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安全心理学第5、6章

安全心理学第5、6章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在劳动中并不一 定是同时产生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 人体的生理规律,对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必须予以 严格的限制。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
• 疲劳的积累 • 疲劳的持续 • 疲劳的发展与人体的生理效率有关
2.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几个特征
• • • •
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 疲劳可以恢复 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青年作业人员作业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得多, 而且易于恢复 • 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 • 工作的单调易于产生厌倦、疲劳 • 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疲劳
• 6)心存侥幸,明知故犯。 有的违章人员不是 不懂操作规程,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 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 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这实际上是把事故的 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 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 。
• 7)懒惰作怪,敷衍了事。 作业时能省力便省力, 能将就则将就,图省事,怕麻烦。有时操作工人 为节省时间,手握零件在机床上打孔,而不用虎 钳或其他工具固定;有时宁愿冒险,明知设备运 转不正常,也不愿停车检查,而是让它继续带病 工作。
二、违章发生的规律
• 在节假日前后,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似乎成为一个 普遍的现象。 • 交接班前后 • 凌晨3::0~6:00
二、违章的规律
• • • • • • • • 2.违章多发作业 高空作业 地下作业 带电作业 有污染作业 复杂作业 单调作业 单独外出作业
三、违章操作表现
1)骄傲自大、好大喜功 。 自己能力不强,但信心 过强,总以为自己工龄长,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 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危险作业。

疲劳与作业安全
作业疲劳现在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 致因之一。来自生产一线的调查表明,过度疲劳 时的最大危险主要源于反应迟钝和动作不准确, 在工人遇到危险信息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或发 现了不能快速地做出反应,而在实际的危险发生 时,躲避危险的时间常常在几秒钟之内。 疲劳与安全生产是密切相关的。防止过度 疲劳也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

2010年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5章)

2010年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5章)

第五章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1.习惯是人长期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语言、行动和生活方式。

习惯分个人习惯和群体习惯。

2.群体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部,人们所形成的共同习惯。

3.符合群体习惯的机械工具,可使作业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错误。

群体习惯的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紧张状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5.人为差错:是指人未能实现规定的任务,从而可能导致中断计划运行或引起财产和设备的损坏的行为。

6.人为差错发生的方式有:①人没有实现某一必要的功能任务;②实现了某一不应该实现的任务;③对某一任务作出了不适当的决策;④对某一意外事故的反应迟钝和笨拙。

⑤没有觉察到某一危险情况。

7.按照系统开发的阶段,人为差错可分为以下六类:①设计差错。

是指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差错。

②制造差错。

是指产品没有按照设计图样进行加工和装配造成的差错。

③检验差错。

是指检验手段不正确,没有完成检验项目。

④安装差错。

⑤维修差错。

是指对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或设备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造成的差错。

⑥操作差错。

是指操作人员错误操纵机器和设备造成的差错。

8.人为差错产生的背景因素:通常把产生人为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的分类简称4M:①人(Man)。

②机械(Machine)。

③环境(Media)。

④管理(Management)。

9.日周节律: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24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

10.在工程心理学中,常用闪光融合阈限值表示大脑意识水平,来说明明人体的机能状况。

频闪融合阈限值越高,大脑意识水平越高。

11.PSI周期: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28天,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33天。

这三种生理节律合称为PST周期。

处于临界日的时期,体力、情绪或者智力在频繁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共24页文档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共24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安全心理学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安全心理学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第二节 疲劳因素
•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 1、疲劳: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 的状态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 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
2、疲劳的分类:按其产生的性 质划分
• 1)生理疲劳: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使人体组织 中的资源耗竭或肌肉内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分解和排 泄引起的。
(三) 逆反心理
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 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 越要干”等特征。 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 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 是心非。
(四) 凑兴心理
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 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 闹,寻开心忘忽所以。 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 矛盾。
(五) 逞能心理
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 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 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六) 从众心理
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 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 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是自觉从众,心悦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 章。 是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心理反感。
注意。
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 理因素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疲劳因素 • 第三节 时间因素 • 第四节 睡眠、意识觉醒与酒精因素 • 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
• 信号故障和人为失误导致华盛顿地铁事故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导致事故的安全心理因素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发生的工伤事故高达上亿起,有30 多万人在事故中死亡。

生产事故,成为仅次于疾病的第二杀手。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那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怎样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外,人为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下面就情绪、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情绪对事故的影响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保持下来的一种本能的反映。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通常人们把基本情绪分为期望、厌恶、喜欢、忧伤、气愤、惧怕、自满、羞愧、轻蔑、怀疑等10 种。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

