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双向板楼盖设计
s双向板课程设计书-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2

丽水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院系:___ ____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___ 班级:___ 土木092 __ 姓名学号:____ 张波30 ___ 组别成员:D组谢尚照杨金龙张波杨坚彭勃杨汉设计时间:2012年6月21日至 7月3日共计2周二零一二年七月三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21、设计目的和方法------------------------------22、设计资料------------------------------------23、设计内容------------------------------------34、设计任务------------------------------------35、设计要求------------------------------------3二、设计计算书 ----------------------------------4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42、荷载设计值----------------------------------53、板的计算------------------------------------54、梁的计算-----------------------------------175、绘制施工图---------------------------------32三、参考资料 -----------------------------------33四、小结------------------------------------34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方案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

方案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资料: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楼盖结构平面如图2-1所示。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10mm厚水磨石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4。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fc =11.9N/mm2,ft=1.27N/mm2)。
钢筋梁中受力纵筋才采用HRB335级(fy=300N/mm2);其余采用HPB235级(fy=210N/mm2)。
一、板和次梁按弹性计算1.板的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板的L2/L1=5400mm/2700mm=2﹤3,按双向板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h=60mm﹥L0x/50=2700mm/50=54mm。
次梁截面高度取h=450mm,截面宽度b=200mm。
荷载恒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m×20kN/m3=0.400KN/m210mm水磨石面层 0.01m×25KN/m3=0.250KN/m260mm钢筋混凝土板 0.06m×25KN/m3=1.500KN/m220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0.02m×17KN/m3=0.340KN/m2gk=2.490KN/m2恒载设计值 g=1.2×2.490KN/m2=2.988KN/m2活载设计值 q=1.4×3.000KN/m2=4.200KN/m2合计 7.188KN/m2即每米板宽 g+q=7.188KN/m2(1)内力计算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g`=g+q/2=2.988KN/m2+42.KN/m2/2=5.088KN/m2q`=q/2=4.2KN/m2=2.100KN/m2在g`作用下,各内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再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正弯矩则在中心点处,计算时,可近似取二者之和作为跨内最大正弯矩值。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混凝土综合训练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土木13-4班姓名:王广杰学号:1323040416指导老师:曹启坤一、设计题目设计某多层工业建筑(某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 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支撑梁及板的布置2、双向板的强度计算3、绘制板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 (2)、板的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1、楼面尺寸L1*L2=33.6*20.70(m )板厚取100mm2、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240mm 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 ×350mm 。
3、荷载(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k q = 4.52/m kN (见表一)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65.0m kN(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γ(4)、平顶粉刷:2/25.0m kN 4、材料(1)、混凝土:C30(2)、钢筋:板内受力钢筋可以采用HRB400级、HRB335级,构造钢筋采用HPB300级。
3.03.54.0 4.55.0 5.5 31.2×18.9 1 2 3 4 5 6 32.4×19.8 7 8 9 10 11 12 33.6×20.70 13 14 15 16 17 18 34.8×21.60 19 20 21 22 23 24 36.0×22.50 252627282930注:L1、L2单位:米。
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1 荷载设计值 板厚取100mm ,活荷载k q =4.52m /k N ,恒荷载k g =0.65+0.25+25x0.1=3.42m /KN ,故 85.55.43.1q =⨯=2m /k N活 载 题号L1*L208.44.32.1g =⨯=2m /k N 93.22=q 2m /k N 01.72g =+q 2m /k N93.9q g =+2m /k N2 结构平面布置图3 计算跨度内跨:c 0L L =(轴线间距离),边跨c 0L L =+2200 各区格板的计算跨度列于表1-1。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组成于水平双向板和垂直的肋梁中。
其结构特点为双向板肋梁的组合结构,使其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楼盖结构更加灵活、承载力更强,同时还能提高抗震性能。
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应该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结构要素,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需要考虑双向板的尺寸和长度。
双向板的长度应该根据楼盖的跨度大小来确定,一般跨度较大时,双向板长度较长。
其次,双向板的厚度也应根据楼盖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来确定。
考虑到双向板的厚度会对楼盖整体的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机构的相关标准,确保双向板的厚度够用。
第二,在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需要考虑肋梁的宽度和高度。
肋梁的宽度一般应不小于10厘米,以保证其对双向板的支撑作用。
而肋梁的高度则需要根据楼盖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盖跨度长度来确定。
在确定肋梁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肋梁本身的自重以及楼盖所承受的荷载。
第三,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肋梁的布置方式。
肋梁的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楼盖的承载力以及水平方向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肋梁的布置方式可以采用等距布置或者非等距布置两种方式。
