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18潺潺的小溪水》38页PPT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潺潺的小溪水丨浙美版

潺潺的小溪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小溪的视频和图片,来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
学习用长短、粗细、疏密、曲直等不同流畅的线条表现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合理完成构图。
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导入;故事贯穿;视频、图片展示,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想象;进行分步作业尝试,并最后以卷轴画形式展示,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线条表现能力,布景构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线描画形式表现小溪水,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水中和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
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对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勾线笔,铅画纸。
教师:课件,记号笔,铅画纸。
课前热身:今天我第一次和逸夫小学二()班的小朋友见面,大家最想了解我什么?(师生自由交流)从这些问题中,我发觉咱们班小朋友特别爱提问,会倾听,会观察,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好习惯来进行今天的课吧!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师:楼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一个猜字谜游戏。
图片出示一个篆文“水”字师:看,这是一个什么字?生:水师:你认为呢生:水师:你生:水师:你为什么认为是水?生:因为它是弯弯的生:……师:大家说的很对,他就是古人写得的一个水字,请你拿起手,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来写写这个水字。
(边写边讲:中间长长的,弯弯的,两边短短的,断开的),猜对的小朋友给自己鼓鼓掌。
再出示一组篆文”水“字师:这些都是古人对水的不同写法,他们有的是直的,有的是横的,有的线条长,有的线条短,有的线条弯弯的,有的线条直直的,这个水的变化可真多!楼老师也很想学学古人来写写这个有趣的水字。
师用记号笔在大铅画纸上写一个大大的水字。
师:小朋友的眼睛要看牢了,楼老师要开始写了。
我从这张纸的最顶端开始写,(开始写),一直写到最底下。
师:你是不是也很想来写一写了。
生:是。
师:好,那你就动手吧!(学生尝试写)师:哇,小朋友们个个都是能干的书法家。
18. 潺潺的小溪水(教案)浙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18. 潺潺的小溪水(教案)浙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浙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教学内容为潺潺的小溪水。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了解小溪水的特点,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溪水的流动、清澈和美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溪水的特点,如流动、清澈、美丽等。
2.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小溪水的特点,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小溪水画作。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小溪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小溪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小溪水的特点,如流动、清澈、美丽等。
2.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溪水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他们想要表现的小溪水画面。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溪水的流动、清澈和美丽。
4. 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观察,开始进行小溪水画作的创作。
5. 展评: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溪水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创作。
板书设计:1. 潺潺的小溪水2.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水的特点,提高绘画技能,培养环保意识。
3. 教学难点:观察小溪水的特点,绘画表现小溪水的流动、清澈和美丽。
4. 教学过程:引入、讨论、示范、创作、展评、总结。
作业设计:1. 学生在课后观察小溪水的流动、清澈和美丽,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术,创作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小溪水画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溪水的特点,并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溪水的流动、清澈和美丽。
二年级美术下册18潺潺的小溪水教学设计4浙美

18潺潺的小溪水1教课目1、感觉条的波折化之美, 学用摆列合的条表溪流的不一样形。
2、以兴趣情境的置引学生作, 以描的形式表溪流的想象。
3、一步培育学生大自然的美和之情。
2学情剖析学生会用来表物体 , 小溪也有必定的知 , 但要或适合的条来表溪水 , 且有不一样的化 , 需要一步引。
3要点点要点 : 用条的合与化表溪水之美。
点 : 条合的形式美感以及画面情境的造。
4教课程活 1【入】一、初条,感觉魅力。
1、今日我要和一个画画最常用到的朋友一同来达成的, 看看他是 ?条察条形的化: 像什么 ?折 : 山牙⋯⋯螺旋 : 旋楼梯牛壳⋯⋯2、那接下来他将要成什么呢?听溪水的声音。
3、我一同走大自然, 去看一看小溪水揭: 潺潺的小溪水。
潺潺: 沉静地流淌。
活 2【活】二、察溪水,条表。
1、看1: 流淌的小溪。
认真察看流淌的小溪水, 想想小溪水的线条是如何的呢?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
观看老师示范用曲线在小溪里画上溪水。
此刻小溪里有溪水了, 自然一条够不够啊, 那怎么办啊 ?请小朋友来画一画。
把这些曲线排起来, 小溪里就都是小溪水了。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流淌的小溪水。
展现学生作品 : 有的小溪里的水太少了 , 能够在有的地方多加几条线 , 看起来更有变化。
请小朋友再加点溪水 , 已经好多的就不用加了。
2、视频 2: 有石头的溪流。
小溪持续流啊流, 碰到了谁 ?石头。
定格 : 小溪水有什么变化呢?绕开了石头、溅起了水花请小朋友在练习 2 上画一画3、视频 3: 小瀑布。
绕过石头 , 小溪持续往前流, 发生了什么呢 ?流到地势底的地方, 变为了小瀑布了。
小瀑布的水是怎么样的呢?流的很快 , 用如何的线 , 直线。
还有什么特色 , 落到水潭里会有好多的水花。
画一画小瀑布。
小结 : 小朋友们真厉害 , 用各种各种的线条表现出了小溪不一样的样子 , 有个大画家也画了小溪 , 我们来看看是如何的呢 ?活 3【活】三、欣作品,想象作。
二年级美术下册18潺潺的小溪水教学设计5浙美版