情绪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情绪不稳定。

安全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分析,工作安排要因人而异,对关键的操作工更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安排情绪稳定的人去完成。

下面就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1.1 气候气象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身体与精神反应都深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

如淫雨霏霏,会使人情绪低落;气压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等。

有利的气象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光照等)可使人情绪高涨,干劲充足,效率培增;反之会使人情绪低落,效率下降。

1.2 光线光线暗淡容易使人萎靡不振。

所以,在法国,每当阴雨连绵的季节,一些工厂就用灯光把车间置成旭日东升、曙光万道的景象;临近中午时,华灯齐射,现出万里晴空、“阳光”灿烂;快下班了,又是一番“夕阳”与晚霞的景色。

据说,这样的人造环境能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1.3 色彩色彩在客观上是光的一种特性,在主观上是人的视觉,如同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的感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中南大学《安全心理学》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安全心理学》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领导是一个包含了领导者、( )及所处环境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关系的动态过程。

(A) 被领导者(B) 个人 (C) 群体 (D) 单位参考答案: (A)2. 酒精既是普遍使用的药物,又是具有药理效应的食物。

在酒精影响下,人常常出现( )安全生产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A) 有利(B) 不利 (C) 无关参考答案: (B)3. 在人机系统中,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机器和( )。

(A) 管理(B) 操作指南 (C) 规章 (D) 环境参考答案: (D)4. 违章行为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

无意违章主要是由( )难以直接控制的因素造成的。

(A) 安全员(B) 工友 (C) 领导 (D) 个人参考答案: (D)5. 作业者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成功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定义为人的作业( )。

(A) 成功率(B) 合格率(C) 可靠度(D) 效率参考答案:(C)6. 职业运动员对日常训练的厌倦情绪中含有( )疲劳因素。

(A) 生理(B) 精神 (C) 生理和精神参考答案: (C)7. 违章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二是要采取措施控制违章风险,( )违章行为。

(A) 杜绝(B) 减少 (C) 消灭参考答案: (B)8. 管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 )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A) 人(B) 物 (C) 权利参考答案: (A)9. 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色。

其中( )表示安全。

(A) 红(B) 黄 (C) 蓝 (D)绿 参考答案: (D)10. 激励是企业管理和安全管理必须的手段,激励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

激励的效果可以由( )和工作绩效予以判断。

(A) 物的状态(B) 人的行为 (C) 动机 (D) 需要参考答案:(B)11. 人机功能匹配是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分配给人或机器,目的是将人与机器的( )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构成高效、安全的人机系统。

详细介绍人失误主因论中的劳伦斯模型

详细介绍人失误主因论中的劳伦斯模型
8
Part 3
劳伦斯模型的优 点和局限性
劳伦斯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劳伦斯模型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 种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框架,以解释 人为错误的原因。它不仅关注个人 因素,还关注组织因素,这有助于 组织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可能导致错 误的问题。此外,劳伦斯模型还提 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巧,以帮
助组织减少人为错误
通过应用这个模型,组织可以更好地了 解和解决可能导致错误的问题,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模型的局限性, 并在应用时保持谨慎和客观
BRILLIANT JOURNEY ABOUT NATURE
-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Part 2
劳伦斯模型的应 用
劳伦斯模型的应用
1 劳伦斯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 如在航空、医疗、制造业等行业。它可以帮 助组织识别和解决可能导致人为错误的问题, 从而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2 例如,在航空业中,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 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境和压力。通过 应用劳伦斯模型,航空公司可以更好地设计 和规划飞行任务、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 以减少飞行员的错误
劳伦斯模型将人为错误分为三个阶段
疏忽:这个阶段是 人们在执行任务时 没有严格按照规定 的步骤进行,这可 能是由于工作环境 不佳、任务过于复 杂或疲劳等原因
误解:在这个阶段, 人们对于任务的要求 和目标的理解出现偏 差,他们可能没有完 全理解任务的真实含 义,或者他们可能对 任务的要求理解不准 确
失控:在这个阶段, 人们已经无法控制自 己的行为或决策,他 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 判断或行为,这可能 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 、时间紧迫等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煤矿事故的致因机理和加强人因失误控制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1、引言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

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研究和探讨人因失误及其控制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人因失误致因分析与工业安全中使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在现代的系统安全中采用术语是“人因失误(Human Error)”。

