之 间的差异和联系,运用排除法等 方法提高正确率。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阅读强化练8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阅读强化练8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阅读强化练8 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逼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跪而逢迎”与“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两句中的“跪”字含义不同。

高考复习方案浙江省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高考复习方案浙江省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
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
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
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
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
题 体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
验 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
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
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
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返回目录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情纵览
命题专家组试图培养考生阅读原生态文言文能力的命题思 想。
4.文言文翻译试题颇受重视,三年来一直是7分,占 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文言 文翻译考查的实际上是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重 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备考中,要坚持以直译 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还要具体落实 好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字字落实”。
返回目录
考情纵览
不管选哪一种文体,篇幅都控制在700字以内。传记 则故事情节相对集中,词语不重藻饰;散文则重说理抒情, 不拘一格。抒情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说理则有理有据, 气势不凡。但所选的文章大都是比较浅显的文言文,考生 读来难度适中。这符合考纲中“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2.从客观题上看,题型、分值固定,考查内容主要 涉及实词、虚词、理解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八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八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八)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

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________的文物大迁徙工程。

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________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

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

________,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_愈挺愈直了!”A.史无前例埋藏不过确乎B.绝无仅有藏匿但是反而C.绝无仅有埋藏但是反而D.史无前例藏匿不过确乎解析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绝无仅有:极其少有。

文物迁移工作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故选“史无前例”。

埋藏:一般指藏在土中。

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把文物埋在地下,显然不当。

后两处横线,根据语境,用“不过……确乎”更妥。

答案 D2.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________。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解析注意句式的对仗和思想内容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案 A3.享有四君子美誉之一的梅花在寒气凛冽的雪冬之天傲骨缩放,在传统文化中常常是脱俗高洁品格的象征,下列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此寓意相悖的一项是( )A.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B.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D.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2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2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六)赤壁赋
1. 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 每月第一 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最后一天为“晦”。
2. 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 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 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 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 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 西。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5.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 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 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 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学案2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 古代文化常识
解答规范,掌握解题技法
掌握文化常识的两大识记方法 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 1. 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 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 一名皆称为传胪。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2.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
迁、擢、拔

授官职
调动 →提升官职— →
官职
罢、贬、左迁
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必考大题型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必考大题型

利用修辞,巧妙断句
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在文言 文中常见,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 助我们巧妙断句。
借助标志,辅助断句
关注文言文中的虚词、对话标志、固 定结构等,这些标志往往能帮助我们 准确断句。
翻译原则及实例分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01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
内容,同时辅以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关键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培养
提取关键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提取与文 章主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包括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整合信息
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和 整合,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 解,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
分析信息
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深入分析,挖 掘其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以突出事物的 某一特征,强化表达效果。
对偶
使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 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达,使语言更加凝练、富有节
奏感。
表达效果评价标准探讨
准确性
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 感。
生动性
是否能够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 、听觉等感官体验。
深刻性
是否能够深入挖掘事物内在的含义和价值,引发 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经典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目训练
01
题目一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的内容理解与概括。要求考生分
析“鸿门宴”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02 03
题目二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子鱼论战”一段的内容理解与概括。要求 考生阐述子鱼对战争的看法和主张,以及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化常识 题组一 文言文阅读 一、[2015·山西四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答案 C 解析 标点为: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2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 A 解析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答案 B 解析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 3

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被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除授..有是非 除授:授任官员 4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私人”是“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的意思,古今异义。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一看常见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语——未几(句首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且(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二看常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大元军(主语)、中流(宾语)、营栅(宾语)、合肥(宾语);三看文意。三管齐下,答案可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学问颇著,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D.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