18 潺潺的小溪水1教学目标1、观察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2、学习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构图表现,注意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深浅对比等方法来表现溪水的流动与变化3、启发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学情分析《潺潺的小溪水》这一课通过对小溪的观察,感受溪水清澈秀丽、恬静悠闲的美。
学习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
二年级学生对线条已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但灵活地运用还有困难。
此阶段的画画活动大多是看看、画画融为一体,强调体验性。
教师要结合欣赏画家的作品中的线条进行对比和总结,引导学生学习用长短、粗细、疏密、轻重、快慢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潺潺的溪水。
3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合理完成构图,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流动的溪水。
难点:画出小溪水的特征及美的感受4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勾线笔、画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水笔或勾线笔、画纸等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师播放溪水的声音:同学们我们闭上眼睛来聆听一段美妙的声音吧!说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谈谈印象中的小溪是怎样的?引出课题《潺潺的小溪水》活动2【讲授】多媒体欣赏及画法探讨1、播放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欣赏潺潺的溪水。
思考:小溪美在哪儿?(有弯的、直的等各种形状的小溪;溪水时而缓、时而急等流动的变化。
)2、欣赏名家画作(1)欣赏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清泉》。
思考:齐白石爷爷画的水有什么特点?作品中线条有哪些变化?(探讨:水从上往下流动的,用了竖的曲线。
水流急的地方和拐弯的地方线条比较密集等等)(2)结合《芥子园画谱》中的“平泉画法”进一步体会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的不同来表现溪水的不同变化。
3、教师示范。
画面构图及用流畅、变化的线条表现溪水的流动。
(引导学生用线时不但要有长短、粗细、疏密等动感变化;还要注意线条可以合并在一起,但是不要有大的交叉。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拓展思路。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潺潺的小溪水丨浙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潺潺的小溪水丨浙美版《潺潺的小溪水》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线条、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灵活地运用还有困难,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学习用长短、粗细、疏密、轻重、快慢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潺潺的溪水,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富有童趣地设计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猜一猜,变魔术等环节的巧妙设计。
二、教学目标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
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
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本课以《潺潺的小溪水》为题,通过对小溪的观察,感受溪水清澈秀丽、恬静悠闲的美。
意在通过了解有关小溪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运用线条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方法进行造型的能力。
教材选用齐白石、陆俨少的国画以及各种小溪的图片和资料等内容,是学生对小溪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和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的变化,合理完成构图。
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对美的感受。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水笔、画纸、展板。
教学过程1、质疑导入(1)、猜一猜。
小朋友们,老师有一个谜要请大家来猜一猜,听,这是什么声音?你猜到了吗?(2)、说一说。
学校上善若水池图片。
这是哪儿?对,是我们学校的上善若水池,上面写着孔子的话,他说: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之。
原来水这么厉害,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看一看。
是啊,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人类都离不开水。
这么伟大的水它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小溪水吧。
(4)、揭题: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小溪水是怎么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潺潺的小溪水》。
2、欣赏图片,探究小溪水的线条。
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18、潺潺的小溪水(教学课件)