人因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人因失误。

但是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因失误,是人因失误的特例。

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是一种更加危险的人因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指挥失误、操作失误、声音等。

3、人因失误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人的生理原因。

违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违章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表明,根据违章者主观意愿不同,违章行为分为故意性和非故意性行为两大类。

故意性行为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危险后果的行为:①重生产、轻安全的心理;②冒险与侥幸心理;③特殊的性格;④其他心理因素。

非故意性违章指违章者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甚明了和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或难以控制。

根据起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无知性;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时间紧迫感;④过度疲劳;⑤紧急状态。

(2)人的素质原因。

主要包括无知、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缺乏纪律观念。

(3)机械设备的原因。

如:操作人员对机器的使用缺乏训练或思想不集中、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控制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7 某矿区煤矿事故在24小时的频次分布
时 6 间 事 14 故 数 时 18 间
事 11 故 数
7
8
8
15
9
23
10
16
11
14
12
12
13
14
14
20
15
6
16
13
17
15
19
20
21
22
232412 Nhomakorabea3
4
5
11
9
8
8
11
22
15
16
18
17
9
2、事故在一年内各个月份的频次分布

前面所述的325起事故发生的月份记载见下表5-8:
外部 干扰 因素
四、人失误的分类
1、按人失误原因将人失误分为: 1)随机失误 :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 2)系统失误 :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 起的失误。 3)偶发失误 :是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它往往是事先难以预 料的意外行为。 2、按人失误的表现形式,把人失误分为: 1)遗漏或遗忘 2)做错 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0 Ⅰ Ⅱ
无意识、神志 零 昏迷 正常以下、恍 不起作用、迟钝 惚 正常、放松 被动的、内向的 睡眠、癫痫发 作 疲劳、单调、 打瞌睡、醉酒 平静起居、休 息、常规作业
五、人失误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
1、感觉过程失误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信号缺乏足够的诱引效应、认 知的滞后效应、判别失误、知觉能力缺陷、信息歪曲 和遗漏、错觉。
2、判断过程失误: 判断过程产生失误的原因如下:遗忘和记忆错误; 联络、确认不充分;分析推理失误;决策失误。
3、行为过程失误:
常见的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如下: 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 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 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 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失误; 5)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 6)异常状态下行为失误。




1、慢倒班,每周最快倒一次班。 2、顺时倒班,上过早班之后适宜换中班,而不 宜换夜班。 3、两班之间最好有一段时间休息,不宜接连下 去。 4、改变就餐时间。早班:7-12-18;中班:1520-2;夜班:23-4-10。
3、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注意力集中困难 2)感觉、知觉迟钝,甚至发生错觉,思想混乱, 动作准确性降低,即使努力加以控制也难以做 到。 3)意识清醒程度(觉醒水平)下降,疲乏无力 以致出现打瞌睡的情况。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事 27 23 25 17 51 32 29 31 18 35 13 24 故 数
第四节 睡眠、意识觉醒水平与酒精因素


一、睡眠失调 1、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 1)睡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睡 眠除了保证人体的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外,还 与注意、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功能有关。 2)人类活动是“昼行性”的,世世代代习惯于 昼夜间觉醒与睡眠的交替的固定化的行为和生 理模式,并已受人体“生物钟”的内在控制。 某人的山洞体验试验也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存在。
1)生产热情低下 2)兴趣丧失 3)工作不安定 4)拘束感、束缚 5)家庭不和 6)惦记家务事 7)对健康担心
四、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1、疲劳问卷调查 表5-4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
Ⅰ 身体因子
1 2 3 4 5 6 7 8 9 头重 周身酸疼 腿脚发软 打呵欠 头脑不清晰 困倦 双眼难睁 动作笨拙 脚下发软
第二节

疲劳因素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1、疲劳: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状 态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 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
2、疲劳的分类:按其产生的性质划分

1)生理疲劳: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使人体组织 中的资源耗竭或肌肉内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分解和排 泄引起的。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 1)疲劳的积累 2)疲劳的持续 3)疲劳的发展与人体的生理效率有关:
疲劳与人体生理效率经历的四个时期:




1)机能水平上升的逐步适应期,生理效率不高,没 有疲劳感; 2)机能水平高的适应期,工作效率较高,有轻度的 疲乏感; 3)机能水平趋于下降的意外补偿期,有明显的疲劳 感,工作效率能保持或稍低于前一时期的工作水平; 4)机能水平下降的不适应期,工作效率迅速下降, 有较重的疲劳感。
10
想躺下休息
20
没有耐性
30
精神不好
2、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

