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版(2017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8 换个角度看问题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版下册教学课件8.换个角度看问题 (共17张PPT)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版下册教学课件8.换个角度看问题 (共17张PPT)

背景解读
80年代,作者在任营口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 主席期间,应约经常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 楼随笔》专栏撰稿。在实际工作中, 作者发现 由于长期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 习惯势力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形 而上学猖撅,千篇一律,千头一面,造成人们思想 禁锢、呆滞,思维方式闭合单一,直线思维、求 同心理形成思维定势,缺乏主动性、开放性。为 了唤起人们思想的解放,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情景引入
不同角度的杨桃
侧成峰
横看成岭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作者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写 作背景。 2.理解掌握作者正、反多方举例论证观点的 写法。 3.理解文章丰富多彩的语言,对于议论文语 言生动、形象的帮助。
走近作者
王充闾,笔名汪聪,长期从事散 文、诗词创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沧 桑无语》《淡写流年》《春宽梦窄》 等多部,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 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散文集《春宽梦窄》1997 年获 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奖”,《一 生爱好是天然》获全国首届“冰心散 文奖”。散文集《北方乡梦》被译成 英文、阿拉伯文出版;《沧桑无语》 《龙墩上的悖论》分别在中国台湾尔 雅出版社、中国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 有限公司出版。
初读课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①
王充闾
日本畅销书《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中记叙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可是, 出乎意料,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而是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 那些大路货。店老板请来一位中小企业咨询员帮助分析原因。这位 咨询员四周巡视一番,便坐在地板上把视线降低到小孩子所能看到 的高度,这回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 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他同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 ① 选自《人民日报》1988 年6 月2 日海外版。王 充闾,当代作家。 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尔 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②[《易》]指《易经》。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 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部《红楼 ③[单是命意„„宫闱秘事]语出鲁迅的《集外集 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②, 拾遗·〈绛洞花主〉小引》。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③《绣珠轩诗抄》④载,晚清女诗人郭六芳写过一首题为 ④[《绣珠轩诗抄》]郭漱玉撰。郭漱玉,字六芳, 《舟还长沙》的七言绝句: 清代女诗人。

2018年春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8换个角度看问题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2018年春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8换个角度看问题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阅读赏析(一)
• 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它是 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也有人称之为“政论 文”,因它大多数情况下兼有政论、文艺两种 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在阅读杂文时,往往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会、琢磨。 • (一)缘事而发,以小见大。 • (二)敏锐及时,战斗性强。 • (三)形象说理,鲜明生动。 • (四)语言泼辣,幽默风趣。
B(想法)
C(情绪)
难过 懊恼 担心 担心 庆幸 平静 振奋
行为
哭、不吃饭 不敢尝试其他事 欺骗父母 躲避老师 下回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注意错误的地方,免得下回再 错 去念书
高兴
更有兴趣念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 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QQ: 1601152807
柳暗花明又一村
——换个角度看问题
小组讨论:
(1)A调查员沮丧的依据是什么? (2)B调查员兴奋的依据是什么? (3)通过A、B两位调查员的结论, 你能悟出些什么道理?
事 件
积极评价
积极情绪
消极评价
消极情绪
ABC理论:
事件
(Ac析(三)
• 从论证方法上讲,本文有一个突出的特征: 例证法。本课的例证法,则是开篇即以一 个吸引人的故事入题,然后从中引出自己 所要证明的论题,这跟我们平时缘事而发, 一事一议的写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很能 吸引我们的阅读视线。在此之后的分论点 的提出过程中,作者则采取多例证明的方 法,以丰富、翔实的例子有利说明了同一 观点。
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日;
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力。
谢谢

语文版八换个角度看问题课件

语文版八换个角度看问题课件
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开篇举例,引出观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作为支撑论点的论据、为后文议论埋下伏笔。
(2)“晚清女诗人郭六芳写过一首…… 却发现它宛在画图之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 形象里。”
多角度视察事物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 的认识。
(3)“以前产生过的为了发展食粮生产 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一谈到防治 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 加大的化学农药”
反面举例说明直线式思维的问题,论证换 个角度考虑问题的重要性。
(4)“孙膑以减灶擒庞涓”
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精通兵法,善于选择 伏击的有利地形,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因势 利导,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终于使劲敌庞 涓上钩落网,兵败自刭。
“虞诩增灶破羌兵”
东汉时期,羌人进犯武都,朝廷提升虞诩 任武都郡太守。羌人就带领数千人马在陈仓的 蜻山口堵住了他的去路,虞诩命令车马停止前 进,并宣称“已经向朝廷要求增派援兵,要等 到朝廷的援兵到来再出战。”
2.本文所举的事实论据从古到今,从国 外到国内,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证明了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 真理。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说 明观点,试复述其中一个例子,并联系你的 生活经验,再补充一个例子。
课堂小结
本文列举了很多事实论据,从古今中外,从 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 考的重要性。文章不但告知我们“换角度思考” 的道理,也使我们通过阅读,开辟了视野。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论述的中心。
事物是复杂的,因此只有具备了思维的多 样性,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避免直线式 思维、习惯性思维,才能开阔思路,全面认识 事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论点与文章标题是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