在等距布置的情况下,楼盖的受力均匀,肋梁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而非等距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肋梁的数量,但仅适用于荷载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下,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楼盖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第四,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还需考虑板肋结合处理,这点尤其需要考虑。
板肋结合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楼盖的水平抗震性能。
在板肋结合处理的情况下,双向板与肋梁建立了一种机械连接,使得双向板周围产生了额外的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对于提高楼盖的水平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楼盖的荷载情况和使用情况。
在考虑楼盖的荷载情况时,需要根据国家机构的相关标准,确定设计荷载和极限荷载,以保证楼盖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现浇楼板设计案例综述》

现浇楼板设计案例综述1.1设计资料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设计该双向板楼盖,材料选用:混凝土C30,钢筋HRB400,板厚度:120mm,保护层厚度15,μ,板计算宽度:1000mm。
计算弯矩时考虑泊松比的影响,在计算中取6/1=表7-1荷载设计参数图7-1区格划分示意图1.2荷载计算恒载分项系数为1.3;活载分项系数为1.51.活载走廊板:=q 1.5×2.50=3.7502/m kN 屋面板:=q 1.5×2.00=3.0002/m kN 楼面板:=q 1.5×2.00=3.0002/m kN 2.恒载走廊板:=g 1.3×3.95=5.1352/m kN 屋面板:=g 1.3×5.30=6.8902/m kN 楼面板:=g 1.3×3.95=5.1352/m kN 因此; 走廊板:=+=q g p 5.135+3.750=8.8852/m kN==2/''q p 3.750/2=1.8752/m kN=+=2/'q g p 5.135+3.750/2=1.0102/m kN ;屋面板:=+=q g p 6.890+3.000=9.8902/m kN==2/''q p 3.000/2=1.5002/m kN=+=2/'q g p 6.890+3.000/2=8.3902/m kN ;楼面板:=+=q g p 5.135+3.000=8.1352/m kN==2/''q p 3.000/2=1.5002/m kN=+=2/'q g p 5.135+3.000/2=5.7352/m kN ;1.3屋面板设计1.弯矩计算 1)A 区格:=yxl l 3.6/1.2=0.50 ①求跨内最大弯矩)(A M x ,)(y A 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m ax x M 0.04082'x l p =0.0408×8.390×3.62=4.436kN.m =m ax y M 0.00282'x l p =0.0028×8.390×3.62=0.304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4.436+1/6×0.304=4.487kN.m()=u y M 0.304+1/6×4.436=1.044kN.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x M 0.09652''x l p =0.0965×1.500×3.62=1.876kN.m =y M 0.017402''x l p =0.01740×1.500×3.62=0.338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1.876+1/6×0.338=1.932kN.m()=u y M 0.338+1/6×1.876=0.651kN.m叠加后:=)(A M x 4.487+1.932=6.419kN.m =)(A M y 1.044+0.651=1.695kN.m 2)求支座中点固端弯矩)(A M x ;)(A M y p 作用下查附表,得=)(A M x -0.08362x pl =-0.0836×9.890×3.62=-10.715kN.m =)(A M y -0.01742x pl =-0.0174×9.890×3.62=-1.293kN.m 2)B 区格:=yxl l 3.0/3.6=0.83 ①求跨内最大弯矩)(B M x ,)(y B 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m ax x M 0.02562'x l p =0.0256×8.390×3.02=1.933kN.m =m ax y M 0.01272'x l p =0.152×8.390×3.02=1.148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1.933+1/6×1.148=2.124kN.m()=u y M 1.148+1/6×1.933=1.470kN.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x M 0.06422''x l p =0.0642×1.500×3.02=0.713kN.m =y M 0.05552''x l p =0.0555×1.500×3.02=0.462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0.713+1/6×0.462=0.790kN.m()=u y M 0.462+1/6×0.713=0.581kN.m叠加后:=)(B M x 2.124+0.790=2.914kN.m=)(B M y 1.470+0.581=2.050kN.m 2)求支座中点固端弯矩)(B M x ;)(B M y p 作用下查附表,得=)(B M x -0.06422x pl =-0.0642×9.890×3.02=-5.714kN.m =)(B M y-0.05552x pl =-0.0555×9.890×3.02=-4.940kN.m 2.配筋计算板保护层取15mm ,选用直径8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则01l 短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钢筋放置在长跨方向钢筋的外侧,以获得较大的截面有效高度):mm dc h h 10141512020=--=--= 02l 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mm d c h h 9328315120230=⨯--=--= ()===bh f f bh A y t %/45,2.0max min smin ρ0.2%×120×1000=2402mm表7-2板跨中配筋计算实际配筋面积)(2mm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表7-3支座配筋计算 8@150s A =335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1.4楼面板设计1.弯矩计算 1)A 区格:=yxl l 3.6/1.2=0.50 ①求跨内最大弯矩)(A M x ,)(y A 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m ax x M 0.04082'x l p =0.0408×5.735×3.62=3.032kN.m=m ax y M 0.00282'x l p =0.0028×5.735×3.62=0.208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3.032+1/6×0.208=3.067kN.m()=u y M 0.208+1/6×3.032=0.714kN.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x M 0.09652''x l p =0.0965×1.500×3.62=1.876kN.m =y M 0.017402''x l p =0.01740×1.500×3.62=0.338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1.876+1/6×0.338=1.932kN.m()=u y M 0.338+1/6×1.876=0.651kN.m叠加后:=)(A M x 3.067+1.932=5.000kN.m =)(A M y 0.714+0.651=1.364kN.m 2)求支座中点固端弯矩)(A M x ;)(A M y p 作用下查附表,得=)(A M x -0.08362x pl =-0.0836×8.135×3.62=-8.814kN.m =)(A M y -0.01742x pl =-0.0174×8.135×3.62=-5.999kN.m 2)B 区格:=yxl l 3.0/3.6=0.83①求跨内最大弯矩)(B M x ,)(y B 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m ax x M 0.02562'x l p =0.0256×5.735×3.02=1.321kN.m =m ax y M 0.01272'x l p =0.152×5.735×3.02=0.785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1.321+1/6×0.785=1.452kN.m()=u y M 0.785+1/6×1.321=1.005kN.m''p 作用下查附表,得0=μ时=x M 0.06422''x l p =0.0642×1.500×3.02=0.713kN.m =y M 0.05552''x l p =0.0555×1.500×3.02=0.462kN.m换算成6/1=μ时,可利用公式;()y x u x M M M μ+= ()x y u y M M M μ+=()=u x M 0.713+1/6×0.462=0.790kN.m()=u y M 0.462+1/6×0.713=0.581kN.m叠加后:=)(B M x 1.452+0.790=2.242kN.m =)(B M y 1.005+0.581=1.585kN.m 2)求支座中点固端弯矩)(B M x ;)(B M y p 作用下查附表,得=)(B M x -0.06422x pl =-0.0642×8.135×3.02=-4.700kN.m=)(B M y-0.05552x pl =-0.0555×8.135×3.02=-4.063kN.m 2.