目前还没有直接测定疲劳的方法,也没有评定疲劳 的明确指标。
测定疲劳的客观方法主要有生化法和生理心理测验 法。 1)生化法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体液 成分的变化判断疲劳。 2)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两点 刺激敏感阈限检查法、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连续色名呼 叫检查法、反应时间测定法、脑电肌电测定法、心率 (脉率)血压测定法等



1)无力感 2)注意的失调 3)感觉方面的失调 4)记忆和思维故障 5)意志减退 6)睡意
三、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日本著名疲劳研究专家、国际工效学会理事 长大岛正光对疲劳的一般原因和心理原因所作 的分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疲劳的 原因列表如下:
表5-2
疲劳的一般原因
1)不熟练 2)睡眠不足 3)连续作业时间过长 4)休息时间不足 5)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 6)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 7)过长的加班 8)作业强度过大 9)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
到最低点)

总的情况:人的最高工作能力出现在上午时间内, 而在夜间工作能力是急剧下降。 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与人的昼夜工作能力的波 动曲线是相应。

二、事故发生频次的 昼夜分布和一年中的月份分布

1、根据对某煤矿企业历年发生的325起事 故(主要是重伤、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事故) 的昼夜频次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表5-7
Ⅱ 精神因子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思考不集中 语无伦次 心情焦噪 精神涣散 对事物反应平淡 小事想不起来 做事差错增多 对事物放心不下 动作不准确
Ⅲ 感觉因子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头疼 肩头酸 腰疼 呼吸困难 口干舌燥 声音模糊 目眩 眼皮跳、肌肉跳 手或脚抖
10)拘束、固定的作业姿 势时间过长 11)工作单调、简单重复、 缺乏变化; 12)年龄过轻或高龄 13)环境不利(高温、照 明不足、振动、噪声等) 14)有害物质的作用; 15)不利的作业条件 16)由于疾病体力下隆等

表5-3 疲劳的心理原因
8)危险感,危机感 9)生产责任过大 10)种种不满(对工资、 福利、晋升、不平等待遇、 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 11)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 不适应 12)对疲劳的暗示
2)心理疲劳:又称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比 如长时间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疲劳;由于 工作需要用脑判断精细而复杂的劳动对象脑力消耗太 大而引起的疲劳;人事关系矛盾或家庭纠纷等令人伤 脑筋的事情引起的疲劳。

疲劳的种类:
1)局部疲劳 2)全身性疲劳 3)智力疲劳 4)技术疲劳 5)心理性疲劳


三、影响人的作业可靠度的因素(见下表)
内部 干扰 因素
1、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分功或不注意、睡眠不足或大脑觉醒 水平低、生理节律低谷期; 2、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一些与职业的不适应因素或不良因素; 3、遗传生理、心理缺陷或患有身体和精神疾病等; 4、安全知识、技能训练水平和工作经验方面的欠缺; 5、安全意识差、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缺陷等。 1、不良的自然环境,如噪声、高温、照明不足、粉尘或烟雾、有害有毒气体、空间狭窄或 布置不合理等; 2、不良的社会环境,如管理行为恶劣或不当、社会不良的价值观、安全文化上的缺陷、安 全管理松弛及法律与制度方面的缺陷等; 3、操作系统,信号装置、仪表等的设计存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上的不合理因素; 4、工作岗位、工种或场地的变动; 5、过高的工作负荷,如作业强度过高,劳动时间过长等; 6、个人生活中的变动因素,如亲友亡故,家庭纠纷或变故; 7、药物、毒物(包括酒精)等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影响; 8、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安全心理学
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本章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疲劳因素 时间因素 睡眠、意识觉醒与酒精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易致人为失误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因素。
2、掌握疲劳、生理节律及生理心理机能失调、酒精 与药物、群体心理及人际关系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五、疲劳与作业安全

作业疲劳现在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致因之一。 作业疲劳可使作业者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和身 体症状,这必然影响到作业人员的作业可靠性,并 常常引起伤亡事故。 疲劳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防止过度疲劳是安 全生产的关键之一。

第三节 时间因素


一、工作能力的昼夜波动
研究表明:人的各器官系统不能在长时间内保持 均匀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其周期有时为24小时,或更长时间。而且每个人的心 跳快慢、体温、肌肉收缩力量及激素分泌等都有明显 的昼夜节律。显然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 机能。 瑞典一企业在研究事故的原因时发现:人的工作 能力的波动与实验证明的人体植物性生理节律是一致 的,如下图5-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