动手试一试
用记号笔,画出直直的、弯弯的、疏疏的、 密密的、细细的、粗粗的、长长的线条来表现一 条弯弯曲曲流动的小溪。
溪水缓缓地流着..... 它还可以和谁做游戏呢? 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小溪里洗起澡来, 小鱼儿们也来凑热闹,在小溪里欢快地游泳; 微风吹来了树叶,一片片小小的树叶弄得小溪直痒痒, 荷叶穿着它的绿裙子,在小溪里跳起了圆舞曲; 花儿们也抹了红红的胭脂,来美美地秀一下, 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和小溪做起了游戏。 小溪因为有了朋友们的陪伴,更加欢快地流动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发现自然界中小溪水的形态变化,感受溪水流动的美。
2.初步学会用画笔表现小溪水线条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自然中的小溪水,发现线条的粗细、疏密、长 短、曲直的对比变化,并运用线条组合变化表现对小溪水的 感受和情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赏析小溪水的线条动感,唤起发现、表现大自然之美的兴
意;感受画家对溪水、环境的不同表现方法。 ●第四模块:同龄学生作品探究:启发学生在创作时更
好地运用线条。 ●第五模块:观看范画视频:学习新材料木炭条表现溪
水的方法。 ●第六模块:作业设计与展示:明确作业要求,分享创
作过程。
你听! 在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一种声音......
这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是怎样的声音? 让我们走进丛林的深处,去看一看吧!
原来齐白石爷爷和陆俨少爷爷都喜欢用这种细细流 动的线条来表现流动的溪水。
《
十
《
里
王
蛙
维
声
诗
出
意
山
图
泉
》
》
局
局
部
部
他们仅仅画了山泉吗?
山泉周围的环境有什 么不一样?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潺潺的小溪水》教案浙美版

18.《潺潺的小溪水》一、教学目标1、观察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培养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溪水、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注意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溪水的流动与变化。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小溪水作为大自然的杰作,从高山清脆悠然而下,或婉转流长,昭示自己无可抵挡的力量,向世人展示它那洒脱自信的风采。
这种风采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牵动了他们那激昂的心灵,抒写了心中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对自然的观察、解读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以《潺潺的小溪水》为题,意在通过了解有关小溪水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线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方法进行造型。
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选用王维的诗意、齐白石、陆俨少的国画以及各种溪水、瀑布的图片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对潺潺的小溪水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对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山水名川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流动的水。
难点:画出小溪水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参观家乡的小溪水、瀑布、河流,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教师)多媒体等教学过程1.说说体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溪流、瀑布的特点及对溪流瀑布美的感受。
(2)尝试创作。
2.多媒体欣赏图片及名家画水。
(1)欣赏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说说创作的主题。
(2)学生评价范作(注意线条明暗和构图等的表现),并提问:你们觉得流动的水该怎样表现?(3)师生共同小结:线的力度、疏密、明暗、动感变化的方法等。
3.学生创作。
(1)主题:我爱家乡的瀑布、我爱家乡的小溪(2)内容:可以画一道或几道瀑布或溪流(注意构思、构图、线条、明暗、动感和色彩等)。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潺潺的小溪水丨浙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潺潺的小溪水|浙美版教学目标本节课将教导学生: 1. 了解小溪的构成要素和其特征; 2. 掌握水的绘画技巧; 3. 认识画家C·莫奈的生平和作品。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2.学生绘画材料: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题目,激发学生对“小溪水”主题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小溪的构成要素和特点(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溪的形状,并讲解小溪由水源,河床、两侧山丘等要素构成,同时介绍了小溪水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的不同颜色和形态,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小溪,了解小溪的特点。
三、讲解水的绘画技巧(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的画作品,讲解如何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水面的波纹、流动以及反光等特征。
教师提醒学生留出适当的白色和亮色区域,以便在后面的绘画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绘制小溪水(25分钟)1.学生用铅笔先画出小溪的轮廓与其它构成要素;2.学生在画纸上画出水面,可以参考前面讲解的绘画技巧,画出水的波纹,流动线口和反光的部分;3.学生用彩色笔给小溪添加色彩,注意不要过度压强,以达到细腻的效果;4.学生用彩色笔填补两侧山丘的颜色。
五、展示画作、讲解画家C·莫奈(10分钟)教师收集学生的画作,整理出几张优秀的画作展示给同学们,教师也向学生们介绍了法国印象派画家C·莫奈,让学生了解C·莫奈的生平、作品、个人风格和艺术成就。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绘画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努力练习,多加关注环境生态,创作更好的画作。
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绘画成果的完成情况;2.学生对小溪、C·莫奈及印象派的认识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体验,创作一个关于小溪水的意象画;2.学生可自觉把随手做的课堂练习作业带回家完成,提高自身绘画技能;3.学生可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更多关于莫奈的生activity动和作品,拓展自己画作的表现能力。