配筋计算板保护层取15mm ,选用直径8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则01l 短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钢筋放置在长跨方向钢筋的外侧,以获得较大的截面有效高度):mm dc h h 10141512020=--=--= 02l 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mm d c h h 9328315120230=⨯--=--= ()===bh f f bh A y t %/45,2.0max min smin ρ0.2%×120×1000=2402mm表7-4板跨中配筋计算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表7-5支座配筋计算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8@200s A =251。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目录一、设计任务 (1)1、题目 (1)2、目的要求 (1)3、设计条件 (1)二、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 (2)1)承重墙、柱网和梁格布置 (2)2)结构布置 (2)3)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结构的区别 (2)三、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 (2)1)板的厚度 (2)2)次梁的截面尺寸 (2)3)主梁的截面尺寸 (2)四、双向板设计 (3)(1)板的荷载计算 (3)(2)板的计算跨度l0 的计算 (4)(3)弯矩计算 (4)(4)板的配筋 (6)(5)板的配筋图 (8)五、次梁设计 (8)(1)计算跨度 (8)(2)荷载计算 (8)(3)内力计算 (9)1)弯矩计算 (9)2)剪力计算 (11)(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3)(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4)(6)次梁构造 (15)六、裂缝验算 (15)七、挠度验算 (15)八、楼梯设计 (16)(1)梯段板设计 (16)(2)平台板设计 (17)(3)平台梁设计 (17)九、设计心得 (16)附页:图纸---------------------------------------------------------------------------------------------------- 20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任务1、题目双向板肋梁楼盖2、目的要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房屋结构设计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技术规范和标准图册,掌握施工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一般程序和内容,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初步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1 目的1)了解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3)通过板的计算,掌握弹性内力计算方法,熟悉按棋盘式布置活荷载考虑不利组合;4)通过主、次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板、主次梁的配筋计算、冲切验算,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6)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为一座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楼盖跨度为30米,采用常规荷载,结构类型为双向板肋梁结构。
楼盖高度为300mm,设计荷载为500kN/m²。
2.结构设计方案2.1梁设计梁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梁截面尺寸进行计算,考虑梁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梁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梁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2板设计板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板厚度进行计算,考虑板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板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板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板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3肋设计肋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肋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板的尺寸和梁的布置来确定。
考虑肋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肋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肋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肋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肋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3.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计算主要包括受力计算和尺寸设计两个方面。
受力计算包括梁、板和肋的弯矩和剪力等受力情况的计算,根据受力情况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率。
尺寸设计包括梁、板和肋的尺寸计算,根据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
4.结构施工及验收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梁、板和肋的质量控制,包括钢筋的焊接、混凝土浇筑、防水处理等工作。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验收,检查结构的尺寸、质量和安全性,并进行结构的监测和维护。
总结: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设计合适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率,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双向板课程设计书-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2.doc

丽水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院系:___ ____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___ 班级:___ 土木092 __ 姓名学号:____ 张波30 ___ 组别成员:D组谢尚照杨金龙张波杨坚彭勃杨汉设计时间:2012年6月21日至 7月3日共计2周二零一二年七月三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21、设计目的和方法------------------------------22、设计资料------------------------------------23、设计内容------------------------------------34、设计任务------------------------------------35、设计要求------------------------------------3二、设计计算书 ----------------------------------4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42、荷载设计值----------------------------------53、板的计算------------------------------------54、梁的计算-----------------------------------175、绘制施工图---------------------------------32三、参考资料 -----------------------------------33四、小结------------------------------------34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